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培養(yǎng)

      2021-11-23 05:20彭康清劉翊
      教師博覽·科研版 2021年11期
      關鍵詞:幸福觀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彭康清 劉翊

      [摘 要] 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與教育政策、經(jīng)濟狀況、畢業(yè)生就業(yè)升學等社會支持方面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應注重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與方法,將培養(yǎng)主觀幸福感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涵,為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 大學生;幸福觀;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2017年度江西省“十三五”教育規(guī)劃課題“以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培養(yǎng)為導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7YB258)。

      [作者簡介]彭康清(1968—? ? ),男,江西南昌人,南昌師范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心理學;劉翊(1971—? ? ),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師范學院,館員,研究方向為教育心理學。

      一、前言

      為準確、客觀地了解當代大學生幸福感狀況及影響因素,本課題組采用自編的“大學生幸福感調(diào)查問卷”,調(diào)查對象為江西省三所高校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大學生,共820人,發(fā)放問卷820份,收回有效問卷795份,有效問卷占比96.95%,其中男生為370人,女生為425人,平均年齡為 20.25±2.36 歲,結果顯示,91.65%的大學生表示應該通過個人的奮斗來取得幸福感,說明大學生的幸福觀總體是正確的。同時,在詢問關于是否幸福的總體感受時,75.63%的大學生回答“幸?!?,但面臨著學業(yè)壓力、人際關系和就業(yè)壓力等因素時,認為“不滿意”的大學生占27.25%,非常不滿意的占12.77%。由此可以判斷,上述因素對大學生的幸福感有著一定的影響。大學時期既是心理斷乳期又是人逐步成熟的關鍵時期,這期間各類問題頻發(fā)。要擺脫這種困境,提升大學生的幸福感,本課題組認為可以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與方法,將培養(yǎng)主觀幸福感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涵和外延,為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提供借鑒與參考。

      二、主觀幸福感的界定

      幸福理論是Dodge于1930年提出的。而心理學界認為,個人的主觀幸福感是個人生活質(zhì)量研究的一項標志,它“專指評價者根據(jù)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zhì)量的整體性評估”。目前,絕大多數(shù)的幸福感研究學者的研究理論都是根據(jù)外國學者 Diener 在1984年提出的幸福感所定義的:主觀上的幸福感就是個體對自身生活質(zhì)量在主觀上的情感感受[1]。20世紀80年代,我國學術界開始涉及幸福感領域的研究,90年代末將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納入研究范圍。大學時期是可使人成長、成熟的時期,易發(fā)生各類問題,特別是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社會及學術界共同關注的焦點,而通過對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因素進行分析,探究完善大學生的認知與行為,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對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培養(yǎng)與社會發(fā)展目標相一致的合格人才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三、主觀幸福感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契合性

      第一,思想、心理從根源來論都屬于意識形態(tài)的范疇,因而將主觀幸福感歸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體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

      第二,幸福感實質(zhì)上一種情感體驗,是客體屬性滿足主體需要的心理體驗。同時,它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yǎng)、教育,形成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和感受幸福的能力,并更新觀念,提高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避免學生墜入盲目追求幸福的誤區(qū)。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幸福觀的形成、發(fā)展有著調(diào)整功能。思想政治教師可以通過正確的教育觀念,引導大學生將自己的人生幸福目標與社會發(fā)展目標進行契合,并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主動去感知幸福、主動去追求幸福、主動去創(chuàng)造幸福,逐步形成正確的主觀幸福感。

      四、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分析

      本課題組采用“大學生幸福感調(diào)查問卷”時發(fā)現(xiàn)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因素既有主觀方面,又有客觀方面,下面逐一進行分析、研究。

      (一)主觀因素

      1.人格因素。心理學中的“人格”一詞是由Personality翻譯而來的,原意是拉丁文persona。而人格則是其自身區(qū)別于他人的獨特心理品質(zhì),其形成受遺傳、家庭、學校、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且這些因素相互作用,表現(xiàn)出迥異的人格特征[2]。本課題研究顯示,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與人格特征之間有著緊密聯(lián)系,對大學主觀幸福感有著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情緒化的學生往往比較敏感,人際關系較差,對外界刺激反應過強,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主觀幸福感體驗較差。

      2.自尊因素。研究表明,社會的理解與支持能夠使大學生更加有自尊心、有信心地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和不確定性事件,帶來更積極的情緒體驗,取得較高的自我滿意度,從而提高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程度;反之,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就較低。所以,保護大學生的自尊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

      3.自我價值觀因素。價值觀即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定、是非而表現(xiàn)出來的價值取向或思維方式,具有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的特點。大學時期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他們而言,對于財富、社會地位、個人外在形象等方面的理解與判斷,屬于外部自我價值判斷。內(nèi)部自我價值則表現(xiàn)為大學生人生目標的選擇與追求。研究表明,大學生在自我價值實現(xiàn)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與主觀幸福感顯著相關。

      4.歸因方式。歸因是研究者針對行為及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的分析。心理學家韋納將歸因分為內(nèi)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wěn)定性歸因和非穩(wěn)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三個維度。其中,人格、動機、態(tài)度、情緒等個性特征屬于個體的內(nèi)因,個人機遇、任務的難易度、條件等屬于外因。研究結果顯示,歸因方式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有著正向預測作用。越傾向于內(nèi)在的、持久的或整體的歸因方式的個體,幸福感越高,這與以往國內(nèi)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具有內(nèi)在的、持久的或整體的歸因方式的個體更容易將成功歸于自身的主觀因素,整體性的歸因方式能夠讓其看到自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從而產(chǎn)生更強的幸福感體驗。

      (二)客觀因素

      1.學習因素。相對于中學階段而言,大學階段的教學以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主,教學內(nèi)容豐富、多樣、抽象,教師教學方法以專業(yè)方法論教學為輔、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大學生是否能適應大學的教學與學習要求,尋找到一個符合自身個性特征的學習方法,將直接關系到其在大學期間的學習是否順利,學習成績是否合格,并影響到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3]。為此,思想政治教師在培養(yǎng)大學生專業(yè)學習興趣的同時,還需要引導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2.人際關系因素。大學是個濃縮的小社會。每個人的生活習慣、行為方式、人生理想各不相同,出現(xiàn)矛盾、產(chǎn)生沖突在所難免,也會影響大學生的幸福感。因此,思想政治教師有必要幫助大學生盡快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盡快融入集體生活。

      3.就業(yè)壓力因素。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大學生就業(yè)壓力越來越大,激烈的競爭、巨大的壓力必然會給大學生的情感體驗帶來消極的影響,大大降低大學生的幸福感指數(shù)。為此,提升大學生的幸福感指數(shù),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yè)指導,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師必須承擔的義務。

      4.家庭環(huán)境因素。家庭作為人的第一課堂,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和幸福感都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其中,家庭資源配置是否合理、家庭的生活模式等“硬環(huán)境”,家庭成員之間是否融洽、是否親密等“軟環(huán)境”,以及家庭與外在家庭環(huán)境等環(huán)境因素,均能影響到學生的成長和主觀幸福感,而父母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又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5.社會支持因素。一個人能取得社會的認可,是其社會支持度的重要表現(xiàn)[4]。研究結果顯示,社會支持與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呈顯著的正相關,并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有著正向預測作用,社會支持越多的個體,主觀幸福感越高。社會支持作為一種外在資源,能夠使大學生更加有信心、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和不確定性事件,帶來更好的情緒體驗,從而提升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5]。

      五、改善、實現(xiàn)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有效途徑

      (一)轉(zhuǎn)變大學生的幸福觀

      在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中,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將大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健全人格的個體作為幸福教育的主體與目標,要改變大學生幸福感教育的方式、方法。大學現(xiàn)行的教育方式、方法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束縛,權威式、灌輸式教育仍占據(jù)著大學教育的主陣地,影響著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改變的途徑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能力需求為導向,堅決貫徹OBE教學理念,根據(jù)學生的個性需求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

      (二)積極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合理的人生目標

      樹立正確的三觀,確定合理的人生目標,具有關鍵的作用,對每個大學生來說十分重要。三觀之間互相聯(lián)系,密切相關。因此,思想政治教師首先必須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首要任務,科學的世界觀能夠為大學生提供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合適的、正確的方法論。其次,每個人不同的選擇,決定著人生的不同方向。正確的人生觀是擁有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有利于幸福人生的追求,萎靡、不思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將會摧毀幸福人生。所以,思想政治教師有必要在大學生的人生觀教育與選擇上進行更深入和更科學的探討與研究,培養(yǎng)出有高尚情操的大學生。

      (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大學生獲得主觀幸福感

      我們應正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積極研究問題的解決方式、方法,可以將現(xiàn)代心理治療技術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同時,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做到心理治療技術、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者融合,互為作用,以此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擺脫心理問題的困擾,促進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獲得。

      (四)幫助大學生掌握人際交往技巧,獲得其精神幸福的需求

      大學校園既是學生求學的場所,又是其生活的精神家園。按心理學家馬斯洛的觀點,一個人有愛和歸屬需要,希望與其他人建立情感聯(lián)系或關系,同時,又有被尊重的需求,希望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他人或社會的承認或贊許,兩者成就的實現(xiàn)可以大大增強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要實現(xiàn)上述目標,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必不可少的。但出于各種原因,當代大學生個性層面,自我的因素較多,利他的層面較少,人際關系處理能力較差,人際關系和諧度不高,迫切需要人際交往技巧。要幫助大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一是對他人要真心相待,以自己的真心換他人的真心;二是做人要不卑不亢,保持獨立的人格;三是要懂得善用主動交往、換位思考、移情、幫助別人、贊揚和批評等人際交往技巧,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四是努力克服人際交往中的敏感、害怕心理,回避與人接觸的社交恐懼癥,積極面對交往。良好的人際關系不但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而且可以為其今后事業(yè)的發(fā)展與幸福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加大社會支持力度,提高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

      本課題組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與教育政策、經(jīng)濟狀況、畢業(yè)生就業(yè)升學等社會支持方面存在密切的關聯(lián)。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應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在涉及大學教育政策、貧困生經(jīng)濟資助政策、畢業(yè)生就業(yè)政策、研究生招考政策等方面進行合理研判、科學決策,使他們能在一個寬松、公平、公正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成長、進步,能感受到黨和國家的關心、關懷,從而提高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6]。

      參考文獻

      [1]嚴瑜.幸福心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許燕.人格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崔文麗.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亞太教育,2015(24):128.

      [4]陶國富,王祥興.大學生社會心理[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5]劉春雷.當代大學生幸福觀教育的途徑與對策探析[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9(3):109-112.

      [6]燕玉霞.貧困大學生社會幸福感狀況調(diào)查研究[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7,38(3):87-90.

      猜你喜歡
      幸福觀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青年要樹立正確的幸福觀
      ——評《當代中國青年幸福觀及其培育研究》
      淺談高職院校“奮斗幸福觀”教育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研究
      當代大學生幸福觀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
      領導干部正確幸福觀的著力點
      柳林县| 平遥县| 通渭县| 广河县| 阜平县| 丹巴县| 慈溪市| 克拉玛依市| 大冶市| 小金县| 鸡西市| 油尖旺区| 芜湖县| 烟台市| 永康市| 尚志市| 博野县| 六安市| 新河县| 临湘市| 霍山县| 青浦区| 深泽县| 卫辉市| 潞城市| 黄梅县| 广宗县| 水富县| 樟树市| 夏河县| 于都县| 巴林右旗| 洪湖市| 大荔县| 浪卡子县| 敖汉旗| 改则县| 彝良县| 舟山市| 简阳市| 铜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