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東,徐偉君,范才明
(西安文理學院生物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陜西西安 710065)
野菜是人們在休閑旅游及閑暇時刻最喜歡采食的一種食用資源,尤其是以食用鮮葉為主的野菜,多為早春季節(jié)采摘鮮嫩的葉片。在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的地方,野菜也必然是每一位游客喜歡品嘗的佳肴,因此,野菜的食用和利用價值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重視。由于野菜既是自然條件下的天然綠色食品,很多還具有藥用價值和保健功能[1-3],如蒲公英、費菜、馬齒莧等,受到大多數(shù)食用者青睞。但野菜采摘多在春季,新鮮野菜的采摘時間較集中和食用的季節(jié)性強,常溫下易腐爛,很難長時間保存,即使是跨區(qū)運輸,對運輸過程中溫度、濕度及運輸時間等環(huán)境要求非常高。很多研究將野菜加工成各種腌制品[4-5],但由于亞硝酸鹽含量高,這些野菜并不是人們的首選食品。所以,干燥的野菜既是保持野菜原味,也是能夠使野菜長期供應的較為可行的方法。目前,野菜加工方式主要有自然干燥、熱風干燥、微波干燥等,這些加工方式使野菜的部分營養(yǎng)成分損失較大,在干燥的實驗過程中,由于干燥的方法不同而影響野菜脫水和復水的效果?,F(xiàn)今已有大多數(shù)的野菜干制品,如馬蘭花、香椿葉等干制品,但很多常見的野菜干燥方法的研究較少。為此,通過不同干燥方法對野菜顏色、復水性等品質影響進行研究,尤其是微波干燥和冷凍干燥這2種目前快速而保持野菜原味的方法,以期為下一步野菜的開發(fā)和利用提供基礎,同時也為地方鄉(xiāng)村振興中產(chǎn)業(yè)選擇需求提供一些技術支撐。
植物材料:灰灰菜、魚腥草、苦菊、川芎、大葉碎米薺、蒲公英、費菜、豆瓣菜、人旱菜、馬齒莧10種野菜。試驗材料采自寶雞市眉縣、安康市寧陜縣、漢中市佛坪縣、商洛市山陽縣及西安市長安縣等秦嶺山區(qū)當?shù)亟?jīng)常食用的野菜。
儀器:冷凍干燥儀、遠紅外干燥箱、微波爐。
選取健壯、濃綠、無枯葉、病蟲葉的材料,試驗前將以上材料清洗干凈,瀝干表面水分,每種樣品稱取10~100g,在不同的條件下進行干燥,每種樣品重復3次,統(tǒng)計干燥的時間及干燥過程中葉的外形、顏色、復水等變化情況。
將試驗材料平攤放在不銹鋼的盤子中,分別調(diào)節(jié)溫度到40℃、60℃和80℃進行干燥,每隔5min 觀察樣品干燥程度,直至其完全干燥。
將材料單層平攤在陶瓷盤中,調(diào)節(jié)溫度在低、中、高三檔進行干燥試驗。利用微波爐加熱處理時間設為1、2、3、4、5、6……n 分鐘,直至其完全干燥。
先用制冷壓縮機對水凝結器制冷,25min 后打開真空泵進行抽真空,至真空度達到40Pa 左右開始冷凍干燥。
分別取各種干制品樣品,放入250mL 燒杯中,用水量為150 mL。樣品復水過程中,將燒杯置于保溫桶中,水溫控制在90℃,隔15min 撈出試樣置于篩網(wǎng)上將水自然瀝干后稱重,隨后繼續(xù)按上述方法反復進行3 次試驗。復水比:由a=A/B 求出,其中:a 為復水比,A 為樣品復水后瀝干質量,B 為干制品試樣質量(g)。
在自然光條件下,通過遮光和不遮自然光2種方式處理,實驗材料用遮光的錫箔紙包裹,放置15d 后觀察干燥后野菜外觀顏色變化。
采用遠紅外干燥的方法,溫度較高,不同溫度下野菜的干燥時間不同(表1),溫度越高,野菜的干燥時間越短,肉質的費菜、豆瓣菜、馬齒莧干燥時間比其他野菜明顯要長;魚腥草、費菜的葉片干燥后發(fā)黃,其余野菜葉片卷曲,葉顏色略淡于新鮮的植物葉顏色,遠紅外干燥后的復水比為:1.11~5.48(表2),魚腥草、苦菊、大葉碎米薺、人旱菜的復水性較好。
表1 不同溫度條件下干燥時間與外觀變化
表2 遠紅外干燥及其復水性
微波干燥的植物葉片較為平展,材料平鋪后干燥速度快,但莖的干燥要比其他部位干燥速度要慢,再次加熱葉面會出現(xiàn)灼燒點;除魚腥草和費菜干燥后葉片變?yōu)榈S色外,其他野菜葉片的顏色變化不大,微波干燥后復水比為1.5~3.64(表3),各種材料的復水性不是很好。
表3 微波干燥及其復水性
冷凍干燥的植物葉片卷,干燥時間較長,干燥后葉的顏色較淡,干燥后復水性較好,復水后瀝干,復水比為2.15~6.74(表4),苦菊、蒲公英、大葉碎米薺和馬齒莧的復水性明顯高于其他野菜。
表4 冷凍干燥及其復水性
對脫水后的材料進行遮光處理,光照對干燥材料的顏色影響較大,有覆蓋物遮擋的脫水材料大部分仍保持著綠色,而無覆蓋的材料表面幾乎已完全失綠。未覆蓋的材料底部只有小部分保持著綠色,而有覆蓋的材料底部基本保持著剛脫水時的綠色。
一般情況下自然干燥可大量干燥,但受干燥環(huán)境和自然條件影響較大,干燥速率不高、時間長;紅外干燥方法與自然干燥相比時間較短,速率較高,也能達到一定的干燥量;冷凍干燥方法對設備要求較高,耗時較長,但干燥后葉的顏色和復水性都較好;微波干燥耗時最短,葉片較綠,但容易灼傷。因此,在干燥過程中根據(jù)干燥的材料需要進一步細化研究干燥的時間與溫度控制。目前,微波干燥的方法在蔬菜加工方面的應用研究較少[6-7]。但是,研究表明,采用微波干燥方法有利于保持野菜的外觀品質,干燥速率高,效果明顯[7]。綜合各方面考慮,對于大多數(shù)野菜,微波干燥因干燥時間短、加熱均勻,比較適合用于一般野菜的脫水干燥,也是目前較為理想的干燥方法,而對于野生資源較少、品質較高的野菜,可以選擇冷凍干燥,能極大地保持野菜的價值。
對干燥材料進行遮光處理,只有邊緣失綠,而無任何遮擋處理的材料基本完全失綠。這是因為綠色蔬菜組織中的葉綠素在活細胞中與蛋白質體相結合,材料經(jīng)高溫加工后,致使葉綠體蛋白變性釋放出葉綠素,而游離葉綠素很不穩(wěn)定,對光和熱均很敏感,當長時間受光輻射時,葉綠素會發(fā)生光敏氧化,裂解為無色產(chǎn)物,從而使綠色蔬菜失去原有的綠色[8]。因此,無遮擋處理的材料在長時間光照下會使其失去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