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的搜集與整理
      ——以莆田學院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搜集與整理為例

      2021-11-28 01:21:16陳春陽
      莆田學院學報 2021年4期
      關鍵詞:媽祖莆田史料

      陳春陽

      ( 莆田學院 圖書館, 福建 莆田 351100 )

      民間文獻史料包括民俗資料、 寶卷、 經文、族譜、 宗教科儀書、 碑刻、 善書、 訴訟文書、 契約文書、 鄉(xiāng)規(guī)民約、 日用雜書、 唱本、 劇本、 筆記日志、 信函書札、 賬本、 藥方等。 民間文獻史料保存了民間歷史文化, 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 民間信仰一直是社會人類學、 社會文化史及社區(qū)研究的熱門課題。 媽祖信仰來源于民間, 民間文獻史料是媽祖文化學術研究的重要資料。 媽祖又稱天妃、 天后、 天上圣母、 天后圣母等, 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航海保護神之一, 據(jù)統(tǒng)計, 自宋代至清代, 得到20 位皇帝的37 次褒封[1], 官方媽祖文獻非常龐大。 當今, 媽祖祭典與黃帝陵祭典、 祭孔大典并稱中華三大祭典,媽祖更被世人譽為 “世界和平女神”。 2006 年,湄洲 “媽祖祭典” 入選第一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09 年, “媽祖信俗” 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了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級遺產。 據(jù)報導, “目前, 全世界45 個國家和地區(qū)共有上萬座從湄洲祖廟分靈的媽祖廟, 有3 億多人信仰媽祖”[2]。 媽祖文化成為廣泛聯(lián)系兩岸同胞和海外華人華僑的橋梁和紐帶,在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的友好交流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媽祖的 “立德、 行善、大愛” 精神得到了海絲沿線國家民眾的普遍認同。 隨著媽祖文化影響力的不斷增強以及在“一帶一路” 國家級頂層合作倡議背景下, 媽祖文化受到了更廣泛的重視。 媽祖文化是儒釋道文化與中華海洋文化的集大成者。 目前, 媽祖文化研究已呈現(xiàn)由信仰考察到文化研究再到學科構建的發(fā)展趨勢。 “媽祖學” 學科構想也已提出并獲得學界認同[3]。 媽祖學和現(xiàn)代敦煌學、 藏學、徽學、 簡帛學等專門學科一樣, 必須建立自己的文獻保障體系, 不斷挖掘、 整理、 充實、 完善媽祖文獻史料, 努力夯實學科基礎, 構建學科體系, 這也是保護媽祖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近年, 莆田學院的圖書館員、 媽祖研究學者在搜集媽祖官方文獻和民間文獻史料上已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是媽祖文化是一種升華于民間信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仍有大量的媽祖文獻史料散落和庋藏于民間, 由于民間文獻史料搜集與整理的難度大, 這也對圖書館在媽祖特色資源體系建設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媽祖民間文獻的類型與性質特征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和其他民間文獻史料在類型和特征方面有共同性, 但也有其特殊性。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主要是指歷史上和媽祖信仰有關的文獻資料, 包括族譜、 碑刻、 宗教科儀書、 祭祀賬本、 宮廟繪畫等, 內容涉及政治、 經濟、 文化、 宗教、 人類學、 民俗、 移民、 社會、 文學、藝術、 外交、 航海、 建筑、 醫(yī)學等眾多領域。

      1.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的主要類型

      筆者多年來搜集村落民間文獻史料, 發(fā)現(xiàn)越是偏僻的村落或越是富裕的家族民間文獻史料越多, 科舉家族文獻史料多, 且民間文獻內容以手寫為主。 村落的民間文獻類型主要有六種: 一是地契, 有官契和白契, 其中夾雜契稅、 訴訟狀和收借條; 二是道教圖書, 主要是道教經書、 道教科儀類及民俗類圖書和民間宮廟楹聯(lián)、 宮廟收支流水賬; 三是醫(yī)藥類圖書, 主要包括民間秘方藥方; 四是科舉考試有關的文獻, 主要是一些私塾小課和科舉考試的優(yōu)秀范文等; 五是族譜或家譜, 主要是古譜、 記錄一定時期有關支系人物情況的抄寫本家族以及宗族祠堂的有關記錄材料; 六是賬簿, 主要是家族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商號資金來往賬目或商號間產生的資金來往賬目。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是民間信仰的原始記錄,故類型有其特殊性。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包含經書、 祭典科儀及民俗類圖書, 還有宮廟楹聯(lián)、 宮廟收支流水賬, 一些宮廟的藥簽、 宮廟賬簿以及管理文件等。

      2.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的價值

      使用民間文獻史料治史, 是美國歷史學派的最大特點, 美國學者歐偉達 《中國民眾思想史論》 指出, “正是史學向民間文化研究領域滲透, 這一理論打破了傳統(tǒng)史學只注重政治史、 經濟史及狹義文化史研究的學術傳統(tǒng), 把史學與人類學等新興學科理論結合起來”[4]。 20 世紀20年代顧頡剛先生利用民間故事編著 《孟姜女故事研究》。 廈門大學張侃教授曾指出, “民間文獻作為有別于傳統(tǒng)文獻的一種文類, 現(xiàn)在越來越被重視, 其背后是學術轉型所致”[5]。 田野調查成為學者研究歷史人類學、 宗教人類學的重要方法, 田野調查讓學者視野轉向有文字記載的長遠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 民間文獻再次引起學術界關注[6]。 媽祖研究進入新的領域, 加大對媽祖民間文獻史料的搜集、 保護和整理, 對全面提升媽祖文化學術研究水平將起到關鍵作用。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是記錄人類信仰文化、 民俗習慣和社會組織情況的重要歷史文獻, 是研究民間信仰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也是歷史人類學、宗教人類學等專業(yè)研究的重要資料, 有其獨特的價值。

      3.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的性質特征

      (1)數(shù)量的不確定性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和其他民間文獻史料一樣, 其文獻著述及形成沒有規(guī)律性, 受地方民眾的文化素養(yǎng)及重視程度影響。 從宋代到清代, 朝廷重視媽祖信仰, 官方藏有大量的媽祖文獻史料, 相對應地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應該也是浩如煙海。 但由于民間文獻保存技術的局限性, 保存至今的媽祖民間文獻史料到底有多少, 學者心里沒底。

      (2)形成文獻的自發(fā)性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是地方文人學者自發(fā)組織編寫形成的文獻, 受到地方經濟、 文化等因素影響, 經濟條件好、 民眾文化程度高的地方, 文獻相對多。 有些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是記錄媽祖祭祀等活動而自然形成的。

      (3)文獻史料體裁和載體的多樣性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以多種形式存在, 主要有媽祖祭祀簿、 媽祖宮廟老照片、 收支賬簿、 媽祖經、 楹聯(lián)、 媽祖碑刻、 會館媽祖祭祀史料、 航海針路簿、 媽祖紀念品以及族譜等。 載體除常見的紙本(通常為線裝裝訂)外, 還有石頭、 木頭、金屬祭器、 宮廟墻壁等等。 因此, 在搜集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時要盡可能全面搜集。

      (4)文獻史料的活態(tài)性和分散性

      媽祖文化是一種活態(tài)文化, 隨著媽祖文化的不斷傳播而不斷產生新的民間文獻史料。 同時,媽祖文獻史料又具有分散性特點, 分散記錄于相關典籍, 分散于世界各地的媽祖宮廟、 會館等傳播機構和組織。 媽祖信仰和觀音信仰歷史上有一定的聯(lián)系, 因此, 在有關觀音民間文獻中, 也有媽祖相關的記錄。

      (5)文獻史料版本的多樣化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受到地域和文化傳播等因素影響產生不同的文獻版本。 筆者在收集福建、山東、 廣東和臺灣地區(qū)媽祖經等文獻史料時發(fā)現(xiàn)各種不同的版本, 經書內容也有不同之處, 這對研究民間文獻版本學等有重要文獻價值, 在田野調查中應注意全面搜集。

      二、 媽祖民間文獻搜集方法與途徑

      不少學者已經意識到, 民間文獻史料成為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依托, 通過民間文獻的田野調查研究, 了解村落的時空差異和歷史個性, 從而認識中國社會歷史。 媽祖學學科涉及歷史學、 人類學、 宗教學、 藝術學等學科, 學者對媽祖民間史料的研究為社會學、 人類學、 民俗學等學科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為學術研究轉型提供新的素材。

      1.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搜集的方法

      民間文獻史料主要指未被官方收錄的史料,搜集、 整理與研究民間文獻史料也稱 “民間歷史文獻學”。 廈門大學鄭振滿教授曾提出建立民間歷史文獻學的必要性[7], 并提出了有關研究方法[8]。 采用正確研究方法, 可以拓寬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搜集途徑、 提高媽祖民間文獻史料的利用率和研究水平。 在媽祖民間文獻搜集過程中, 結合媽祖民間文獻史料的特征采取正確的搜集方法, 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研究民間文獻史料形成的主要區(qū)域

      在搜集民間文獻史料過程中, 發(fā)現(xiàn)有奉祀媽祖的地域或宮廟就有媽祖民間文獻史料。 東南沿海港口和碼頭多建有媽祖廟, 或多或少都保存一些媽祖民間文獻史料。 明清時期, 沿海地區(qū)一些從事海洋活動的民眾, 編寫簡單而實用的航海指南性質的文本, 包括水路簿、 針路簿或針路圖、航海星圖、 祭祀簿等, 其中大都有媽祖史料的記載。 在奉祀觀音及媽祖的區(qū)域, “觀音祭祀”“廟宇祠堂楹聯(lián)大全” 之類民間文獻, 也有重要的媽祖史料記載。

      (2)分析民間文獻史料的主人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是第一手材料, 屬于零次文獻或一次文獻。 搜集媽祖民間文獻史料需要考察其源流, 找出文獻史料的主人, 如村莊族長、廟宇董事等。 可以通過座談會對村落文獻及文物進行摸底評價。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大量散落在族譜和祭祀文獻中, 分析研究民間文獻史料的主人非常重要。 民間族譜特別是九牧林氏族譜, 往往也收錄一些媽祖相關資料, 宋代最早的媽祖史料《圣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 就是1987 年在清康熙 《白塘李氏族譜》 孤本中首次發(fā)現(xiàn), 后來在九牧林氏族譜古本中又發(fā)現(xiàn)該記。 以清代涵江興安會館商號為線索, 在江口搜集到道光年間出版的 《興安會館祀業(yè)祭規(guī)》; 在仙游三妃宮, 從宮廟董事后人搜集到民國修訂版 《三宮祀典》, 這些都是媽祖史料孤本。

      (3)利用文獻及數(shù)據(jù)庫的知識發(fā)現(xiàn)與知識挖掘技術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有: 圖書館館藏的文獻、族譜、 地方志、 民間故事及個人文集等等; 方志辦方志、 地名志、 年鑒、 鄉(xiāng)鎮(zhèn)志、 地圖等原始文稿; 政協(xié)文史委的回憶錄或文史資料; 文物部門普查的建筑、 古遺址、 廟宇、 老祠堂、 碑刻、 碑銘、 摩崖、 橋梁等登記信息或實物照片; 文化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名錄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提供更多線索。 前期準備是否齊全, 挖掘的線索是否充分, 與后期收集文獻的深度與廣度有密切關系。 從各種史籍、 文集中爬梳檢索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是常用的一種方法, 可為搜集民間文獻提供線索。 古籍全文文獻搜索也能提供一定的文獻痕跡, 如 《天后祀典》 一書已經成為孤本,筆者在檢索中發(fā)現(xiàn)該書, 并從編輯者家族中找到該書。

      (4)構建媽祖民間文獻史料分類體系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以零星的、 分散的和無規(guī)則的信息存在。 文獻涉及內容和學科多, 目前沒有明確的分類方法, 這給民間文獻史料搜集帶來一定的難度。 根據(jù)媽祖民間文獻史料的特征和類型, 結合文獻分類法, 將媽祖文獻史料分為文學藝術類、 傳錄類、 圖志類、 經懺類、 簽譜類、 祭祀典簿類、 會館會簿類、 航海針路類、 學術考證類等類型, 并根據(jù)分類體系進行著錄, 編制完整的目錄及索引。

      (5)重視媽祖民間口述檔案的收集

      語言作為社會文化內容的重要載體, 具有文字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 通過針對性專題, 收集民間故事等口述材料, 為學術研究提供重要證據(jù)。莆田學院陳祖芬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媽祖信俗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研究” 及福建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A 類重點項目“莆田媽祖信俗口述檔案研究”, 對媽祖信俗檔案搜集方法作了有益的探索。 其 “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檔案收集” “媽祖信俗口述檔案” 收集等[9], 是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收集方法的理論新成果, 口述檔案提供的信息和代代相傳的媽祖?zhèn)髡f, 是媽祖民間文獻史料的一個類別, 應成為媽祖文化研究的一個方向。

      2.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搜集的途徑

      (1)民間村落是搜集媽祖民間文獻的重鎮(zhèn)

      從莆田學院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搜集實踐中發(fā)現(xiàn), 鄉(xiāng)村民眾的日常生活豐富多元, 民間村落保存有一定數(shù)量的民間文獻史料。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曾大量出現(xiàn)于清中后期及民國時期, 零散地保存在其他文獻之中。 由于民間村落在保存民間文獻史料上有一定的優(yōu)勢, 因此村落應該作為搜集重鎮(zhèn), 《重訂天后祀典》 《天上圣母真經》 (不同版本)等都是從民間村落搜集的。

      (2)古董商販也是媽祖民間文獻史料的提供者

      在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搜集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過去民眾主動聯(lián)系圖書館等收藏機構出售歷史文獻史料的情況, 如今已基本不存在了。 古董商販深入民間村落, 獲取了各類民間文獻史料。 這幾年, 新搜集的清代的 《興安會館祀業(yè)祭規(guī)》 《觀音季》, 民國的 《廟宇祠堂楹聯(lián)大全》 《水露簿》《天上圣母靈簽解簽》 《天后圣母經》 (多個版本)等民間媽祖文獻史料, 都是由古董商販提供的。 《興安會館祀業(yè)祭規(guī)》 是稀見孤本, 是研究媽祖文化通過明清會館商業(yè)貿易向海外傳播的重要史料。

      (3)舊書網(wǎng)、 收藏網(wǎng)及微信交流群等是搜集媽祖民間文獻史料的新平臺

      莆田學院圖書館在孔夫子舊書網(wǎng)、 7788 收藏網(wǎng)、 閑魚網(wǎng)、 福建文獻文史交流微信群等平臺, 搜集獲取了一批媽祖民間文獻史料, 如清代及民國出版的 《媽祖祭典法事科儀》 《天后圣母誕辰付用流水》 《天后宮收租簿》 《付用流水總登》 《天上圣母救苦真經》 《天后圣母勝跡圖志》《敇封天后志》 《觀音大士、 天后圣母、 本體真經》 (重抄本)、 《天后圣母誕辰付用流水》 (三月廿三銷用賬簿)、 《天后宮收租簿》 (云城西門外天后宮武天祿祭)、 《天后宮付用流水總登賬簿》 (云城西門外天后宮武天祿記), 還有北京、上海、 天津、 青島、 鄂西、 泉州、 莆田、 香港、澳門的天后宮老照片、 碑記、 香火符等。

      三、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的整理出版

      為了充分利用民間文獻史料, 讓民間文獻史料服務于學術界, 避免研究盲點, 也為跨學科合作與研究提供便利,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的整理出版顯得尤為重要。 許多媽祖民間文獻史料還屬于抄本、 殘本, 甚至是孤本, 造成學者所能見到的媽祖文獻史料十分有限, 直接影響了媽祖文化的深入系統(tǒng)研究。 十多年來, 通過媽祖文化學者的努力, 媽祖文獻搜集與整理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為研究媽祖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文獻資料。

      1. 莆田學院媽祖文獻史料整理出版情況

      2007 年至2011 年, 莆田學院學者劉福鑄、蔣維錟等共整理出版了3 輯 《媽祖文獻史料匯編》 共16 冊。 其中 《媽祖文獻史料匯編》 (第一輯)包括碑記卷、 散文卷、 檔案卷、 詩詞卷共計115 萬字[10]; 《媽祖文獻史料匯編》 (第二輯)包括著錄卷、 史摘卷、 匾聯(lián)卷共計 134 萬字[11]; 《媽祖文獻史料匯編》 (第三輯)包括繪畫卷、 方志卷、 經簽卷[12]。 該 《匯編》 每篇文獻包括序號、 題名、 時代標注、 作者和生平簡介以及 “校記” 等, 其中 “校記” 內容, 是使用該文獻史料的重要輔助資料。

      2014 年, 由媽祖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編纂委員會編、 劉福鑄教授主編的 《媽祖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 (第一輯)20 冊, 由鷺江出版社出版; 2017 年, 劉福鑄又主編 《媽祖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 (第二輯)20 冊, 由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 以上兩輯叢書共40 冊, 收錄有關媽祖文獻230 多種, 是目前海內外篇幅最大、 收錄內容最為豐富的影印媽祖文獻。 《媽祖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 (第一輯)主要著眼于搜集稀缺性文獻,文獻類型主要包括文學類、 傳錄類、 圖志類、 經懺類、 簽譜類、 典簿類、 會館類、 考證類、 相關類等9 大類[13]。 媽祖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 (第二輯)則主要包括繪畫圖譜類、 文學藝術類、 媽祖經書類、 宮廟簽譜類、 政書摘錄類、 方志摘錄類、 會館會簿類、 航海針路類、 祭祀典簿類、 學術考證類等10 大類[14]。 編者對 《叢刊》 所收的每個媽祖文獻史料進行研讀、 考證, 并給每種文獻史料都撰寫了 “解題”。 值得關注的是這兩輯媽祖文獻, 有不少是屬于媽祖民間文獻史料, 通過田野調查從民間搜得, 其中不乏孤本和珍本。

      除了以上校錄重排的文獻史料匯編和影印整理的叢刊以外, 莆田學院媽祖文化研究院近年還著手民間文獻的整理與出版工作。 如2017 年主持整理出版了涵江已故畫家林颿的 《媽祖?zhèn)髌婀适隆?畫冊; 2018 年, 又組織有關學者進行田野調查拍攝, 編撰出版了《媽祖宮廟藝術大觀·匾額卷》和《媽祖宮廟藝術大觀·楹聯(lián)卷》。

      2. 加強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整理出版

      為了媽祖文化的深入研究, 當前亟需更深入挖掘媽祖民間文獻史料, 讓媽祖文獻史料更為系統(tǒng)、 豐富和便于檢索參考。 莆田學院近年已在媽祖文獻史料整理出版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當前,進一步加強媽祖民間文獻史料的搜集與整理工作, 對研究媽祖文化與鄉(xiāng)村治理、 媽祖文化傳播、 媽祖學學科體系建設都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孫曉教授曾提出 《媽祖藏》 概念, 他認為佛家有 《開寶藏》 等各種藏經, 道家也有 《道藏》 及歷代史料匯編等等。媽祖學學科體系建設也應該有自己的文獻庫《媽祖藏》[15]。 《媽祖藏》 史料匯編, 迫切需要對對媽祖民間文獻史料進行收集整理。 《媽祖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 第一、 二輯的整理出版,是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整理出版工作的初步實踐。在搜集匯編文獻史料方面, 與 《媽祖文獻史料匯編》 不同的是, 《媽祖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第二輯收集范圍包括民國及當代媽祖文獻; 在文獻范疇上, 也拓展至民間書畫、 民間文書、 民間典簿等類別, 如 《湄洲針路簿》 《媽祖繪像版畫》 《三宮林孝女祀典簿》 《乘舟必覽》 《賢良港天后祖祠祭典》 《美國媽祖廟簽詩》 等等。 下一步將專題出版 《媽祖民間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 專門刊載宮廟志、 天后宮照片等專題民間文獻史料, 開拓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整理出版工作的新天地。

      四、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及數(shù)字化

      民間文獻史料研究是正史研究的重要補充,近來不斷得到學術界重視。 一些大學專門設立了民間文獻史料研究中心, 并對文獻史料進行了數(shù)字化處理。 如廈門大學的 “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 華東師范大學的 “民間記憶與地方文獻研究中心”、 山西大學的 “民間文獻與整理研究中心”。 廈門大學出版了 《民間遺存臺灣文獻選編》, 復旦大學出版了 《徽州民間珍稀文獻集成》 (全 30 冊)。 美國、 加拿大以及中國的香港和臺灣地區(qū)的一些人類學家, 也受到中國社會經濟史學派的影響, 注重民間文獻史料的解讀和闡釋[16], 同時注意加強資料的數(shù)字化建設, 以便更好地保存和利用。

      1. 莆田學院媽祖文獻資料室和資料庫建設現(xiàn)狀

      在媽祖文獻史料搜集與整理的基礎上, 莆田學院不斷完善媽祖文獻資料室和資料數(shù)據(jù)庫的建設。 近年, 莆田學院圖書館建設 “媽祖文化資料庫”, 資料庫分為媽祖文獻書目庫、 媽祖文獻全文庫、 媽祖資料圖片庫、 媽祖資料多媒體庫等, 成為學者研究媽祖文化的重要參考資料來源。

      據(jù)莆田學院圖書館、 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xié)會編撰的 《媽祖研究資料目錄索引》 統(tǒng)計, 截至2005 年, 莆田學院圖書館共搜集歷史文獻書目2 132條, 現(xiàn)代文獻資料 1 948 條, 計 4 080 條目[17]。 歷史文獻目錄包括專著類、 檔案類、 碑文類、 筆記類、 詩詞類、 史料類、 方志類; 現(xiàn)代文獻資料包括媽祖民間文獻, 也包括中外文媽祖研究資料。 經過多年的收集, 目前, 莆田學院媽祖文獻資料室收藏媽祖文化文獻資料2 萬多冊,其中媽祖專題資料600 多種2 450 多冊。 媽祖文化資料庫的建設主要依托學校圖書館, 現(xiàn)有題錄信息17 168 條, 其中全文數(shù)據(jù) 15 103 條, 內容涵蓋與媽祖文化相關的圖書、 會議論文、 報紙、圖片、 音視頻等。 收藏紙本為主的資料室和數(shù)字化的資料庫, 已成為目前國內外最大的媽祖文獻資料中心。 其中媽祖文化數(shù)字化資料庫, 年點擊量達30 多萬次。

      2.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數(shù)據(jù)庫建設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是官方及其他文獻史料的重要補充,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數(shù)量有限, 采集與媽祖相關的官方數(shù)據(jù)作為數(shù)據(jù)庫的重要補充, 并實現(xiàn)數(shù)據(jù)關聯(lián), 有助于知識發(fā)現(xiàn)。 對全國許多圖書館、 資料室而言, 除了典藏民間文獻實物外,資料數(shù)據(jù)庫的建設更是不可或缺。 目前海峽兩岸各圖書館都在加快民間文獻數(shù)據(jù)庫建設, 如臺灣地區(qū)的 “古契書數(shù)據(jù)庫”、 云南民間工藝數(shù)據(jù)庫、 陜西民間美術數(shù)據(jù)、 東北民間音樂數(shù)據(jù)庫、中原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數(shù)據(jù)庫、 四川省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資源數(shù)據(jù)庫、 民間秘方驗方數(shù)據(jù)庫、 河南省民間文化資源數(shù)據(jù)庫、 佳木斯民間音樂數(shù)據(jù)庫等。 數(shù)據(jù)庫讓圖書館間實現(xiàn)了資源共建共享,豐盈充實相關學科研究基礎, 極大便利了學者的學術研究。 廈門大學和華僑大學2009 年還組織了 “民間文獻與地方史研究數(shù)據(jù)庫建設國際研討會”。

      莆田學院媽祖文化史料數(shù)據(jù)庫建設, 得到了專家學者的普遍稱譽。 史料數(shù)據(jù)庫的數(shù)據(jù)來源于不同國家和地區(qū), 除中文數(shù)據(jù)外, 常見的還有英文、 日文、 韓文等數(shù)據(jù)。 但對于研究者來說, 在查閱外文數(shù)據(jù)時有所不便, 需進行翻譯, 因此數(shù)據(jù)庫在著錄時除將原始題名作為首選題名外, 可將翻譯的題名作為并列題名一并著錄, 以實現(xiàn)非中文文獻的同步檢索。 在元數(shù)據(jù)建設方面, 按照特色文獻的數(shù)據(jù)標準做好著錄, 全面揭示民間文獻史料內容, 提取主題詞, 做到資源組織靈活、數(shù)據(jù)彼此關聯(lián)。 此外, 還要進一步充實完善相關內容, 做好數(shù)據(jù)處理工作, 若數(shù)據(jù)采用文獻全文的形式上傳, 不利于文獻的深度挖掘, 故須將原文識別成文本或圖片標識(包含主要特征)、 語音轉換成文字。 要引入本體概念, 進一步完善文獻與文獻之間的關聯(lián), 方便研究人員對文獻的深入研究[18]。 在媽祖文獻數(shù)據(jù)庫建設方面, 口述檔案應作為民間文獻史料的重要補充。

      五、 結語

      莆田是媽祖的誕生地, 也是媽祖文化的發(fā)源地。 莆田學院媽祖文化研究院承擔媽祖文化研究及人才培養(yǎng)任務, 目前是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媽祖文化研究基地、 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 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庫單位。 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搜集與整理工作是莆田學院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重點, 也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基礎性工作。 目前, 莆田學院已建立一支頗具學術實力的媽祖文化研究隊伍, 并積極引導部分學者, 從事媽祖民間文獻搜集研究工作。 要接受新觀念、 理清新思路, 努力拓展搜集媽祖民間文獻史料的來源途徑和范圍; 要關注 “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的媽祖民間文獻史料, 特別是日本、 韓國和東南亞媽祖信仰盛行的國家; 而我國的臺灣、 香港和澳門地區(qū), 更應作為媽祖民間文獻史料搜集的重鎮(zhèn)。要注重各地非文字文獻的媽祖民間傳說、 口述檔案; 還要重視與媽祖信仰相關的各種民間器物實物資料的搜集與整理。 只有全方位構建起媽祖民間文獻資源體系, 才可以讓媽祖文化理論體系和媽祖學學科建設具備堅實的文獻資料支撐。 要認識到開展搜集、 整理和研究媽祖文獻, 不僅僅是為了促進 “媽祖學” 的建立和發(fā)展, 更是著眼于促進中國 “海洋文化” 研究和助力世界 “媽祖文化圈” 的建立和交流[19]。 媽祖民間文獻搜集、 整理和研究工作也為其他圖書館在民間文獻理論實踐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猜你喜歡
      媽祖莆田史料
      媽祖之光
      中華詩詞(2021年9期)2021-12-31 08:52:48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媽祖祭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20
      莆田巾幗架起棗農“連心橋”
      海峽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3:00:18
      史料二則
      郭沫若學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10:00
      莆田“上刀梯下火?!边^元宵
      海峽姐妹(2019年4期)2019-06-18 10:39:12
      例談數(shù)據(jù)史料的辨?zhèn)闻c解讀
      媽祖形像考——兼論媽祖服飾及媽祖形像復原實踐
      莆田鬧元宵
      海峽姐妹(2017年3期)2017-04-16 03:06:37
      莆田系陰影下民營醫(yī)療的出路
      彭州市| 织金县| 蒙自县| 黎川县| 达孜县| 湖口县| 建德市| 南陵县| 孝义市| 泗阳县| 吉隆县| 自治县| 长子县| 宣汉县| 兴文县| 汝阳县| 偃师市| 济宁市| 浠水县| 安乡县| 邵武市| 绍兴市| 东丰县| 云梦县| 穆棱市| 玉树县| 乌兰察布市| 宁河县| 宝坻区| 乌审旗| 蓬溪县| 黄陵县| 临江市| 安仁县| 丰宁| 汤阴县| 和政县| 大宁县| 拜泉县| 漯河市| 壤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