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云
摘 要:所有學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相關學科之間需要相互借鑒,共同發(fā)展。文章對柴可夫斯基舞劇中音樂與舞蹈的相關性進行闡述,以舞劇《睡美人》為例展開分析,首先從柴可夫斯基創(chuàng)作的舞劇出發(fā),簡要介紹舞劇《睡美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故事情節(jié);其次重點分析舞劇《睡美人》中音樂與舞蹈的關系,從舞蹈創(chuàng)作的作品不能脫離音樂、音樂與舞蹈之間的感情色彩能夠相互渲染、節(jié)奏是音樂與舞蹈之間的紐帶三個角度展開論述;最后從柴可夫斯基舞劇中音樂與舞蹈的關系這個角度闡述了其對后世作品的意義。這樣的論述有助于研究當下舞蹈的編創(chuàng),為今后的舞劇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柴可夫斯基;舞劇;《睡美人》
一、柴可夫斯基舞劇的創(chuàng)作
(一)柴可夫斯基的創(chuàng)作
柴可夫斯基是19世紀偉大的作曲家,是古典音樂浪漫主義時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樂曲《第四交響曲》、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芭蕾舞劇《天鵝湖》《睡美人》等。他前期的作品多在于表現(xiàn)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光明的向往和信心,后期的作品更多表現(xiàn)的是時代的悲哀,以悲劇為主。
柴可夫斯基生活在沙皇專制統(tǒng)治之下,他的生活受到俄國黑暗政治和腐朽沒落的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他對祖國十分熱愛,關心人民的命運,即使無法看到俄國社會的出路,但他依舊擁護王朝的統(tǒng)治。對腐朽制度的維護與對民族的熱愛,二者之間的矛盾深刻影響了他的人生以及對人生價值的思考。他思考社會出路,擔憂民族命運和祖國未來。在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中,我們能夠深刻地感受到這些思考所帶來的感情傾向。他的作品并沒有直接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原有事件作為創(chuàng)作的素材,而是以自己在社會生活中切身體驗到的感悟為靈感,表達對社會的無奈,對時代的悲哀,揭示其對光明生活的追求和對人生價值的獨特理解。他的性格極為內向并且十分脆弱,感情豐富,婚姻生活坎坷。這些因素都導致他的情感無法充分表達出來,所以他將這種情感寄托到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通過作品傳達自我價值觀。
(二)舞劇《睡美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故事情節(jié)
舞劇《睡美人》是由柴可夫斯基作曲,馬留斯·彼季帕編導。彼季帕,法國舞蹈家、編導家,俄羅斯芭蕾的奠基人。
1890年《睡美人》首演于俄國。其取材于法國作家夏爾·佩羅的童話故事《林中睡美人》,講述了公主被巫婆詛咒之后沉睡百年,在紫丁香仙子的幫助下,王子用愛情喚醒了公主的故事。該劇宣揚了善良戰(zhàn)勝邪惡、愛情戰(zhàn)勝死亡的主題思想。該劇的音樂由柴可夫斯基創(chuàng)作,采用了戲劇性標題的交響樂作曲手法,為每一個主要人物都譜寫了性格鮮明的主題音樂。在舞蹈的編排上,彼季帕賦予舞劇俄國的民族特色,設計了體現(xiàn)音樂實質的主人公主題動作?!端廊恕肺鑴≈须p人舞的編排堪稱古典芭蕾雙人舞的典范,贏得了后世的廣泛贊譽。彼季帕將風格極為細膩、典雅的法國芭蕾風格與注重戲劇表演的俄國舞劇完美結合,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僅注重藝術性、技巧性,更突出展示了舞劇的戲劇性,特別是故事情節(jié)大多以啞劇的方式表達,更增加了戲劇表演的難度。
二、柴可夫斯基舞劇中音樂與舞蹈的關系
(一)舞蹈作品的創(chuàng)作始終離不開音樂
古往今來,音樂與舞蹈之間的聯(lián)系始終十分緊密,它們相互影響,互為前提,相互促進,不斷發(fā)展。正是因為有不同音樂形式的存在,舞蹈作品才具有不同的風格。肢體語言可以把看不見的音樂真實地展現(xiàn)出來,而舞蹈也是在用一種特有的方式對音樂進行反饋,借助音樂的力量增強自身的表現(xiàn)力。
柴可夫斯基在彼季帕的幫助下把舞劇音樂寫成戲劇性的標題交響樂,通過惡仙女和紫丁香仙女之間善與惡的主題對抗、幾個主人公的主題伴奏,以及他們與伴舞隊的復調對比,寫成了歌頌光明、青春和愛情的交響曲。音樂不僅是舞劇的伴奏和背景,還是舞蹈動作靈感的來源,成為編舞者編創(chuàng)的依據(jù)和出發(fā)點。劇本遵循了戲劇行動的交響發(fā)展原則,每一幕恰好是交響樂的獨立樂章,每一幕也都有自己的高潮,各個高潮服務于同一主題——愛情的力量是戰(zhàn)勝邪惡的保證。在整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柴可夫斯基與彼季帕保持著緊密的合作,二人互相尊重。先由彼季帕對情節(jié)進行具體闡釋,創(chuàng)作出整體計劃包括主要線索、人物、段落的拍子等,柴可夫斯基則按照編舞計劃寫出音樂,之后彼季帕又嚴格地從所作音樂的角度出發(fā),再次編排設計舞蹈的場面。編導與作曲家通力合作的創(chuàng)作過程,為今后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范本。
(二)音樂與舞蹈之間的感情色彩相互渲染
音樂與舞蹈能夠相互促進不同情感的表達。在柴可夫斯基之前的作品中,芭蕾舞只是單純的舞蹈,而音樂處于從屬地位,也談不上與舞蹈中的劇情有緊密的聯(lián)系。而在《睡美人》中,他從音樂、結構、語言上都對舞劇進行了十分重要的改變,使音樂要素與舞蹈表演融為一體,共同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當四個國家的王子向公主表達愛意時,柴可夫斯基采用了圓舞曲的音樂形式,圓舞曲營造的環(huán)境氛圍輕松活潑。慢板被運用在公主的十六歲生日宴會中,帶有強烈的抒情色彩,塑造出公主高貴典雅的形象。音樂與劇情的發(fā)展始終契合,例如仙女們的出場是在旋律悠揚的華爾茲中,構造大型音樂畫面的六人舞實現(xiàn)了快板、慢板、變奏曲的相互結合。為表現(xiàn)出愜意的意境,此處還采用了大量連音和琶音的形式。音樂根據(jù)舞臺上舞蹈動作的變化和情緒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而不斷變化。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在幕布開啟的時候,用進行曲引出貴族和宮女的出場,帶動觀眾的情緒,起到烘托氣氛的效果。當仙女開始入場時,樂曲隨之變?yōu)榱怂娜囊魳?,把?jié)奏又帶入到輕松優(yōu)雅的環(huán)境中。每當重要人物即將上場時,音樂立刻變得開闊起來;而當少女和侍童出場時,音樂則轉變得活潑與富有節(jié)奏感。這使音樂與人物的性格特征相符。
(三)鮮明的節(jié)奏是音樂與舞蹈之間的紐帶
柴可夫斯基在舞劇《睡美人》中編寫出主要人物的主題旋律,又將主題旋律在有關段落中加以變形,使之反復出現(xiàn),與伴舞形成復調對比關系。音樂與舞蹈有機結合,相互輝映,這在古典芭蕾史上頗為罕見。音樂與舞蹈都具有一定的節(jié)奏性,在表演的過程中都需要豐富的情感表達。音樂與舞蹈可以相互融合,二者的有機結合能夠使人們獲得更好的藝術享受,促進精神文化的發(fā)展。
從序幕開始,六位仙女不同風格的變奏就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康狄德的變奏總領個人變奏部分,其發(fā)展符合情節(jié),并沒有刻意生搬硬套;弗列爾德法琳是流暢自然的變奏,給人以流水般的愉悅感;克羅??ㄊ窍裱┗w舞般輕盈的變奏,宛如一只小巧精致的小鳥;卡娜列耶卡的變奏細膩輕柔;薇奧蘭的變奏像搖曳在風中的風鈴般悅耳動聽;紫丁香的變奏讓人心曠神怡。在舞劇的第一幕,人們三五成群地跳著花環(huán)舞,隊形相互交錯穿插,多樣化的移動展現(xiàn)出花環(huán)編織的場面。
三、柴可夫斯基舞劇中音樂與舞蹈的關系
對后世作品的影響
柴可夫斯基創(chuàng)作的音樂主要集中于歌劇、舞劇、交響樂等方面,舞劇音樂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柴可夫斯基創(chuàng)作的舞劇打破了原有的固定模式,他把交響樂融入舞劇的方方面面,用交響樂深化舞劇中的人物性格,使戲劇的刻畫更為形象生動,音樂的張力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舞劇《睡美人》中的創(chuàng)新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舞蹈的編排以及音樂的創(chuàng)新上?!端廊恕分械囊魳凡辉僖栏接谖璧付嬖?,它具有更多的作用,能夠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渲染演出的氣氛,烘托情緒的表達,刻畫出人物獨特的藝術形象,是舞劇的核心與靈魂?!端廊恕纷鳛槔锍瘫降淖髌罚瑢笫赖奈鑴⊙芯颗c發(fā)展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曾翔宇.芭蕾舞劇《睡美人》研究[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
[2]吳芳.論舞劇《睡美人》中音樂的語言敘事功能[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1(1):102-105.
[3]劉琦.柴科夫斯基對舞劇音樂的革新[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07.
[4]黃玉嬌.當童話照進現(xiàn)實:柴科夫斯基芭蕾舞劇《睡美人》的音樂探析[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
[5]朱紅.音樂與舞蹈的關系再思考[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7(1):87-91.
作者單位:
云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