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杰
事件
今年秋季開學后,課后托管服務將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課后托管服務推行“5+2”模式,即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結束時間要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
評析
課后托管服務是一項民心工程,更是一項教育工程。課后托管服務介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兼具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特點。課后托管服務的目的既是為了幫助家長解決孩子無人監(jiān)管與看護的難題,更要著眼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因此,課后托管服務要“托得住”“管得好”,不能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簡單拼盤,而應將其作為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教育工作來對待。
課后托管服務要“托得住”“管得好”,師資問題是重中之重,不能簡單地由教師輪崗值班,或者誰有時間誰上,更不能讓與教育無關人員參與。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對負責課后托管服務人員制定準入資格標準,進行專業(yè)培訓,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讓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既要“托得住”,又要“管得好”,讓被托管的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收獲。當然,對于從事課后托管服務的教師,不僅要解決他們的經濟待遇問題,更要完善評價激勵機制,為他們提供良好的職業(yè)發(fā)展和晉升通道,使他們體會到職業(yè)效能感和職業(yè)幸福感,從而調動其參與課后托管服務工作的積極性。
課后托管服務要“托得住”“管得好”,課程開發(fā)是關鍵。課程內容要堅持“非學科化”原則,在不加重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前提下,盡可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健全學生的人格,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鑒于課后托管課程開發(fā)難度大,教師、家長、學校、社區(qū)、教育行政部門可形成協(xié)同機制,多元主體聯(lián)合開發(fā)。
課后托管服務要“托得住”“管得好”,運行機制是保障。課后托管服務涉及學生、教師、家長、學校、社區(qū)和教育行政部門等多個方面,要理順各方面的關系,需要創(chuàng)建一個政府主導下的家校社合作模式和運行機制,調動各個主體的積極性,形成育人合力,共同營造課后托管服務的良好教育生態(tài)。
課后托管服務要“托得住”“管得好”,離不開有效的監(jiān)管。要建立與課后托管服務相匹配的評價體系,確保課后托管服務以學生成長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多元評價、主體評價追蹤每個學生的成長軌跡。
課后托管服務是一項民心工程和教育工程,要托好管好,就需要各主體凝聚育人共識,著眼于家長和學生的切身需求,強化托管服務質量,通過師資、課程,機制等建章立制,制定課后托管服務系統(tǒng)實施方案與路徑,讓托管服務既“托得住”,又“管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