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元生
身著87式夏常服的軍官
新中國成立以后,解放軍的服裝先后經歷了幾次比較大的改革。每次改革后,無論是在服裝質量、調節(jié)功能,還是在衛(wèi)生性能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改善。
為適應國家對外開放和解放軍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建設的要求,1984年1月10日,中央軍委在批準85式服裝定型的同時,指示解放軍總后勤部(下文簡稱“總后勤部”或“總后”)進一步研究新式服裝,并提交禮服、常服、作訓服等一系列方案。
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精神,總后勤部于1984年4月3日發(fā)出《關于進行被裝總體論證的通知》,要求全軍各大單位后勤部門認真調查研究,全面科學論證,提出符合本軍區(qū)、本軍兵種情況的論證報告,由總后軍需部綜合后提出總體論證報告。
為完成這項任務,總后軍需部、軍需生產部等有關部門,抽調科技研究人員、專業(yè)管理人員等,組成被裝總體論證小組,在總后勤部直接領導下,與各大單位密切配合,認真研究解放軍軍服歷史、現(xiàn)狀和歷次服裝改革的經驗,分析了27個國家的軍隊服裝樣品及有關資料,對當時裝備的服裝進行了大范圍的調查研究,提出了服裝改革的設想方案,并制作了服裝樣品。吸收部隊、機關、院校及國家機關和十幾位服裝專家的意見,初步形成了改革方案。
1985年7月16日,總后勤部副部長趙南起在聽取總后軍需部的匯報時指示:“要體現(xiàn)改革精神,11、12月份召開全軍被裝論證會,在這個基礎上拿出樣品,請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簡稱‘三總部)領導先審查,然后向軍委領導匯報。”
11月25日至12月2日,總后勤部在北京召開了全軍被裝總體論證會,參加論證會的有三總部、各大單位、國家有關部門的代表和專家共110多人。時任總后軍需部副部長的周蕃玉在會議上作了被裝總體論證的報告,與會人員對服裝改革方案進行審議并一致通過。會議期間,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楊尚昆、國務院副總理田紀云、總參謀長楊得志、總后勤部部長洪學智、外交部副部長錢其琛以及總參、總政、總后、海軍、空軍、國防科工委的領導同志審查了陳列樣品。
1986年3月21日至25日,總參徐惠滋副總長主持召開了總部聯(lián)席會議,審議三總部《關于軍服改革方案和定型投產的請示》。會議認為,新的軍服改革方案基本可行,改革后有利于部隊管理和解放軍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建設。會議確定,總后軍需部根據討論意見,修改三總部的請示稿,報中央軍委審批。28日,三總部聯(lián)合向中央軍委上報了《關于軍服改革方案及定型生產的請示》。
12月18日,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楊尚昆主持召開軍委常務會議,聽取軍銜辦公室關于軍官軍銜設置的匯報,審查了陳列在會議室的軍銜肩章、帽徽等服飾樣品。會議暫定軍官軍銜為3等11級:一級上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1987年3月6日,中央軍委常務會議原則同意三總部2月16日上報的《關于我軍軍銜、肩(領)章、帽徽樣式的請示》,并討論了服裝改革的問題。會議形成了三點意見:一是作訓帽的樣式不好看,要重新研制。肩章尺寸再小些,領花更醒目一些;二是軍官夏常服改為小翻領后,要統(tǒng)一配發(fā)襯衣并系領帶;三是研究文職干部專用服裝,在顏色、樣式上與軍服區(qū)別開來。會議還確定由三總部根據上述意見進行修改,做出樣品送中央軍委審查后呈鄧小平主席和徐向前、聶榮臻兩位副主席審定。
7月3日,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楊尚昆主持召開軍委常務會議,審查新式服裝及帽徽、肩章、領花樣式,原則同意總后勤部提出的設計方案。會議還指出,將軍禮服的服飾不采用龍的圖案,文職干部要穿著專門設計的服裝,并有配套的帽子。作訓帽送徐向前、聶榮臻審查后再作決定選哪種。會議確定,將服裝樣品作適當修改調整后,報請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的領導審查。
7月5日、16日、17日,黨和國家領導人胡啟立、倪志福、嚴濟慈、宋平等,與張愛萍、蕭克等到三座門審查了服裝樣品,對服裝改革樣品給予了充分肯定。
8月26日,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楊尚昆在中央軍委辦公廳整理的關于軍服改革的材料上批示:“我看新軍服可以定下來,不必再多作變動。請楊總長、余主任、張部長、洪部長閱示。”楊得志總長、余秋里主任、張愛萍部長先后圈閱或批示。至此,新式服裝定型生產,并以批準定型的年度定名為87式服裝。87式系列服裝于1988年開始裝備,1994年裝備完畢。
在軍委定下方案的同時,總后軍需部抽調20多名服裝、鞋靴專業(yè)技術人員,對從全軍各大單位抽調的2萬多名男女各類軍人進行了人體尺寸調查,獲得20余萬個有效數據。對測得的身高、胸圍、腰圍等9個主要部位的30多萬個數據進行50多項概率統(tǒng)計和數字處理,提出了軍服號型設置方案,又經修改服裝樣品,套穿測量,最后將87式軍服定為5號5型和5號3型兩個系列。軍服號型、軍鞋號型規(guī)定,由總后勤部分別于1988年8月、1991年11月以國家軍用標準頒布執(zhí)行。
87式服裝,分禮服、常服、作訓服和工作服四個系列,以及配套的軍鞋、標志符號。
其中,禮服按軍種分為陸軍禮服、海軍禮服和空軍禮服;按服裝穿用季節(jié)分為夏季禮服、冬季禮服;按軍銜分為將官禮服、校官禮服和尉官禮服;按性別分為男式禮服和女式禮服。禮服樣式為西服式。用料為混紡毛料,夏禮服為凡立丁,冬禮服為禮服呢。夏禮服,陸軍為米黃色,海軍為本白色,空軍為淺天藍色。冬禮服,陸軍為海藍色,海軍為藏青色,空軍為寶藍色。禮服配白襯衣、常服領帶、皮鞋。但當時由于受經費等諸多因素的制約,87式禮服除配發(fā)給駐外武官和儀仗隊外,沒有在全軍其他部隊配發(fā)。
常服分夏常服和冬常服兩類。區(qū)分為陸軍、海軍、空軍,男式、女式,將官、校官、尉官、士官、士兵常服。在用料上,軍官夏常服為毛滌凡立丁、冬常服為毛滌馬褲呢料,士兵夏、冬常服均為滌棉布料;將官大衣為毛滌馬褲呢料,校官大衣為布料,尉官、士兵為布料短大衣。顏色仍與85式相同。
作訓服分普通作訓服(帽)和迷彩作訓服(帽)兩種。普通作訓服,夏季為夾克式,冬季為開關領常服式,中腰、下擺、褲腳有抽帶。顏色同士兵常服(海軍為全藏藍色)。分軍種、冬夏和男式、女式,官兵通用。迷彩作訓服,樣式同普通作訓服,夏季為林地型色,冬季為荒漠型色,分男式、女式,三軍官兵通用。
工作服分普通工作服和特種工作服兩類。普通工作服又分機械操作服、醫(yī)護人員工作服、炊事工作服等;特種工作服又分海勤特種工作服、空勤特種工作服、地勤特種工作服、導彈部隊專用工作服等。軍鞋分將官皮鞋、校尉官皮鞋、毛皮鞋、棉鞋、輔助防寒鞋、艦艇毛皮鞋、解放鞋、布鞋及特種工作鞋(靴)等。
解放軍總后勤部副部長趙南起審定87式系列軍服
87式服裝對標志符號進行了較大幅度改進。肩章分硬質和軟質兩種,士兵只配套式軟肩章。按軍種分陸軍、海軍、空軍三種,按銜級分為將官、校官、尉官、士官(士兵學員)和士兵等。軍官、士官肩章,以板面星徽、縱杠表示銜級。服裝領口符號,有軍種符號、文職干部符號、專業(yè)技術符號和領花,分別綴釘在常服和禮服領口上。帽徽,按陸、海、空三軍區(qū)分,有大小兩種,大帽徽為鋁制品,小帽徽為塑料制品,分別綴釘在大檐帽、絨(皮)帽和作訓帽上。
與以往的歷次服裝相比,87式服裝具有鮮明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服裝系列比較完善。建立了禮服、常服、作訓服和工作服四個系列。重大慶典、外事活動,軍官穿禮服;平時和一般禮儀場合穿常服;作戰(zhàn)、訓練穿作訓服;執(zhí)行特種勤務穿工作服。這較好地解決了軍人執(zhí)行不同任務穿著不同服裝的要求。
二是服裝樣式美觀、大方。全軍官兵夏常服和女軍人冬常服,由關領改為開領,士兵常服由兩個口袋改為四個口袋,官兵夏常服配襯衣、領帶,美觀大方,時代感強。尉官、士兵棉大衣改為短大衣加風帽、護膝。夾克作訓服,既適合戰(zhàn)時穿著又壯軍威。
三是服裝質量有較大提高。軍官常服、禮服和士官、學員夏常服均為毛料織物;尉官、士兵棉大衣改用絮片做防寒層,質量有了明顯改進。
四是標志符號新穎。硬肩章,外形美觀大方,銜階區(qū)分明顯;軟肩章,底薄質輕,套拆方便,適合作戰(zhàn)訓練佩戴。軍種符號突出“八一”軍徽,文職干部和專業(yè)技術軍官符號職業(yè)特點明顯。大帽徽有松枝葉和天安門圖案,象征意義明顯。小帽徽用塑料制作,適應作訓要求。
五是軍服號型設置比較科學。87式服裝,按身高尺寸分號,以胸圍尺寸分型。號表示軍服長短,型表示軍服肥瘦;1號軍服最短,5號軍服最長;1型軍服最瘦,5型軍服最肥(3型系列中,3型最肥)。根據各類軍服的用途不同,分別設5號5型和5號3型兩大系列:禮服、毛料夏常服、冬常服、制式襯衣等,在禮儀、外事活動和非戰(zhàn)斗、訓練等場合穿著,以美觀大方、適體為主,要求服裝選擇范圍大,適體率高,設置5個號,每個號設置5個型,共25個號型,稱5號5型系列;作訓服、布料冬常服、棉衣、絨衣、棉大衣等,主要在作戰(zhàn)、訓練、施工、勞動等場合穿著,以實用和方便為主,設置5個號,每個號設3個型,共15個號型,稱5號3型系列。不同用途、不同穿著場合,設置不同的軍服號型,使禮服、常服適身合體,作訓服、棉衣等適應作戰(zhàn)訓練要求。軍帽號碼,在1981年改革的基礎上設置了較完整的7號碼制標準。從1號到7號相應的帽圍數為54~61厘米,每個號的帽圍相差1厘米??筛鶕^圍的大小選擇相應的軍帽號碼。軍鞋號型,采用國家統(tǒng)一鞋號標準,分男女軍鞋設置。男軍鞋設11個號、3個型,女軍鞋設8個號、5個型。只要知道自己的腳長和跖圍尺寸,即可確定適穿的軍鞋號型。以87式系列服裝的研制為契機,1988年8月13日,總后勤部頒發(fā)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服號型》國家軍用標準,并決定該標準自1988年10月1日起實施。《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服號型》國家軍用標準,是解放軍的第一個軍服號型標準。該標準對軍服號型的分類、規(guī)定、適體范圍、配套服裝、號型標志和號型應用等問題都作出了詳細的說明。
身著87式軍服的三軍儀仗隊隊員
87式服裝,從1984年初確定立項、調查研究、總體論證到上報審批、定型生產及裝備部隊,歷時10年時間。1988年10月1日,全軍軍官裝備了87式夏常服。1989年5月,全軍士官、士兵裝備了夏常服。1990年5月,全軍官兵裝備了87式制式襯衣。同年10月,士兵裝備了87式冬常服,校官裝備了87式大衣,駐外武官裝備了冬禮服。1991年,全軍官兵裝備了87式夏作訓服,駐外武官裝備了夏禮服。1992年5月到1993年5月,文職干部裝備了與現(xiàn)役軍官相同的制式服裝,全軍官兵裝備了87式冬作訓服、迷彩作訓服,將官裝備了馬褲呢大衣,尉官、士兵裝備了87式棉大衣。1993年10月,尉官裝備了馬褲呢冬常服。1994年5月,士官、士兵學員裝備了毛料夏常服。
87式服裝首次將文職干部服裝納入改革議題。1992年3月,中央軍委批準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干部制式服裝,是87式服裝的組成部分。從1984年開始研究論證到裝備前后經過8年多的時間。中央軍委常務會議和總部聯(lián)席會議多次討論審議文職干部服裝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領導也審查過文職干部服裝樣品,還專門邀請出席七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文職干部代表座談文職干部服裝問題。1988年6月29日,總后軍需部以三總部名義下發(fā)通知,決定文職干部按現(xiàn)役軍官被裝供應標準發(fā)給服裝費,由本人自購便服,佩戴統(tǒng)一制發(fā)的文職干部胸章。胸章樣式為金屬長條形,由軍徽和陸、海、空三軍色標圖案及“文職”字樣組成。
1992年3月13日,經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批準,從1992年5月1日起全軍文職干部配發(fā)統(tǒng)一的制式服裝。服裝的樣式、顏色、用料與相應職級的軍官服裝相同。肩章分硬質和軟質兩種。硬肩章樣式、用料同軍官硬肩章。硬肩章板面顏色,陸軍、空軍為棕綠色,海軍為藏青色,肩章兩邊陸軍用正紅色、海軍用黑色、空軍用天藍色鑲邊,中央綴釘軍種符號。軟肩章的外形尺寸、用料、顏色均同軍官軟肩章,中央機繡軍種符號。文職干部符號,由麥穗、齒輪和紅五角星等圖案組成。文職干部按專業(yè)技術等級和行政職務等級配發(fā)服裝。2001年3月1日后,專業(yè)技術三級以上文職干部大檐帽飾帶由銀灰色改為金黃色,肩章的外端加綴松枝葉,與將官的服飾一樣。
與以前的服裝相比,87式服裝體系更加完善,配套更加合理,樣式更加美觀,號型設置更加科學,是解放軍服裝改革的一次重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