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麗青
【摘要】顱腦損傷是腦外科常見疾病,通常具有病情危急、復雜多變的特點,因此臨床病死率較高,致病因素主要包括交通事故、高空墜落及外力撞擊等,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意識障礙等,可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安。由于顱腦損傷患者通常存在顱內壓升高及顱內血腫等癥狀,因此手術治療是其首選治療方式,雖通過手術治療可有效清除患者顱內血腫,改善其臨床癥狀,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但經手術治療后患者仍存在一定后遺癥,臨床致殘率較高,對患者康復后的日常生活及自理能力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因此在采取臨床相關治療措施的同時,護理方案也極為重要。手術室護理是在手術室內開展的相關護理措施,整體圍繞患者疾病及手術過程,主要目的為提高手術效果,減輕手術過程對患者機體造成的損傷,從而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降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本文現(xiàn)針對顱腦損傷手術患者手術室護理進行分析,旨在為后續(xù)臨床應用及相關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腦外科;手術室;顱腦損傷;手術室護理
當患者日常生活中受到交通事故、高空墜落及外力撞擊等因素影響,可導致其出現(xiàn)顱腦損傷,顱腦損傷屬于臨床常見的一種腦外科疾病,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發(fā)生率僅次于四肢骨折,但通常病情較為危急,患者死亡率較高,且在經過臨床治療后仍存在較高致殘率,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日常生活能力均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手術治療是顱腦損傷常見也是首選的治療方式,通過手術可有效清除患者顱內血腫,降低顱內壓,減輕臨床癥狀,挽救患者生命,但受到病情影響,術后患者仍可存在相關并發(fā)癥,降低手術效果,無法有效改善患者癥狀,因此除臨床基本護理外,手術室護理也是較為重要的一項措施。通過手術過程中給予患者良好的護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手術治療效果,減輕手術等侵入性操作對機體造成的損傷,降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手術室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將常規(guī)護理模式作為基礎對其過程進行優(yōu)化及完善,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針對手術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評估,并采取相關措施,有效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本文現(xiàn)對顱腦損傷手術患者手術室護理的應用進行綜述,內容如下。
1.術前護理
手術室護士在接收到手術通知后需先了解患者情況,充分掌握患者基本信息如一般資料、病情、手術方式、合并癥及既往史等,在了解患者病情后則需前往病房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與患者面對面進行健康宣教,宣教內容主要包括手術治療效果、過程、目的、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等,期間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針對患者的基本信息及手術過程展開會議,期間針對患者特殊情況制定手術方法及術中護理措施,如患者存在傳染性疾病則需安排在特殊手術室進行手術,且手術用物、手術衣等均采用一次性,醫(yī)生及護理人員做好防護工作,如佩戴護目鏡、面罩等;并由護理人員準備合適、充足的用物,如手術相關器械、設備、無菌包等,檢查電動顱鉆、高頻電刀及雙極電凝鑷是否能夠正常使用。臨床相關學者在經過研究后發(fā)現(xiàn),術前準備可直接影響手術順利進行及效果,通過術前了解患者病情及相關信息,為其制定合適的手術及護理計劃,可有效降低術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縮短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
2.術中護理
護理人員做好術前準備工作,按照無菌原則洗手并穿戴手術衣,鋪好無菌臺后清點器械,為患者留置靜脈通路,并做好輸血準備,協(xié)助患者采取舒適體位,協(xié)助醫(yī)生完成手術,如協(xié)助醫(yī)生使用電動開顱組鉆鉆機,銑刀(或線鋸)鋸開骨板形成骨窗,同時用生理鹽水沖洗鉆孔鋸骨處以降溫,取出骨瓣,骨窗邊緣用骨蠟止血,用大片腦棉片置于骨窗邊緣加以保護,清除硬膜外血腫,對于硬膜下血腫的則先用尖刀在術野硬腦膜中心處切一小口放出部分血性腦脊液或血腫,然后剪開硬腦膜,清除殘余血塊,找出損傷出血原因,予以腦棉片壓迫或雙極電凝止血。巡回護士在擺體位時,不僅應固定牢固,而且要盡量使病人舒適,防止肢體及耳廓受壓造成神經麻痹或壞死,為了避免消毒皮膚的碘配流入病人耳孔、燒壞病人皮膚,消毒前應用無菌棉球塞上耳孔。腦瘤和顱內出血的病人有時瘤體和出血部位較深,因此術中需備單孔燈,便于在進行深部操作時照明,且部分患者術中需大量使用棉片止血和保護腦組織,因此在術前及術后必須清點棉片的數(shù)量,切勿把棉片留在深部腦組織內,而給病人造成較大影響。
3.術后護理
手術結束后為患者留置導尿管、引流管等管道,并對患者皮膚進行清理,若面部或肢體存在血跡需擦拭干凈,將患者移動至留觀室觀察30min,觀察期間需定時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瞳孔變化及肢體末端血運狀況,同時還需對患者尿液顏色、尿量及性質進行觀察,若患者出現(xiàn)四肢濕冷、血壓下降、尿量減少及脈搏緩慢等癥狀時,需在監(jiān)護中心靜脈壓及顱內壓的狀態(tài)下采取措施,如注射林格氏液,但需注意注射速度不可過快,避免引發(fā)腦水腫或肺水腫。待患者狀態(tài)良好,無不良反應出現(xiàn)后可將患者轉運至病房,在轉運途中仍需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保持各導管通暢,與病房護士進行交接時,需將患者術中相關癥狀及各導管安置時間進行詳細交接。
4.小結
顱腦損傷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多發(fā)腦外科疾病,腦部是人體中重要器官,因此顱腦損傷可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危險,隨可通過手術治療挽救患者生命,但術后易出現(xiàn)相關并發(fā)癥,造成后遺癥,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因此在手術過程中為患者進行護理措施可從根源上避免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手術室護理主要圍繞術前、術中及術后展開,主要目的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提高手術效果,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前護理主要包括評估患者、準備手術器械等操作,一個良好的術前準備可促進手術順利進行;而術中護理主要為監(jiān)測患者病情及相關并發(fā)癥處理,如高熱、心臟驟停等,促進手術進行的同時保障了患者生命安全,避免增加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影響患者康復;術后護理也是同樣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患者留觀期間可對患者相關癥狀進行了解,出現(xiàn)不良癥狀時可及時采取處理措施,避免患者在向病房移動的途中出現(xiàn)不良反應,造成患者死亡。
參考文獻
[1]杜娟,童宇平,王子秀,等.出院計劃模式在創(chuàng)傷性顱腦損傷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8,32(12):1907-1909.
[2]鎮(zhèn)坷,童孜蓉.認知行為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患者應激障礙及康復效果的影響[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9,36(10):2033-2035.
[3]張芳.PDCA循環(huán)管理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8,27(10):1916-1917.
[4]方新枝.護理程序在顱腦損傷患者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8,39(A01):333-334.
[5]劉夢花,杜玲凡.綜合護理干預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8,27(17):3247-3248.
[6]劉曼.居家護理干預在中重度顱腦損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9,28(2):364-366.
[7]董觀燕.康復護理干預應用于顱腦損傷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黑龍江醫(yī)藥,2019,32(5):1229-1231.
[8]謝嫦嫦,王飛飛.圍手術期精細化護理對顱腦損傷患者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2):329-331.
[9]王芳,王備備,薛晶晶.臨床護理路徑在重癥顱腦損傷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其對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分析[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0(S01):0146-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