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后疫情時代中國武術健康價值再思考

      2021-11-22 14:47:11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中國武術人類疫情

      朱 雄

      (1.武漢體育學院 武術學院,武漢 湖北 430079;2.武漢體育學院 身體行為文化與健康促進研究中心,武漢 湖北 430079)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將整個世界籠罩在“病毒大傳播”的恐慌危險之中。截至2020年4月8日,新冠病毒已蔓延至全球200多個國家,有超過130萬確診病例,[1]疫情重災區(qū)的美國感染確診人數(shù)超40萬,西班牙超14萬,意大利超13萬,法國超11萬,中國超8萬。人類正面臨著繼2003年“非典”疫情、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14年埃博拉病毒、2015年寨卡病毒疫情之后,更為嚴重的一次傳播性病毒疫情的大考。雖然,目前控制COVID-19疫情的世界形勢還沒有得到根本性好轉,但相信人類在共同努力和付出沉重代價之后,勝利的曙光終將會到來。在新冠病毒橫掃全球之后,人類也必將以一種新的姿態(tài)進入全球“后疫情時代”。

      在后疫情時代,在COVID-19疫苗沒有成功面世之前,人類將以一種怎樣的生活方式去保持自身機體的健康,提高抵抗病毒的免疫力,這是擺在全人類面前共同的難題。在需要帶口罩才能出行、與人會面需要保持一米以上距離、不能以任何形式聚群社交和近距離接觸成為“新常態(tài)”的生活場景里,人們必須擁有一種符合以上情景且被證明行之有效的身體鍛煉行為方式來延續(xù)生命的活力和機體的健康。為此,契合人們需要,深受中華民族世代推崇的中國武術必將成為人們居家生活和休閑健身的首選項目。

      1 中國武術具有抗擊疫情、促進健康的積極作用

      中國武術是中華民族農耕文明時期傳承下來的養(yǎng)生、健身習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進入現(xiàn)代社會,中國武術進一步向健身、養(yǎng)生的領域普及和發(fā)展,現(xiàn)階段已然成為全民健身的重要內容并被寫入“健康中國”國家戰(zhàn)略。在新型冠狀病毒暴發(fā)的疫情期間,武漢方艙醫(yī)院醫(yī)護人員及部分患者練習太極拳、八段錦登上新聞熱搜,引起網(wǎng)友持續(xù)關注。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針對居家隔離期間武術健身開發(fā)的套路練習和中國健身氣功協(xié)會推出的健身氣功、養(yǎng)肺方等運動處方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部分省市和地區(qū)在戶外廣場、公園等寬闊場地,以小型、分散、可控的形式開展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等健身項目和文體表演成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zhàn)線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些線上、線下的實踐活動表明,中國武術多拳種和不同的功法、套路運動在抗擊疫情、促進人體健康方面發(fā)揮出積極作用。

      對大部分患者而言,臨床治療初、中期表現(xiàn)為干咳、氣促、乏力等狀況,重癥期則出現(xiàn)呼吸困難、胸悶等,恢復期因長時間在隔離區(qū)接受治療,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常常表現(xiàn)出焦慮、失眠、腹脹等現(xiàn)象。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醫(y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張忠德通過臨床實驗認為,太極拳、八段錦等功法練習可以明顯增強患者體質、加快康復。江蘇省如皋市人民醫(yī)院徐霞團隊對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yī)院208名新冠患者進行研究,[2]表明太極拳可有效緩解方艙醫(yī)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的心理壓力、抑郁情緒,促進病人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和治療。太極拳和八段錦、健身功等由于采取均勻連貫、柔和緩慢的鼻腔腹式以及深、長、細、勻的呼吸方法,注重呼吸、動作、意念之間密切配合,能有效舒筋、活血、通絡,同時起到調節(jié)內臟功能的作用,讓人氣血流通、五臟通暢,[3]從而使人體整體功能得到改善,較適合初、中期和恢復期患者增強體質、減輕臨床癥狀、加快康復。對大多數(shù)居家隔離者來說,久坐久臥,減少運動、身體長時間處于閑置狀態(tài),出現(xiàn)循環(huán)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必然造成身心健康的不良影響。堅持練習太極拳和八段錦,可使人心氣旺盛,心血充盈,脈道通利,一切功能運行正常,精氣神和身心健康處于良好狀態(tài)。綜上所述,中國武術是增強患者體質、提高免疫力、加快康復的重要手段,是居家隔離者科學健身、增強機體活力、調節(jié)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

      2 后疫情時代中國武術健康價值再認識

      2.1 “天人合一”觀:中國武術給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理念

      痛苦的經驗總是最有力的教訓。此次疫情之后,相信人類對自然界的敬畏、對生命的尊重和對健康的需求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雖然近代以來西方工業(yè)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人類利用工具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和不斷開拓了人類征服自然的邊界,科技的進步已經使人類“完勝了人類之外的所有敵人”,但是并不像人類中心主義學者所認為的那樣“人是自然界的主人,人能主宰一切”[4]。伊波拉病毒、沙斯(SARS)、中東呼吸綜合癥(MERS)以及現(xiàn)在的新冠病毒,都與人類向自然界不斷挺進,道路建設、土地清理、森林砍伐、捕殺野生動物等有關。1992年,世界1575名科學家聯(lián)合發(fā)表了一份《世界科學家對人類的警告》。報告開宗明義指出:人類和自然正在走一條相互抵觸的道路。2020年2月29日,關于此次疫情的《中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lián)合考察報告》正式發(fā)布。該報告承認,目前對新型冠狀肺炎的認識仍非常有限,作為一種新的病原體,COVID-19在人們還沒有找到辦法消滅它的時候,它將會長期存在。這就說明人類不能有“人類無須敬畏大自然”[5]的無知,去面對后疫情時代的未來世界。問題是人類該如何面對未知的世界?

      日本著名畫家東山魁夷在《美的情愫》一書里稱:“西方文化是人文主義的,東方文化是自然主義的,在精神思索之深刻方面,中國有勝于或不亞于西方的東西”。[6]當今世界,最早工業(yè)化發(fā)展的西方已經成熟和飽和,歐洲像老年、美國像更年期綜合癥的中年,亞洲還處于少年階段,發(fā)展才剛剛開始,還需要由農業(yè)社會轉型為工商業(yè)社會與生態(tài)社會,還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F(xiàn)在世界的“心”正在傾向東方,傾向中國“天人合一”的精神意境。[7]中國古代哲學家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關于“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念。《易經》被認為是最早的一部關于“會天道、人道”的書。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肯定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把人看作是自然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認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最高境界,“人與天”相即不離、“人與天”和諧共存、“人”在實現(xiàn)“天人合一”的境界過程中才能達到“人”的自我超越。雖然中國古代哲學家提出“天人合一”觀帶有樸素唯物主義的觀念,對“天”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8]但歷史學家錢穆先生認為,“天人合一”思想是整個中國古代思想體系的核心。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的書法、中醫(yī)、風水、武術等無不蘊含著“天人合一”的價值理念和思想精髓。

      就中國武術而言,“天人合一”觀對中國武術發(fā)展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吨芤住は缔o》云:“蓍之德,圓而神?!薄抖脶沂丁贰短斓貥逗显E》稱:“象天法地,圓空法生,大小開合,唯妙于心?!惫湃恕皩A的認識和運用,既是動作的必然,又是中華先民們騁目遙望所觀測到的天的形象。……此中又蘊含著多少玄妙莫測的奧秘和取之不盡的啟示!”[9]宋代程珌在《四性歸原歌》中指出:人、我、物、天四者相通。從“天人合一”說明太極原理。雍、乾時著名拳家萇乃周在其著《萇氏武技書》中寫道:“人稟天地之氣以生,乃一小天地。”習拳練武要效法天地之道,強調人與自然統(tǒng)一[10]。這種“天人合一”“天道與人道本是一道”的傳統(tǒng)文化觀念,形成了中國武術師法造化、師法自然的鮮明特征。張岱年先生說:“文化的演變與哲學思想的演變有密切的聯(lián)系。想了解中國文化,必須了解中國哲學”。[11]中國古代哲人認為宇宙萬物和人一樣,都是有生命的存在,都應按照正常的生命歷程生存和演進,以體悟“生生不已”的生命過程。所以縱觀中國武術的整體形成,表現(xiàn)形式上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創(chuàng)造了太極、形意、八卦等許多象形取意的中國武術,實際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國哲學對中國武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武術以人體應宇宙,將練習者身心融入到大自然之中,遵循“天人合一,求圓占中”的技法運動原理。許多象形取意的拳種和招式,都是自覺或不自覺的從“天人合一”的象形取意中發(fā)展而來的。這些拳種里的動作以模仿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等自然界的客觀事物而來,拳理拳意則是象形中所含蘊的意義。這種融自然于一體的拳術,是天人和合最形象的身體表征,是人對自然美的形態(tài)模仿。[12]中國武術“天人合一”的觀念,力圖天與人相通,追求天人的和諧協(xié)調一致,由此決定了其發(fā)展道路是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價值理念的倡導。

      《系辭傳》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在后疫情時代,感悟中國武術,倡導中華傳統(tǒng)文化“天人合一”的價值理念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法則。全社會要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類尊重自然的價值理念上提高對“天人合一”的認知,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構建一個健康、安全、宜居的生活環(huán)境。

      2.2 理成于醫(yī)的健康智慧:中國武術是促進人體健康的一味良藥

      武醫(yī)“同根同理,互參共榮”同構了“武醫(yī)一體”的文化典范。[13]《黃帝內經》中記載的關于導引、按摩、吐納等運動養(yǎng)生方法,華佗創(chuàng)編的具有祛病治疾和健身養(yǎng)生的“五禽戲”,兼具練功與治病的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和氣功等,都體現(xiàn)了兩者有著共同的理論淵源并在同一場域相互融合、滲透和發(fā)展。中國武術將傳統(tǒng)醫(yī)學的人體生理功能與自然環(huán)境的高度統(tǒng)一性,人體生理機能的整體性,精神活動與物質功能的統(tǒng)一性等基本理論吸收到自己的理論體系之中,以中醫(yī)藏象學說、精氣神學說以及經絡學說為準則,提高對人體結構的認識,[14]從而形成形神合一、內外兼修、內養(yǎng)性情、外練筋骨的養(yǎng)生思想和健身之道,并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和完善。

      中醫(yī)藏象學說以五行相生相克為指導,將人體五臟分為心、肝、脾、肺、腎,五官分為目、耳、鼻、舌、人中,并認為鼻為肺之竅,目為肝之竅,耳為腎之竅,舌為心之竅,人中通脾,內五臟、外五官陰陽平和才能保持身體的健康。中國武術與五行學說和中醫(yī)藏象學說關系密切,形成了以形意拳為代表的內與五臟相合,外與五官相配的獨具特色的拳派理論。在形意五行拳的健身理論中就有所謂:劈拳主練肺,崩拳主強肝,鉆拳主通腎,炮拳主壯心、橫拳主健脾;劈拳順則肺氣充,崩拳順則肝氣舒,鉆拳順則腎氣足,炮拳順則心氣壯,橫拳順則脾氣健的說法。[9]

      精氣神學說提出:精、氣、神是人體的“三寶”,也是人與自然界達到高度統(tǒng)一和諧的存在方式。張景岳著《類經》指出:“精能生氣,氣能生神,營衛(wèi)一身莫大于此?!敝袊湫g將傳統(tǒng)醫(yī)學的精、氣、神學說運用到自己體系之中,形成了內外兼修的練功方法和強身之道。《易筋經》曰:“精氣神乃無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練有形者為無形之佐,培無形者為有形之輔”。所以,通過筋骨肉等“有形之身”的鍛煉來達到培精、調氣、正神的“內外兼修”,幾乎是中國武術所有拳種流派共同遵循的要旨。如《少林拳法秘訣》依據(jù)情感體驗的意象和類比推理提出“龍拳練神,虎拳練骨,豹拳練力,蛇拳練氣,鶴拳練精”[15]的練功導向。

      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以及其與臟腑相互關系的學說。中醫(yī)經絡學說認為,人體內存在一套復雜的經絡系統(tǒng),縱橫交錯,網(wǎng)絡遍布全身?!鹅`樞·本臟篇》說:“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jié)者也?!币簿褪钦f,人體的氣、血、津液主要靠經絡為運行途徑,經常適度地活動經脈,可以起到疏通經絡,調節(jié)臟腑機能,從而達到強健身體、延緩衰老的作用。經絡學說理論被中國武術廣泛吸收并運用到健身和技擊之中,以點穴功、擒拿法等為見長的拳種都在其指導下練拳健身,防身自衛(wèi)??傊袊湫g從傳統(tǒng)醫(yī)學的整體觀出發(fā),認為人體是由大腦、五臟、六腑、經絡、形體(皮、肉、筋、骨、脈)、官竅(目、舌、口、鼻、耳等),以及氣、血、津液、神經等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它們在體內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共同維護生命的運轉,[16]只有“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從“強健皮肉、柔和筋經、調正骨骼、暢通經絡、濡養(yǎng)臟腑、調和心性、開發(fā)智慧”等各方面強調個體生命整體功能的不斷提升和完善才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武醫(yī)融合理論是“健康中國”國家戰(zhàn)略實施以后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門話題。近年來,中國武術與傳統(tǒng)醫(yī)學結合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中國養(yǎng)生、功夫按摩、武術傷科、練功療法、特種功術等八大技術成果。相信隨著國家對傳統(tǒng)醫(yī)學的重視“大力普及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知識和太極拳、健身氣功(如八段錦)等養(yǎng)生保健方法”和人們對武醫(yī)融合理論的認識深化,中國武術全面融入人們生活,必然成為促進人體健康的一味良藥。

      2.3 生命在于運動:中國武術是有別于現(xiàn)代體育的身體行為

      總結人類與瘟疫的歷史,用無數(shù)生命換來的抗“疫”經驗之一是及時有效的隔離。在湖北武漢暴發(fā)新冠疫情之后,黨和政府通過封城、網(wǎng)格化管理等手段進行及時有效的人員隔離,才控制住了疫情的傳播。反觀英國政府提出“群體免疫”策略從而導致疫情形勢愈演愈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于2020年3月11日宣布將此次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上調至“大流行病”級別。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所有發(fā)生了社區(qū)傳播的國家都應認真考慮推遲或減少將人們聚集在一起且有可能傳播該疾病的大型集會,同時支持采用推薦的保持身體距離最佳做法。[17]由此可見,在疫情期間和后疫情時代,有關體育競賽活動舉辦和體育場館開放將會受到嚴格的控制。出于安全考慮,人們參與網(wǎng)球、籃球等現(xiàn)代體育集體活動也會有所顧慮。而獨立性強、對場地要求低、居家就能完成且不會擾民、具有良好健身效果的武術套路、太極拳、傳統(tǒng)養(yǎng)生功等民族傳統(tǒng)體育必然受到人們的青睞。

      首先,中國武術是有別于現(xiàn)代體育的身體行為。雖然中國從日本引進“體育”一詞已有百年的歷史,但“我們對體育的本質把握不夠清晰”[18]。首任國家體育總局局長伍紹祖曾說:武術屬于體育,但高于體育,它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現(xiàn)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體育占據(jù)著人們休閑、娛樂的時間越來越多。人們通過體育消費、體育健身、戶外運動等不同方式參與到體育生活之中。體育生活化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進行全面的介入和干預。它既是人們休閑、娛樂的主要內容,也是人們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手段。在COVID-19疫情暴發(fā)之前,各項體育賽事接踵而至,健身房總能看到人們大汗淋漓,三五成群的健身身影。但在疫情期間,體育場館暫停開放,籃球、網(wǎng)球、羽毛球等場所成為空無一人的“空地”。現(xiàn)代體育雙人、多人集體對抗項目和“游戲活動”在后疫情時代會受到諸多限制。而有別于現(xiàn)代體育健身、娛樂形式的中國武術成為人們主要的健身項目。因為,中國武術是中華民族一項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幾千年來,多少先輩通過中國武術健身、養(yǎng)生“延年益壽”。在現(xiàn)代生活中,中國武術仍然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雖然中國武術有對抗性內容、集體和雙人對練形式,但它更多地是聚健身、養(yǎng)生、修身三位于一體,追求內外兼修、個人體悟的身體行為。中國武術有格斗競賽,但它追求的是一種舍己從人,點到為止。中國武術有藝術展演,但它的目的不是群體性游戲活動。通過功法、套路、技擊術等個人修煉達到健身、養(yǎng)生、修身的最高境界才是練習中國武術的終級目標。

      再者,中國武術能滿足人們不同場合健身需求,適宜于個體間保持“有距離”的身體運動。在疫情期間,人們更能體會到這句話是至理名言。在后疫情時代,為了保持身體的活力和機體的健康,人們有必要在保持距離且相對獨立的空間開展健身運動。而一直具有健身、養(yǎng)生功能、內容豐富且對場所、器材沒有較高要求的中國武術必然具有不同于現(xiàn)代體育的天然優(yōu)勢。中國武術有很多單練項目,如各種拳術類、刀、槍、劍、棍等器械類以及各種功法練習類。它們對運動場所和器材沒有較高的要求,人們可以根據(jù)健身的需要在諸如廣場、公園、生活小區(qū)等進行單獨的練習,即使遇到下雨天氣,也可以居家練習國家推廣的太極拳、健身養(yǎng)生功等健身項目。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武術的很多項目都可以一個人單獨、重復性練習,不需要他人協(xié)助完成,也不會對周圍環(huán)境造成噪音方面的干擾,而且健身效果好,運動量還可以根據(jù)身體負荷需要進行適當?shù)恼{節(jié)。總之,在后疫情時代,中國武術體現(xiàn)出較現(xiàn)代體育更適合人們健身需要的鍛煉價值。它將改變人們日常生活中體育生活化的健身方式,成為人們健身防疫的新式樣。

      2.4 防疫重在提高免疫力:中國武術適合不同年齡層次人群健身需要,更加適用于提高中老年人身體免疫力

      目前,COVID-19疫情在全球仍沒有結束,但至少奪走了數(shù)萬人的寶貴生命。在此次疫情防控過程中,醫(yī)生的主要治療措施并不是殺死所有的病毒,而是采取各種手段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在后疫情時代,提高自身免疫力將成為人們抵抗新冠病毒的內在需求?,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除均衡的營養(yǎng)、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境外,適量的運動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因素。

      中國武術適合不同年齡層次人群的健身需要。東方人體文化學認為,武術是一種生命文化,它經歷人類漫長的“生殖文化時代”發(fā)展之后,正處在物質文明高度發(fā)展的“物質文化時代”,隨著人類對自身生命認識的深入,必將進入一個“生活文化時代”。[9]在時代跨越過程中,中國武術實踐著“從‘戰(zhàn)’到‘健’武術價值功能的轉向”,進入新時代中國武術的健身價值已然演變成為時代發(fā)展的核心價值,“以健身、娛樂和競技交流等為目的的武術文化構成了‘健康中國’、‘體育強國’和‘文化自信’戰(zhàn)略目標下的本土化健身實踐”[19]。當下,中國武術發(fā)展呈現(xiàn)出競技武術、大眾武術、武術教育、武術養(yǎng)生等多元化路徑都離不開健身價值作為立身之本。這是中國武術價值的時代轉向,也是中國武術內容的豐富性和運動形式的多樣性滿足了不同年齡層次人群健身需要的現(xiàn)實映射。在選擇中國武術進行健身時,可以根據(jù)自身的身體素質選擇適宜的運動形式。比如激烈的對抗項目和長拳類運動項目對身體素質有較高的要求,較適合青少年練習。太極拳、太極劍等動作遲緩,節(jié)奏均勻,較適合中、老年群體健身需要。靜力性練習和不同的功法鍛煉對特定人群的內臟調和有著積極的作用??傊袊湫g兼具起、落、騰、挪、舒、展、伸、縮等全身肌肉運動和神經調和功能,能最大程度地鍛煉身體,使各部位肌肉、骨骼力量和整個神經系統(tǒng)得到增強,是一項注重內外兼修、“整體感受”和“全面發(fā)展”的健身運動。

      中國武術更加適用于提高中老年人身體免疫力。在這次疫情中,老年患者的死亡率較高。除了老年人患有基礎疾病的比例比較高外,免疫系統(tǒng)功能不足是導致他們無法度過這場危機的重要因素。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有規(guī)律的身體活動有益于身心健康,可以降低高血壓,有助于控制體重并降低患心臟病、中風、II型糖尿病和各種癌癥的患病風險,還可以增強骨骼和肌肉力量,并提高平衡、柔韌和健美程度。中老年人因為體力和運動能力逐漸下降,不適宜通過激烈的體育運動來提高身體的免疫機能。而以“易筋經、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十二段錦、大舞、導引養(yǎng)生功十二法、馬王堆導引術、太極養(yǎng)生杖”等健身氣功為代表的中國武術功法練習,因為“動作柔和緩慢其運動量適中,是緩解身心疲勞,預防慢性病有效鍛煉方法”[20],能有效滿足中老年人健身需求,幫助中老年人提高身體免疫力。新世紀“非典”的肆虐,是一次對關心人類自身康泰和生命權利的“生命文化”的強制性呼喚,面對無孔不入的冠狀病毒,最好的防御是自身免疫力的提高,而提高免疫力的最好途徑之一,就是練習內外兼修的中華武術。[9]中國武術與中國古代導引養(yǎng)生術有著密切的關系,衍生出許多“僑舉翕張,以作其氣”的健身技法和功法,在運動中強調調整呼吸,注重練習的自然環(huán)境和吐故納新,與自然界進行物質能量交換的養(yǎng)生方法對促進身體健康、養(yǎng)生、抵抗疾病具有獨特的作用。在后疫情時代,中國武術是調節(jié)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內外和諧的重要手段。

      3 后疫情時代中國武術健康價值實踐策略

      3.1 倡導中國武術給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理念

      據(jù)推斷,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發(fā)生是人類活動觸及自然生態(tài)底線和邊界的結果,其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嚴重的災難。習近平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三專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談到:“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guī)律”。[21]在后疫情時代,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理念將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和使命。對中國武術健康價值的實踐而言,我們要從思想認識上意識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充分利用中國武術給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理念,倡導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中國武術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發(fā)脈而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里蘊涵著豐富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健康智慧,是人們理解、認識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知識寶庫。在傳承和弘揚中國武術,推動中國武術文化“走出去”,走向世界的傳播中,我們要深入挖掘中國武術中優(yōu)秀文化的基因,特別是契合當今世界人民需要,幫助人們在后疫情時代更好地與自然、與社會環(huán)境和諧共生的價值理念,使人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既能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又能合理利用自然、友好保護自然。

      3.2 引導中國武術融入人們日常身體行為鍛煉

      中華民族是勤勞的民族,歷來重視運動,注重養(yǎng)生之道。在長期的實踐中,探索出的具有健康智慧的太極拳,俗稱“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的各類功法套路表明,中國武術是區(qū)別于現(xiàn)代一般體育項目,具有東方特色的身體行為文化。它不僅注重肌肉和肢體的鍛煉,更在意內與外的協(xié)調增強、心智與身體的配合發(fā)展。因此,從個體身體健康的角度出發(fā),中國武術更適合于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更是一種以促進健康為目的身體運動。在疫情期間,中國武術發(fā)揮出了它獨特的一面,滿足了不同條件下,不同人群的健身、健康需要。在后疫情時代,我們要加強以中國武術為主要內容的身體行為鍛煉的引導,使更多的人懂武術、會練習武術,幫助人們從現(xiàn)代體育賽事容易形成聚集效應、對抗激烈且易造成關節(jié)和局部肌肉損傷的運動項目中脫離出來,更多的從具有健身、修身、養(yǎng)生的中國武術各類功法套路中獲得健康促進的“收益”。

      4 結語

      當疫情的烏云漸漸散去,人類需要停止腳步去思考,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恩格斯曾指出: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和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人類共同體理念是國際社會各國聯(lián)合起來戰(zhàn)勝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對我們每一個個體而言,人類有積極探索未知世界的天性,同時也要有敬畏自然界的理性和尊重自然界的底線。唯有尊崇“天人合一”的價值理念,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好中國武術給予人類健康的“真東西”,才能在后疫情時代保持身體的健康和身心的和諧。

      猜你喜歡
      中國武術人類疫情
      戰(zhàn)疫情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史料整理:認識中國武術的一條路徑
      武術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7:44
      抗疫情 顯擔當
      人大建設(2020年5期)2020-09-25 08:56:22
      疫情中的我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05:58:52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中國武術“元問題”的歷史思考——《中國武術思想史》評析
      武術研究(2019年11期)2019-04-20 12:14:42
      中國武術有哪些派別
      垣曲县| 深州市| 洪洞县| 专栏| 邯郸市| 济源市| 宁明县| 奈曼旗| 邯郸市| 游戏| 澄城县| 彩票| 闵行区| 甘肃省| 杭锦旗| 策勒县| 永兴县| 甘肃省| 郴州市| 泽普县| 乌拉特后旗| 石屏县| 清徐县| 诏安县| 汶上县| 忻城县| 北安市| 吉首市| 大英县| 皮山县| 定陶县| 蓝山县| 酉阳| 通城县| 湘潭县| 洛阳市| 金堂县| 吉林市| 花莲市| 兰州市| 平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