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聲樂教學一直以來都遵循著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模式,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聲樂教學也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尤其是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需要將思政與專業(yè)教學相融合,這樣的教學模式符合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但面對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模式,勢必會出現(xiàn)一些不適應的問題,這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積極研究、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怎樣將思政引入高職聲樂教學的課堂,怎樣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發(fā)揮思政的作用,這些問題都值得每一位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師進行認真的思考。本文就課程思政與聲樂教學的關系,存在的不足之處,以及如何更好地實施課程思政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聲樂教學;融合;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17-080-03
【本文著錄格式】于東霞.基于課程思政的高職聲樂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民族博覽,2021,9(17):80-82.
時代在發(fā)展,教育也在進步?;谡n程思政的聲樂教學,符合當前社會的發(fā)展和進程,符合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一直以來高職聲樂教學都遵循著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高職聲樂教學要與思政聯(lián)系起來,使教學與思政融為一體。這就需要聲樂教師在原有的聲樂教學模式基礎上融合思政的內容加以改革和創(chuàng)新,使聲樂教學實現(xiàn)真正的課程思政。
一、課程思政與聲樂教學的有機關系
課程思政這個理念的提出,符合習近平總書記對課堂教學中思政并行的要求。課程思政正如其名所言,是指在所有的課堂教學中融入思政,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在所有的教學之中,讓教學不僅是教學生學習,更要教學生做人,正所謂“教書育人”,這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所在。聲樂教學的目的不只是教會學生演唱,更要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標。思政與教學的結合可以有效地促進“育人”目標的實現(xiàn)。在這樣的育人目標前提下,可以看出“課程思政”和“聲樂教學”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在聲樂教學的同時達到育人的效果,正需要基于課程思政下的聲樂教學。以往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學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演唱技能、職業(yè)素養(yǎng),這是高職聲樂教學應實現(xiàn)的一個基本的教學目的。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培養(yǎng)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的“育人目標”越來越顯得突出和重要,職業(yè)教育不僅要提升學生的專業(yè)技能、職業(yè)素養(yǎng),更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培養(yǎng)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更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所以,課程思政與聲樂教學不是獨立存在,而是緊密結合的,尤其在當今社會,高職聲樂教學必須與時俱進,要把“思政”真正地融入聲樂教學,充分發(fā)揮“教育”的育人功能。這樣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是順應時代發(fā)展而產生的。為此,基于課程思政下的聲樂教學需要進行深入的探討,客觀分析現(xiàn)有聲樂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大膽地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
二、基于課程思政的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將課程思政引入教學,這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也符合習近平總書記對教書育人所做出的指示。但在聲樂教學的實際應用中卻存在一些問題,尤其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不論在教師觀念還是實際教學等各方面都還沒有真正地做到以課程思政為前提,將思政融入教學。這其中,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不足。
(一)部分教師思想觀念陳舊
教師是教學的主力軍,教師的思想觀念至關重要,任何教學改革的實施都與教師的思想觀念密不可分,教學改革的效果也與教師的觀念密切相關。因此,只有當教師真正地理解課程思政,懂得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并引起充分的重視,進而展開積極地探索和研究,才能真正地做好課程思政下的聲樂教育工作。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并沒有對課程思政引起重視,或者仍然有部分教師在思想上存在偏差,思想認識不夠高,沒有把思政和聲樂教學聯(lián)系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會影響到課程思政的實施 ,究其原因往往是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因為在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中,通常是以傳授學生演唱的技能、技巧為主,雖然有的教師也會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但多數(shù)沒有把這一任務提到一個足夠的高度。隨著課程思政的理念提出后,面對新的任務、新的要求,部分老師便會產生不重視、不適應的各種問題,不能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轉變過來,仍然保留著以往的教學觀念,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繼續(xù)自己的教學工作,不能很好地實現(xiàn)課程思政下的聲樂教學改革。
(二)教師的素養(yǎng)有待進一步提高
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與教師的素養(yǎng)密不可分。課程思政在教學中的運用,需要教師具備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精湛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課堂溝通、組織等多種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聲樂教師的能力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教師業(yè)務能力強,但文化素養(yǎng)不夠,不善于挖掘授課內容中的思政要點。有的教師課堂組織以及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也有的教師欠缺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不善于將課程思政的內容用生動的語言傳遞出來,從而使教學欠缺趣味性、感染力等。這些不同情況都會影響到教學中思政教育的效果,而只有教師全面提高綜合素養(yǎng),才能更好地開展課程思政,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標。
(三)課程思政生搬硬套、急于求成
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是一種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的思想并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發(fā)生顯著的變化,而是要通過課程思政一點一滴地影響學生,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課程思政也不是生硬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通過教學,發(fā)覺教學內容中的思政要點,并通過思想溝通,使學生逐步受到積極的影響,產生教育所特有的“潤物無聲”的效果。但有的教師卻忽略了這一點,常常會生搬硬套的將課程思政中的政治思想囫圇地傳授給學生,將思政內容簡單堆砌,不注重教學藝術,不注重循序漸進、逐步滲透的教學方法。很多教師只關注了“思政”的要求,卻忽視了教學的藝術性,忽視了學生的感受,為了思政而思政,將政治思想教育生硬地搬入課堂,這樣的思政教學枯燥乏味,自然不會為學生所接受,也不能產生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如何更好地實施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還屬于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存在很多實際的問題。因此,只有針對問題有目的地進行調整,不斷探究、不斷完善,才能使課程思政發(fā)揮積極的效果。
(一)改變觀念,提高認識
要想做好課程思政,首先要從觀念上著手,思想觀念的陳舊,直接影響著思政課的實施。然而,觀念的轉變并不是一件易事,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思想的影響,大多數(shù)教師都存著觀念陳舊的問題。一些教師會認為,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學就是傳授學生演唱技能的課程,教會學生演唱,使學生具備職業(yè)能力是主要的目的,加入思政占用了授課時間,影響了教學效果。也有的教師認為思政就是思想政治課應該學習的內容,在聲樂課堂上不適用等。這些思想的產生首先是因為教師對課程思政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懂得思政與教學融合的重要意義,也不了解新時期人才培養(yǎng)的新目標、新要求。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對課程思政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要加強宣傳與培訓。通過培訓學習,使教師進一步了解課程思政,了解新時期人才培養(yǎng)的新要求,在觀念上逐步引起重視,明確課程思政實施的重要意義,明確課程思政的教育特點,懂得作為新時代教師應該如何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融入課程思政,讓思政引領自己的教學,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教書育人。使老師對課程思政有一個全面、準確的認知。
(二)提高教師綜合素養(yǎng)
課程思政的實施,需要教師具備全面綜合的素養(yǎng),比如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yǎng),具備把控教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進行教學設計的能力,同時還要具備淵博的文化底蘊,優(yōu)秀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甚至涉及到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能力等。這些綜合素養(yǎng)直接影響到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那么怎樣才能全面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可以通過集中培訓、定期學習的方式,從思想上、方法上進行提升,使教師在政治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手段等各方面得到不斷地提高。同時,學院也可以經(jīng)常性地組織課程思政的教學觀摩,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通過互相觀摩,互相學習,提高課程思政的教學質量,提升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還可以定期組織教學賽講,通過競賽的方式,營造教學氛圍,通過互相觀摩學習,促進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提升,推出優(yōu)秀的思政課程作為教學典范,在教師中進行推廣學習等。只有通過不同的方式,不斷提高教師的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和綜合教學能力,才能有效的促進課程思政的實施,真正地發(fā)揮思政在教學中的育人作用。
(三)采取正確的方法來實施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的實施,需要教師用心設計,認真挖掘作品的思政內容,精心設計課堂結構,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與教學手段,將思政內容融入聲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富有情趣的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響。
首先,課程思政的實施需要教師進行認真的備課,仔細研究每一堂課的思政要點,提取出授課內容中可以融入教學的思政內容。有些作品本身就具有教育意義,比如《紅梅贊》《鐵道游擊隊》《十送紅軍》等作品,本身就含有鮮明的政治色彩,教師就應在備課時,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明確其中的教育意義,整理出教學中可以傳遞給學生的思想和精神。也有些作品的教育意義,需要教師通過解讀,幫助學生去理解、去感悟。比如《美麗家園》《一抹夕陽》《父親》等作品,教師就需要帶著學生去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通過作品講解增強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情懷或引發(fā)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對人間真情的感悟等,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使學生的認知、審美等各方面受到積極的影響和教育,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和堅定的理想信念。這些內容都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多下功夫,做好充足的準備,使教學中的思政有目的、有針對性、有感染力、有說服力。
其次,課程思政的實施需要教師科學地運用教學方法,要秉著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為主體,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思政的引入變得不再枯燥乏味,避免了課堂為了思政而思政的生搬硬套,使學生在學習專業(yè)技能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在教學中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文化程度、理解力、感悟力都有所不同,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比如,可以在傳授技能的同時,運用提問、討論等方法,引出課堂上的思政內容,鼓勵學生多思考,思考作品傳達給聽眾的思想,思考從中要領悟的哲理和意義。通過提問、討論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對作品主題思想,對作品所蘊含的教育意義的理解和感悟。教師也可以通過布置課前的預習作業(yè),讓學生自己挖掘作品的中心思想,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此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從聽覺、視覺等感官上加深對作品的了解以及情感上的體驗。當然,專業(yè)課上的思政教學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內容,也可以在課堂上專門安排一個時間段落,針對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等各方面進行思政教育,在教學的同時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八颊碧嵘牟⒉粌H僅是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而是從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理想、信念、精神、品質、道德、情操等,尤其對于職業(yè)院校的學生,更加需要這樣全面的素養(yǎng)。因此,教師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從細節(jié)入手,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培養(yǎng)學生成長為合格的職業(yè)人才,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
總之,課程思政需要教師用心設計,將枯燥的思政內容變得更加有趣味、更易于被學生所接受,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和教育。
四、結束語
基于課程思政的聲樂教學改革,是高職聲樂教育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改革任務?;谡n程思政下的聲樂教學在很大程度上給教師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師不斷提升素養(yǎng),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只有勇于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勇于嘗試,才能逐漸將思政與教學融合在一起,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課程思政,促進高職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王利娟.道德內化在《聲樂》課程德育中的應用[J].高教論壇,2012(2).
[2]賀丹,馮家慧.音樂教育專業(yè)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谫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4).
[3]趙茜.淺談中職聲樂教學的思想品德教育[J].戲劇之家,2015(22).
[4]陳寶生.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中國教育報,2018-12-25.
[5]趙雪.課程思政導向下高校聲樂課堂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策略[J].藝術鑒賞,2018(10).
[6]李昕桐.“攝影美學”課程思政實踐路徑探索[J].黑龍江教育,2019(9).
作者簡介:于東霞(1974-),女 ,河北,研究方向為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