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燕
(江蘇省靖江市江陰-靖江工業(yè)園區(qū)小學 江蘇 泰州 214500)
小學生的全面素養(yǎng)要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的提升不斷提高。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進行,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學階段教學中不斷提高。但是部分音樂教師會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導致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直接會導致學生對小學音樂課程的興趣降低。在學生比拼如此強烈的當前,更需要小學音樂教師需要不斷調(diào)整自身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視,在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中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新課標改革中提出的一個明確要求是要充分提升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熱情。教育其實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過程,它包含了許多會分散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例如教師的教學專業(yè)水平,教師對教學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師的教學模式;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對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對自身水平的認知能力和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形成的關系。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中,如果缺少以上所說的任一因素,音樂課堂就會出現(xiàn)一些差錯。[1]在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從素質(zhì)教育所劃定的標準來評定,學生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教育中并沒有獲得理想的知識內(nèi)容數(shù)量。在真正的教學課堂中,部分教師缺乏足夠的教學經(jīng)驗只會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向?qū)W生灌輸音樂知識,學生在這種僵化的教學模式中是無法獲得良好的音樂熏陶的;在音樂的教學實踐中,部分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得不到教師的重視;音樂的教育資源缺乏,并且教師創(chuàng)新課程方法的意識過低,但以傳統(tǒng)的教學內(nèi)容是無法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的。對于這些問題,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教育中,教師理應結合這些突出問題對當前情形進行分析。
2.1 使用網(wǎng)絡豐富的資源,拓寬學生音樂視野。小學階段是學生培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的關鍵階段,教師在音樂課堂的教學中,要把提升學生音樂水平,促進學生音樂發(fā)展作為教學目標,使學生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接觸到更多國內(nèi)外音樂作品,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儲備,促進學生本身全面素質(zhì)進一步提升。[2]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上有很多豐富的音樂資源供教師在音樂課堂上教學使用,使教師的教學過程變得更加具有吸引力。例如在以欣賞為專題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搜集與音樂相關的視頻電影讓學生觀看。與此同時,網(wǎng)絡上的教學資源有許多種形式,無論哪種形式都是直觀鮮明的。他們有利于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始終專注于音樂課堂中,所以不僅有利于改善教師的音樂課堂教學,還有利于拓寬學生音樂視野。
2.2 組織多種音樂教學活動,提升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對一切事物好奇的年齡段,音樂教師在教學時要掌握學生的這一性格特點,根據(jù)課堂教學進程組織多種豐富的音樂教學活動,是學生可以提升對音樂學習的熱愛。因為小學生在學習時有充足的精力,所以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多種有趣的音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音樂課堂里可以獲得學習的樂趣,進而讓學生愛上音樂課,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可以在音樂課上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唱比賽、同學之間進行歌唱游戲比拼,學生在有趣的課堂氛圍中,可以自由的學習音樂知識,感受蘊含在音樂中的魅力,使教師的教學過程變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3]
2.3 使用多媒體教學,提高音樂課堂的趣味性。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成為教師在音樂課堂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通過借助多媒體技術豐富的應用能力,把音樂和多媒體技術融合到一起,是學生進一步體會蘊含在音樂中的魅力。例如在進行《牧童山歌》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中實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在聆聽《牧童山歌》這首歌曲時,知曉中華各民族的豐富多彩的藝術。提高了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提高了音樂課堂的趣味性。
學生在小學階段充分學習音樂知識,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熱愛,提升學生音樂的品鑒水平,促進學生在未來的全面發(fā)展。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習能力卓越的學生,還要讓學生在小學階段明確自身的愛好是什么,給學生日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我相信在教師的努力下,學生可以全面提高自身音樂素養(yǎng),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