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寺是京城名剎,民國時期,廟里的和尚等級分明,過著迥然不同的生活。方丈朝則牛奶,夕則銀耳,雖是素食,卻不失為美味佳肴,且價高于葷味。稍遜于方丈的是寺中的“中層干部”,即一些“職事”僧,他們每頓四菜一湯,每五天吃一次面條,平時中午與清眾同飯菜,下午則一律吃白米飯。一般清眾每日兩干一稀,中午和晚上都吃粗糧,隔天吃一次白米飯,初一、十五吃饅頭,副食是大鍋菜和咸菜。
當(dāng)年,京城的高等居士被各寺廟奉為上賓,他們一入廟,全寺上下都得跟著忙活,唯恐招待不周,也顧不得什么禁例了。大居士鄭文軒的妻子每到拈花寺都非去方丈室抽大煙不可。一次,廚房忘了做杏仁豆腐,鄭太太大為不滿,臨走放話:“以后再也不到拈花寺來了?!本鸵驗檫@句話,全寺僧眾挨了方丈全朗和尚的半天臭訓(xù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