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有福
【摘要】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和變革,對于學生教學的要求已然不止于基礎知識的教學,而是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個性化的發(fā)展。語文一直以來都是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并且其覆蓋的內容十分的廣泛,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育有著積極的促進意義和作用。于此,教師要不斷的探究并開展不同的教學形式,將學生的個性化培養(yǎng)融入其中。基于此,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實行個性化培養(yǎng)的措施展開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生個性 培養(yǎng)策略
一、采用合作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
語文的學習和運用是終身的,因此對于語文的學習教師更應該注重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主動性。在主動性的驅動下,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在豐富知識的同時,為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根基。但是小學生因為活潑愛玩的特性,缺乏對于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小組模式的豐富,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開展以“傳統(tǒng)文化”為主題的寫作比賽。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小組的模式,讓學生進行對于傳統(tǒng)文化資料的搜集,并在組內進行文化的集合,并在組內進行有優(yōu)異文章的篩選,然后參加班級內的比拼。在寫作的過程中,文章的類型不限,可以進行詩歌的創(chuàng)作也可以進行散文的敘寫。教師文章的觀看過程中,能夠清楚地掌握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量,這樣教師就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對于其喜愛方面的深入閱讀,以及對于其他方面的拓展閱讀。對于文章寫得優(yōu)異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獎勵,進而可以促使學生認為閱讀寫作是一件能夠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事情,在學生擁有自我認同感的同時,學生會自主加強對于寫作的練習,進而會同過大量的閱讀來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由此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采用新型的作業(yè)模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精神
語文的作業(yè)應該貼合于學生的發(fā)展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并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對于知識的創(chuàng)造力,和對于學習語文的興趣。小學生因為年紀關系,希望更多人能夠關注自己。因此教師可以抓住學生這一特點,開展朗讀配樂的活動,進行課后作業(yè)的創(chuàng)新。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讀寫能力對于學生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閱讀能夠幫助學生開拓視野,并能夠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對于語言的運用能力。而寫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更是重中之重,學生可以通過文章的撰寫,抒發(fā)自身的情感,并通過寫能夠鍛煉學生對于語句的運用,并通過學生對于文章的撰寫,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發(fā)展。
例如:教師在講述《貓》這一文章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于自身喜愛的小動物進行描寫,并通過文章的形式進行表述。在學生寫好文章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對于文章的朗讀并配樂,然后上傳到屬于本班的電臺中。這樣家長和學生都可以在網(wǎng)絡上進行收聽,同時家長和學生可以就學生的文章、情感、聲音等進行評論。這樣的作業(yè)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還能夠在評價中找到自身的不足,以便在日后加以改正并針對自身不足的地方進行深入的探究并加以創(chuàng)新,不斷的進行對于文章的完善。此外,在每個月得月末可以在全班中進行優(yōu)異文章的獎勵,由此能夠促進從學生對于讀寫的熱情。同時能夠讓學生加深對于這樣作業(yè)方式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和成績,并能夠通過學生對于文章的寫作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運用的能力。
三、運用思維導圖,提升學生分析理解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群文閱讀教學與思維導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通過思維導圖的利用能夠促使學生充分的理解文章中的主旨內容以及傳達出的情感,進而相較于以往的閱讀教學來說,其教學質量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其次,在學生充分的掌握其文章的主旨之后,教師就可以選擇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并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閱讀教學。在此期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不同角度的對比和總結,這樣在檢驗學生對于文章理解程度的同時,能夠提升學生對于文章的分析。
例如:魯迅先生的作品一直被語文課本收錄,其對于學生的成長以及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教育意義和促進作用,因此在進行魯迅先生作品的學習過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于魯迅先生作品集的群文閱讀。如《社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朝花夕拾》、《吶喊》、《彷徨》等文學作品的閱讀。然后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其閱讀后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進行框架的展示,進而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于魯迅先生文章的閱讀和分析。在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于魯迅先生的一生經(jīng)歷、時代背景、文學的主題思想等方面的講解,旨在能夠促使學生可以更加深入的進行對于文章的閱讀和的理解,并能夠因此可以快速有效的抓住文章的主旨并將其進行分類,進而促使學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有效的發(fā)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根據(jù)教育改革,對于學生的要求愈加豐富,進而對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探究、思考多樣的教學方式,以便能夠將學生個性化的教學融入其中。使學生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能夠促使學生的個性化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 仇曉華. 微探析個性教學策略 ——試析小學語文教育中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J]. 課外語文(下),2020(4):71-72.
[2] 劉玉蘭. 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教育中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研究[J]. 魅力中國,2020(27):146-147.
[3] 劉婷. 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個性培養(yǎng)的探討[J]. 華夏教師,2020(15):18. DOI:10.3969/j.issn.2095-3267.2020.15.012.
[4] 謝世強. 小學語文教育中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分析[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