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亞
小學生活潑好動,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壓抑了他們的天性,教師要引入快樂教育的理念,讓學生感受快樂、愉悅的氛圍,能促進他們的情感投入。體育學科實踐性強,教師要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項目。教師要盡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讓他們感受到學習體育所帶來的快樂。
小學生對游戲教學有著天生的興趣,教師要抓住游戲與所學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借助于游戲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教師要在體育運動中加入適當?shù)脑?,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讓他們對新鮮的知識感興趣,進而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如在投擲與游戲單元的教學中,學生在掌握原地雙手向前、向后拋實心球的基礎上開始“互射”的游戲,通過各種游戲活動增加學生的實心球練習的密度。在學習雙手上舉向前拋實心球內容后,教者引入用礦泉水瓶玩“保齡球”、擊小木柱的游戲,讓學生動作連貫地操作,提升全身的協(xié)調能力。在學習“原地側向投擲‘管狀物’”內容后,組織學生玩“炸碉堡”的游戲,要求學生超過一定高度投擲,從而體驗管狀物在空中翻滾的感覺,能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的精神,讓他們感受游戲所帶來的樂趣。在學習“原地側向投擲‘繩結’”內容后,與學生一起玩跳短繩、踩龍尾、拽尾巴等活動,能提高學生快速揮臂和全身協(xié)調用力地能力,促進同伴間相互協(xié)調能力的發(fā)展。在學習投擲原地側向投擲壘球內容后,與學生一起玩“投球進筐”的游戲,能提升他們擲遠、擲準的能力,讓他們在游戲中敢于自我表現(xiàn)、積極進取,不斷超越自我。多樣的游戲活動,能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也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游戲的種類眾多,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選擇恰當?shù)挠螒?,為體育課堂增添一些簡單易做、讓學生感興趣的游戲,讓學生感受到體育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往往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力、體育基礎、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教學,這樣會壓抑了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特點采用因材施教的策略,采用分層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實現(xiàn)共同的進步,體驗到學習成功所帶來的快樂。
教師依據(jù)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習態(tài)度等將學生分層,其中C層次學生身體素質較差,缺乏運動興趣,學習態(tài)度也不夠端正,教師要通過談心的方式讓他們意識到參與體育運動的重要性,讓他們消除畏難情緒,并通過趣味化的教學調動他們的運動興趣,讓他們感受到體育運動所帶來的快樂。A層次學生身體素質好、運動興趣濃厚且態(tài)度端正,在他們掌握基礎知識技能的同時,教師再引導他們通過自主探究進行高難度動作的訓練。B層次學生介于A層次與C層次之間,教師要通過示范、合作等方式培養(yǎng)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讓他們不斷突破自我,取得進步。教師要提出有坡度、有彈性的任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C層次學生要規(guī)范基礎動作,引導他們勤練習、多思考,形成勤于鍛煉的好習慣。教師可以通過趣味游戲,寓教于樂,讓學生在不自不覺中掌握動作技能。對B層次學生,教師要讓他們兩人一組互學互助,實現(xiàn)共同的提升,可以借助多媒體吸引他們進行學習,讓他們掌握動作與技能,開展針對性的訓練加以鞏固。要為A層次學生留有自主學習的空間,讓他們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共研動作技巧,促進他們對所學內容的積極吸納。
傳統(tǒng)的小學體育教學手段較為單一,學生難以感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導致他們對體育運動產(chǎn)生厭倦感。教師要融入快樂體育的理念,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提升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如很多學生對網(wǎng)絡技術有著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讓他們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去學習較為復雜的名詞術語。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播放一些比賽視頻,慢放經(jīng)典動作,讓他們準確地把握動作要領,并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從而提升體育運動的效果。教師要重組教學內容,改變訓練內容單一枯燥的狀態(tài),要將一些有意義、趣味性強的活動融入體育運動之中,開展一些兩人三組接力賽、齊頭并進、千足側行、包球接力、袋鼠賽跑等活動,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如在抱球接力活動中,教者將學生分成二組(各組男女生基本均衡),每組分兩隊相隔30米站立,在聽到口令后第一名隊員抱起3只排球跑至對面,并交予對面隊員,直至每個隊員跑完算全部完成,通過計時決定勝負。教師創(chuàng)新體育運動的形式,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讓他們感受到體育運動所帶來的快樂,從而能增進體育教學的效果。
總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融入快樂學習的理念,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潛能,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讓他們感受到體育運動所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