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0年小學頒布了新的教學大綱,將原來的“聽話和說話”改為了“口語交際”,從字面上來看似乎沒有太大的變化,都涉及到了聽說,但實際上意義發(fā)生了重大改變,“口語交際”多了個交際,也就是多了一個說話的情境,也變得更加復雜起來。本文從口語交際的內(nèi)涵出發(fā),探討部編本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yīng)的改進策略。
關(guān)鍵詞:部編本、口語交際、教學
人與人之間每天都要交流,交流能力是現(xiàn)代社會每個人都需具備的一項技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交際能力也成為小學語文課要達到的其中一項目標,尤其在2011年我國教育部頒發(fā)了《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總目標與內(nèi)容中,對口語交際教學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1]。在總目標之下,各學段還有分目標,表明國家非常重視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口語交際教學也成了越來越多的教師、學者研究的話題。
一、口語交際教學的內(nèi)涵與意義
(一)口語交際教學的內(nèi)涵
廣義的口語交際指能夠使用到口頭語言的各種社會行為,是人們與群體、組織和社會中的人通過口語符號進行傳遞、表達與反饋的總稱。也就是人們在一定的情境中相互交流,以口頭語言為主,加以相應(yīng)的手勢,傳遞信息與想法的過程。小學階段的口語交際就是小學生在某一情境中,能夠用恰當?shù)?、符合時宜的語言和文明規(guī)范的手勢向別人說出心中所想、心中所求。
口語交際教學指的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了解如何用正確的語言和恰當?shù)氖謩菖c周圍人交流,發(fā)展口頭文字運用能力的一種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活動既包括聽又包括說,還包括非語言因素的運用訓練。聽就是要讓學生聽得到、聽得明白、聽得懂;說就是要大膽說出,說得清晰、說得明白,還要讓別人聽得懂;非語言因素得訓練主要從坐姿、站姿、手勢、表情、服飾等方面進行[2],學生要根據(jù)具體的交際情境選擇確切的非語言因素,這一點在教學中注重得不多。
(二)口語交際教學的意義
1.促進兒童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有研究表明,兒童習得語言的關(guān)鍵期是2歲到12歲[3],在這個年齡段期間,小朋友是在幼兒園和小學里,所以說小學階段是發(fā)展兒童語言能力的關(guān)鍵階段。有一些孩子從小就受到了父母語言習慣的影響,懂得早教方法的父母們非常關(guān)注孩子的交流說話能力,所以這些孩子進入小學之后就容易與其他孩子交往,說話也清晰。而家庭環(huán)境不好的小孩子,他們很大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不會普通話;吐詞不清;表達沒有邏輯等,這類孩子特別需要口語交際教學。
2. 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語文學習主要是四個字:聽、說、讀、寫,在口語交際中,聽、說非常重要,而聽說又是讀寫的基礎(chǔ)與前提。無論上什么課,聽老師講都是最重要的,一個人不會聽,不知道怎么聽得全面對他以后的生活都有影響。常言道:聽得多了也就會說了。這個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在聽的過程中掌握大量詞匯,就會自然地說出來,說話邏輯嚴密,寫下來也就不會錯誤太多,混亂不堪。由此可見,教好學生口語交際,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也會跟著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3. 推動社會的發(fā)展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大家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逐漸縮短,交流也自然增多了,與外界接觸的時間越多,越需要大家擁有良好的交際能力。試想一下,如果很多人的交流能力不強,互相聽不懂對方說的話,談判、交易等都進行不下去,這個世界就會變得很混亂。通過口語交際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掌握在具體的情境中交流的方法,這個社會也就多了很多文明禮貌、談吐不俗的學生,從而推動社會的發(fā)展。
二、小學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學生對口語交際的具體目標不了解
有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小學生并不是真的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學習口語交際,老師也沒有做過多的解釋,尤其是低年段的小學生。他們并不知道在學習了口語交際后,應(yīng)該達到什么目標,所以學生在學習起來也沒有多大的動力,削弱了口語交際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對目標的不了解側(cè)面襯托出教師也有可能對口語交際教學目標產(chǎn)生誤解,因為新課標中所提出的目標是給教師留下了教學發(fā)展空間的,它雖然有大體的操作范圍,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還是老師說了算,孫雅倩的碩士論文中的調(diào)查表明,68%的教師將其等同于競賽活動或是班隊活動,而此類活動中所使用的口語交際能力及技巧都是非生活化的,這就背離了新課標中所提出的自然真誠的教學目標[4]。
(二)教師過分重視教材
部編本教材是教育部統(tǒng)一編定的,里面所選的課文都是很多專家、學者討論后決定采用的,因此很多教師上課時完全按照課本上的內(nèi)容來講授,也不考慮這個內(nèi)容是否適宜所有學生。如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口語交際“說新聞”,考慮到四年級孩子多是11-12歲,他們可能也不是有多了解國家大事,所以讓他們說新聞有一點點的困難。要把新聞講清楚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這個在教學過程中很難指導學生,書中所舉例的幾條新聞離學生太遙遠,國家大事學生了解得不多,但是校園里、小區(qū)里的新聞學生們肯定是非常了解的,縮一下范圍就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了,如果教師完全按照教材來教,學生可能因為這個話題離自己太遠而無話可說。
(三)口語交際訓練途徑單一
小學生的口語交際練習大都局限于課堂訓練,包括小組話題討論,學生個人展示等教學活動,這兩種方式是教師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時最常用的,也比較容易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實施,這樣看來,口語交際活動還是比較單一的。但是口語交際作為一種人與人之間的語言交流,交流是處于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中的,僅僅靠課堂上的訓練是不夠的,應(yīng)該貫穿于整個語文課堂學習中。然而,現(xiàn)在課堂上35分鐘的時間都不能好好利用,教學效率低,主要在于學生記不全老師的要求[5];學生的語言匱乏,面對一個話題沒話說,這樣教學的速度慢了下來,學生在課上得到訓練的機會太少了。
(四)口語交際教學的評價單一
評價的主體局限在三類人,一是教師,也是給出評價最多的人,會立足于口語交際技能提高的角度點評學生的發(fā)言;第二類人是學生自己,他們會反思自己的發(fā)言并及時改進不足;第三類是其他學生,他們會針對回答問題同學的錯誤與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議。但是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后兩類評價很少,一般都是教師一人承包所有學生回答的評價。
評價的方式單一,教學的成果主要靠練習體現(xiàn),課堂表達練習加測試中的相關(guān)題目。一個學期也就幾次口語交際課,課上也不能保證所有學生都能操練一遍。考試也會涉及到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以書面為主,但是不僅使用試卷形式來考察的教師少,而且書面形式只能考察到學生寫的能力,并不能看出他們口頭說話的能力。
評價的內(nèi)容單一,教師更看重的是學生聲音是否洪亮、表達是否正確等,不同年級沒有按照不同學段的要求展開思維引導性評價[5]。評價更加偏向于學生的表達方面,忘記了口語交際還包括學生的傾聽能力,且評價主要是依照教師自己的標準來,帶有很大的主觀性與隨意性。
三、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改進策略
筆者選取了部編本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口語交際“推薦一部動畫片”,在閱讀了教材內(nèi)容后觀看了幾個相關(guān)教學視頻,在吸取視頻中教師教學的優(yōu)點后總結(jié)出下面幾點改進策略。
(一)明確所教口語交際主題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導入新課以后,就要在屏幕上或以其它方式告知學生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讀一讀學習目標,對于他們不懂的地方還要加以闡釋,只有讓學生充分了解學習目標后,才能展開接下來的教學活動。
在觀看的幾個視頻中,只有一個老師在上課開始時明確給出學習目標的,它給出的學習目標是:能把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說清楚;能注意語速的快慢,要讓別人聽清所講的內(nèi)容;能認真聽,了解別人講的內(nèi)容、意思。可以看的出,這個學習目標正好包括了課標中所提出的“傾聽、表達、交流”的要求,也符合低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在之后具體內(nèi)容的教學中,教師還根據(jù)本課主題提出了具體步驟,首先要說清楚動畫片的名稱,再介紹它的主要內(nèi)容,接著介紹里面的人物及其特點,然后講一講精彩的故事片段,最后談?wù)勛约旱挠^后感受。這樣的分段要求能讓學生清楚地學習到本節(jié)課口語交際的精髓,能更快地上手操練。
(二)教師要提升口語交際素養(yǎng)
教師能夠教出怎樣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己專業(yè)素養(yǎng)的高低,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著,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業(yè)務(wù)水平,才能保證有好的課堂效率。
首先,教師要進行口語交際的理論學習,充分了解課標中每個階段的口語交際目標,研讀相關(guān)書籍、期刊,緊跟最新教育熱點。其次,最直接的一種方式是多去聽課,學校里肯定有很多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他們對于任何課型都手到擒來,對于口語交際這類課肯定有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
最重要的方式還是通過實踐反思,珍惜每一次口語交際課的機會,課前認真?zhèn)湔n,課上按照教學設(shè)計開展教學:在導入時通過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氛圍,講授方法時要吐字清楚、簡潔明確,在引導學生回答時要循循善誘,在評價時多以表揚鼓勵為主并指出學生的錯誤與不足。課后及時反思和總結(jié)課上的優(yōu)缺點,形成一套自己的有效教學方法。
(三)靈活選擇合適的教學內(nèi)容
學習口語交際是為了與周圍人順利地交流與交往,因此小學生口語交際要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是為生活服務(wù)的。教師按照教材內(nèi)容上課沒有錯,但在設(shè)計教學活動這方面,要好好考慮下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教材為本,靈活進行適當加工是有必要的。
教材是統(tǒng)一的,但全國有很多省份,每個地區(qū)又有很多學校,學校里的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差異,教師要根據(jù)自己班學生的情況靈活改動口語交際內(nèi)容,再選擇合適的方法。如,一位老師在教“推薦一部動畫片”時,發(fā)現(xiàn)教材中的插圖呈現(xiàn)的都是很多年前的動畫片,《大鬧天宮》、《黑貓警長》、《哪吒鬧?!返?,現(xiàn)在的小孩對這些動畫片并不是很了解,如果教師上課時出示這些圖片也許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此他通過問卷調(diào)查了解到孩子最喜歡的動畫片有哪些,果然上課時他一提到這些動畫片,學生非常激動,參與度也高了起來。只有將口語交際主題與兒童的生活真實相遇后,后面的交際才會變得水到渠成[6]。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訓練活動
口語交際能力是在大量訓練中提升的,在課堂上組織大量的訓練活動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與知識積累水平,以及本課的主題設(shè)計不同形式的活動。要合理規(guī)劃本堂課的時間,活動組織得不能過多也不能太少,讓學生感到意猶未盡。
教師很常用小組討論活動,其實這種方法效率并不高,因為很多內(nèi)向、語文能力較弱的學生參與度不高,他們會抱著“反正等會不是我匯報”的心態(tài)不會積極參加討論。要想改變這種現(xiàn)狀,可以讓小組同學輪流匯報,一位同學在匯報時,小組內(nèi)其他同學要做好記錄,還要時刻準備好補充發(fā)言。這樣小組討論的效率才會提升,就沒有人渾水摸魚了。
(五)采用多途徑進行評價
針對評價主體只有老師的現(xiàn)象,必須要讓全體學生、家長參與到口語交際的評價中來。對于每一位同學的回答,教師要及時做出合理的評價,一針見血地指出學生在回答中很明顯的錯誤,必要時還要給出改進建議,如果學生回答得很好,要表揚和激勵。一堂課不能全部都是老師在評價,給學生評價的機會,學生互評不僅能夠培養(yǎng)認真傾聽的習慣,還能讓學生們共同思考與探究,這對于評價者和被評價對象都是有利的。
在觀看的幾個視頻中,有一位教師明確出示了評價的要求:口齒清楚、語速適中、情節(jié)引人入勝。雖然只有短短幾個字,但學生在評價時就會更加有針對性,不會胡亂評價。
除了課上的評價,還有課后教師對學生的個別談話指導,這種主要是針對上課接收知識比較慢的同學,教師可以利用課后的時間幫他鞏固知識。當然,僅僅只靠課上的口語交際練習是不夠的,在家里的練習就需要家長參與評價了,對學生生活中的交流情況做好記錄并不斷總結(jié)。教師、同學、家長評價結(jié)合起來,共同推動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fā)展。
口語交際教學的研究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獲得很大成果的,除了在文獻中得出知識與經(jīng)驗,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摸索出適宜的教學方法,從而提升自己的口語交際教學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口語交際技能。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7.
[2]師雪薇.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6.
[3]曹小娟. 小學低年段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策略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8.
[4][5]孫雅倩.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揚州大學,2018.
[6]王麗林.讓口語交際與兒童生活真實相遇——以統(tǒng)編教材二下《推薦一部動畫片》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20(13):90-91.
作者簡介:于貴玲,女,1997年12月26日,漢,江蘇揚州,上海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