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靜
摘 ?要: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做出客觀、科學、全面、公正的評價要考慮五個維度,即“主題匹配度”、“語言分配度”、“方法適用度”、“互動有效度”以及“目標達成度”。成功的課堂教學首先要求主題集中,內(nèi)容服從主題,與主題匹配。其次,要結合初中生的學習實際以及英語語言學科特點, 充分發(fā)揮英語語言的載體功能。然后,要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效率最大化。同時,整個教學要基于活動而推進,強化教學互動。最后,對照新課標,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參照,考察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課堂教學評價,俗稱評課,是教研過程重要的一環(huán),也是每位教師提高教研水平、 提升自我的重要渠道。初中英語教師也不例外。為了提高評課的針對性,使評課對教學發(fā)揮積極的反撥作用,現(xiàn)結合初中英語課堂的特點,就評價初中英語課的維度進行探討。
一、主題匹配度
所謂主題匹配度,即課堂上教師授課時講述的內(nèi)容服務于基于具體課型的主題的程度。通俗而言,就是教師授課的內(nèi)容不能偏離主題。授課的每個細節(jié)都要指向主題,服務主題。這樣,主題匹配度就高;反之就低。無論是課文中的閱讀教學,還是語法或詞匯教學。我們都要緊緊貫穿這個思路。以初中階段閱讀課新授課為例,除了基于文本內(nèi)容的閱讀理解以外,應傳授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技能。
如果是限時閱讀練習課,則要突出具體某種閱讀技能的鞏固訓練。
二、語言分配度
我們要立足英語語言性教學特點,突出語言的載體功能。英語教師要有針對性地精心設計輸入語言,為學生的語言輸出做好鋪墊。初中階段是語言量增長的重要時期,教師有意識的把學生引入英語語言交流的語境中去,讓學生在英語語言氛圍的浸潤中感悟語言,理解語言,從而運用語言。當然,一堂課英漢語言的分配比例應該由實際情況決定。一方面要結合初中生語言表達和理解的實際,同時要考慮課型的需要?!癠se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speak Chinese when necessary”是基本的指導思想。英語教師要以發(fā)展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為使命,堅決擯棄滿堂漢語的英語課,讓學生在英語的聽說讀寫氛圍中得到語言浸潤,提高語言能力。
三、方法適用度
在教學方法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可以依循,正所謂“教無定法”。但并不意味著具體一堂課而言不用選擇教學方法。相反,教學方法得當,教學效果勢必事半功倍。因此,教師在上課前“備方法”無疑是教師上課前要做足功夫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以初中階段“名詞復數(shù)變化”語法項目復習課為例,不一定采用傳統(tǒng)的練習鞏固的形式進行復習。教師可以學生分組總結的形式進行“補充”式呈現(xiàn)。即每一組在小組充分討論后展示一條變化規(guī)律。如果展示不夠全面,則讓下一組補充。如果該組展示已經(jīng)非常完美,則讓下一組展示另一條變化規(guī)律。小組內(nèi)外均采用Peer-coaching教學法充分進行小組合作性學習,取長補短,合作互助,形成良好的班級探究性學習氛圍,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傊?,英語教學雖然 “教無定法”,但也必須“有法可依”。合適的方法會使教學效果得到優(yōu)化。
四、互動有效度
英語語言教學活動其實本質(zhì)上是語言交流應用活動。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施要以活動為推手。課堂的有效互動是開啟學生主動思維之門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有效的途徑。以人教版新目標8年級上冊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這一單元的Grammar Focus課時教學為例,要避免機械式反復操練,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語法知識??梢浴鞍l(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為主題設計教學活動。背景是班上“潛能生”某某的憂慮與煩惱?;顒右唬毫信e他的不足,找他人優(yōu)點——抑,滲透學習比較級; 活動二:找自身優(yōu)點——揚,進一步重溫比較級;活動三:發(fā)現(xiàn)其他“潛能生”的閃光點——認識升華。通過有效的教學互動,學生置身熟悉的情境,不自覺的學習了比較級的用法,同時懂得了如何正確認識自我。教學互動設計的目的可謂一箭雙雕??梢姡行У慕虒W互動是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
五、目標達成度
根據(jù)新課標,一堂課的最終指向是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涵蓋英語語言能力、思維品質(zhì)、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一堂課是否促成了 “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xiàn)是檢驗該堂課是否達成教學目標的終極標準。“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怎樣的人”以及 “怎樣培養(yǎng)人”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得以體現(xiàn)。教師務必幫助學生以主題意義探究為目的,以語篇為載體,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品質(zhì),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 教學指向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品質(zhì)和文化意識的提升。而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重點”的把握和“教學難點”的突破只是新課標下“教學目標”的一部分。因此,評價一堂英語課是否成功,必須開闊視野,用新課標理念對教學目標達成度進行科學,全面和客觀的評價。
參考文獻:
[1] 黎奇主編. 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
[2] 張金凱. ?打造高效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 現(xiàn)代教育科學.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