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繼
摘 要:依據新課標,小學美術教學要承擔美學啟蒙和人文滋養(yǎng)的雙重責任,從小學美術教材中“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等三個學習領域著手,對其背后隱藏的人類情感、環(huán)境保護、文化傳承等人文情感進行提煉總結,以供廣大小學美術教育者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參考。
關鍵詞:美學啟蒙;人文滋養(yǎng);小學美術;教學策略
新課標將培養(yǎng)學生基本美術素養(yǎng)列為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堂教學重要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與責任感的重要紐帶。美術課堂不僅要向學生傳達美育內容,更要借助教材精巧設計,向學生傳遞濃郁的人文情懷,以體現小學美術課堂“美學啟蒙”與“人文滋養(yǎng)”的雙重育人責任。小學美術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做到美學啟迪與人文情感熏陶兼顧?以下就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不同場景及課堂實例,做相關初步研究。
一、從“造型·表現”教學到人類情感引導
“造型·表現”是小學美術學習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階段學生使用紙、筆等多種工具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和美術實踐的重要課堂活動形式?!霸煨汀け憩F”教學活動貫穿小學美術的教學全程,是培養(yǎng)學生基本美學素養(yǎng)、對其進行人文熏陶滋養(yǎng)的重要教學單元。其中,廣布分散在課程教材中的人文情感教育題材,值得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發(fā)現、總結,便于在課堂中應用,以滿足兒童成長過程中對人類情感的實際需求,塑造該階段兒童正確的價值情感導向。
以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第12課《媽媽的節(jié)日》為例,本課教學內容為:邀請學生以媽媽為作畫對象,畫出自己心目中媽媽的“最美”時刻。原本,教材在教學教法上給予相應提示,如教師可引導學生去想象媽媽最美時候的樣子、當時她的神情、她的姿態(tài),她當時穿的服裝、戴的發(fā)飾等,以準確把握人物外貌,完成教學繪畫。實踐表明,在課堂實際教學中,這樣的引導遠遠不夠。實際上,本課教學背后隱藏著一條耐人尋味的人文特征,那就是要求教師千方百計地去喚醒孩子們從內心深處去認同媽媽對自己的真情實感,回想媽媽對自己的愛。只有在“愛”的情感引導下,孩子們才會因愛而作、因情御筆,最終才能在課堂上、紙墨上“投射”出對媽媽的愛,才能最終描繪出心中那個“最美”媽媽。假借人文真情實感進行情感引導,才是本課教學能否成功的核心關鍵。
二、從“設計·應用”教學到自然和諧啟發(fā)
“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既是對傳統(tǒng)美術的啟蒙,也是對應用美術、工藝美術的啟蒙?!霸O計·應用”體現兒童應用自然材質進行美術設計與美術創(chuàng)作的全過程,是學生美術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等綜合能力的呈現。在該單元學習中,學生少不了要與美術介質直接接觸,少不了要動腦思考該使用何種資源介質以藝術形式再造,實現自我美學表達。這中間,人與自然的關系、自然環(huán)境保護、資源恰當利用等人文內容,不可避免成為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直面的教育話題。
如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3課《“五谷”作畫》教學時,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利用不同糧食色彩形狀進行創(chuàng)造組合,構成幅幅鮮艷明亮的工藝美術作品,更應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傳遞愛惜糧食、珍惜資源等人文理念。據聯合國統(tǒng)計,目前全球有7.9億人面臨食物不足,更有1.3億人長期處于饑餓之中。通過各類數據和事實,我們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傳遞正確的環(huán)境觀念,幫助他們從小樹立愛惜糧食不浪費食品的良好品質。
三、從“欣賞·評述”教學到精神文化傳承
“欣賞·評述”領域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難點,也是重點?!靶蕾p”體現了美學熏陶,是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審美能力的基礎;“評述”則體現為學生對美學的表達,是美學熏陶后的外化,是形象向思維方面的轉化,體現美術表現與語言邏輯的串聯。在小學美術“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教材中引入了古今中外名家名作,既有美術欣賞與藝術熏陶的現實教學價值,也飽含著對藝術作品背后隱藏的文化精神的傳承教育寓意。
如在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下冊第6課《喜怒哀樂》教學中,教材引入近代畫家周思聰先生的中國畫《人民和總理》作為教學“欣賞”畫作,引導學生通過作品了解人物不同表情及表現手法。教學中,若教師能將這幅畫的創(chuàng)作背景、畫作精神一并在課堂上講授,相信定能催發(fā)學生思考,體現強大人文情懷?!度嗣窈涂偫怼肥菍?966年河北邢臺地震發(fā)生后,周總理第一時間趕往震區(qū)視察災情、慰問災民感人情景的真實再現,體現了總理愛人民、人民擁護總理的真摯情感。
總之,美術課程是小學階段美育培養(yǎng)、美學熏陶、藝術感悟的重要源泉。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不應僅限于美術,更應發(fā)掘美術教材中隱含的人文元素,將美學啟蒙與人文滋養(yǎng)貫徹到課堂教學中,以真正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奠定高雅向上的藝術修為,培養(yǎng)符合時代發(fā)展所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