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月霞
(江蘇省連云港市開發(fā)區(qū)猴嘴中心小學,江蘇 連云港 222000)
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從教學設計,到教學內容的安排,乃至課堂教學評價的全部實施過程。課堂教學評價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應努力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約束,用創(chuàng)新的理念去實踐教學過程和評價過程,積極學習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吸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并樂于去探究數學的奧妙,然后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理解,去暢想,從而讓他們能夠帶著極大的興趣去學習探索奇妙的數學學科,掌握方法與技巧。
新課程實施后,教學的方式和方法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作為現代化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學評價的標準和內容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學評價不再是簡單的教學質量的考核,教學評價已經成為教學效果考核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特別是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評價也不再是簡單的數字的考評,而是全面、科學的教學評估。利用現代化技術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評價的手段也不是簡單數字統(tǒng)計的結果性的評價,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考核成為評價的重要內容。
我們知道。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邏輯性特別強的科目。它的概念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廣泛適用性等特點。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和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有效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開展數學教學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有效激起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可以極為有效地介紹課堂內容,并且能夠突出重點和難點;有利于解釋數學規(guī)律,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擴充教學信息,增大課堂內涵,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課堂效率。
現代化教學技術為課堂教學評價提供了更為科學、客觀的評價手段。小學數學教學的評價中,多年來一直把考試的成績作為教學評價的唯一標準,數字出成績,誰教的班級考試的成績好,班級的優(yōu)分率高,不及格的人數少,低分率低,誰的教學效果就好。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導致有的教師只管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管學生的品德的培養(yǎng),導致分數第一的教學觀念和評價標準一直沒有得到糾正。
教學的評價的作用,在于幫助學生認識學習中的錯誤,提高學習的效果。特別是對于那些平時會經常在計算中出現錯誤的同學,可以幫助他們提高認識,防止再犯同類的錯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利用小學生好奇的特點,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在課件上進行創(chuàng)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新奇感。由于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且相關知識概念抽象乏味,在準備上課要用的PPT課件時,可以把課件做得能夠讓學生們感興趣,以激起學生對于上課的熱情,讓學生都能夠自發(fā)自主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高效的掌握課上的學習內容,提高學習興趣。書本與生活知識相結合,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應更新換代,研究與新課改理念相一致的新的教學形式。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避免單一的教學模式。如對于基本概念的講解不可花樣過多,否則學生就只關注花樣,而忘記了原本的概念,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如實驗動手課老師要減少講解的時間,多留時間給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在理論課上,學生不僅要體驗公式的推導過程,還要注意邏輯推理,這兩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教學評價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能力的最重要方法。數學教學活動的本質是思維思考,有效的課堂數學教學評價活動可以幫助老師引領學生正確理解并掌握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之間的關聯,設計合理科學的數學教學單元活動。數學單元教學設計,應以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為主線,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方法和思考方式。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在進行數學教學評價時,為了防止扭曲學生的思維,確保學生學習思考活動順利進行,教師可以適當推遲結論判斷。數學教學活動單元設計的初衷,是以讓學生適應不同的學習方式,體現新課堂課程教學改革的理念。它強調教與學的聯系性、整合性,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數學邏輯思維,從而確保實現學生扎實的數學基本知識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關注學生在數學教學單元活動中興趣的培養(yǎng)和思維能力發(fā)展。
比如,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預習學習知識內容,并鼓勵學生當小老師,讓學生自己上臺去講他所學到的知識,并與同學分享交流自己的學習經驗,也可以與同學們討論自己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同學們也可以指出他講的內容存在的明顯錯誤,這樣的數學教學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己主動學習思考的能力,可以鍛煉學生的膽量、勇氣,也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來講述學習內容從而加深知識內容的記憶和理解,使學生在理解和實踐過程中逐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用自己的方式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找到方法和技巧,以達到掌握的目的。讓學生在思考中發(fā)現問題,在探索中解決困惑,同時也能讓同學們深刻領會到自主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數學教學的課堂評價不僅要評價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學手段和教學過程的科學性和目標性,還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目標的實現,更為重要的是要評價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主動性的發(fā)揮直接決定學生的學習效果。一個沒有學生主動參與,只有老師一個人的滿堂灌的課堂的教學,絕對不會有很好的教學效果。我們曾做過調查。學生在課堂上不能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課堂上只有老師一個人去唱獨角戲的滿堂灌的數學課堂,一般都不會有好的課堂效果。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必須從課堂教學實際出發(f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實施全面的、客觀的評價。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都是獨特唯一的個體。讓學生自己參與實踐、自發(fā)思考和合作交流,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主要路徑和最有效的方法。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文化背景,所處的環(huán)境,思維的方式和水平都各有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決定了教學目標不應該是統(tǒng)一的,教學方法也不是唯一的,而是因材施教,關注每一個個體,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同樣的內容上,學會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實際上對不同的學生都要求達到同樣的學習效果是不現實、不科學的。因此,教學評價要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fā)。做到因人而異。老師在上課前準確把握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掌握程度,進而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通過教學評價,有效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是打造高效課堂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關鍵。同樣,推廣不同的策略去解決問題,設計不一樣難度的問題或答案不唯一的問題等,都體現了教學目標的不同,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學習空間。這是“因材施教”教學原則的基本要求。
課堂教學評價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技巧,在教學時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選擇合適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式進行針對性教學,從而發(fā)現放大學生的優(yōu)點,彌補不足與薄弱,喚醒學生對學習濃厚的興趣和高漲的熱情,樹立學生的信心,從而培養(yǎng)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如在教學加法結合律時,可以鼓勵學生大膽的創(chuàng)新計算方法,讓每個同學都能找出自己的計算方法。利用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運用多媒體去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評價要體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它與新課改革的初衷是一致的。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教師將傳統(tǒng)的定向性問題更改為探索性問題,增強問題的開放性,打造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可以讓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度以及廣度得以有效拓寬。教師應該致力于對教材的深入研究,并積極運用評價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數學的奧秘。
課堂評價內容應該全面、科學。不能只看課堂學習效果,更不能只看課堂學生的活躍情況,要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從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和參與程度,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數學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是教師。教學評價中需要順應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注重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在學習態(tài)度上要鼓勵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和探究。學生學會合作和探究是新時代學生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個人學習素養(yǎng)和素質。為了養(yǎng)成學生主動進行合作討論學習的意識,教師可以通過廣泛聽取同學們的建議和想法,對學生更喜歡的學習方法和課堂形式進行探索,努力用學生最感興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體會新型的學習方式,理解并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步驟,從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課程內容,讓學生進行合作討論學習,及時預習和及時總結。一般來說,每堂數學課都要求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形成學習能力。教師通常采用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如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時,為了鞏固計算方法,必須進行練習,但大量的練習往往枯燥乏味,有位教師充分利用回文算式的趣味性,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當學生知道計算方法后,出示了63×12,21×36,14×82,28×41四題,計算后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你能創(chuàng)造這樣的有趣算式嗎?沒有一個學生不想計算的,紛紛進行筆算尋找。因此,我們在教學評價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鼓勵學生主動探究。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學評價的重點是評價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方法。讓學生充分對數學知識有興趣,在方法和內容上做創(chuàng)新,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對學生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的束縛,將一些答案確定的問題改成答案開放的問題,把書本中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結合生活中的現實例子,這無疑對老師來說是一個重大挑戰(zhàn)。因此,教師應該致力于教材的研究。教師只有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才能引導學生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