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皓
(中共黔西南州委黨校,貴州 興義 562400)
新時期,時代賦予了黨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全新要求。干部培訓工作開展階段,運用法學教育能夠強化干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隨著我國法治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各級領導干部需要嚴格按照中央決策和部署參與法學教育和培訓,才能成長為符合法制建設的領導者。但是,黨校干部的法學培訓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影響工作成效。對此,需要尋找高效的法學教育方法,體現(xiàn)教育價值。
法學理念講授過程相對枯燥,難以激發(fā)領導干部學習興趣,發(fā)揮教育實效,將其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斷提高,滿足法治建設對干部人才的需求。對此,可以通過法學案例的方式,將多樣化的案例引入法學課堂,讓領導干部在真實的案例情景當中對于法學本質、法學精神和理念有所了解,明確其和社會規(guī)則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能夠運用法治思維,參與社會問題的解決工作當中,提高干部的談判、分析、推理、辯論多方面能力,能夠秉承法律原則和精神進行依法執(zhí)政。分析典型案例,深入剖析違法違紀問題,強化法學教育針對性,讓黨員干部能夠形成依法執(zhí)政工作意識,不斷提高黨員干部黨性修養(yǎng)[1]。
對于當前黨校干部的法學教育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看出還存在如下幾方面問題:第一,法學課時相對較少,部分黨校在課時安排方面,法學教育內(nèi)容占據(jù)10%-15%,和國家提出依法治國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第二,教育內(nèi)容選擇不科學,法學教育應該內(nèi)容豐富,但是,部分黨校的培訓內(nèi)容選取較為隨意,在教學理論和實踐方面研究不充分,大多講解法治理論,在憲法意識、廉政法治和社會法治等內(nèi)容方面涉獵較少。第三,方法相對單一,大多使用講授案例的形式完成,模擬教學、討論教學等方法應用不足,難以體現(xiàn)教育特色。第四,缺乏完善的保障措施,無論是課程設置方面,還是法學師資,又或者是法治資源的開發(fā)方面都存在不足之處,影響教育實效。
新時期,黨校的干部培訓應該樹立全新的工作目標,面向干部實踐能力的提升對其展開教育和培訓。在培訓目標的制定上,應該體現(xiàn)出教育工作的時代價值。在新時期,面臨依法治國的現(xiàn)實需求,需要黨校重視權利保障和權利實現(xiàn)等內(nèi)容,踐行法治原則,讓黨校干部都能成長為維護秩序、遵守法規(guī)、公正嚴明的模范,嚴格抵制并且監(jiān)督違法行為,維護法律尊嚴。通過培訓幫助黨員干部形成理性思維,樹立民主觀念,以科學的權力觀,保證工作過程能為人民謀取利益。
在法學教育過程中,案例的選取需要符合干部法治觀念形成要求,通過查詢案例能夠反映關鍵問題,有助于干部將法學理論、社會實踐問題有效結合,可選依法執(zhí)政和依法行政等內(nèi)容的案例,既可以運用正面案例對于領導干部進行啟發(fā)教育,也可以運用反面案例對于領導干部進行警醒教育,使其明確觸犯法律產(chǎn)生的社會影響和嚴重后果,明確法治思維形成的重要性,通過培訓學習能夠樹立依法執(zhí)政和行政的工作觀念,在日常管理過程、決策制定、服務環(huán)節(jié)都能依法行政,將民眾關注社會問題加以解決[2]。
與此同時,在法學案例的選擇方面,還需要貼近干部實際工作和生活,有助于推動地方法治建設,案例選擇并且應用以后,經(jīng)過干部研討和分析,對于其日后工作有借鑒價值,能夠提高其依法、行政方面能力。培訓過程,重點對地方政府在法制實踐工作開展過程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將地方法制建設的成果轉化成教學資源,提高教育成效。
除此之外,因為法學案例具備特定的復雜性,影響力也相對較大,應該選擇典型案例,還能向黨員干部展示復雜的法律關系,將社會生活呈現(xiàn)在課堂當中,讓學員能夠感受工作過程存在的各類矛盾。
案例文本的編寫方面應該包括如下內(nèi)容:第一,案件概況,主要介紹案件發(fā)生時、地、人、過程等信息,保證內(nèi)容詳細具體,注意其中不可摻雜主觀性的評論與分析。可使用媒體原文,保證信息真實。第二,背景介紹,具體包括案件前因和后果,還應體現(xiàn)針對該案件討論的觀點,將豐富的客觀資料向學員呈現(xiàn),為其分析提供思路;第三,法律法規(guī),和普通法學教育存在差異,黨校干部的法學教育并不是要求干部將法律法規(guī)背誦下來,而是要求其結合法學問題、社會現(xiàn)象對于案例進行分析,所以應該提供和案件相關的法律和條文;第四,提出問題,為了便于干部展開法學研討,可圍繞教學主題,提出討論問題,讓干部學員學習過程重點明確,每個案例應該設置3-4個問題,保證問題難度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對于學員進行引導,輔助其分析、解決問題,總結問題規(guī)律,掌握問題解決方法,保證教學效果。
為了轉變傳統(tǒng)法學教育模式單一的弊端,需要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使用多種案例分析方法,促進學員之間交流和師生之間交流,活躍氛圍,讓干部在案例情境當中碰撞思維,成長為具有高素質的領導人才。具體可使用如下幾種教學模式:
第一,講授式教學,依托法學案例,將對應法學原理向學員講述,并且將法學原理和法律規(guī)范融合到案例當中,讓學員經(jīng)歷從抽象知識到直觀敘述的過渡,輔助其更好地理解法學理論、法律條文等。
第二,模擬式教學,利用復雜且真實的法學案例,發(fā)揮案例的影響力,在課堂當中,干部學員對于行政復議流程進行模擬,分別擔任代理人、當事人等角色,按照行政復議法、規(guī)范性文件當中要求的程序,對于復議案件開庭審理,選擇貼近民生的案例,讓學員參與模擬體驗,教學成效相對較好。
第三,討論式教學,選擇討論式教學模式應該保證法學內(nèi)容的選擇合理,由教師提出和該案例相關的法律問題,并且指導學員展開相互討論,在開放式的學習空間下,學員能夠各抒己見,和其他學員相互交流,之后教師進行點評,讓學員積累更多法治經(jīng)驗[3]。
第四,體驗式教學,該方法通常能夠和討論教學相互結合,可帶領學員現(xiàn)場參觀和考察,還可讓犯罪人員進行現(xiàn)身說法,闡述犯罪經(jīng)歷,引發(fā)學員深思。通過職務犯罪的警示教育,讓學員受到現(xiàn)場沖擊,體會觸犯法律的嚴重性,樹立拒腐防變意識。
為了尋找黨校干部的法學培訓持續(xù)發(fā)展之路,需要完善各項保障措施,具體內(nèi)容如下:第一,合理設置課程,按照當前工作特點和不同干部學習需求,開設法學課程,始終將提升干部的法治意識作為教育工作重點,著重開展法治理論、政府法治、社會法治、廉政法治、司法法治等方面的教育,還需適當增加法學課時,保證法學教育課時占據(jù)整體課時20%左右。第二,在法學教育方面,配備高素質師資力量,向黨校引入法學人才,加強教師培訓力度,鼓勵具備司法資質的法學教師兼職法律相關工作,到檢察院、司法局或者法院等部門進行崗位鍛煉或者掛職實踐,體會干部工作環(huán)境,保證法學教學設計的針對性和可行性。第三,為了將黨校法學教育資源加以豐富,可與區(qū)域兄弟院校之間加強合作,搭建信息交流共享平臺,定期展開交流,溝通干部法學教育問題,共同分享教育資源。還可與高等院校的法學院展開合作,共同交流人才培養(yǎng)、課題研究和教學設計相關內(nèi)容、利用好學術資源、和黨政、司法等機關之間展開合作,保證法學培訓內(nèi)容的針對性,培訓方式的新穎度[4]。
總之,黨校干部培訓工作的開展,法學教育屬于重點內(nèi)容,強化干部的法學培訓,能夠助力依法治國的推進。因此,各級黨校應該依托現(xiàn)有培訓制度,將法學教育、法制教育與政治民主教育等相互協(xié)調,加強領導干部法學培訓,明確培訓目標,創(chuàng)新培訓模式,合理選擇法學案例,豐富案例的運用形式,肩負時代賦予黨校工作的使命,通過法學教育,引領政治向現(xiàn)代化方向發(fā)展,不斷提高干部的法治素養(yǎng)[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