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永紅
關鍵詞:獨處能力;青春期;團體輔導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1)31-0033-03
【活動理念】
在個案心理輔導中發(fā)現,高中生的人際關系咨詢中,很多學生表現出缺乏一定的獨處能力。尤其在2020年新冠疫情學生居家學習期間,有很多學生出現了長時獨處的不知所措和恐慌。
良好的人際交往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毋庸置疑,但人們往往忽略了獨處的積極作用。獨處也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發(fā)展的需求,學會與自己積極相處就更容易與別人相處。獨處可以幫助個體修復情感、自我反省,青春期的少年若能建設性地利用獨處時間,則可以更好地幫助其成長。
因此,在人際“相處”課程之后,又設計了“獨處”這節(jié)課,期望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獨處,學會享受獨處。
【理論支持】
馬斯洛在總結自我實現者的心理特征時就提出,“獨處需要”是自我實現者的15個基本特征之一。他指出:自我實現者獨處而不感到孤獨,他們不管是與別人一起還是個人獨處都感覺放松和愜意。
【活動對象】
高一學生
【活動目標】
梳理獨處概念,了解獨處意義;體驗和表達獨處感受,接納獨處的酸,享受獨處的甜;初步學會建設性獨處的方法——科學面對酸和存儲甜。
【活動重點】
制作獨處手冊,初步學會建設性獨處的方法。
【活動難點】
體驗獨處感受,提高自我覺察,接納獨處時的酸。
【活動準備】
彩色卡紙,剪刀,回形針,紙筆,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獨處”的意義和概念
師:我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青春期的少年若能建設性地利用獨處時間,是可以幫助我們成長的。上節(jié)課聊完“相處”,這節(jié)課再來聊聊“獨處”。
那么,什么叫獨處?(PPT呈現)
獨處:獨自一人的狀態(tài),同時信息和情感沒有與他人的直接交流。
舉例:比如像發(fā)呆、獨自學習啊、思考問題都算,沒有社會互動。
設計意圖:明確活動目的,明晰獨處的含義,為下一步做鋪墊。
二、身動——獨處姿態(tài)
師:進入獨處想象,想象自己現在一個人,在干什么,請做出動作或姿態(tài)閉眼感受,想象你獨自一人,周圍沒有別人,這個時候你在做什么?或者回憶一個人時經常的動作并做出來,停留5秒,體會一下是什么感覺?
保持姿勢并睜眼,看看別人的姿態(tài)。
請2~3個學生分享:這個動作是做什么?做這件事的感受?
生:(做手勢影子的動作)我在做動物的手勢影子,可以做出各種動物,感覺自己好厲害啊。
生:(做低頭聳肩狀)我在曬太陽,感覺自己像個小老頭一樣寂寞。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體驗場景,引導學生進入獨處想象,現場體會獨處,梳理自己日常獨處狀態(tài)并表現出外部特征,幫助覺察自己的內部狀態(tài)(從身到心),增加趣味和互動,并通過學生分享感受引出下一環(huán)節(jié)。
三、心動——獨處的酸與甜
師:(PPT圖片呈現一些人的獨處照片)從剛才大家說獨處時自己的一些感覺看,主要有兩方面——酸和甜。其實每個人在獨處時都會有這兩種感覺,有時候是酸的,各種酸,有時候是各種甜,當然有時是酸酸甜甜,個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下面進一步來探討獨處時我們的那些酸和甜,每個人都來說說屬于你的獨處滋味。
小組討論獨處時你的那些酸和甜的感覺,組長搜集后發(fā)言。(請2~3個組長)
師根據學生的發(fā)言歸納。
生:酸的感覺有“憋悶的酸、無法交流的酸、寂寞的酸、懷念的酸、無法達到的酸……”
生:甜的感覺有“安靜的甜、做自己的甜、放松的甜、幻想的甜、舒適的甜……”
師小結:酸的感覺:人們普遍都會體驗到孤獨,這是人生必修課,因為你作為一個個體,肯定要自己一個人經歷一些事、扛住一些東西;甜的感覺:獨處的意義在于幫助我們從別人的眼光中釋放出來做真實的自己;幫助我們舔傷口修復情感;幫助我們有更多時間內省、想象、堅持,促進自我改變。
設計意圖:通過團隊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覺察和表達自己的獨處感受;教師通過歸納和講解,讓學生了解酸和甜的意義,幫助學生更好地接納獨處的酸,享受獨處的甜。
四、行動——獨處手冊(尋找健康獨處的方法)
(一)制作獨處手冊
每人用彩色卡紙、回形針制作手冊,包含封面、底面和6頁正文,并標上頁碼。
(二)面對酸的態(tài)度
第1頁請寫上“我們并不會真正與世隔絕”。
師:很多人害怕孤獨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害怕與世隔絕,被隔離開。比如,有個女生和同學約好了周末一起去玩,但因為有事只能留在家寫作業(yè),這種離群的恐懼襲來,與所有的歡聲笑語分離的感覺,就好像被隔絕在好朋友之外了。
其實大千世界,我們都同呼吸共命運,都在地球村,所以不用擔心真正與世隔絕,更何況在信息網絡這么發(fā)達的時代。那么,當你在獨處中需要別人的時候,需要幫助時你會怎么做呢?
想一想,請寫下你獨處時想要與人直接交流的方式方法。
(音樂背景下繼續(xù)書寫第1頁)
學生分享:QQ、微信、交友軟件、打電話等,或直接與人見面。
第2頁請寫上“學會接受孤獨”。
師:既然孤獨是人生的必修課,那么有些時候不需要和自己的孤獨感對抗,孤獨恰好是自省的最好機會。
請寫下讓孤獨成為自己豐盛養(yǎng)料的方法,如冥想、傾聽內心聲音……
(音樂背景下繼續(xù)書寫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