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虹
語文作為使用語言文字的綜合性實踐課程,其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想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筆者認為,教師應做到如下幾方面:①按照教材的編排,利用作文單元做好教學的鋪墊工作。②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利用作文單元進行模仿訓練。③準確解讀編者意圖。④利用作文單元進行目標訓練。⑤整合文本的寫作價值,利用作文單元進行激活訓練。⑥遵循書寫過程,使用作文單元進行綜合教學。
從三年級開始,統(tǒng)編教材特別增加了作文單元,意在改變傳統(tǒng)教材中讀寫訓練點分散的情況,并通過嚴格的理論演繹達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目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單元整體出發(fā),制定教學計劃,分梯度教學。比如,統(tǒng)編教材五年級第一冊的單元寫作任務是“清楚地介紹一件事”,單元內包含《太陽》《松鼠》等課文以及例文《鯨》《風向袋制作》。下面筆者便以此作文單元為例,探討如何在單元教學中創(chuàng)建不同的梯度訓練結構,有效地實施讀寫結合策略。
一、做好教學“鋪墊”
不同個體對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單元中的“精讀課文”,建立鋪墊式寫作訓練模式,通過培訓、測試和反饋,在不斷的探索中,確立后續(xù)寫作訓練的方向和策略。
如,單元課文《太陽》和《松鼠》的兩個課后練習:1.閱讀課文中的句子,告訴大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介紹太陽的;2.自由閱讀課文,找出描寫松鼠的句子。顯然,這兩個問題的設置是為了在隨后的練習中,為學生的深入學習做鋪墊。兩個問題中,前者注重提問寫作方法,意在讓學生學會“如何寫作”;后者的重點是寫作材料的收集和羅列,意在告訴學生該“寫什么”。要想“把東西介紹清楚”,“如何寫作”以及“寫什么”,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和發(fā)掘兩個練習背后的教學價值,緊扣課文教學,以課文推進寫作實踐,從而為后續(xù)的寫作訓練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做好“模仿”教學
課文中包含著豐富的寫作知識,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語言結構的示范功能,引導學生重視“寫什么”的問題,培養(yǎng)他們選取寫作素材的意識。此外,還要讓學生重視“怎么寫”,幫助他們解開語言代碼中所蘊含的寫作知識,引導他們在模仿作文中實現(xiàn)讀寫遷移。教師要根據(jù)統(tǒng)編教材中寫作單元的要求,從宏觀角度擬制作文題目,引導學生選材、設計、加工、修改,開展寫作訓練,以提高學生的選材能力、構思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如,學完《松鼠》一課,教師可要求學生從“筑巢喜鵲”“螞蟻搬家”“雞啄米”等現(xiàn)象中任選一個,仿照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寫作。如寫“筑巢喜鵲”,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文本的表達方式,從“搭窩”的位置寫到“搭窩”的過程,再對“窩”進行描述,還要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的語言。這種仿寫訓練因為有樣例的示范,所以不是很難,但它是寫作練習過程中的必經(jīng)階段,是學生內化所學到的寫作知識和技巧的手段。例如,《松鼠》一文的課后練習非常典型,意在訓練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此外,教材中還設計了一個“在寫作中思考”的環(huán)節(jié),并指出本次作文的要求是“嘗試使用適當?shù)姆椒?,寫清楚動物的特征”。教師要引導學生寫作,并引導他們反思自己在寫作方面存在的問題。最后進行評價和修改工作,對作文進行加工。在這個階段的教學中,教師除了需要完善學生的寫作知識外,還要帶領學生回歸課文,對照單元作文的要求,指明修改的方向。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例文的示范價值,引導學生從寫作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入手,仿照范文寫作。要突出單元文本的教學價值,滿足單元作文的寫作要求。
三、“活化”教學模式
作文單元中有“初步測試技巧”的部分,意思就是嘗試寫作,意在讓學生脫離閱讀狀態(tài),進入寫作狀態(tài),屬于從閱讀到寫作的過渡階段。最開始的測試會指向一個清晰的、相對較小的量體。統(tǒng)編教材與傳統(tǒng)的教材相比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采用了全新的編排形式,將作文案例從一個增加到兩個。一般情況下,這兩個作文案例的表達對象在類別、表達策略或語言風格上是不同的,如此,能極大地發(fā)揮文本的示范價值,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拓展學生的寫作視野,有助于學生打開寫作思路。
比如,《白鷺》這一單元,寫作訓練的主要任務有兩個:一個是選擇某種生活中的事物,嘗試用各種方法對其進行介紹。這個任務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熟練地運用寫作方法。另一個任務是尋找合適的寫作素材,在寫作時運用自己的寫作風格,寫個性化的作文。這主要是為了鍛煉學生將感性思考化為語言文字的能力,并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這個單元的語言要素是“將一件清楚寫清楚,解釋明白”,需要學生學會使用說明性語言。這個單元的“第一測試技能”指向說明性語言的實際應用,將這兩種類型的培訓有機結合起來,自然能完成寫作訓練的目標。例如,《鯨》一文介紹了“鯨魚”的語言、外形、習性以及進化過程?!讹L向袋的制作》一文用精簡的語言,描述了風向袋的制作過程和制作方法。教師應帶領學生對比閱讀,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不同的寫作內容和寫作要求之間的差距,明白不同寫作內容所運用的表達方式完全不同。在這種對比訓練中,學生能更好地掌握作文知識,并內化和吸收,最終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寫作知識體系,達到熟練運用寫作技巧,應付不同寫作主題和寫作要求。因此,教師要發(fā)揮作文單元中精讀課文的閱讀和寫作兩方面的價值,在注重內容和情感的基礎上,對課文的結構、語言形式進行分析,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積累寫作經(jīng)驗。此外,教師所選取的“作文范例”應符合單元作文的寫作要求,還要將教學重心放在語言模式上,帶領學生探討寫作知識,發(fā)揮文本的閱讀和寫作價值。
閱讀與寫作相結合已成為提高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單元整體出發(fā),開展不同梯度的教學活動,進行讀寫結合的實踐。統(tǒng)編教材中的寫作單元應該是重疊的,教師應利用這個特點,開展循序漸進的寫作訓練,促使學生不斷鞏固寫作知識,提高綜合素養(yǎng),實現(xiàn)寫作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