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摘要:伴隨著如今新媒體的發(fā)展,新聞時評也在慢慢的走近人們生活,而有關“時評類”的作文題材也日益增多,但這就需要學生關注和理解好熱點時事,并從中挖掘更多效信息應用于作文,這無疑增加了作文題目的理解難度,同時,更需要積累更多熱點時事,拓展作文素材,這也讓初次接觸時評作文教學指導的中學老師們一籌莫展。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作文;時評性作文;寫作方法;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國家提出要把教育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語文是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學科之一,而作文教學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有關時評類的作文也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將時事熱點運用到作文材料當中,已經成為了初中語文老師作文講解的重要途徑之一。由此,如何指導學生分析好、寫好“時評類”的作文就成為了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一個難點。下面,針對怎樣指導學生完成時評類的寫作,進行了相關的教學方法的闡述。
1.時評性作文的特點
時評性作文也是時事評論,它是新材料作文的一種,是對當下時事熱點發(fā)表議論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就事論事的發(fā)表言論感慨,這就是時評性作文的寫作核心。而時評性作文的主要構成主要分為兩部分,主要是敘事和說理,這比一般的議論文要簡單的多,首先敘事就是要進行簡要的概括事情和人物,讓閱讀者可以明白所述何事,說理一般要講究觀點明確,理論清晰,不能夠含糊其辭等,要鮮明的表明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2.現初中語文議論文的寫作現狀
2.1老師關注實時熱點的意識較低
就目前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來看,80%的老師會關注時事熱點的發(fā)生,但是只有30%的老師會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一方面老師認為事實熱點太過瑣碎龐雜,不易應用于作文;另一方面老師本身就缺乏對于時事新聞的積累,認為作文素材的引用只有古今中外的傳奇人物,因此更不會在平時積累時事熱點,并將其應用到作文教學中。
2.2學生缺乏整體性的作文訓練
有一小部分的老師雖然意識到了在作文中運用時事新聞熱點的重要性,但是因為老師沒有安排針對學生專門的、系統(tǒng)的時評性作文的寫作訓練,學生們進行作文練習的時間很短,老師缺乏對于時評性作文課的規(guī)劃,部分老師也想進行系統(tǒng)化的訓練,但是其他課題在語文教學中的占比也很多,因此無法平衡好每個課題的訓練時間。
2.3收集素材卻無法利用到作文中
雖然有部分老師和學生會注意到時事新聞熱點的重要性,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注意積累了,但是積累之后學生并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把運用素材。因為缺乏老師的指導,學生們只能在作文中生搬硬套,從而無法正確的論述,而有些學生過于關注宏大的新聞而忽略了貼近現實生活的實時素材,不能以小見大,不能深思小事背后滲透的精神,由此也就無法更好的運用素材來闡明自己的觀點。
3.初中時評性作文教學方法應用
3.1學生自選時事素材進行內容概括
在日常的作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加強自身對于時事熱點新聞的關注和收集之外,還要提起學生對于熱點新聞的關注與收集熱情。如此就可以在寫作的過程中就事論事,從而行云如流水,下筆如有神。
在指導學生選取時事素材的過程時,老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首先讓學生主動進行材料和素材的收集,再發(fā)揮小組的合作交流探究作用,進行素材整合,在這過程中老師注意指導學生選取最近發(fā)生的、最感興趣的、貼合實際生活的有益素材,以便讓學生能夠做到有話可說。通過讓學生自主選取素材,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能夠全面的參與寫作過程中去,還能培養(yǎng)學生關心時事的責任意識。
3.2學生自己分析素材進行審題立意
時評性作文的審題立意即對材料作嚴謹、周密的分析,準確地確定材料所表達的觀點,結合題目要求明確作文體裁,選擇一個主題深入構思文章結構的過程。對于針對新聞時評類作文,則更是需要觀點的新穎、突出。因此在審題立意時要注意做到:人物時評能夠加深立意的深度,時事評論要能夠加強立意的厚度,并且要做到在眾多繁雜的立意中尋找出最鮮明、最容易構思的那一個。這樣可以降低寫作難度。比如閱讀以下材料:
材料一:9月23日,中宣部向社會發(fā)布了國家援鄂抗疫醫(yī)療隊等10個抗疫一線醫(yī)務人員英雄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舍生忘死、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根據材料一,老師可以結合抗疫英雄故事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出我們要向時代楷模學習,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愛崗敬業(yè)、忠于職守的高尚品質。
材料二:11月1日,90后護士劉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3歲男孩躺在地上,劉文來不及多想為小男孩做了急救措施,在救護車趕來之前小男孩漸漸恢復了心跳,劉文的舉措為營救贏得了大量的時間。
根據材料二,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材料進行各種猜想,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素材的分析和解讀,學生可以從個人價值來進行分析,材料中的護士劉文面對生命不言放棄,與死神作斗爭從而為小男孩贏得了生的希望。
3.3學生根據審題立意完成課堂寫作
學生在通過素材的積累和立意的明確后,就可以開始寫作了,但是在內容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要注意全面的分析時事素材,在思維的碰撞中去挖掘寫作的深度,要利用“發(fā)散思維”、 “集中思維”和“辯證思維”等。在寫作的過程中注重新聞素材的引用,同時利用清晰明了的語言將觀點進行表達,在寫作完之后學生之間還可以進行相互的交流和比較,互相進行評判和修改,從而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養(yǎng)成切磋交流的好習慣。
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做好時評性作文的指導,首先就要意識到時事新聞熱點的重要性,然后要注意日常素材的積累,最后要注意系統(tǒng)化的寫作練習,從而提高學生時評性作文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傅美玉.初中語文“時評類”作文寫作指導探究[J].考試周刊,2019(74):40-41.
[2]吳倫繡.基于“分層賦分表”的初中語文時評作文教學模式實踐探索[J].珠江教育論壇,2019(01):38-40.
[3]戴宏輝.初中語文教師在“以辯促寫”時評類作文訓練中的指導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0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