徐青
[摘 要] 小古文是小學語文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包含寓言、歷史故事、名人趣事等內(nèi)容。小古文教學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還能使其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小古文較為陌生,且教師的教學手段單一、教學層次不清,導致小古文教學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對此,教師應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運用多樣化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語文小古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 小學語文;小古文;教學策略
小古文主要是指適合小學階段學生閱讀,且短小淺顯易懂的文言文經(jīng)典句段與文言文小故事。教師要想提高小學語文小古文教學質量,必須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其學習積極性。
一、小學語文小古文教學現(xiàn)狀
(一)教學手段單一
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小古文的課時較少,大部分教師對教學籌備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在課堂教學中多采用原始、單一的教學手段開展小古文教學。同時,教師所營造的教學氛圍缺乏和諧性,導致小古文與實際意義不相符,且部分教師因教學經(jīng)驗少、文學素養(yǎng)低、教學能力差等因素而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法,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層次不清
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小古文教學,多無固定的章法可循,大部分教師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在教學過程中,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指導學生閱讀、學習小古文,造成混淆小古文教學重點、課后作業(yè)難度大等問題。同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并未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能力等進行教學,導致教學內(nèi)容已超過學生所能接受的范圍,教學效率低下。此外,部分教師認為小學語文教材中所涉及的小古文知識不夠全面,過度添加教學內(nèi)容,不僅增加了授課難度與學習難度,還打擊了學生對小古文學習的信心。
(三)學生興趣較低
教學手段單一、教學層次不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課堂氛圍的枯燥、乏味,影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較低,知識儲備量較少,而小古文有著較多的生僻字,導致學生的閱讀、學習存在較大的難度,使學生很難對小古文學習產(chǎn)生興趣。
二、提升小學語文小古文教學效果的方法
(一)啟發(fā)學生的想象
小古文以寓言、歷史故事、名人趣事等內(nèi)容為主,每篇小古文都蘊含著一定的寓意,而如何引導學生領悟小古文的意境、寓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生活閱歷較少,在學習小古文時難以領悟小古文的意境、寓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積極啟發(fā)學生的想象,使學生置身其中,從而更好地領悟文中的意境、寓意?!掇朊缰L》主要講述了一個人擔憂他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高里拔的故事,比喻急于求成,反而壞了事。在教學中,首先,教師為學生講解大意,使學生了解該文大意與人物;其次,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他為什么要拔禾苗?禾苗被拔變成什么樣子了?”“如果是你,你會這么做嗎?為什么?”并引導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回答問題;最后,教師可組織學生扮演這位宋國人,表現(xiàn)出擔憂禾苗長不高的心情及拔禾苗后看到禾苗枯萎的心情。通過這樣的教學,教師使學生明白“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的寓意,并明白在生活中不能急于求成而忽視實際的道理。
(二)開展游戲教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游戲的熱情十分高,故越來越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游戲開展教學,以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剛接觸小古文時,學生多會被生僻字造成的閱讀困難所影響,進而對小古文學習喪失興趣。因此,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在小古文教學中開展游戲化教學,充分利用學生喜愛游戲的特點來調(diào)動其學習積極性,使其更好地學習小古文知識?!恫軟_稱象》主要講述了曹沖利用大船稱象的故事。首先,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教師為學生設計角色扮演的小游戲,由學生分別扮演曹沖、曹操等,同時根據(jù)故事的背景適當增加幾個角色,以豐富劇情,使學生在扮演中收獲感悟。其次,為學生設計古文臺詞,讓學生使用古文進行交流,使學生在扮演過程中掌握古文知識,并感受曹沖的“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在開展游戲化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在不影響教學思路及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開展,以確保課堂教學與游戲的完美結合,借助游戲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使學生對小古文學習保持高昂的熱情,從而在學習中收獲更多的知識。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
小古文主要來源于古人的真實生活,蘊含著諸多知識,在教學小古文時,教師積極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小古文知識,還能鍛煉其運用小古文的能力,這對鞏固學生所學知識、提升教學質量均有重要的意義。《刻舟求劍》主要講述了一個人在劍掉進河里后在船上刻印記,等船到岸后尋找劍的故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為學生講解課文大意,隨后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問:“在我們生活中,大河里的船是什么樣子的?要是你的東西掉了,像文中的人一樣刻印記,你還能找到你的東西嗎?為什么?”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的船在合力移動的樣子,學生明白:“東西掉了,但是船一直都在移動,即使刻印記,船也不在原來的位置了,這樣是找不到東西的。”隨后,教師板書:“《刻舟求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發(fā)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周全,三思而行。”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熟悉的場景,能快速拉近小古文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小古文的寓意,并在生活中學習借鑒古人的經(jīng)驗想問題、辦事情。
(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小古文的生僻字較多,且閱讀難度較大,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朗讀與背誦結合起來,以加強學生的理解,并鞏固其所學知識。指導朗讀是實現(xiàn)“朗朗上口,讀中自悟”的重要手段,而朗讀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選擇示范朗讀、學生領讀、小組朗讀等方式,并讓學生在朗讀中融合情感,使其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提升自身語感。以《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教學為例,首先,教師采用示范朗讀的方式,要求學生跟讀;其次,待學生熟悉后,指導他們以小組形式進行朗讀,并在朗讀過程中思考句子的意思;最后,要求學生背誦這些句子。這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古文句段的理解,并通過背誦不斷累積閱讀量,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其良好的古文語感。
總之,小古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重視小古文的教學創(chuàng)新,打破現(xiàn)有的教學現(xiàn)狀,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需求、接受能力及教學實際情況等,尋求合適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更好地汲取小古文知識,并充分領略中國古典文化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劉昕.小古文教學須重視的三個問題[J].教學與管理,2018(2):28-30.
[2]仲錦宇.小古文,我們可以這樣學——小學階段小古文教學的實踐探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7(23):32-34.
[3]李筍.玩轉小古文——小學語文古文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