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浩 王承業(yè)
(1.廣州市第六十五中學,廣東 廣州 510450;2.衡陽市第五中學,湖南 衡陽 421000)
例1.(2021年全國乙卷第21題)水平地面上有一質量為m1的長木板,木板的左端上有一質量為m2的物塊,如圖1所示,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在物塊上,F(xiàn)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2所示,其中F1、F2分別為t1、t2時刻F的大小.木板的加速度a1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3所示,已知木板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假設最大靜摩擦力均與相應的滑動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
圖1
圖2
圖3
解析:由圖3可知,0~t1時間段物塊與木板均保持靜止,將兩者視為整體,設地面的靜摩擦力大小為f靜1,由平衡條件可得f靜1=F,t1時刻木板所受的靜摩擦力達到最大,即fmax=F1,所以F1=μ1(m1+m2)g,(A)選項錯誤;當F繼續(xù)增大,物塊與木板保持相對靜止,一起向右運動時,設整體的加速度為a,兩者間的靜摩擦力大小為f靜2,對整體得F-μ1(m1+m2)g=(m1+m2)a,,將物塊隔離得F-f靜=ma,22所以,當F增大使f靜2達到最大值時,可得,此后物塊與長木板分開運動,可得長木板加速度,可見其大小保持不變,而物塊的加速度,隨F增大不斷變大,因此,對應圖2可知,0~t2兩者一起運動加速度相等,t2后分開運動加速度不相等,選項(B)、(D)正確;由圖3可知,t2時刻之后的加速度a1>0,可得,選項(C)正確,該題答案為(B)、(C)、(D).
該題以經(jīng)典的學習探索類情境——滑板模型為命題素材,要求分析物塊在變力作用下,物塊和長木板在不同階段的運動情況.學生首先要準確選擇研究對象,并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還需要從圖像信息中尋找分析的關鍵證據(jù),得出劃分不同階段的依據(jù)和臨界值,并能準確應用牛頓運動定律、隔離法和整體法等相關規(guī)律和方法得出結論.該題主要考查了學生物理觀念中的相互作用觀和運動觀、科學思維中的科學推理和科學論證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關鍵能力上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論證能力,另外,本題的關鍵信息以圖像方式呈現(xiàn),還要求學生具有獲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學生在解該題時,誤區(qū)之一是不能根據(jù)信息合理選擇研究對象,無法區(qū)分物塊和木板在各個階段所受摩擦力的變化,從而導致分析推理混亂;誤區(qū)之二是無法挖掘出長木板向右加速運動必須滿足“物塊比地面對它的滑動摩擦力更大”這一隱蔽條件,導致(C)被漏選.
以上分析對復習備考的啟示有兩方面:一方面要重視學生對象選擇、受力分析、過程分析等基本功的訓練,在經(jīng)典的學習探索類情境基礎上,巧妙創(chuàng)設問題鏈,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強化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課堂教學或命題時對問題情境信息的呈現(xiàn)方式力求多樣化,如文字、圖表、圖像、實景圖、示意圖等,訓練學生在不同信息呈現(xiàn)方式下進行信息解讀和轉化,如將文字信息轉化為圖像、將立體圖轉化為平面圖等,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加工能力.
例2.(2011年全國Ⅱ卷第21題)如圖4,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質量為m1的足夠長的木板,其上疊放一質量為m2的木塊.假定木塊和木板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相等.現(xiàn)給木塊施加一隨時間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數(shù)),木板和木塊加速度的大小分別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變化的圖線中正確的是
圖4
解析:開始階段,F(xiàn)從0開始增大,木塊和木板之間由于靜摩擦力保持相對靜止,一起向右加速運動,對整體;對木板:f靜隨t增大,達到最大值后,兩者相對滑動,木板受到木塊的滑動摩擦力其加速度且保持不變;而對木塊,可得由于,因此加速度隨時間變化的斜率變大,故(A)選項正確.
不難看出,2021年全國乙卷第21題與2011年全國Ⅱ卷高度相似,情境上唯一的變化是地面由光滑變?yōu)橛心Σ粒虼耍c2011年相比2021年的問題多了一個相對地面靜止的階段,求解思路基本一致,兩道題的具體考查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拓展1.如圖5,其他條件不變,設F=kt,將F改為向左作用在長木板上,試問兩者的加速度隨時間如何變化?
圖5
圖6
拓展2:如圖7,其他條件不變,將F撤去,改為給物塊初速度v0,求隨后兩者的速度隨時間如何變化?
圖7
解析:第1階段,物塊相對長木板向右滑動,受到長木板向左的摩擦力,加速度大小,物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而長木板受物塊向右的滑動摩擦力,受地面向左的摩擦力,由于μ2m2g>μ1(m1+m2)g,所以長木板所受合力向右,加速度大小且從靜止開始向右勻加速運動,直至兩者共速,此過程所經(jīng)歷的時間第2階段,由于,假設物塊相對長木板向右滑動,則物塊減速,長木板加速,跟假設矛盾,若物塊相對長木板向左滑動,則物塊向右加速,而長木板減速,也產(chǎn)生矛盾,因此,兩者必然一起減速直至靜止,整體加速度大小,此過程時間.根據(jù)分析可畫出圖像如圖8.
圖8
綜上所述,盡管以滑板模型為情境素材的試題屢屢出現(xiàn),但學生仍普遍對這一類“熟悉”的問題感到棘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關鍵能力沒有達到應有水平,另一方面是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和信息呈現(xiàn)方式的不斷變化.因此,在復習備考中要采取針對性訓練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關鍵能力,加強信息加工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真正突破這一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