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兩個方面對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核心素養(yǎng)進行探討,一方面論述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的意義,另一方面提出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的實踐及部分方法。
關(guān)鍵詞:高中歷史;家國情懷;滲透策略
歷史作為一門講述史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史觀的學科,在各個學習階段都有著獨特的意義,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滲透家國情懷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課題。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的意義所在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向?qū)W生滲透家國情懷有著其獨特的作用。高中階段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接納正確思想的關(guān)鍵時刻,在這一階段向?qū)W生滲透家國情懷無疑是最為合適的。而透過高中歷史的教學來完成這一工作,也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學生能從革命先烈的血淚故事中感受到國家建立的不易,也能從悠悠千載文化的傳承里感受到國家歷史的悠久,這對于學生個人性格的形成和歷史責任感的培養(yǎng)也都有好處。
二、高中歷史教育中滲透家國情懷的實踐
想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諸如課程、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式等多個方面共同努力。只有做到了這些的統(tǒng)一,才會讓家國情懷的滲透變得有價值、有意義。
(一)合理的課堂模式
想要完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的任務(wù),就一定要從教學模式著手,在課堂模式上做出變革。以往的歷史課堂上教師往往擔任著講述者的身份,可一旦講授的內(nèi)容枯燥,或者太過執(zhí)著于書本段落的背誦記憶,就會讓歷史課堂變得不那么生動和吸引人,學生也可能會因此走神、發(fā)呆,非但滲透不了家國情懷,還會阻礙教學任務(wù)的完成。如在人教版高中歷史“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的教學中,就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講述者。課前教師先布置好問題,讓學生尋找自中華文明源起就有的,并且延續(xù)至今的一些文明與習慣,課堂上學生可以大膽講出自己的答案,教師負責糾正和評價,同時穿插完成授課目標,滲透家國情懷。
(二)對輔助設(shè)備的應(yīng)用
信息化、現(xiàn)代化的課堂設(shè)備不斷更新?lián)Q代,從最早的投影儀發(fā)展到今天的多媒體,再到結(jié)合“互聯(lián)網(wǎng)+”的設(shè)備,這些課堂輔助手段的應(yīng)用,都可以幫助高中歷史教學滲透家國情懷。比如,在人教版高中歷史“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五四運動的相關(guān)視頻與音頻,讓學生了解那個年代里無數(shù)熱血青年的奮斗。這樣的方式既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學生,又可以在完成授課目標的同時將家國情懷滲透進去,這是一種高效、合理的教學方式。
(三)在游覽中完成授課
高中學生心智已經(jīng)成熟,可以通過景來感受情,并且易管理,所以適當?shù)臅r候可以帶領(lǐng)學生到相關(guān)的紀念館、古跡中感受歷史,借此來完成對家國情懷的滲透。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中歷史“正面戰(zhàn)場、敵后戰(zhàn)場和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的教學時,就可以帶領(lǐng)學生到當?shù)氐目谷諝v史紀念館,通過紀念館里存留的物品和歷史故事來讓學生感受戰(zhàn)火紛飛歲月里人們的抗爭,用這種方式來讓學生明白家國情懷的含義。
(四)透過歷史人物進行家國情懷的滲透
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通過歷史的記錄,跨越千年來到課本中一定有他們的道理,而這道理的背后往往就是我們需要的家國情懷,教師如果可以抓住這一點進行渲染,課堂也將十分精彩。如在人教版高中歷史“晚清時期的內(nèi)憂外患與救亡圖存”這一單元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對林則徐、鄧世昌、于成龍等歷史人物的故事進行講述與演繹,甚至可以進行辯論探討。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歷史名人身上愛國、愛家、愛自己的品質(zhì),借此完成對家國情懷的滲透。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家國情懷核心素養(yǎng)是十分有益的,做到這了這一步,就能對歷史教育和學生性格養(yǎng)成提供巨大的幫助,透過課堂、設(shè)備、授課方式、歷史人物分析等方式來授課,就可以逐漸做到對家國情懷的有效滲透。
參考文獻:
[1]王云霞.高中歷史教學中時空觀念的設(shè)計能力研究與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9):11-12.
[2]程昱.以史為鑒建設(shè)法治國家:以《羅馬人的法律》為例談家國情懷的教學策略[J].福建基礎(chǔ)教育研究,2018(10):88-90.
作者簡介:張青惠(1996—),女,漢族,甘肅白銀人,華中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白銀市第十中學教師,主要研究方向:高中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