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心池 姜錫春 李方紅
摘? ?要:簡單教學理論的核心理念是“簡單的教,豐厚的學”;以生為本,以學為本。在教師教學語言的藝術上,要做到“精練有聲語言、多用體態(tài)語言、用好心靈語言”,以達至潤物無聲的高質育人效果。有聲語言主要包括聲音,體態(tài)語言包括“衣著、裝扮、站姿、走位、板書、手勢、表情、眼神”等,心靈語言包括“精神、人格、修養(yǎng)”等。教師教學語言的修煉需持之以恒地進行“內化于心、融化于情、強化于煉、外化于行”的訓練,方可從技術走向藝術,從教學走向教育。
關鍵詞:簡單教學理論;教學語言;三重境界
簡單教學理論的核心理念是“簡單的教,豐厚的學”。在教師教學語言藝術與修煉上,提倡“學生的話語要比教師多,思考訓練時間要比說話時間多,學習活動要比教師講解總結多”。“三要”本質上是弱化教,凸顯學,真正做到以生為本,以學為本。在教學語言藝術與修煉方面,“三要”就是提倡學生多活動、多思考、多表達,相應的教師要少說話,甚至不說話。“精煉有聲語言、多用體態(tài)語言、用好心靈語言”,這就是教學語言的三重境界。
教學語言三重境界的具體內容、課堂教學主要應用場、藝術與修煉的總體結構見下表。
以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位置》一課為例,以三重教學語言的課堂教學主要應用場為主線談談各重語言的具體應用??陀^上,各層教學語言的應用場是立體交織的,體態(tài)語言也用于“起承轉合”,同樣的有聲語言也可用于親和、激勵、引導與傳道。這樣分類,是為了突出各層語言的主要應用場以及依此為范例對教學語言的應用深入地進行闡釋。
一、第一層境界:有聲語言,精練生動
課堂教學中,聲音是教學語言的主要形式,話語是聲音的載體。音色、音量、音調、語速、情感、內容是聲音的內核。在藝術要求上,研究者們普遍認為,“音色悅耳、發(fā)音標準、音量適中、不緊不慢、抑揚頓挫;精練準確、生動形象;富有情感”是重要的指標。在課堂教學中,從聲音應用的角度來看,主要起著“起承轉合”的價值。
(一)起:提問、啟發(fā)、引導
開好場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關鍵,也是構建民主、平等、和諧、輕松課堂氛圍的重要基礎。開場要讓學生放松、充滿信心、集中注意力、充滿期待。課前談話異常重要,幽默風趣、生動形象的語言能讓人放松,積累良好的情感體驗。本課開場時通過師生談話,讓最勇敢的學生去給教老師送花,表達情意與感恩?!皐hats? this”,夾雜著重慶方言的英語頓時讓全場一片笑聲,瞬間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消除隔閡與陌生感,構建起了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同時,這個過程也在為其他同學樹立榜樣,培養(yǎng)間接的自信心,也讓學生對課程充滿了無限的期待。
再如學生來匯報練習思考時,想用手去觸摸屏幕,此時教師說:“高檔商品,非買勿摸?!边@樣幽默的語言起著氛圍營造作用,但要用得恰當,絕不能矯揉造作。同時,一節(jié)課幽默的語言量要適當,不能喧賓奪主,要適可而止。親切的稱呼,往往也能很快拉近師生心理距離,真正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認知、情感、精神互動與交往。
(二)承:反饋、評價、討論、交流
“如何讓全班的同學都站起來”,在學生寫出數(shù)對(y,y)時,教師笑著說:“終于等到你了!”。面對學生靈動的生成,教師充滿欣喜,不慌不忙,反過來將這份喜悅傳給學生,“你想說什么?”簡單的兩句話,巧妙地進行評價、反饋,并引導學生深度思考,討論交流。“終于等到你”,意味著精彩無比,比“你真棒,掌聲送給他”更有新意且更能讓學生感受到成就感。“你想說什么”,引導學生思考、表達。
(三)轉:過度、反問、追問
在紅旗插在第一個同學桌上時,教師問,此刻你的心情。學生說出了激動、緊張。教師此時微微追問,“除了激動、緊張,還有什么?”“欣喜”。淺淺地追問,實際上是對課堂氛圍很好的調度,一句還有什么,一下子將學生拉回欣喜的課堂?!澳蔷驼埓蠹?guī)е鴼g喜的心情,用你喜歡的方式,在你的練習本上,準確地寫出這面小紅旗現(xiàn)在的位置。”
在學生上臺匯報(5,6)表示第5排,第6個同學。教師聽完后,沒有過多語言評價。只是望著臺下的同學,指著5說,“這是?”全班學生馬上糾錯,“第5列”。讓學生告訴學生,讓學生自己體悟,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過渡語言要做到流暢自然。在總結笛卡爾基于蜘蛛網(wǎng)發(fā)現(xiàn)數(shù)對后,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生活中的數(shù)學”,教師只用了一句話,“我也發(fā)現(xiàn)了蜘蛛網(wǎng),但我沒有發(fā)現(xiàn)數(shù)對。其實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向笛卡爾學習?!痹趲熒鷮υ捴?,自然而然地進入到“生活中的數(shù)學”環(huán)節(jié)(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妙不可言。
(四)合:總結
在合方面,包括課堂組織、環(huán)節(jié)小結、全課提升等。在課堂組織方面,盡量不用行為指令的語言,如“寫完的同學,坐端正?!苯o人以命令的感覺,而多借助一些行為導引性的語言來組織教學。如“寫完了,請看大屏幕?!弊寣W生覺得上課不是外在指令的被動行動,而是思維的蕩漾與自然流動。
最后課堂小結時,教師讓兩位同學分別從知識和方法的角度分享后,及時補充道,“課后不只是總結學習的內容,還要總結學習的方法。數(shù)學使人簡潔,數(shù)學使人智慧。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用心發(fā)現(xiàn),細心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學好數(shù)學非常的簡單。最后讓我們一起大聲地把這句話讀出來:數(shù)學是最簡潔的語言。”“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我愛你們!”
二、第二層境界:體態(tài)語言,優(yōu)雅傳神
有聲語言必不可少,但要適可而止,否則影響學生的思考,占用學生探索的時間。所以,在一節(jié)課中,要精練有聲語言,多用體態(tài)語言。
無聲語言包括衣著裝扮、站姿走位、板書、手勢、表情、眼神等。總體上,無聲語言主要應用場在于拉近師生距離,展示教師的親和力,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引導與啟發(fā)學生深入學習,傳遞一些知識與重要信息。
而無聲語言,在藝術要求上,包括“親切樸實、得體大方;大氣沉穩(wěn);工整簡潔;指向準確、緩慢優(yōu)雅;表情自然、四目傳神”。
(一)親和
穿著跟孩子接近的便衣,更有親和力,更利于樹立師生平等的課堂氛圍。切勿穿西裝打領帶,女生穿太漂亮的裙子,如公主般閃耀往往讓學生有距離感。本節(jié)課,教師穿的是一件格子襯衫,直筒褲子,普通的皮鞋,讓學生有一種如在正常教室里上課的感覺,一下子感覺教師像鄰家叔叔一樣親切和藹,平易近人。
再如這節(jié)課,教師走動巡視學生練習時不緊不慢,站著傾聽學生發(fā)言時紋絲不動,給人一種安全感、親切感、沉穩(wěn)感,不干擾學生思維的流動,并且?guī)訉W生靜心。
(二)激勵
開課前,規(guī)定觀測點后,教師說道,“第5列第3個同學起立”,學生站對后,教師用手勢微微上揚。學生心領神會,鼓掌肯定。這樣的手勢比起單一的說“掌聲在哪里”要好太多。既不打擾學生的思維,也讓課堂之中,學生的思考與表達更充分。同樣的,在學生匯報完后,教師用手勢緩緩前后擺動示意回位,同時大家報以掌聲。
(三)引導
當學生觀察數(shù)對后的表達冗長時,教師表情納木,充滿一種焦慮和懷疑感,皺著眉頭,微微走動了兩步,并做了一個撓頭的動作,沒有正面評價。學生通過表情和老師的肢體動作,一下子就領會到自己表達不夠簡潔。表情與動作也代表著評價反饋,比起有聲語言,更傳神。既保持了客觀的反饋,又不斷引導學生自我監(jiān)視,深度思考。
全課用數(shù)對表示位置從具體到抽象,從已知到代數(shù),從生活到紙上,實現(xiàn)了思維的三次升躍。此時教師利用手勢,將可愛的小朋友抽象到黑板上,手勢緩緩地抓起同學們,順時針緩緩放到黑板,這一手勢既傳神地實現(xiàn)了生活到紙上的抽象過度,也很形象地引導著學生思維的流動。這樣順時針旋轉恰好是實體到紙上的自然傳承,這就是為什么要以教師為觀測點來設計上半節(jié)課的活動。
再如在教師寫同列數(shù)對時,在第一個示意對應位置同學起立后,后面則沒有任何手勢、語言、甚至表情,只是眼睛像夜晚里的手電筒光一樣望著下面的同學,師生心靈相通,學生心領神會,自然明白是對應位置的同學起立。這樣的眼神的運用全課數(shù)不勝數(shù),眼神的激勵與引導應用得妙不可言。這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努力修煉對應的教學行為習慣,固化強化與內化,方可自然而為。
(四)傳道
在開課時,讓第一列學生起立,發(fā)現(xiàn)以學生為觀測點的左邊,右邊第一列都起立。此時教師摸了摸腦袋,說道,“不好意思,老師糊涂了。我沒有交代清楚以誰為觀測點?!边@樣的手勢語與體態(tài)語,讓學生既覺得可愛,又對觀測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板書時,教師一筆一畫,認真書寫,以身示范,寫好每一個字,做好整個板書的布局,簡潔且美觀。一方面樹立嚴謹?shù)目茖W求真精神,另一方面也帶給學生美學熏陶。
用手勢來樹立根據(jù)數(shù)對找對應位置的方法時,教師帶著學生利用手勢豎著畫找列,橫著畫定行,交點處便是數(shù)對對應位置。手勢是一種直觀的形象語言,為學生建立方法的直觀模型提供了內化具象。
三、第三層境界:心靈語言,以身示范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往往忽視了第三層境界的教學語言——心靈語言。事實上,教師的行為習慣、精神涵養(yǎng)、人格魅力、個人修養(yǎng),往往會對學生產生一生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滯后性的,但卻是深刻的。
“精練有聲語言、多用體態(tài)語言、用好心靈語言”是教師教學語言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師在藝術追求上,要做到“精神高貴;以身作則、人格高尚;富有修養(yǎng)”,進而達成“涵養(yǎng)性情、培養(yǎng)品格、潤澤心靈”的教育價值與教學目標。
(一)涵養(yǎng)性情
全節(jié)課,教師在學生發(fā)言時,站在一旁從不打斷學生發(fā)言,即便學生說錯或說偏。同時帶著欣賞的、期待的、包容的、開放的心態(tài)全程認真傾聽,點評與總結樸實無華,恰到好處。讓學生感受到了尊重、平等、欣賞、修養(yǎng)。同樣,教師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盡力通過激勵性的語言或手勢,鼓勵著每一個人積極參與,不斷地請不同的學生上臺分享,真正做到關照人人、激勵人人、成就人人。真正心中有學生,行為有尺度,神情有大愛。在學生表達不夠精煉準確時,不斷追問或啟發(fā),每一個知識點,每一種方法,腳踏實地,誨人不倦。教師身上展示出的這些可貴精神與個人涵養(yǎng),無疑對學生的性情起著潛移默化地影響。
(二)培養(yǎng)品格
教師的人格、品性也是一節(jié)課學生耳濡目染的重要課程資源。在讓學生總結梳理時,教師直接到學生位置上端正坐好,以身示范,讓全體學生都感受到教師尊重他人、欣賞他人的高尚品格,也讓學生默化內化認真傾聽、互相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大道至簡,大育無聲!
(三)潤澤心靈
在學生已經充分對(y,y)位置特點理解后,要讓全班都站起來,另一個同學寫了(x,y),教師說,“還需要介紹嗎?”“教不如學,學不如悟”。從知識到思想,從思想到哲學思考,醍醐灌頂,既是對學生的啟發(fā),也是與現(xiàn)場聽課教師進行理念交流。
綜上所述,有聲語言是一般教師用得最多的教學語言。體態(tài)語言與心靈語言比起有聲語言,在激勵、引導、傳道、涵養(yǎng)性情、培養(yǎng)品格、默化精神、塑造習慣方面更加生動形象且影響深刻,蘊含的教育價值更豐厚。后兩重語言在行為內核結構上更復雜,教師恰如其分與恰到好處的呈現(xiàn)難度更大,訓練與養(yǎng)成上要求也更高。三重境界的教學語言修煉并非一朝一夕,但也有路可循。首先,需要每位教師形成對有聲語言、體態(tài)語言、心靈語言的系統(tǒng)認識,并構建起整體的結構體系,包括內容、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場、藝術與修煉路徑等。其次,要在認識基礎上,真正應用到課堂中,體會到三重境界教學語言的價值與魅力,在情感上認同與接受。再次,更需要教師平時在課外對一招一式,一言一行,進行有意識地反復演練,形成動作記憶,直至形成自動化的行為。同時,還需要在常態(tài)的每節(jié)課內堅持進行修煉,如上課前就調整好情緒,以公開課的高要求來規(guī)范自己的教學行為與教學語言。最后,在日積月累,系統(tǒng)訓練與單項訓練的堅持中,才可能外化于行,并做到自如自然。因境而變,因生而動,恰到好處,妙趣橫生,潤物無聲,無聲勝有聲??傊皟然谛?、融化于情、強化于煉、外化于行”反復交織,持恒修煉,才可能厚積薄發(fā),水到渠成。達到“人在課中,課在心中”的課堂教學藝術境界,不斷累積上課的快樂感受和信心。
參考文獻:
[1]姜錫春.簡單教學的提出、概念與結構[J].教育實踐與研究(C),2020,(11):4~8.
[2]高有祥,肖鑫鑫.教師教學有聲語言的本體屬性及其要素研究[J].當代教師教育,2008,1(04):12~16.
[3]覃步經.淺析課堂中教師運用體態(tài)語言輔助教學的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9,(30):93~94.
[4]麥? ?影.教師的行為、人格魅力對學生創(chuàng)新行為的影響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4,(21):82~84.
[5]楊福杰.教師人格魅力對學生成長的影響[J].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4,(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