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梁思成建筑學術理論與實踐研究

      2021-11-23 16:12:15
      中國名城 2021年3期
      關鍵詞:梁思成建筑師建筑

      金 磊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6)

      引言

      2011年12月,《中國建筑文化遺產》編輯部編紀念梁思先生誕辰110周年學術論壇暨中國文物學會傳統(tǒng)建筑園林委員會第十七屆年會文集(天津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刊有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中國營造學社與南京博物院》[1]。文章回顧了1934年中央博物院成立建筑委員會,聘請梁思成先生為專門委員,領導建筑工作,特別提及梁思成匯集中西方建筑思想,促進建筑學科發(fā)展并倡導中國建筑是世界各系中最卓著之獨立的體系,當年的中央博物院建筑設計在他的思想引導下便體現(xiàn)出豐富的中國建筑風格。第20屆世界建筑師大會留給全球建筑界的學術禮物——《20世紀世界建筑精品集(十卷本)》中的新版著作《20世紀世界建筑精品1 000件(十卷本)》出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20年9月第1版),該書展示的建筑作品各個“自帶魅力”,第九卷第一次較充分地對中國建筑作品的國際影響予以介紹,該卷收錄中國大陸及香港、澳門、臺灣“三地”的項目47項,占東亞卷的47%,1972年建成的由梁思成等設計的揚州鑒真大和尚紀念堂名列其中,這無疑是一項世界性殊榮。雖然20世紀世界建筑精品給人類認知世界建筑與大師提供了許多機會,但是為什么20世紀中國思想最敏銳的建筑學家梁思成尚未躋身其行列呢?這確需中國文博與建筑的學界與管理界予以思考、研究和傳播。關于梁思成先生的影響力,梁思成先生的學生鄭孝燮(1916—2017)在2001年梁思成誕辰100周年紀念會上賦詩給予高度評價:“無字史書寄國魂,春風化雨百年深。體形環(huán)境有機論,凝固樂章中而新。”[2]

      梁思成先生祖籍廣東江門市新會縣(今江門市新會區(qū)),其父梁啟超(1873—1929)乃清末民初著名政治家和學者。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1923年就讀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924年赴美留學,先入康奈爾大學,后轉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1927年獲碩士學位,1928年與林徽因女士結婚,經歐洲旅行考察后回國并創(chuàng)辦東北大學建筑系,任教授兼系主任直至1931年。在恩師朱啟鈐(1872—1964)創(chuàng)辦的中國營造學社的感召與培育下,梁思成成為中國建筑史及建筑教育先驅。1931—1946年,梁先生任中國營造學社研究員、法式部主任。1946年中國營造學社停辦后,他創(chuàng)辦清華大學建筑系。1947年,作為中國代表被聘為紐約聯(lián)合國大廈設計委員會顧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主要從事建筑歷史理論研究、建筑遺產保護和建筑教育,倡導“中而新”的整體建筑觀,以學貫中西及高度愛國主義精神,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建筑界的大師級人物。遺憾的是,國內建筑與文博界,對20世紀中國建筑遺產在《世界遺產名錄》中的新地位認知不足,致使對其普及不夠,尤其對以梁思成為代表的建筑大家缺乏國際推介,致使如此偉大的建筑學家之思想遺產與作品至今尚與《世界遺產名錄》無緣。正由于梁思成的特殊貢獻與學術影響力,2000年經國務院批準,國家建設部和中國建筑學會才共同設立梁思成建筑獎,以表彰在建筑界做出重大成績和卓越貢獻的杰出建筑師、建筑理論家和建筑教育家,自2000年至2019年共評選了九屆梁思成建筑獎項[3]。

      1 梁思成的學術貢獻是中國更是世界的

      梁思成是中國建筑教育的開拓者之一,他用西方現(xiàn)代科學方法從事中國傳統(tǒng)建筑研究,開創(chuàng)了中國20世紀建筑研究的方向。美國學者費正清(1907—1991)曾概括梁思成與林徽因所受的教育:“在我歷來結識的人士中,他們是最具有深厚的雙重文化修養(yǎng)的,因為他們不僅受過正統(tǒng)的中國古典文化教育,而且在歐美還進行過深入的學習及廣泛的旅行。這使他們得以在學貫中西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審美興趣和標準?!盵4]梁思成研究中國古建筑立足于中華建筑文化之振興,他期望中國新一代建筑師在了解中國傳統(tǒng)建筑后,大膽探索,不走沿襲洋人之路。對于20世紀中國建筑創(chuàng)作,早在20世紀40年代他就指出“一個東方古國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特性,在文化表現(xiàn)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這事實明顯地代表著我們文化衰落,至于消滅的現(xiàn)象……”[5],面對中國改朝換代之時,以革故鼎新之名拆除前朝宮殿、城池的事件,他也客觀分析遺產保護的艱難。

      梁思成是一位用建筑承載使命的巨匠,他之所以在后輩中有影響力,是因為他的學術貢獻與品德令人尊敬。2001年3月,兩院院士吳良鏞為《梁思成全集》撰寫前言,他認為其時恰逢梁思成先生誕辰100周年,全集出版意義深遠,吳先生從6個方面給梁思成先生以特殊定位:“梁先生是近代建筑教育事業(yè)的奠基者之一;他是古建筑研究的先驅者之一;他是中國近代城市規(guī)劃事業(yè)的推動者;他是中國歷史文物保護的開創(chuàng)者;他是建國初期幾項重大工程的主持人和設計者;他是新中國一些建筑學術團體創(chuàng)造者和組織者之一?!?011年,在梁思成誕辰110周年之際,吳良鏞在《道德文章——梁思成思想研究的時代意義》講演中認為,梁思成畢生都在為重振中國建筑文化的世界地位而鼓與呼。1946年梁思成受聘聯(lián)合國紐約總部大廈設計組,作為東方國度的建筑學家,他與柯布西耶、尼邁耶、K·哈里森等共同研究設計方案,他不僅將中國建筑哲學思想引入世界建筑語境中,更貢獻了難得的東方中國智慧。1946年清華大學梅貽琦校長(1889—1962)批準了梁思成于1945年致函成立清華大學建筑系的建議,創(chuàng)立清華大學建筑系。對此,梁思成分析道,從國外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等均有獨立的建筑學院,并分有建筑、建筑工程、都市計劃、景觀、室內裝飾等系,他堅持中國發(fā)展建筑教育一定要尋求大建筑學之道[6]。

      梁思成主張采用20世紀30年代由德國現(xiàn)代主義建筑家格羅皮烏斯開創(chuàng)的包豪斯體系,強調“設計與實施并重,以養(yǎng)成富有創(chuàng)造力之使用人才”。1949年7月,他將清華大學建筑系更名為“營建學系”,并在《文匯報》撰文《清華大學營建學系(現(xiàn)稱建筑工程學系)學制及學程計劃草案》,核心是首次以卓越的人文主義視野,將城市設計概念引入中國[5]。梁思成早在20世紀30年代即在《獨樂薊縣寺觀音閣山門考》中提出建筑遺產的保護宣傳、立法、專家負責的三項重要原則;1935年,梁思成在《杭州六和塔復原計劃》中提出六和塔對于“杭州之風景古跡至關重要”,所以“不修六和塔則已,若修則必須恢復塔初建時的原狀,方對得住這錢塘江上的名跡”[7]。 1947年他在參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中國藝術考古論壇后,與美學家鄧以蟄、考古學家陳夢家一同倡議在清華大學文學院設立藝術史系及博物館等,后來“清華大學文物陳列室”得以創(chuàng)辦,成為現(xiàn)今清華大學博物館的前身。梁思成還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歷史文化名城要整體保護思想的學者。略盤點這些成就足以使他及其學術思想當之無愧成為《世界遺產名錄》的入選者:“二戰(zhàn)”末期,他擔任“戰(zhàn)區(qū)文物保存中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并編制《戰(zhàn)區(qū)文物保存委員會文物目錄》;他向美軍建議保護日本古都京都與奈良,使其免受轟炸,以保護世界遺產;1948年12月—1949年3月,受中國人民解放軍相關部門委托,梁思成主持編寫了《全國重要建筑文物簡目》,其主要目的是供解放戰(zhàn)爭作戰(zhàn)及接管時保護文物建筑之用,該目錄后來成為1961年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基礎,其中“北京城全部作為一個項目予以保護”[8],無疑是中國歷史名城保護思想的理論開端。

      2 梁思成是北京等歷史名城保護的“第一人”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制度始于1982年,它以國家頒布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為標志,同時公布了第一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0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guī)劃法》才開始強調城市規(guī)劃應注重文化遺產保護,可直到2008年《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保護條例》出臺,“歷史建筑”的概念才被承認。而梁思成先生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初創(chuàng)前后就倡導并走出了一條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建筑文脈之路,全國各地受到梁先生指導過的舊城保護設計的實例比比皆是[9]。梁思成在北京城的保護上投入了巨大精力,在1948年撰寫的《北平文物必須整理和保存》中贊美道:“北平市之建筑布署,無論由都市計劃、歷史或藝術的觀點上看,都是世界上罕見的瑰寶,這早經一般人承認。至少北平全城的體形秩序的概念與創(chuàng)造——所謂形制氣魄——實在都是藝術的大手筆,也燦爛而具體地放在我們面前?!盵8]1950年前后,梁思成任北京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他激動地稱北京乃龐大的歷史藝術陳列館。1951年他在《北京—都市計劃的無比杰作》中更系統(tǒng)地闡述了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價值,他說,北京建筑的整個體系是全世界保存最完好,而且是有傳統(tǒng)活力的、最特殊、最珍貴的藝術杰作。在梁先生筆下,北京在當時具有非常完美的體形秩序。他還用美國城市規(guī)劃理論家Henry S·Churchill的著作《都市就是人民》,用現(xiàn)代理念贊美了北京建設。梁思成認為,北京的形制既是世界上的可貴孤例,更是藝術杰作,城內外的許多建筑在歷史上、建筑史上、藝術史上均屬瑰寶。他說:“清華大學有一個工程委員會,凡是校內建筑與工程方面的大事小事,自一座大樓以至一片玻璃,都由該會負責……文物整理委員會之于北平市,猶如工程委員會于清華大學,是同樣負責修繕切實審查工程不可少的機構……我們承襲了祖先留下的這一筆古今中外獨一無二的遺產,對于維護它的責任,是我們這代人決不能推諉的。”[5]

      梁思成對北京的摯愛緣自他對北京建筑遺產的充分理解與珍視。1950年,他與城市規(guī)劃學家陳占祥共同編撰《關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區(qū)位置的建議》,提出首都行政中心與舊城分開發(fā)展的方案即“梁陳方案”,前瞻性地發(fā)現(xiàn)了古城保護和新城發(fā)展間的矛盾,他主張增進北京各區(qū)域就業(yè)與居住的功能混合,而非相互分離,實現(xiàn)城市的平衡發(fā)展。梁思成心中有北京,他一再艱難地為實踐北京都市計劃的杰作而耕耘著,體現(xiàn)了難能可貴的建筑大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1950年《新建筑》雜志第6期刊有梁先生《關于北京城墻存廢問題的討論》文章,重讀71年前的舊文,已經感到他由于新首都的都市計劃建設的展開,在古老城墻存廢討論上的擔憂。文章從主張拆除與不拆除兩者爭辯展開。他指出:“主張拆除者認為,城墻是古代防御的工事,現(xiàn)在已失去功用,留之無用,且有弊害……城墻是封建社會統(tǒng)治者保衛(wèi)他們的勢力的遺跡,我們時代理應拆除它的……主張保存者,說這一切建筑體形的遺物都是古代多少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出來的杰作,雖然曾經為帝王服務,被統(tǒng)治者所專有,今天已屬于人民大眾,是我們大家的民族紀念物了?!绷合壬鸁o比感慨地引證,蘇聯(lián)斯莫冷斯克的城墻周圍有7 km,被譽為“俄羅斯的頸環(huán)”,“二戰(zhàn)”中受到損壞,蘇聯(lián)人民百般愛護將它修好。當之無愧的中國乃至世界的“頸環(huán)”之北京城墻是瑰寶,豈可隨便將它毀掉。梁思成贊美北京城墻“不只是一堆平凡疊積的磚堆,它是舉世無匹的大膽的建筑紀念物,磊拓嵯峨,意味深厚的藝術創(chuàng)造”。拆城墻是毀掉環(huán)繞北京的一件國寶文物——一圈對于北京形體的壯麗有莫大關系的古代工程,對于北京衛(wèi)生有莫大功用的環(huán)城護城河——這不但是庸人自擾,簡直是罪過的行動了。當年,梁思成力保北京舊城之時,正值北京城墻存廢爭議的關鍵期,且從1952年始北京外城城墻便陸續(xù)被拆除:1953年5月,朝陽門和阜成門的城樓及甕城被拆除;1954年,中軸線上的地安門被拆除;1956年,永定門城樓周圍城墻被拆除,1957年永定門城樓箭樓被拆除;截至1957年,北京外城墻已基本毀掉,內城墻也被拆了一半。1958年6月23日,《北京市委關于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guī)劃初步方案向中央的報告》附件《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guī)劃初步方案》的要點指出:“城墻、壇墻一律拆除……把城墻拆掉,濱河修筑第二環(huán)路?!?959年,中軸線上的中華門再遭拆除;1965年地鐵動工,內城城墻再被拆,到1969年內城城墻在修建地鐵和“備戰(zhàn)備荒”理由下被徹底拆除(只保留東南角的一小段明城墻及德勝門部分建筑遺存)。就這樣,梁思成的保護雖傾盡心力但終未果。對于北京其他重要歷史古跡保護,梁思成同樣傾注心血,據(jù)理力爭,體現(xiàn)了一介知識分子的肝膽,如對西長安街遼代雙塔的保護,他認為元朝在建大都城時,雙塔乃筑城要沖,為躲開雙塔,南城垣稍向南彎曲了些。同樣,明清在建北京城時,仍保持這一傳統(tǒng),西長安街既然建在元大都的南城墻遺址上,在雙塔處這條道路就應向南彎曲些。梁思成的設想遭到多方反對,不乏交通專家及土木工程師的抵制,盡管梁思成提出“緩期執(zhí)行”的建議,但雙塔還是被拆除了。類似的保護未果的項目還有景山前大街、北海大橋、“三座門”等。在梁思成的建議下,周恩來總理親臨北海團城視察,下決心才保下了團城,但金鰲玉棟橋兩端的牌樓最終還是被拆[10]。

      3 梁思成堅守建筑為民且學術與普及相結合的理念

      梁思成在繼承現(xiàn)代建筑思想時,善于從中國傳統(tǒng)工匠那里找到共通的中西方建筑文化的應用要點,這正是是梁先生的高明之處,更是他堅守時代建筑精神的一貫追求。20世紀50年代以來,他一方面為保護和搶救北京舊城不讓“古都坍塌”而奔走呼號,另一方面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撰寫贊美那些“老當益壯”的中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建筑的著述。晚年他還以啟蒙公眾心態(tài)與責任在《人民日報》開辟《拙匠隨筆》專欄,用建筑文化傳播建筑藝術、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美觀實用經濟諸問題的業(yè)界公眾“話語”,體現(xiàn)了一介大學者面向公眾,讓建筑文化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的“思與行”。梁思成普惠公眾的建筑文化系列杰作,當屬1962年于《人民日報》發(fā)表的一系列文章,五篇代表作:《建筑 (社會科學U技術科學U美學)》(1962年4月8日);《建筑師是怎樣工作的?》(1962年4月29日);《千篇一律與千變萬化》(1962年5月20日);《從“燕用”——不祥的讖語說起》(1962年7月8日);《從拖泥帶水到干凈利索》(1962年9月9日)[5]。

      梁思成面向全社會開展建筑文化普及由來已久,他始終認為“建筑”是文化的記錄,也是歷史傳承與映射,建筑是承載各種藝術形式美的載體。1932年7月他在致東北大學建筑系第一班畢業(yè)生的信(原載《中國建筑》創(chuàng)刊號1931年11月)中說:“非得社會對于建筑和建筑師有了認識,建筑才會得到最高的發(fā)達?!绷核汲傻脑挘S富的內涵至少表現(xiàn)在:其一,全社會的建筑文化氛圍是提升公眾建筑覺悟第一重要的基礎;其二,建筑學子要自覺擔負起宣傳的使命與責任;其三,建筑師的真正創(chuàng)造力離不開全社會的支持與理解。為此,我們在讀十卷本《梁思成全集》時,感悟頗深的是曾在《拙匠隨筆》專欄發(fā)表過的建筑科普系列文章。據(jù)統(tǒng)計,梁先生的著述中,這類建筑文化普及類文章有幾十篇,周恩來總理當年贊揚梁思成的建筑科普創(chuàng)作:“你的《建筑師是如何工作的》一文,我看了,寫的很好!這類文章,以后不妨多寫,提高人們對建筑的認識?!绷核汲稍媱潪椤度嗣袢請蟆返摹蹲窘畴S筆》欄目寫10篇文章,為讓公眾喜歡,他的文章中有典故,甚至也來一點噱頭。如《從“燕用”——不祥的讖語說起》文章,就從宋代汴京的建設與金中都建設,將開封的一些宮殿建筑上的構件搬到北京來,還講到裝配式建筑與近代建筑施工技藝。梁思成之所以愿意寫這類科普文章,源自他對人民的熱愛與敬仰,他不僅要寫讓人們易讀且長見識的文章,還從工匠中學建筑手藝以發(fā)現(xiàn)真諦。梁先生正是一位能從宏觀上把握中國建筑發(fā)展方向,同時能真正領會并踐行中國建筑實踐智慧的人,這是梁思成迄今區(qū)別于中國當代一批“建筑理論家”的不同之處。須知在中外建筑界,建筑師產生于工匠之中,建筑上的文藝復興運動仍然是在傳統(tǒng)工匠中產生,工匠的力量會將建筑方向引回建筑的本質上。

      在《千篇一律與千變萬化》文中,他從音樂與舞臺藝術入手,解讀了音樂大師舒伯特的《鱒魚五重奏》中那些貫穿全曲、樸素明朗的“鱒魚”主題及其層出不窮豐富的變奏曲樂句。他認為,古今中外的建筑,重復與變化乃建筑師的匠心所在,重復運用各種構件的藝術成果是設計的重要手法。他以“國慶十大工程”的人民大會堂為例,在贊美其幾十根代表國家殿堂的外立面柱子時說,這些柱子盡管部位不同、高低大小略有不同,但建筑師的巧妙設計組合無重復感,這是人民大會堂建筑統(tǒng)一性與雄偉氣概的形象表征。說到中軸線上的明清故宮,雖然從天安門到端門、午門是一件件看似重復的“千篇一律”的朝房,但每個置身其中的人,當從天安門一步步走進來,就如同進入一幅大的“手卷”之中,在時間持續(xù)的同時,空間也在連續(xù)的“流動”之中,這其中變幻的景色、輪廓與光彩,千變萬化地使紫禁城建筑達到世界建筑的境界與水準。梁思成先生在贊美了人民大會堂、明清故宮、頤和園長廊后,直接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初創(chuàng)至1960年代的住宅與住區(qū)標準化設計,指出“住宅區(qū)的‘千篇一律’使孩子哭著找不到家;有些街道又一幢房子一個樣,風格互不和諧,既使它們本身各自很美觀,放在一起就都‘損人’且不‘利己’……我們既要百花齊放,又要避免雜亂無章,相互減色”。當下城市空間特色喪失,“千城一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舊城改造方式不當、城市設計缺乏原創(chuàng)性、城市化進程中文化危機等。

      在《建筑師是怎樣工作的?》一文中,他解讀建筑師的綜合素養(yǎng),借鑒引用了自己在20世紀50年代初編的《祖國的建筑》的一些內容,認為成功建筑師是最善于處理美觀和適用、經濟、堅固關系的,適用、堅固、美觀間會存在著矛盾,建筑師的工作首先要學會處理它們。梁先生特別指出,建筑藝術和其他藝術不同,不可脫離適用、工程結構和經濟問題而存在,建筑的美觀要從輪廓、比例、尺度、質感、節(jié)奏、韻律、色彩、裝飾等方面去綜合考慮,即建筑師至少要成為有責任的社會科學家、掌握科學的技術專家、懂藝術的美學家。梁思成以“意在筆先”歸納了建筑師創(chuàng)作性工作的邏輯:設計最適用、最經濟且符合任務要求的堅固度又盡可能美觀的建筑;在施工中檢查并監(jiān)督工程質量與進度,特別要在竣工后參加驗收并總結設計經驗等。他從建筑師要養(yǎng)成調查研究的習慣出發(fā),給出了“體驗生活”的關鍵詞,這也是讓公眾理解建筑師的重要方面。他說:“所謂‘生活’,主要的固然是人的生活,但在一些生產性建筑的設計中,還需要‘體驗’一些高爐、車床、機器等等‘生活’……立意必須受到自然條件,各種材料技術條件,城鄉(xiāng)環(huán)境及國家與地方的政策、規(guī)范、定額、指標等等的限制?!绷核汲蓪⒔ㄖ煹暮侠碓O計比做擺“七巧板”,他指出這些離不開自身設計推敲的立面圖、透視圖、素描或模型,這是向業(yè)主說明意圖的手段,也是建筑師體現(xiàn)社會責任,“多、快、好、省”做設計的要素。在《拖泥帶水到干凈利索》一文中,他從第一、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建筑的重建經驗入手,講到建筑工業(yè)化、標準化的必然發(fā)展狀態(tài)。他說:“標準化的目的在于便于工廠(或現(xiàn)場)預制,便于用機械裝配搭蓋,必須便于運輸,它必須符合一個國家的工業(yè)化水平和人民的生活習慣……標準化蓋房子如同孩子們玩積木……因此,標準化要成為未來近20年建筑師、工程師不斷研究的問題?!彼€特別分析:“在設計標準化,構件預制工廠化,施工機械化”的前提下,要圓滿處理建筑物的藝術效果,要在“千篇一律”中取得“千變萬化”的效果。幾千年來,建筑工程都是將原材料運到工地加工,“拖泥帶水”砌磚壘石、抹刷墻面。梁思成筆下的標準化是施工做法“干凈利索”的革命化之路,他還列舉了北京的民族飯店和民航大樓及試點住宅采用設計、施工、建設的“三化”的成就,并大膽預言要將“三化”納入今后一段時間研究的重點,以解決“拖泥帶水”的問題。

      4 梁思成是兼設計家和建筑理論家為一身的智者

      梁思成之所以成為20世紀著名的中國建筑大師之一,不僅在于他很早便提出中國建筑設計要在自強自信中追求“中而新”理念,如早在1935—1936年,他擔任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設計方案的顧問,即采用唐遼盛世的建筑語匯,而且在于他以西方建筑美學標準予以提煉,體現(xiàn)出在中國“新文化運動”大背景下,中國建筑風格設計母題的呈現(xiàn)方式。事實上,盡管2007年9月出齊《梁思成全集》,但也難窮盡他的學術貢獻。尤其他的設計項目宣傳不夠,如他在20世紀20年代末設計的有明顯現(xiàn)代主義風格的吉林大學禮堂和圖書館并不為人知,清華大學王國維紀念碑(1929)亦然。1963年8月9日梁思成對敦煌維護工程方案提出四條意見,今天看來仍符合建筑遺產保護原則:(1)同意方案從外面砌墻加固的總原則,在敦煌的整個歷史過程中,恐怕就沒有過全部完整修潔的日子;(2)需要注意上部的維護,要防止崖壁從上面邊緣逐漸風化崩塌的問題;(3)注意新砌的墻基下陷的問題;(4)新墻上不要加任何雕飾,最好完全樸素無飾[13]。在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筑學會認定推介的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中,梁先生已有多項作品入選:其一,揚州鑒真大和尚紀念堂。由梁思成等設計,它專門為紀念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貢獻的鑒真大和尚圓寂1200周年而建。設計構思采用以中國唐代佛殿為藍本的日本招提寺金堂模式,展現(xiàn)了中國唐代木構建筑之風采。紀念堂的建筑藝術在國內建筑中堪稱一流,這也是梁思成20世紀建筑的最后一部作品,很可惜直至梁先生辭世,它還未建成(1963年設計,1973年建成)。其二,人民英雄紀念碑。梁思成的學生張錦秋院士曾撰文評介: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根據(jù)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決議興建的,位于天安門廣場中央。工程于1958年4月落成。整座紀念碑莊嚴肅穆、氣勢恢弘,象征著先烈的豐功偉績,是建筑藝術、雕刻藝術、施工技術的精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都北京的最重要標志性建筑。其三,北京大學地質學館。它由梁思成、林徽因1934年設計,1935年建成。位于北京沙灘北街15號院內。原為清朝乾隆年間大學士傅恒的家廟,民國時成為傅恒裔孫松椿的房產,稱“松公府祠堂”。1930年12月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將北京大學紅樓老校區(qū)以北的松公府全部買下,梁思成等設計了北京大學地質學館。20世紀二三十年代,西方現(xiàn)代主義與復古折中主義競爭之精神傳到中國,是“民族形式與復古主義”領軍人物的梁思成大膽采用現(xiàn)代主義風格,完成了這座“教科書”式的建筑。梁思成對中國20世紀建筑的貢獻,特別在于他始終從理論與實踐結合上表達他對中國建筑亦傳統(tǒng)、亦現(xiàn)代的設計方針的見解。2016年2月,中央公布“適用、經濟、綠色、美觀”新八字方針,早在1951年8月28日梁思成致函周總理,即提出關于基本建設的兩點建議。他認為:一切建設計劃須同時兼顧到適用、堅固、經濟、美觀4個方面。1959年5月18日至6月4日建設部與中國建筑學會在上海聯(lián)合召開“住宅建筑標準及建筑藝術問題座談會”,梁思成于6月2日作了《從‘適用、經濟,在可能條件下注意美觀’談到傳統(tǒng)與革新》的發(fā)言,他著重論述了中國現(xiàn)代建筑的中國表達及建筑藝術問題[14]。他強調的建筑方針對迄今的建筑創(chuàng)作仍有指導價值。其一,對于建筑方針,他首先強調建筑藝術觀。從2 000年前維特魯威的建筑三要素“適用,堅固,美觀”,到中國“適用,經濟,在可能條件下注意美觀”的創(chuàng)造性,他認為建筑在保證利潤的前提下注意“美觀”是符合事實的。梁先生指出:“要從內容與形式上體會方針,在‘經濟’條件下得到‘適用’是建筑物的內容,‘美觀’是我們對于由這個內容而形成的形式對我們觀感所引起的反應。”他認為,“美觀”是要注意的,“適用、經濟”不等于“美在其中矣”。適用、經濟、美觀3個關鍵詞不可等量齊觀,對待不同類型建筑,它們被突出的地位不同,如紀念建筑,“美觀”即為適用,“給人看”便成為重要功能。其二,對于建筑方針要兼顧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他舉例說:“在國慶十大工程中,建筑師有用武之地,看到的民族風格的表現(xiàn)很少是在古建筑中完全一樣的,建筑師是在承繼并發(fā)展古代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彼J為,建筑物的氣質是我們遺產和傳統(tǒng)的一部分,中國建筑的園林最可說明問題。他針對造園藝術說:“根據(jù)大自然的規(guī)律和人們審美的要求,歷代造園的匠師也摸索出不少規(guī)律,他們知道什么樣的山應配什么樣的水;什么樣的地方種什么樣的樹;什么位置上宜于建一個亭子;什么樣的地方又該造一座樓;什么樣墻上開什么樣的窗;什么樣的窗子配什么樣欄桿;什么樣的院子墁什么樣的地……等?!痹诹合壬睦砟钪校J為革新的目的就是古為今用,建筑師就是要有廣大人民的立場,他在1962年前的如下一段話,雖有那個時代的影子,但也極為符合當下的情況,他指出:“我們過去的錯誤就是在于把騷人雅士的愛好強加于人民,不是做出咄咄逼人的宮殿廟堂,就是做出淡雅素凈到貧血程度的東西,用這樣的思想感情去看待遺產,那就只能抄襲搬用,根本談不上發(fā)展和革新。”[5]

      5 結語

      本文在紀念梁思成先生誕辰120周年之際寫就,是對梁思成先生思想的進一步思索。無論梁思成的理論成就,還是他的設計實踐,時至今日,深入思考,仍有新的感悟。如梁先生始終不渝堅守“中而新”理念的要義,“中”乃中華民族個性展現(xiàn)的文化基因遺傳,“新”乃有序而可持續(xù)的現(xiàn)當代發(fā)展,“中”與“新”的有機結合,才能持續(xù)創(chuàng)造出“和而不同”的城市文化生命力,這既是梁思成留給世界的建筑文化遺產,也是他傾力普惠公眾建筑素養(yǎng)的一片志誠。

      猜你喜歡
      梁思成建筑師建筑
      胖胖的“建筑師”
      穿鐵馬甲的梁思成
      做人與處世(2022年2期)2022-05-26 22:34:53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yè)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建筑的“芯”
      林徽因與梁思成:感情與才情相得益彰
      海峽姐妹(2019年6期)2019-06-26 00:52:42
      當建筑師
      夢想成真之建筑師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跟著梁思成游正定
      贵州省| 廉江市| 丹棱县| 英德市| 利津县| 稷山县| 习水县| 休宁县| 马公市| 五常市| 琼中| 霍山县| 伽师县| 天长市| 昆明市| 阜康市| 洛阳市| 泸水县| 白水县| 金溪县| 德阳市| 建水县| 离岛区| 内乡县| 江西省| 中江县| 抚顺市| 胶州市| 岑巩县| 景宁| 朔州市| 阜城县| 石柱| 荣成市| 二连浩特市| 建湖县| 宁化县| 光山县| 伊金霍洛旗| 山东| 永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