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葡萄白腐病的病原物、侵染循環(huán)過程、發(fā)病癥狀和發(fā)病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指出了葡萄白腐病防治措施。
關鍵詞:葡萄 白腐病防治
引言:葡萄白腐病又稱腐爛病、水爛、穗爛,全世界均有分布,是我國葡萄產區(qū)最嚴重的病害之一。在北方葡萄產區(qū),一般發(fā)病年份果實損失率15%—20%,病害流行年份果實損失率60%以上。給農業(yè)生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減少了農民收入,極大地影響著我國葡萄產業(yè)的發(fā)展。為了促進我國葡萄的健康發(fā)展,解決生產中出現(xiàn)的問題,現(xiàn)就葡萄白腐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1. 病原物
1.1分類屬性:Coniothyrium dlodiella(speg.)Sacc,屬于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階段Charrinia diplodiella(Speq)Vialaet Ravaz,屬于子囊菌亞門真菌。是一種半知菌侵害葡萄引起。分生孢子器散生于寄主表皮下,灰白色或灰褐色;球形或扁球形,頂端稍突起,器壁厚,大小118~146×91~146微米。分生孢子梗著生于分生孢于器底部,單胞,不分枝,淡褐色,長12~22微米。分生孢子單胞,褐色至暗褐色橢圓形或卵圓形,一端稍尖,內含1~2個油球,大小8.9~13.2×4.8~6微米?!?】
病菌發(fā)育最適溫度為25~30℃,最高35℃,最低5~12℃。分生孢于在13~34℃間均能萌發(fā),在空氣濕度達飽和狀態(tài)下,萌發(fā)率可達80%。分生孢子器內的分生孢子,在自然界比較干燥的情況下,能保持生活力8~10個月;如果保藏于實驗室內,能保持生命力達7年之久。故分生孢子對于不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有著很強的抵抗力。分生孢子萌發(fā)需要少量糖分的刺激,所需糖分,最低含量為0.01%,最適為2%,在0.001%的糖量中不能萌發(fā)。【2】
1.2侵染循環(huán)
1.2.1越冬
葡萄白腐病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及菌絲體在病組織中越冬。果園表土中和樹上的果穗、葉片和枝蔓的病殘體,都可成為病害的初次侵染源。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茵,一般以在地表面和表土20厘米以內的土壤中為多。病果落地后一般不完全腐爛,其上病菌有些可以存活4、5年。干燥病果的基部有一個結構緊密的菌絲體,稱為“殼座”,這種器官對不良環(huán)境有很強的抵抗力。“殼座”越冬后,能形成新的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經傷口侵入引起初次發(fā)病。以后又于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器,散發(fā)分生孢于引起再次侵染。一般從6月上、中旬開始,直至果實成熟期,在果園中病害會不斷發(fā)生。
1.2.2侵入與傳播
白腐病分生孢子借風雨濺散傳播,經傷口或水孔入侵引起初次侵染。以后從幼果期至成熟期,病斑上可以不斷散發(fā)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散發(fā)后引起重復侵染。該病的發(fā)生與雨水和植株上的新傷口的形成有密切關系,雨季來得早,發(fā)病也早,高溫多雨有利于病害的流行。由自然災害和人為因素造成的各種傷口均易導致病菌侵入。土質粘重,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高時,發(fā)病較重。
2. 癥狀
葡萄白腐病主要為害果實和穗軸,也能危害葉片、新梢等。果穗染病,大多先發(fā)生在近地面的果穗,受害部位開始呈水漬狀病斑,淡褐色,邊緣不明顯,3—5天后便可蔓延到果粒,果穗局部或全部腐爛,并著生灰白色小粒點,且發(fā)出特殊的霉臭味,腐爛的果粒和果穗常掉落樹下,這些癥狀和霉葉是白腐病的顯著特征?!?】
2.1果穗感病癥狀
一般先發(fā)生在接近地面的果穗尖端,首先在小果?;蛩胼S上發(fā)生淺褐色、水漬狀、不規(guī)則病斑,逐漸蔓延至整個果粒。果粒發(fā)病,先在基部變淡褐色軟腐,迅速使整果變褐腐爛,果面密布灰白色小粒點,嚴重發(fā)病時常全穗腐爛,果梗穗軸干枯縊縮,并有明顯的土腥味(據(jù)此可與穗軸褐枯病相區(qū)別)。受震動時病果甚至病穗極易脫落。有時病果不落,常失水干縮成有棱角的僵果,懸掛樹上,長久不落。
2.2新梢發(fā)病癥狀
新梢發(fā)病往往出現(xiàn)在受損傷部位,如摘心部位或機械傷口處。從植株基部發(fā)出的徒長枝,因組織幼嫩,很易造成傷口,發(fā)病率亦高。病斑初為淡紅色褐色水漬狀橢圓斑,以后顏色變變深,表面密生略為突起的灰白色小粒點。病斑縱橫擴展,以縱向擴展較快,后期病蔓皮層與木質部分離、縱裂,纖維散亂如麻,病部兩端變粗,嚴重時病蔓易折斷,當病斑環(huán)繞枝蔓一周時,其上部枝、葉由黃變褐,逐漸枯死。
2.3葉片發(fā)病癥狀
葉片發(fā)病時先從葉緣開始產生黃褐色邊緣呈水浸狀的“V”形病斑,逐漸向葉片中部擴展,形成近圓形的淡褐色大病斑,病斑上有不明顯的同心輪紋。后期病斑部分產生灰白色小點,最后葉片干枯,極易破裂。
3.葡萄白腐病的防治
3.1減少菌源
3.1.1冬季清園
在秋冬季結合休眠期修剪,徹底清除病果穗、病枝蔓,刮除可能帶病菌的老樹皮;徹底清除果園中的枯枝蔓、落葉、病果穗等,然后將清掃的病殘體集中焚毀;果園土壤進行一次深耕翻曬;次年開春前對植株噴一次3~5度波美的石硫合劑,用0.5%五氯酚鈉噴布土面;也可在地面撒藥粉滅菌,可用福美雙500克、硫磺粉500克、碳酸鈣12公斤,每畝撒混合藥粉1~2公斤。
3.1.2 生長季節(jié)搞好田間衛(wèi)生
生長季田間侵染發(fā)生后,結合管理勤加檢查,及時剪除早期發(fā)現(xiàn)的病果穗、病枝蔓,收拾干凈落地的病粒,帶出園外集中深埋。
3.2加強栽培管理
3.2.1栽培抗病品種
品種抗病性存在差異,黑虎香、紫玫瑰香較抗病;紫玫瑰香、保爾加爾等輕度感病;季米亞特等發(fā)病稍重;紅玫瑰香、黃玫瑰香、上等玫瑰香、龍眼、吉姆沙等易感病;巨峰、佳利釀、馬福爾多、黑賽白利高度感病。所以在病害經常流行的地區(qū),提倡種植園藝性狀好的抗病品種。
3.2.2增施有機肥
增施優(yōu)質的有機肥料,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增強植株長勢,提高抗病性。生長前期以施氮肥為主,促進枝蔓生長;后期以磷、鉀肥為主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3.2.3提高結果部位
因地制宜盡可能采用棚架式,結合綁蔓和疏花疏果,使結果部位盡可能提高到40厘米以上。
3.2.4疏花疏果
根據(jù)果園的肥力水平,結合修剪和疏花疏果,合理調節(jié)負載量,充分利用架面,并使新梢間距不小于15厘米,防止負載量過大影響樹體發(fā)育、削弱抗病性。
3.2.5加強樹體管理
合理修剪,生長期及時綁蔓、摘心、處理副梢和適當疏葉,創(chuàng)造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注意雨后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
3.3藥劑防治
噴藥防治應掌握于病害始發(fā)期噴第一次藥,以后根據(jù)病情及天氣情況,每隔7~15天噴1次,共需噴3~5次??梢圆捎孟铝兴巹ζ咸寻赘∵M行防治:50%退特菌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O0倍液。5O%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1:0.75:200波爾多液?!?、4】退菌特應在采收前20天停止使用,以免影響食用。波爾多液提倡盡早使用,以免污染果面降低商品價值。上述各種可濕性粉劑,藥液配好后最好再加入0.03~O.05%的皮膠或其它粘著劑。
參考文獻
【1】植物病原真菌的超微形態(tài) 康振生 黃麗麗 李金玉 中國農業(yè)出版社 1997
【2】葡萄白腐病毒素研究 劉長遠 趙奎華 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 1999,30(1).58-60
【3】農業(yè)植物病理學 曾士邁主編 中國農業(yè)出版社 1994
作者簡介:劉志強,男 ,出生于1987年7月 農藝師。畢業(yè)院校:遼寧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yè),全日制???吉林農業(yè)大學,農學專業(yè),函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