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情莉
摘 要:《文心》是用故事體裁來寫的關于語文知識的書,書中在描述社會時事與人物生活的同時,將抽象的語文知識融入其中,與即生動形象又深入淺出,在當時深受廣大學生和老師的喜歡。書中所敘述的雖然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語文教育觀念,但筆者認為,《文心》中所蘊含的家庭教育觀念、課程資源的挖掘、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對當代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值得深入探究。
關鍵詞:《文心》 家庭教育 課程資源 教學觀
《文心》是夏丏尊和葉圣陶二位先生共同編寫的一部書。該書由開明書店于1934年出版,在當時乃至現在的語文教育界仍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和研究價值,深受廣大學生和老師的喜愛。朱自清為其作序,稱“丏尊、圣陶寫下《文心》這本‘讀寫的故事,確是一件功德”。陳望道先生也認為:“這里羅列的都是極新鮮的極衛(wèi)生的吃食,青年諸君可以放心享用”。
全書共三十二節(jié)涵概了文學史、小說、詩詞、修辭、病句、聲調、語法、詞匯等諸多與作文相關的語文知識。其最大特點在于用“故事”經營全書,將語文中晦澀難懂的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情相結合,使其融化為一體,即生動形象,又深入淺出。此書中所敘述的雖然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語文問題,可放眼至今,有諸多問題依舊存在于我們的語文教學乃至整個教育事業(yè)中。因此筆者認為,《文心》中所蘊含的家庭教育、課程資源的挖掘、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對當代教育事業(yè),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對家庭教育的重視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一個學童的國文程度的好壞,與他的家庭,他的幼孩時代很有關系”??梢姡彝ソ逃彩钦Z文教育的一部分,一旦家庭教育這一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必定會影響語文教育的發(fā)展。《文心》的諸多章節(jié)都體現了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如:第四節(jié)《一封信》中枚叔帶領樂華和大文共同修改信稿;第五節(jié)《小小的書柜》枚叔、樂華和大文一同談論讀書的方法及須讀書目等,都是在講家長輔導孩子學習語文知識的情景。枚叔作為家長身份的代表,其活動于貫穿整本書中,占據的篇幅眾多,可見葉圣陶和夏丏尊先生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極高。
《文心》中的家庭教育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指導孩子寫作文。如第十三節(jié)《觸發(fā)》中枚叔通過寫信的方式告訴樂華和大文 “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觸發(fā)的功夫。所謂觸發(fā),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啊谟凶值臅猓粜娜プx沒有字的書,在你眼前森羅萬象的事物上獲得新的觸發(fā)。”父親信中的這一番話,讓樂華從寂寞無聊的生活中掙脫而出,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對讀書作文有了更為深刻的見解,明白了讀書方法的重要性。二、課外閱讀的指導。第五節(jié)《小小的書柜》主要講了枚叔告訴大文和樂華整理書籍的方法和讀書方法,并根據他們的閱讀能力和知識儲備量推薦了一些課外書目。讀書首先應當有一本字典,于是枚叔在書架前巡視好幾次后,取了本《辭源》給大文,并說:“字典是最要緊的。讀書有疑難時可以隨時查驗”;接著枚叔來到了擺小說的書架旁,選取了一些適合他們年齡的小說,如《老殘游記》《鏡花緣》和外國翻譯的小說故事《希臘神話》等;此外,枚叔又分門別類的介紹了有關“經史子集”的知識和相關書目。
《文心》中描繪的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和諧簡單且極富教育意義的家庭生活是眾人所向往的。文中的枚叔也是多數人心中的模范家長,他的博學多才、悉心教導,讓樂華和大文不僅在學習上獲得了質的飛躍,也為樂華塑造了健康、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即使樂華離開了學校,也依舊沒有停止學習。《文心》中所營造出的家庭教育氛圍,正是葉圣陶和夏丏尊所推崇、提倡的,印證了家庭教育在孩子學習和成長旅途中的重要地位。
2 因地制宜的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
語文課程資源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有相似之處。語文課程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對語文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更多是停留在教科書、參考資料中,而忽略了一些適宜教學、具有教學價值的生活資源?!段男摹分型跹鲋壬鷮φZ文的理解并未拘泥于教科書中所呈現的知識,而是將其擴展到實際的生活中,并將生活發(fā)生的一些故事作為教學示例貫穿于課堂中,這在無形中提升了學生對語文的認知、拉近了語文與生活的距離。從書中貫穿的理念來看:語文課程資源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學習的場所也由原來的教室,走向了社會的各個角落。
《文心》一書中始終將語文與生活相結合,因地制宜的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以豐富學生的認知。如第十節(jié)《印象》中看似是大文、樂華、枚叔一起去游玩,實則在游玩的途中,枚叔充分借用寶貴的自然資源教他們有關寫作的知識。枚叔說到:游記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記敘”,另一種是“印象的描寫”。而在寫作中,大多推崇“印象的描寫”,因為寫作需要將內心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而這種表達不能使用空洞且毫無情感的形容,這對于他人來說沒有什么感染力,因而必須將怎樣漂亮、怎樣難過、怎樣可愛,用最真實的感受描寫出來,別人才能感受到你的漂亮、難過、可愛。又如第六節(jié)《知與情意》中,通過“九一八”東北事變的消息來引導學生弄懂寫作的方向、目的及用意,接著又結合具體的事例講了知、情、意三者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語文課程資源語文教育本身的性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二者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關聯(lián)性較大,存在相互促進的局面。
3 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
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即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以往的教學中,大多教師把學生看作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將自己看作是課堂的權威者,認為學生必須要服從教師的管理。而葉圣陶和夏丏尊先生在總結多年教學經驗后,認為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本”。而《文心》便是實踐場所,其大體可分為以下幾點:一、尊重學生的思考成果。國文老師王仰之先生是正真的將關愛學生落實到實處的老師,他對于學生的失誤之處,從未冷眼相對,始終面帶微笑、耐心的引導學生回歸正道。對于學生的自主思考,王老師更多的是表揚,沒有任何侮辱和體罰學生的傾向,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腦能力和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二、勤于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如第二節(jié)《方塊字》中王老師說到“講解選文采取學生自動的方式,自己只處于指導的地位”, 于是在課堂上便多次使用問答法,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理解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區(qū)別,營造了即活潑又緊張的課堂氛圍。三、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學理念和師生關系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唯有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更好的貫穿“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和之間建立起相互理解的橋梁。王仰之先生和同學們共同學習的過程中,關系是十分和諧融洽的,因為王老師并沒有因為自己是老師,就架起師者的威嚴、讓人難以靠近,也并沒有顯擺自己的學問、直接指責學生的過錯,而是使自己處于指導者的地位引導學生學習,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方方面面。所以,他們之間的關系已經由單純的師生關系,升華為精神伴友,即是良師,也是益友。 四、倡導自主合作學習。自主合作學習是《文心》中的主要學習方式,在《文心》里,不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每一位學生都抱著虛心學習的態(tài)度,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如《一封信》中講述了大文和樂華為了給母校的老師寄一封信 ,二人決定共同寫一封信給老師。他們先將自己要說的話寫出來,再共同斟酌如何造句和謀篇布局,在信稿寫好后又拿給枚叔看,二人在共同修改和完善后,才將信件寄出。創(chuàng)作的過程本應是一個人來完成的,但通過合作的形式,一方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其端正學習態(tài)度,另一方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溝通能力及協(xié)調組織能力,為融入社會這個大集體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段男摹分械恼Z文老師王先生,將其一以貫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中收獲最有效的知識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課堂上,王先生使得原本無聊、缺乏樂趣的語文學習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樂學、好學,這些都是熱愛學生,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考慮的表現;在學習中,王老師提倡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形成互幫互助、團結協(xié)作的學習集體,讓學生零距離的感受學生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的生動體現。
4 啟示:《文心》與當代語文教育
《文心》雖然寫于20世紀30年代,但包含的語文思想價值、揭示的語文課程理念依舊有值得我們學習和發(fā)揚之處,尤其對教師、學生的學習具有極大的啟發(fā)作用,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加強語文教育與生活的聯(lián)系。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因此要想使語文教育發(fā)揮最大價值、取得實效,就需要加強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說到:“語文應該與事物結合學習,語文學習應以語文實踐為主?!比纭吨c情意》中枚叔所采用的方法,通過具體的生活事例引導學生探索、理解寫作的方向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學生也會共同經歷一些小事,對于這些小事每個學生的理解不盡相同,但對于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如:深秋的夜晚、爬山等,是可以引導學生達到一定的理解高度的。如莫懷戚的《散步》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內部經驗和已有的認知去理解“作者為何要帶母親去散步”和文中對于春天景象的描寫;而文中的中心思想部分,則更加需要加強課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以及教師的指引來進行教學,方可使學生領悟到文中所展現的“濃濃的親情”?!段男摹芬粫埠芎玫年U釋了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而語文與生活一旦相結合,就會產生豐富有趣的內容,吸引學生的心靈,為其注入無限活力。此外,還可挖掘生活中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資源,如自然資源、家庭資源、社會資源,以豐富認知、提升鑒賞能力和活躍思維。
其二,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與學生是息息相關的。在課堂上可通過合理優(yōu)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并適當地提出一些有針對性、活躍性的問題,便于學生抓住課堂上的關鍵點,思考并解決問題;對于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可在學生表明觀點后,教師在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和解答,可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也要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考慮,自覺主動的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對學生的需求要進行耐心細致的講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其三,建立家校共育機制。老師和家長互相配合的程度,影響著孩子的學習和身心健康的發(fā)展?!段男摹分械耐趵蠋熀兔妒?,一個是教師的代表,一個是家長的代表,這兩者形成一股合力帶著孩子們一起學習。書中也處處體現著家庭和學校的共育,如《忽然做了大人與古人了》中,大文和樂華對王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感到難以理解時,便去尋求枚叔的幫助,枚叔講解后二人便不在云里霧里。可見,枚叔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不亞于王老師,且二人都善于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由此可知,家長與老師的有效配合,協(xié)同育人,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完善人格、培養(yǎng)素質的最佳方式。
參考文獻:
[1] 夏丏尊,葉圣陶.文心[M].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8.
[2] 李明德,金銷. 教育名著評介(外國卷)[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61.
[3] 葉文. 語文教育視角下的《文心》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
[4] 劉瑜. 《文心》對語文課程改革的啟發(fā)意義[D].福建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