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世貴
摘 要:高中化學繁瑣的元素化合物知識的使很多一線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yǎng)顯得很低效無力。為更好提高中化學元素化合物內容的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可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敢于放手,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利用模型認知,將零散知識規(guī)律化;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輔助,讓課堂的更精彩;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化學核心素養(yǎng);元素化合物;教學策略
引言:2018年我國教育部在新版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首次提出化學核心素養(yǎng),并將它作為新化學教材和化學教學改革的方向。為了響應國家的教學改革,近幾年我國很多教育發(fā)達的地區(qū)的化學教育者對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也有一定的研究與實踐,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高中化學元素化合物是高中化學的核心知識,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生活、健康、環(huán)境以及化學實驗等多個方面知識,是高考考查的內容重點,是一個利于老師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模塊。然而元素化合物內容覆蓋面廣、瑣碎繁雜,且當前很多一線老師仍只注重單純傳授,讓學生死記硬背,使課堂枯燥無味、效率低下。本文結合自己近兩年的課題研究和本人多年的教學心得體會,分享自己在化學元素化合物教學中培養(yǎng)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幾個策略,并以此供廣大化學教育同行參考。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內動力。老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越神奇有趣,越接近學生們平時真實的生活情景,并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就越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可學習內容產生好奇心,并迫不及待地學習神奇情景背后的相關知識。
課堂上,老師可利用與元素化合物聯(lián)系緊密的生活、生產實例來創(chuàng)設有趣的問題情景,吸引學生迫切地進入課堂的學習中,因而,學生聽課專注度和課堂的參與度肯定比以前大大提高;老師也可以利用生活、社會與化學的結合點或化學元素化合物的最新科技成果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化學知識的遷移應用,引導學生將元素化合物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結合,培養(yǎng)學生嚴謹科學精神,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感受化學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對社會發(fā)展強大的影響力,從而使學生們逐漸喜歡化學元素化合物知識,正如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因此,創(chuàng)設場景使學生喜歡化學,讓元素化合物的課堂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樂園。
例如,對于高中化學必修1金屬鈉這節(jié)課,課前我創(chuàng)設這樣的一個魔術化情景作為新課導入。我們經常用水來滅火,但今天我卻用水來點火。然后我用膠頭滴管吸取蒸餾水滴在熄滅的酒精燈的燈芯上,熄滅的酒精燈竟然著火。在這樣的神奇情景下幾乎所有學生都感到非常驚訝,表示不可思議,他們很迫切地想知道這些不可思議的情景背后的化學知識,從而學生也逐漸對化學元素化合物的學習產生極大學習興趣。
二、大膽放手,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大多數(shù)高中生都已具備一定自主合作能力,他們可憑借自己已有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基礎并結合老師的提示和小組間的合作交流,發(fā)現(xiàn)新規(guī)律,得到一些知識結論。在核心素養(yǎng)下,老師要充分相信學生能力,要敢于改革傳統(tǒng)課堂結構,要以學生自主活動為課堂的主體,并設計好學生合作探究活動環(huán)節(jié)。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成功的教學不是老師給學生講授多少內容,而是看老師能否教會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方法。隨著教育和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老師課堂上一成不變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也需要不斷變化、改進。課前老師應設計學生質疑、提問、談論、自主合作等課堂環(huán)節(jié),課堂上老師應該敢于放開學生思維,應該給學生自主權,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思想,鼓勵學生間自主合作討論、自主設計、善于表達自己看法,使每位學生都自主參與到課堂中去,培育學生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比如我們講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化學性質時,大部分老師都是相似的演示實驗。其實老師可以引入饅頭店用小蘇打可以使饅頭變得松軟的生活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探究碳酸氫鈉性質的欲望,并引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設計實驗探究活動。在興趣和欲望下學生們就會主動進行小組內生討論交流、提出問題作假設:NaHCO3受熱易分解,產生CO2氣體使饅頭膨脹。然后設計方案:把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產生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取兩份充分反應后固體分別加入鹽酸和氯化鋇溶液,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可以得到結論:碳酸氫鈉受熱會分解二氧化碳、碳酸鈉和水,同時又證明Na2CO3受熱不易分解。事實證明,當教師放權以后,原來一些繁瑣的物質轉化和物質的性質變成學生喜歡的自主實驗探究的對象,原來枯燥無味課堂變成學生向往的科學探究樂園。
三、用模型認知,將零散知識規(guī)律化
模型認知是對探究的真實物質世界進行認識的過程,把探究物質得到的實驗事實進行歸納總結,把抽象簡化,是一種科學、高效的學習工具和思維方式。
部分學生常常討厭、害怕學習元素化合物內容,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只是看到元素化合物知識表面的零亂分散,沒有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以及變化規(guī)律。模型認知作為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把繁雜的化學知識歸納總結,使重要知識可以形成一個規(guī)律性的知識模型。在課堂上,教師要很好利用模型認知這個學習工具可以把元素化合物中的物質的性質及其物質的轉化這兩部分繁瑣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形成知模型認知,在以后的元素化合物課堂教學中多利用已有模型認知,可極大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對于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這部分內容,在講授金屬鈉及其化合物這部分內容時,老師要在Na→Na2O、Na→NaOH、Na→NaCl、Na2O→NaOH、Na2O→NaCl、Na2O→Na2CO3等等物質轉化關系中引導學生形成以下幾個物質轉化的模型認知:1.常溫下活潑金屬可與氧氣反應可形成氧化物,在加熱條件下不活潑金屬可與氧氣也可形成氧化物;2.常溫下活潑金屬可與水反應生成對應氫氧化物;3.常溫下活潑金屬可與非氧化性酸反應生成對應的鹽和氫氣;4.金屬氧化物與水反應生成堿的條件是對應的堿是可溶;5.金屬氧化物可與非氧化性酸反應生成鹽和水;6.常溫下活潑金屬氧化物可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鹽。在后面學到鎂鋁鐵金屬及其化合物時,學生就可以高效利用已有模型認知鎂鋁鐵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及其物質之間的轉化,從而能形成更清晰的元素化合物之間相互轉化知識框架。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輔助,讓課堂的更精彩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代多媒體化技術已越來越多被廣泛運用于化學課堂教學中,并取得很不錯的效果?,F(xiàn)在的多媒體技術先進,呈現(xiàn)形式豐富,呈現(xiàn)的效果形象、生動?;瘜W教師應充分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將抽象內容變?yōu)榫唧w過程,將靜態(tài)知識變?yōu)樯鷦拥膱D像,將原來枯燥無味的課堂描述變?yōu)樯鷦拥倪^程。另外,對于傳統(tǒng)教學中難于描述的抽象教學內容如一些化學反應的微觀的粒子活動或者化學反應過程的機理等,老師只是給學生單純地講述,學生很難理解,如果能夠借助多媒體動畫技術手段,學生就很容理解。對于個別難以完成或難于成功的實驗,多媒體的利用可以成功地展示出來。
例如,在講堿金屬內容時,我們都知道金屬銫金屬活動性最強,金屬銫與水反應比鈉與水反應更劇烈,會發(fā)生強烈爆炸。因為不能演示一些危險性較大的實驗,老師只能反復強調,若通過多媒體把銫與水反應的錄像播放給學生們觀看,就會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牢固地掌握了堿金屬還原性的遞變性。又如,對于學習氯氣和水反應、次氯酸不穩(wěn)定光照易分解內容時,學習相應的化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在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單純的講述或者讓學生閱讀課本、做筆記,課堂枯燥無味,學生對這些反應化學方程式印象不深,記憶不牢固,很容易忘記。若利用多媒體FLASH動畫效果的原子、分子模型表示它們反應過程的機理,學生們對原來枯燥無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很感興趣,很容易寫出了化學方程式并把它們記住。多媒體的輔助,即可以使學生發(fā)現(xiàn)元素化合物的化學課堂的精彩,提高元素化合物的教學效果,又能培養(yǎng)學生們的抽象思維能力。
五、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以致用是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最終目標,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源動力。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尤其元素化合物內容與我們日常的生活、生產聯(lián)系更加緊密。老師積極引導學生積極運用自己已掌握學化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到的知識,還可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化學元素化合物知識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索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欲望,同時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社會責任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高三復習氯及其化合物時,當學生們已經復習并掌握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鈉的強氧化性,次氯酸鈉的還原產物一般是氯離子或氯氣,含氯的化合物濃鹽酸也是一種常見的還原劑,它的氧化產物一般是氯氣。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和提高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老師給學生設置這樣一個日常真實發(fā)生事例:年底了有一位婦女在家里大掃除搞衛(wèi)生,她先用潔廁靈(主要成分是鹽酸)清洗廁所后,馬上又用84消毒液對廁所進行消毒,結果導致這位婦女中毒暈倒,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知識尋找導致婦女中毒的原因。通過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既可以把理論結合實際,學以致用,又可以感受化學知識強大和奧秘。
結束語
核心素養(yǎng)下元素化合物教學策略具有規(guī)律和多樣性,是新課程標準下教師的必須具有的一種教學能力。學習、領悟化學核心素養(yǎng),掌握更多核心素養(yǎng)下元素化合物的教學策略,是新課程標準下老師培養(yǎng)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不可少的能力。作為現(xiàn)代化學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元素化合物教學策略以更好提高課堂效果,才能從多方面去培養(yǎng)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最終培養(yǎng)學生關鍵能力。
參考文獻
[1]李付兵.核心素養(yǎng)下元素化合物教學策略研究例談 新課程·下旬,2019(05)
[2]李有海.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學策略的研究[D]西南大學,2020
[3]王陳穎.基于高中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元素化合物知識教學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4]蔣鑫.基于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元素化合物教學策略研究[D]鞍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
[5]卓高峰、魏樟慶.基于“模型認知”的元素化合物教學認識[J]化學教學,2018(1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