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峰 肖先波 謝瑞峰
摘要:分層次教學法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理念,極大尊重每個學生個體發(fā)展意愿。分層次教學模式是一項系統(tǒng)工作,本文重點討論了分層次教學模式教學實施的過程和實踐件效果。在充分掌握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基礎上,按照不同教學目標確定授課內容,同時考核中要充分體現授課內容的層次性。分層次教學模式能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實踐證明,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課程中采用分層次教學模式能夠取得較好教學效果。
關鍵詞:分層次教學;建筑工程技術;教學目標;教學反饋
引言
隨著國內教育的大規(guī)模擴招,進入高職院校學習學生的成績排名也不斷下滑。目前高職院校比較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確實,學生各種責任意識缺失嚴重。建筑工程技術為普通高職高專土建大類專業(yè)目錄下設的一門專業(yè)。建筑工程技術核心專業(yè)課程包括混凝土結構技術、鋼結構技術及施工組織設計等,目前針對建筑工程技術核心專業(yè)課程已經開展了大量工作,文獻等在鋼結構技術專業(yè)課中,通過對教學實踐中BIM 技術應用進行數據采集、對比和分析,總結了BIM 技術在高職鋼結構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的教學模式。文獻 [2-3]在分析高職混凝土結構課程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課程教學的整體思路,設計出實踐教學項目,討論了課程項目式教學方法。英國教師授課不指定教材,學生要求做筆記,學生可以通過電腦及時查閱資料。教師授課基本都采用基于教學循環(huán)分層次教學法,取得了較好效果。探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分層次教學法具有現實意義。
1、分層次教學模式意義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高職學生畢業(yè)生后有繼續(xù)深造而選擇轉生本,有畢業(yè)后選擇走技術管理路線而考注冊建造師,部分同學可能只是為了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未來可能創(chuàng)業(yè)也可能跨行就業(yè),極個別學生不清楚學習的目標就是想拿個文憑等。不同學習目的性和學習能力差異性客觀需要分層次教學。分層次教學模式可以充分調動不同學習能力和不同學習目的學生積極性,可以避免試卷難度不當出現學生大面積不及格現象出現??梢詾檫M一步有深造需要和專業(yè)發(fā)展的同學打下基礎。分層次教學法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理念,極大尊重每個學生個體發(fā)展意愿。因此開展分層次教學模式探索和實踐即符合學生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又可推動教學改革深入開展,有利于促進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的發(fā)展。
2、分層次教學實施
2.1制定授課內容
分層次教學模式是一項系統(tǒng)工作,在充分對調研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畢業(yè)生需要的專業(yè)技能、基礎理論知識和目前在校生學習的能力、目的性等基礎上,在制定授課內容上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授課教師要做到那些知識點要體現層次性。
分層次教學首先為了增強制定授課計劃的針對性,可以向班主任或教學辦了解授課對象的學習能力等,在此基礎上制定授課內容。授課內容的層次性必須針對教學目標來設定。課程內容可以預先根據就業(yè)崗位對職業(yè)能力需要設定三個層次目標(可簡化為A,B,C),第一層次通常概念性知識點需要全部同學掌握—A,第二層次根據相關概念性知識點能進行簡單應用—B,第三層次根據相關知識點能進行綜合應用—C。三個層次目標量化標準:A目標內容要求全部學生都要求掌握,B目標內容要求75%學生完全掌握,C 目標內容要求60%學生完全掌握。相關層次目標劃分后,根據相應的目標層次確立相應授課計劃,授課內容要富有一定余地,在確保A、B目標授課內容及效果達到要求的情況下,可對C 目標內容根據學生接受能力適當調整。
2.2授課與反饋
在分層次教學模式,首先對已劃分層次知識點進行梳理,根據知識點需要選擇合理的授課方法,例如案例教學,講解,討論,練習,視頻,演示等等。要對掌握已授課知識點及時進行提問、觀察練習答案及記錄討論情況,根據教學的效果確定教學進度。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重點關注學習困難學生和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確保困難學生掌握A目標授課內容的基礎上,盡量幫助他們學習B目標授課內容。對優(yōu)秀學生盡量確保C 目標內容能掌握。重點工作是對學生掌握授課知識點的確認,盡量讓學生能力和所提問題相匹配,即可以快速掌握學生學習效果又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心。
2.3考核
建筑工程技術核心專業(yè)課程有考試環(huán)節(jié),考試試卷要嚴格按照不同目標授課內容進行出題。A目標授課內容占比(40%—50%);B目標授課內容占比(30%—40%);C目標授課內容占比(10%—20%)。試卷平均分控制在68—78之間,試卷卷面不及格率控制在15%以內,再根據學生平時作業(yè),出勤等情況給出綜合成績。
2.4分層次教學模式實踐
分層次教學法已經應用到17級建筑工程技術3個班的鋼結構技術課程中,三個班期終試卷平均分在71—74之間。試卷卷面不及格率在7以內,優(yōu)秀率15%左右,成績完成符合正態(tài)分布。分層次教學法也應用到16級建筑工程技術2個班的施工組織課程中,兩個班期終試卷平均分在70—75之間。試卷卷面不及格率在5以內,優(yōu)秀率13%左右,成績完成符合正態(tài)分布。分層次教學法實施后,極大的提高學習困難同學學習積極性。
3、總結
通過一年多分層次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分層次教學模式在建筑工程技術核心專業(yè)課程教學中取得了較好效果。分層次教學模式本質就是根據學生能力而進行的因材施教,是以學生為中心組織開展的教學模式,能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分層次教學模式是一項系統(tǒng)工作,充分掌握學生學習狀態(tài)是分層次教學模式成功實施的關鍵。按照不同教學目標確定授課內容,同時在考核中要充分體現授課內容的層次性。分層次教學模式可以逐步在建筑工程技術核心專業(yè)課程實施。
參考文獻:
[1]羅濤,劉相菊等. “合格+”卓越園林專業(yè)實用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究[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18,43(9):185-192
[2]劉 飛,王欣亮.創(chuàng)新要素、空間配置與產業(yè)結構升級[J].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18,39(4):9-14
[3]曹月柱,胡方明.應用型院校思政課互聯互融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8,39(20):39-42
作者簡介:陳宇峰(1977 ),男,江蘇豐縣,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副院長,講師,博士(湖州,3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