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偉(石家莊學(xué)院外語學(xué)院,河北 石家莊 050035)
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體制”有兩種解釋:國家機關(guān)、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等的組織制度;文體的格局。體制化在某些領(lǐng)域起到規(guī)范作用,但不辯證的體制卻會壓制人的可能性,成為人通向成功的屏障。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瑞德這樣形容它:“這些墻很有趣。剛?cè)氇z的時候,你痛恨它們;慢慢地,你習(xí)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不得不依靠它們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p>
在電影《愛哭鬼的奇跡》中也有這樣一座看不見的高墻,它就是日本的棋士制度。這項制度無人打破,直到主人公瀨川晶司的出現(xiàn)。晶司與深受這項制度之苦的棋士們一樣,不得不在26歲那年放棄為之付出全部青春的將棋,但他的特別之處在于勇敢打破體制桎梏。他的行為不僅推動了制度的改革,更鼓舞了業(yè)余棋士。
整部片子堅持日本電影一貫的特征,遲緩的節(jié)奏,平緩的剪切,靜默的畫面,缺乏戲劇沖突,力求保持電影的真實化。通過平實化的演繹,將小人物的喜怒哀樂融入電影世界,每位觀眾都能在小人物的身上找到自我。隱忍、堅強的晶司,也如蕓蕓眾生一樣,要在體制化的將棋世界艱難生存。但他勇敢打破自我及體制的壯舉,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勇氣與力量。
《愛哭鬼的奇跡》以主人公瀨川晶司的故事為主線,講述了一個熱愛將棋的男孩堅持夢想的故事。他被稱為天才棋手,在小學(xué)時期就因出色棋技備受矚目。他立志做一名職業(yè)棋士,但在日本有一條嚴(yán)格規(guī)定:要當(dāng)職業(yè)棋手,就得先考進獎勵會。之后,在獎勵會內(nèi)部每月要進行兩次比賽,優(yōu)勝劣汰,升到四段的人才可以成為職業(yè)棋士。但26歲未能升到四段的人必須退會。
三段的獎勵會員大抵20歲,許多小學(xué)畢業(yè)就進入了獎勵會。若被獎勵會勸退,意味著人生歸零。獎勵會禁止將棋以外的打工,成員們都需要家里資助。他們沒有其他獲取知識的途徑,更沒有在社會中獲取報酬的能力。這些天才棋手,把人生賭在了棋局上。是26歲以前成為三段,還是26歲生日過后,成為一無所有的“失敗者”?
一次次在進階比賽中失利,讓這些曾經(jīng)熱愛將棋的天才只想逃離那個殘酷世界。獎勵會成員最害怕過生日,因為那意味著離26歲又進了一步。精神重壓導(dǎo)致某些棋士沉迷麻將、賭馬、酒精,這些可以讓他們暫時逃離殘酷的世界。曾經(jīng)熱愛的將棋,成為即使厭惡卻不允許放棄的存在。夢想在廝殺與輸贏中變了質(zhì),晶司第一次對為什么要在獎勵會產(chǎn)生了懷疑。
近乎黑暗的比賽,消磨人的意志,消解人的夢想,消除將棋的樂趣。將棋,淪為了將人劃分三六九等的工具。在這一體制下生存的天才棋手,同樣淪為了體制的工具。夢想,變?yōu)閷σ粋€看不見的頭銜的想象。永無止境的進階,已沒有人去享受下棋本身的樂趣。
這項以26歲為分水嶺的制度像是一座無形的高墻,它將獎勵會的成員圍在墻內(nèi)。獎勵會的體制化不僅限制了身體自由,更為天才棋手們套下了恐怖的精神枷鎖?!绑w制化就如同病菌,在人們毫無所知的情況下滲透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待到發(fā)覺時,早已病入膏肓。”體制化使人不自覺地成為獎勵會的一部分,他們無法在短期之內(nèi)適應(yīng)獎勵會之外的世界。
在電影進行到二分之一的時候,主人公晶司已經(jīng)超過了年齡卻并未升到四級,不得不退會。他萎靡不振,無所事事躺了9個月。生活只剩下吃飯與睡覺,比獎勵會體制更可怕的是,之后一無所長的人生。家人的鼓勵,使晶司再啟航。27歲的晶司考上了神奈川大學(xué)法律系夜間部,30歲面試卻屢遭打擊,最后只謀到了一份話務(wù)員的工作。
偶然的機會,使他與兒時的棋友悠野有了下棋的機會,晶司大聲感嘆,果然將棋還是很好玩。晶司已經(jīng)很久沒碰過將棋了,這局棋使他重新拾起了對將棋的熱愛。當(dāng)年齡與輸贏不那么重要的時候,初心與愛又重新回來了。在職業(yè)棋手眼中的失敗者晶司,卻比處于水深火熱中的職業(yè)棋手擁有更多的自由與快樂。業(yè)余選手晶司對曾經(jīng)只想贏的自己,感到慚愧。如今的他,既享受贏的喜悅,也能夠享受輸?shù)陌脨馈?/p>
戲劇化的故事開始了,在電視臺舉辦將棋官方賽中,為了博觀眾眼球,讓職業(yè)棋士與業(yè)余棋士對弈。晶司戰(zhàn)勝了職業(yè)棋士?!霸趯⑵褰纾殬I(yè)輸給業(yè)余是奇恥大辱的事?!甭殬I(yè)選手不甘情愿地對晶司說,“我認輸”。
此時的晶司已經(jīng)不在乎自己是職業(yè)棋士還是業(yè)余的,他希望借此機會撼動日本根深蒂固的將棋進階體制。“不能從獎勵會畢業(yè)的棋士,也可以做職業(yè)棋士?!边@項提議,遭到了將棋界高層的一致反對,“一旦有這種情況發(fā)生,以后職業(yè)制度會瓦解”。
藤田先生聯(lián)合媒體,對晶司的事跡廣泛報道,上升為社會話題。將棋界不得以對晶司能否參加“職業(yè)棋士編入考試”進行全體表決。129票贊同,52票反對,晶司獲得了與職業(yè)棋士比賽的機會。6局比賽,只要戰(zhàn)勝職業(yè)棋士3局,就能獲得四段資格,成為職業(yè)棋手。
開局不利,第一場比賽中,晶司輸給了三段棋手。接下來的比賽,晶司兩次戰(zhàn)勝了六段棋士,一次輸給了八段棋士。第五場比賽尤為重要,晶司只要贏了,就意味著他可以成為職業(yè)棋士。導(dǎo)演用平實的語言鏡頭記錄著比賽,對弈雙方安靜沉思,現(xiàn)場觀眾認真觀看。飽滿的人物形象與故事本身的顛覆性,已不需要過多渲染。晶司贏得了職業(yè)棋士的頭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晶司已經(jīng)超越了職業(yè)本身,成為將棋界的“名人”。
小人物晶司最后的進階過程向觀眾表明,贏得了六段也許會輸給三段,許多天才倒在了通往四段的路上。年齡、段位,無法真正說明一個人的實力。不辯證的體制化只會殘害人的思想與靈魂。而勇敢去體制化的晶司,則是那些曾被獎勵會放棄“失敗者”生命中的光。從綠葉身上看到希望,遠比從紅花那里得到鼓舞更令人感動。
面對強大的將棋制度,晶司作為獎勵會不起眼的一分子,似乎是最不敢去反抗的。但最終他勇敢站出來。在將棋路上摸爬滾打的十幾年,他看過太多因年齡被勸退的失敗者。小學(xué)他常去的棋館,棋館老板就是一位被年齡限制的棋士。他給年少的晶司許多建設(shè)性意見。在老板的教導(dǎo)下,晶司養(yǎng)成了檢討棋局的習(xí)慣,下棋技術(shù)也日漸精進。獎勵會的團體中有一個約定俗成的習(xí)慣:不靠近一直輸?shù)娜?。晶司總是用自己的方式寬慰著他們,他不會因怕輸傳染給自己而遠離任何人。
兒時的晶司與悠野是一對形影不離的伙伴,兩人都熱愛將棋。但隨著年齡遞增,在未來是否做職業(yè)棋士的問題上,兩人產(chǎn)生了分歧。悠野決定,如果在國中名人賽中拿不到冠軍,他就放棄。在第一場比賽中,朋友變成了對手。晶司為了達成悠野的心愿,故意輸給同伴。將棋前輩藤田評價晶司的棋技飽含善良之風(fēng)。晶司不喜歡將棋背后的殺戮感,他并沒有那么在意輸贏,他單純喜歡將棋本身。體制化曾使晶司丟失了對將棋的愛,去體制化則讓那份愛重新回來了。
“強者自救,圣者渡人?!毙膽焉颇睢⒉粻庉斱A的晶司,勇敢地與體制斗爭,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在戰(zhàn)斗,而是不忍未來更多如他一樣對將棋充滿愛的孩子被辜負。與此同時,也是為了那些因年齡被勸退的棋手發(fā)聲。通過他的努力,他們與晶司一樣,有了與職業(yè)棋士對弈的資格。心底的善念,最終匯聚,融入大海。
僅有善念還不夠,勇于去體制化離不開晶司對將棋的愛與執(zhí)著。
從出生后的十年中,晶司幾乎不曾以自己的意志做過任何事。他因為沒有喜歡與擅長的東西,每一天都渾渾噩噩度過,直到找到了將棋。它如一團火焰點燃了他的人生。晶司將對將棋的愛寫在了作文里:“我未來的夢想是當(dāng)將棋職業(yè)棋士,這條路十分艱辛,但我想朝著夢想盡力前行?!币驗閷⑵?,平凡的晶司不再平凡。這份熱愛,使他收獲了友誼、勇氣及對生活的熱忱。
獎勵會的經(jīng)歷使他心中的愛不再熾熱,但晶司從未忘記那份熱愛。正因為愛,所以被拋棄的時刻他感到徹骨的痛。但正因為真正地深愛,愛不會變成恨。同僚因被獎勵會拋棄,對將棋痛恨不已,發(fā)誓再不碰將棋。而晶司卻選擇了截然不同的路,以一己之力與將棋制度對抗。晶司這樣做,在于他對將棋純粹的愛。將棋融入了晶司的生命,它于晶司而言,是類似于信仰的存在。哪怕在被獎勵會拋棄后,他仍有勇氣拾起棋子,享受下棋的快樂。因為將棋對于晶司來說,是哪怕會惹得同學(xué)哈哈大笑,仍會堅定說出的夢想。
熱愛將棋的晶司,不忍將棋成為制度的工具?!拔蚁M茉谑廊嗣媲埃蠓秸f出我的嗜好是下將棋?!鼻拜吿偬锵壬莱隽司镜男穆?。
晶司比兒時棋友悠野要幸運得多。父母要求悠野如果不能在國中名人賽中取得冠軍,就必須放棄將棋。而晶司的父母一直在背后無條件支持著他。
看出晶司與悠野喜愛將棋,父親提議讓他們?nèi)ジ鼜V闊的世界——棋社看看。父親騎著單車,帶著兩位少年走出了家的束縛,進入了將棋的成人世界。在晶司猶豫是否報考獎勵會的時候,父親鼓勵他,“以喜歡的事為職業(yè)是最棒的”。晶司被獎勵會勸退,在家消沉地躺了9個月后,哥哥讓他出去工作,不讓他做啃老族。父親寬慰晶司,他知道晶司為了將棋付出了多少努力,不必著急,慢慢休息:“爸爸暫時能上班賺錢,不用你來賺錢養(yǎng)家。”
家人無條件的愛,給了晶司對抗世俗的勇氣。這份勇氣化為一種純粹且野蠻的力量,成為去體制化的力量源泉。家是人最本能的生活方式,也是人們生活的基礎(chǔ)。而家人則是一個人在社會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持。強有力的精神支持會增強人的勇氣與積極性,從而推動社會的激進力。
家人的支持使晶司重整旗鼓,27歲的他成為大學(xué)生,新生活剛要起步,噩耗卻傳來了。父親清晨外出跑步被車撞了,當(dāng)場死亡。晶司對躺在停尸間的父親哭聲說道:“對不起,其實我沒有父親想象的那么努力下棋?!备赣H的離去,實則加強了晶司去體制化的決心。為了一直無條件支持自己的父親,為了那份執(zhí)迷不悔的信任,晶司決定以去體制化的方式來回饋那份愛與信任。
《愛哭鬼的奇跡》改編自職業(yè)棋士瀨川晶司的自傳。通過電影,觀眾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將棋制度的殘酷。值得注意的是,導(dǎo)演豊田利晃也曾是獎勵會的一員。豊田利晃在接觸兩年將棋后,在9歲的時候就考入了獎勵會,是歷史上最年少的獎勵會員。這樣一位天才的棋士,卻在17歲毅然退會。對于退會的理由,豊田曾說過,是因為看到了同期的獎勵會里村山、佐藤康光這些人的才能,感受到了自己的界限。
豊田沒有公然表達過對將棋制度的不滿,但是透過電影,我們似乎可以探尋到導(dǎo)演當(dāng)年放棄的原因。導(dǎo)演自愿放棄了將棋,選擇了綜合六種藝術(shù)的第七藝術(shù);晶司被迫退出,以另一種方式堅持心底的熱愛?!皩⑵遢斄诉€有下一盤,人生輸了就完了。”每個人都找到自己心底的熱愛并堅守,那么人生就不會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