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語》“君子不施其親”詁解

      2021-11-29 01:54:09
      關(guān)鍵詞:何晏微子上海古籍出版社

      湯 洪 李 丹

      《論語·微子》云:“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1)何晏集解,邢昺疏:《論語注疏》,《阮刻十三經(jīng)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530頁?!棒敼币话銢]什么歧義。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注云:“魯公,周公之子伯禽,封于魯?!?2)何晏集解,邢昺疏:《論語注疏》,《阮刻十三經(jīng)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530頁?;寿墩撜Z集解義疏》云:“周公,周公旦也。魯公,周公之子伯禽也。周公欲教之,故云謂魯公也。孫綽曰:‘此是周公顧命魯公所以之辭也?!?3)皇侃:《論語集解義疏》,《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7年,第264頁。邢昺疏謂:“正義曰:‘此一章記周公戒魯公之語也……周公之子伯禽封于魯,將之國,周公戒之也。’”(4)何晏集解,邢昺疏:《論語注疏》,《阮刻十三經(jīng)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530頁??芍苏掠浿芄硬荼环庥隰?,臨行前周公對伯禽進(jìn)行告誡。

      “以”解為“用”,也沒有什么歧義。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注云:“以,用也。怨不見聽用。”(5)何晏集解,邢昺疏:《論語注疏》,《阮刻十三經(jīng)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530頁。邢昺疏謂:“以,用也。既仕為大臣,則當(dāng)聽用之。不得令大臣怨不見聽用?!?6)何晏集解,邢昺疏:《論語注疏》,《阮刻十三經(jīng)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530頁。由是可知,“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即謂“不要讓大臣以不被聽用而心生怨恨”。

      “大故”,基本也無歧義。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注云:“大故謂惡逆之事。”(7)何晏集解,邢昺疏:《論語注疏》,《阮刻十三經(jīng)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530頁。邢昺疏謂:“故舊朋友無此惡逆之事,則不有遺棄也?!?8)何晏集解,邢昺疏:《論語注疏》,《阮刻十三經(jīng)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530頁。

      由此,《論語·微子》章記伯禽將往魯國就封,臨行前其父周公對他諄諄告誡之語。何晏集解和邢昺疏大體一致,似無異議。然“君子不施其親”一句歷來解說紛紜,莫衷一是,遂導(dǎo)致此章語義不暢、章旨模糊。今擬鉤稽文獻(xiàn),闡說義理,以期還原文句本義。

      一、“君子不施其親”歷代解說辨析

      “君子不施其親”句關(guān)鍵字詞為“施”,“施”釋義不同,全句即會有不同理解。概而言之,“施”有四說。

      (一)釋“施”為“易”

      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注云:

      施,易也。不以他人之親易己之親。(9)何晏集解,邢昺疏:《論語注疏》,《阮刻十三經(jīng)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530頁。

      皇侃《論語集解義疏》承此說:“此周公所命之辭也。施猶易也。言君子之人,不以他人易己之親,是因不失其親也。孫綽曰:‘不施,猶不偏也。謂人以不偏惠所親,使魯公崇至公也?!瘡垜{曰:‘君子于人,義之與比,無偏施于親親,然后九族與庸勛并隆,仁心與至公著也?!?10)皇侃:《論語集解義疏》,《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7年,第264頁。邢昺疏亦沿襲此說:“施,不易也。言君子為國不以他人之親易己之親,當(dāng)行博愛廣敬也?!?11)何晏集解,邢昺疏:《論語注疏》,《阮刻十三經(jīng)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530頁。邢昺釋“施”為“不易”,那“不施”豈非譯為“易”,意為“以他人之親易己之親”,這與“不以他人之親易己之親”自相矛盾,顯誤。此外,清人俞樾《群經(jīng)平議》同樣沿襲孔說,認(rèn)為“施”義為“易”:“陸氏《釋文》本‘施’字作‘弛’。然‘弛’‘施’古字通用,非有異議也??子?xùn)施為易,即用《爾雅·釋詁》‘弛,易也’之訓(xùn)?!对姟吩疲骸M無他人,不如我同姓?!式涫共灰灼溆H也。由國家者,往往任用外戚,疏遠(yuǎn)宗支,豈非所謂以他人之親易己之親者乎?不施易自不弛廢,不易之意深,不廢之意轉(zhuǎn)淺矣。其字或可從《釋文》作‘弛’,其義仍當(dāng)從孔《注》作‘易’,古說未可非也?!?12)俞樾著,趙一生點(diǎn)校:《俞樾全集》(第2冊),《浙江文叢》,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931頁。俞樾認(rèn)為任用外戚和疏遠(yuǎn)宗族即“以他人之親易己之親”,那么“不施易”來自“不弛廢”,直接用“不弛廢”來疏解不是更為明白,如此輾轉(zhuǎn),不免顯得牽強(qiáng)。同時,俞樾認(rèn)為“施”字“或可從《釋文》作‘弛’”,可見他不能完全肯定此處“施”字應(yīng)為“弛”字,便無法將“施”字確切地釋為“易”字。

      依孔安國、邢昺和俞樾的注解,此句意謂君子治理國家不以他人之親易己之親。但是,此說卻十分令人費(fèi)解。無論釋“易”為“容易”“平和”“輕視”,還是“改變”“交換”,似乎皆齟齬難合,皆無法暢達(dá)解說文句。且三人皆無文獻(xiàn)證據(jù)證明“施”和“易”在先秦為同義通假字,反而,“施”和“易”的各個義項皆相差甚遠(yuǎn),何以能釋“施”為“易”呢?由是,何晏、邢昺和俞樾將此句關(guān)鍵字“施”釋為“易”,我們不得不懷疑其文獻(xiàn)依據(jù)和義理邏輯的恰切與妥當(dāng)。

      (二)釋“施”為“與”

      程子《外書》云:“施,與也。言其不私其親暱也。”(13)程顥、程頤著,王孝魚點(diǎn)校:《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389頁。“暱”者“昵”也,若此處“與”字作介詞講,即程子此意為君子不應(yīng)私下與其親昵近。但是,如果依循這一釋讀,《論語·微子》“君子不施其親”就應(yīng)是“君子不與其親”,則多出“暱”意。由此觀之,程子增字釋讀的附會似乎也顯而易見。

      (三)釋“施”為“劾”

      《左傳·昭公十四年》記載晉國的邢侯和雍子爭奪鄐的田地,“乃施邢侯,而尸雍子與叔魚于市”。(14)杜預(yù)注,孔穎達(dá)正義:《春秋左傳正義》,《阮刻十三經(jīng)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076頁。杜預(yù)注謂:“乃施,如字。服云:‘施罪于邢侯也?!钻俗ⅲ骸秶Z》云:廢也。’尸氏反?!?15)杜預(yù)注,孔穎達(dá)正義:《春秋左傳正義》,《阮刻十三經(jīng)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076頁。杜預(yù)認(rèn)為“施”讀本音,并引服虔注認(rèn)為“施”為“施行”之意??追f達(dá)正義云:“《晉語》說此事,云叔向既對宣子,邢侯聞之而逃,遂施邢侯氏??钻嗽疲骸畯U其族也?!瘎t《國語》讀為馳,訓(xùn)之為廢。《家語》說此事,亦為馳。王肅注云:‘馳宜為施,施行也?!疲骸┳镉谛虾??!┯熔酪病P虾钔?,故劾之。杜無注。當(dāng)從施也。”(16)杜預(yù)注,孔穎達(dá)正義:《春秋左傳正義》,《阮刻十三經(jīng)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076頁??追f達(dá)正義大體沿襲杜預(yù)注,特別之處在于引服虔釋“施”為“劾”,認(rèn)為邢侯雖逃亡,叔向依然揭發(fā)彈劾了他的罪狀。

      《左傳》服虔注的此一說法為惠棟《九經(jīng)古義》援引,以解《論語·微子》“君子不施其親”句關(guān)鍵字“施”:

      劾者,謂罪法之要辭。不劾其親者,所以隱其罪,親親之義也。(17)惠棟:《九經(jīng)古義》,《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9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00頁。

      惠棟釋“施”為“劾”,即“揭發(fā)”,認(rèn)為君子不當(dāng)揭發(fā)其親,應(yīng)為其親隱匿罪行,此才合“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的親親之道?;輻澣绱饲圩⒔狻笆弊郑湮墨I(xiàn)依據(jù)明顯不足。無論《說文》還是先秦其他文獻(xiàn),皆沒有“施”作“劾”解的成例。當(dāng)伯禽將赴魯國就任之時,其父周公如此慎重、直截了當(dāng)?shù)馗嬲]其子不應(yīng)揭發(fā)其親之罪,顯然不合歷史語境和事理邏輯??鬃訉χ芄瞥鐐渲?,在《論語》中,周公完全是一心為公、不顧私利的仁者形象。惠棟此解,與《論語》全篇思想明顯不符。

      (四)釋“施”為“弛”

      唐前《論語》文獻(xiàn)版本皆記“君子不施其親”。河北定州八角廊西漢中山懷王劉修墓出土竹簡《論語》即記為“君子不施”,(18)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定州漢墓竹簡論語》,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第91頁。此為西元前55年以前的《論語》簡本。漢石經(jīng)亦作“施”?;寿墩撜Z集解義疏》亦記為“君子不施其親”。(19)皇侃:《論語集解義疏》,《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7年,第263頁。

      然而,自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論語音義·微子第十八》始載“不弛”之說:

      不弛:舊音絁,又詩紙反,又詩豉反,孔云以支反。一音勑紙反,落也。并不及,舊音本,今作施。(20)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1389頁。

      陸德明的說法為韓愈《論語筆解》所承襲:“周公誡伯禽之多矣,仲尼獨(dú)舉此,諷哀公不親信賢人爾。施當(dāng)為弛,言不弛慢所親近賢人,如此則大臣無所施矣。謂施為易,非也?!?21)韓愈:《論語筆解》,《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9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5頁。韓愈確言此章為孔子例舉周公誡伯禽之事以諷諫魯哀公不親信賢人,未知韓愈所言何據(jù)。韓愈釋“君子不施其親”為“不弛慢所親近賢人”,未免太過迂曲。且不說釋“施”為“弛慢”尚待商榷,將“親”釋為“親近賢人”,亦屬明顯附會。“君子不施其親”其后為“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前句言家庭之親,后句言國家之臣,邏輯分明,韓愈此解,無疑是將言臣之后句附會在言親之前句,明顯不足為取。此外,韓愈認(rèn)為“不弛慢所親近賢人”是“大臣無所施矣”的前提條件,顯然邏輯亦不通暢。朱熹《論語集注》似亦贊同此說:“施,陸氏本作弛,詩紙反。福本同。魯公,周公子伯禽也。弛,遺棄也?!?22)朱熹:《論語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79頁。可見朱氏釋“施”為“弛”的明確態(tài)度。朱熹釋“施”為“弛”的原因,他在《四書或問》中有詳細(xì)解答:

      問:“施何為弛?”曰:“陸氏《釋文》云爾,而吳氏考開元《五經(jīng)文字》亦作弛,是唐本初未嘗誤也。然孔說已訓(xùn)為易,則漢本已作施,而謂如《衛(wèi)綰傳》之施易者耳。此不可曉,然作弛者,于義為得?!?23)朱熹著,黃坤校點(diǎn):《四書或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92頁。

      朱熹釋“施”為“弛”,源自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的新說。陸德明約550年—約630年活躍于世,《五經(jīng)文字》為唐張參于大歷十年(西元775年)奉詔???,此已是776年之后的事情。由此可知,張參校經(jīng),應(yīng)多依據(jù)《經(jīng)典釋文》。何況漢本皆作“施”,連朱熹自己也未為確知,只是覺得從文義上揣測,為“弛”更為合理。朱熹的失誤在于,他在“施”之“施行”與“弛”之“廢弛”之間做二元選擇,擇優(yōu)而取“廢弛”意。然而,“施”是否還有其他語義,朱熹并沒有深入探究。

      朱熹影響宋后士人甚大,此說遂逐漸為后世注家和讀書人所普遍遵循。《張閣老四書直解》承襲此說:“施字當(dāng)作弛字,是廢棄的意思……立國以忠厚為本,忠厚之道在于親親、任賢、錄舊、用人而已。蓋親,乃王家一體而分者,茍恩義不篤,則親親之道廢矣。必也親之欲其貴,愛之欲其富,使至親不至于遺棄可也?!?24)張居正:《張居正講解論語》,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9年,第302頁。《論語注疏》阮元校勘記亦云:“施、弛,古字通。”(25)何晏集解,邢昺疏:《論語注疏》,《阮刻十三經(jīng)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531頁。劉寶楠《論語正義》云:“‘施’‘弛’二字古多通用?!吨芄佟に烊恕纷ⅰ┳x為弛’,可證也。此文‘不施’,即‘不弛’假借。鄭注《坊記》云:‘弛,棄忘也?!源擞?xùn)此文最當(dāng)?!?26)劉寶楠撰,高流水點(diǎn)校:《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733-734頁。鄭玄注《周官·地官司徒·遂人》“辨其老幼廢疾,與其施舍者”句,謂“施讀為弛”,(27)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阮刻十三經(jīng)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741頁。鄭玄此處僅僅只是用直音法注音,并沒有說兩字意義同義通假,劉氏顯然誤讀。此外,劉氏借《禮記·坊記》“弛”之注解,釋“施”為“棄忘”。但《坊記》所言為“君子弛其親之過”,而非“弛其親”,《論語》所謂“不施其親”,而并未言“過錯”。因此,劉氏混同“棄忘親人過錯”與“棄忘親人”,未免牽強(qiáng)。正如清人翟灝《四書考異》所言:“‘施’‘弛’兩字古多通用,然《坊記》言‘君子弛其親之過,而敬其美’,此云‘不弛’,雖語意各殊,終嫌其文之戾也?!?28)翟灝著,汪少華等點(diǎn)校:《翟灝全集》(第2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550-551頁。

      此外,梁啟超(29)梁啟超:《論語注》,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284頁。、辜鴻銘(30)辜鴻銘:《辜鴻銘講論語》,北京:北京理工大學(xué)出版社,2013年,第340頁。、程樹德(31)程樹德:《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1293頁。、錢穆(32)錢穆:《論語新解》,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2年,第433頁。、毛子水(33)毛子水:《論語今注今譯》,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2009年,第340頁。、楊伯峻(34)楊伯峻:《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198頁。、徐志剛(35)徐志剛:《論語通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7年,第241頁。、趙杏根(36)趙杏根:《論語新解》,合肥:安徽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第356頁。、李澤厚(37)李澤厚:《論語今讀》,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4年,第504頁。、金良年(38)金良年:《論語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27頁。、李零(39)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18頁。、季瀟苑(40)季瀟苑:《論語通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年,第227頁。、杜道生(41)杜道生:《論語新注新譯》,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174頁。、黃克劍(42)黃克劍:《論語疏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10年,第403頁。、孫欽善(43)孫欽善:《論語注譯》,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第344頁。、蔡尚思(44)蔡尚思:《論語》,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第228頁。、傅佩榮(45)傅佩榮:《論語三百講》,臺北: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第821頁。、楊朝明(46)楊朝明:《論語詮解》,濟(jì)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13年,第332頁。、何俊(47)何?。骸恫簧嵴撜Z》,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7年,第345頁。、劉毓慶(48)劉毓慶:《論語繹解》,上海:商務(wù)印書館,2017年,第357頁。、許福超(49)許福超:《論語選讀》,南京: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390頁。、劉志全(50)劉志全:《論語譯注》,長春:吉林出版集團(tuán),2018年,第263頁。、周志文(51)周志文:《論語講析》,北京:北京出版社,2019年,第544頁。等皆從此說。黃懷信《論語新校釋》直接記為“君子不弛其親”,校曰:“君子不弛其親,‘弛’舊作‘施’,今從《釋文》及定州簡本”。(52)黃懷信:《論語新校釋》,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463頁。然而檢河北定州《論語》竹簡本卻作“施”,可知黃氏因其??笔д`而導(dǎo)致文本文字的誤判。

      二、“君子不施其親”原義探析

      《論語·微子》“君子不施其親”句之關(guān)鍵語詞“施”,無論釋為“易”“與”“劾”“弛”,皆捍格齟齬,而不能通達(dá)圓融?!墩f文》曰:“施,旗貌,從,也聲。齊欒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53)許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第140頁?!墩f文》釋“施”為“旗”之專有名詞,絲毫沒有提及先秦典籍中普遍使用的動詞“施行”之意。欲正確釋讀《論語·微子》此一章句,我們尚需從《論語》自身出發(fā),并尋求文本內(nèi)證?!墩撜Z》“施”字凡6見。除《微子》外,《為政》《公冶長》《雍也》《顏淵》《衛(wèi)靈公》皆有“施”之記載。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且酁檎?,奚其為為政?”(《為政》)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鳖仠Y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弊勇吩唬骸霸嘎勛又??!弊釉唬骸袄险甙仓?,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jì)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敝俟唬骸坝弘m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wèi)靈公》)

      《為政》“施于有政”之“施”,明顯為“施行”之意,此句意為“將孝悌的道理施行應(yīng)用于政治”?!豆遍L》“無施勞”之“施”,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注云:“不以勞事置施于人”,(54)何晏集解,邢昺疏:《論語注疏》,《阮刻十三經(jīng)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475頁。因此,此章之“施”亦為“施行”之意?!队阂病贰叭缬胁┦┯诿穸軡?jì)眾”之“施”,顯亦為“施行”之意?!额仠Y》《衛(wèi)靈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施”,其“施行”“強(qiáng)加”之意亦為世人熟識。由是,《論語》現(xiàn)行本《為政》《公冶長》《雍也》《顏淵》《衛(wèi)靈公》之“施”皆為“施行”之意。那么,《微子》“君子不施其親”句之“施”是否會承載迥異于其他任何章節(jié)的不同義項?

      其實(shí),《微子》此章可分解為有邏輯關(guān)聯(lián)的四個不同層次的事項。四層事項的施事者皆是“君子”,皆就“君子”如何施政治國而從不同側(cè)面闡說為事原則。第一層先說家庭,此種舉事范式和行文風(fēng)格在《論語》里比比皆是,比如《學(xué)而》“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jǐn)而信,泛愛眾而親仁”亦是先從家庭倫理秩序入手闡發(fā)社會綱紀(jì)?!熬硬皇┢溆H”,意為君子用人雖不避親,但不應(yīng)該無緣無故施惠于家庭親戚,也就是我們常言的君子應(yīng)秉持大公無私。特別是即將去魯國赴任的伯禽,更應(yīng)該具備這種公心,方可延攬賢才,治國理政。第二層“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接著說朝廷。只有將眼光放寬至家庭之外的更多賢士,國君才能真正毫無保留地充分任用朝中有能之臣與有德有才之臣,大臣們才不會有懷才不遇、懷瑾而不見任用的怨憤之氣。第三層“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緊接第二層,告誡新赴任的伯禽,用人應(yīng)不避新舊,對于沒有什么大是大非的故舊老臣,不要舍棄而廢置不用。前三層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說明用什么人的問題,第四層則總括闡明怎樣用人亦即用人的方法,那就是“無求備于一人”。無論是家庭親戚,還是新舊朝臣,皆不可求全責(zé)備,智慧的管理者用人應(yīng)揚(yáng)長避短,重點(diǎn)關(guān)注和任用人才身上積極發(fā)光的正面。

      由此可知,“君子不施其親”句之“施”并不是《論語》文本的特殊個案,此字與前引諸章出現(xiàn)之“施”字并無二致,皆是先秦“施”最常見的“施行”之意。依此釋義者,亦不乏其人。南懷瑾《論語別裁》謂:“周公告訴他的兒子魯公(就是伯禽,分封在魯國),一個領(lǐng)導(dǎo)的人,不管是個人做事,或者擴(kuò)充到政治上,總之,為天下國家社會,要沒有私心,好處先不要想給自己的親信,要大公無私?!?55)南懷瑾:《論語別裁》,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12年,第856頁。較前引“施”之四種解讀,南懷瑾此解無疑更符合孔子思想原意,因此更為圓融。何新《思與行·〈論語〉新考》亦認(rèn)為“君子不會施惠于親族”,(56)何新:《思與行·〈論語〉新考》,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第356頁。為我們正確釋讀《微子》此章提供不同于傳統(tǒng)的視角。石永楙《論語正》一書將“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句置于“周公謂魯公”句下,謂:“不施其親,朱注從陸氏本作弛。曰:遺棄也。漢石經(jīng)作施?!都狻肥?,易也。不以他人之親易己之親。皆非經(jīng)旨。今案,施或弛,皆赦宥之義。故此文以君子懷刑、小人懷惠申之。言不可以親親之私惠而廢公刑也”。(57)石永楙:《論語正》,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第220頁。石永楙釋“施”為“赦宥”,雖與“施”字普遍義項不符,但其反對“親親”之牽強(qiáng)附會,卻十分明確。莊子的至交好友惠子,即名施,惠施之命名特點(diǎn)已經(jīng)透露“施”含有“施惠”之意。

      三、“君子不施其親”義解的文獻(xiàn)佐證

      《論語·微子》此章為周公告誡其子伯禽就封于魯?shù)闹螄碚佳?,釋讀文句的關(guān)鍵無疑是周公的治國用人理念?!妒酚洝斨芄兰摇氛糜涊d了此事的前因后果: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強(qiáng)葆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dāng)國。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國曰:“周公將不利于成王?!敝芄烁嫣?、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憂勞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終,成王少,將以成周,我所以為之若此?!庇谑亲湎喑赏?,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魯。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58)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1518頁。

      周王室剛得天下,武王早終,成王尚幼,天下遠(yuǎn)未安定,周公擔(dān)心有“畔周”之變故,因而沒有親自去魯國就封,而是遣其子伯禽代其前往。周公告誡伯禽的誡語,其精神實(shí)質(zhì)與《論語·微子》基本一致。其中,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皆是周公就延攬賢才的待士之舉。既然為國家的生計發(fā)展而考量,在用人問題上,周公則不會將目光僅僅盯在家庭親戚身上,將恩惠僅僅施行于狹小范圍。如果周公在治國上僅靠親親之舉,也不會得到當(dāng)世以及后世的極力推崇?!妒酚洝方又涊d了周公誅管叔,放蔡叔的平叛事件:“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興師東伐,作《大誥》。遂誅管叔,殺武庚,放蔡叔”。(59)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1518頁。周公與管叔、蔡叔同為周文王兒子、周武王兄弟,但在面臨國家存續(xù)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周公選擇的是誅殺和流放,見足周公絕無偏私于親族的治國理念,他又怎么會慎重其事地告誡自己的兒子伯禽要施惠于親族呢?當(dāng)伯禽受封于魯后,時隔三年才報政于周公,周公覺得伯禽報政太遲緩,問其緣故,方知伯禽嚴(yán)格依父親周公創(chuàng)制的周禮治理魯國,改變魯國的風(fēng)俗禮儀,服喪三年才能解除喪期,因而遲遲未來報政。對于此事,周公卻認(rèn)為伯禽未能因地制宜,簡化禮制,因而頗有微詞:“嗚呼,魯后世其北面事齊矣!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60)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第1524頁。由此皆可照見周公在治國理政上對待親族的絕對理性。

      除《史記》所載外,傳說為周公所作《尚書》之《金縢》《大誥》《康誥》《酒誥》《梓材》《召誥》《洛誥》《多士》《無逸》《多方》《立政》等篇目皆有相似內(nèi)容,亦足觀周公治國用人的一貫理念。在文獻(xiàn)記載中,周公較早提出任用賢能的觀點(diǎn),《尚書·立政》篇表現(xiàn)尤為突出?!读⒄分?,周公先追憶夏商兩朝用人之得失,表明任用賢才對維持國家的重要性,接著陳述周文王和周武王任賢的事跡,訓(xùn)導(dǎo)周成王應(yīng)繼承先人遺志,選賢舉德,使官吏各司其職,以保國家長治久安。《立政》中,周公絕無任人唯親的思想,周公既訓(xùn)誡周成王用賢舉能,又怎會如此慎重地告誡自己的兒子伯禽當(dāng)政立國不要忘記“親親”之禮呢?

      我們還可從《論語》本身來索解答案?!墩撜Z》“親親”之義多存在于家庭倫理層面,即倡導(dǎo)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但在治國理政、選人用人方面,《論語》無一處明確提出需重用親人,相反,《論語》更加重視賢德,認(rèn)為應(yīng)不拘一格選用人才,如《論語·泰伯》記“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鬃釉唬骸烹y,不其然乎?唐虞之際,于斯為盛’”,《論語·子路》云:“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論語·衛(wèi)靈公》云:“子曰:‘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鬃硬⒉辉诤跞瞬诺纳矸莸匚?,若具備才能德行,即便是下層平民也可以為政,若僅憑借貴族身份而為政,那也不值得跟隨,如《論語·先進(jìn)》云:“子曰:‘先進(jìn)于禮樂,野人也;后進(jìn)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jìn)’”。此外,《論語·堯曰》記周武王言:“雖有周親,不如仁人”,意思是周武王認(rèn)為紂王雖然有至親,卻不如周有仁德之士。朱熹(61)朱熹:《論語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83頁。、劉寶楠(62)劉寶楠撰,高流水點(diǎn)校:《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761-762頁。、錢穆(63)錢穆:《論語新解》,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2年,第457頁。等皆持這種觀點(diǎn)。我們知道,周朝建立,大封諸侯,諸侯前去封國治理封地,周武王對諸侯進(jìn)行訓(xùn)導(dǎo),在治國用人時,面對至親和仁人,周武王明顯選擇了仁人?!墩撜Z》記武王此言,應(yīng)表達(dá)了對武王治國理政觀念的認(rèn)同。周公為武王弟,以繼承先王遺志為己任,《論語》記周公“君子不施其親”所表達(dá)的內(nèi)涵應(yīng)與武王任賢思想相同,而不是表達(dá)“親親”之觀念,我們切不可將治國理政與家庭倫理混為一談。

      綜上所述,我們從歷代注疏解說、文本內(nèi)證以及歷史文獻(xiàn)佐證等諸方面對《論語·微子》“君子不施其親”句進(jìn)行了詳細(xì)考辨,發(fā)現(xiàn)此句關(guān)鍵字“施”,無論釋讀為“易”“與”“劾”還是“弛”,皆與文句齟齬,因而難以暢達(dá)其旨。經(jīng)文獻(xiàn)考釋,《論語》“施”字皆為先秦最常見之“施行”義項,因此“君子不施其親”其意應(yīng)為“君子不應(yīng)該無緣無故施惠于家庭親戚”。

      猜你喜歡
      何晏微子上海古籍出版社
      沈曾植著作集出版前史發(fā)覆
      美男子何晏,時尚風(fēng)向標(biāo)
      鄰父伐樹
      “四 體 不 勤, 五 谷 不 分” 新 解
      文教資料(2019年22期)2019-10-15 09:55:35
      登樓
      何晏七歲
      睢陽微子墓
      旅游(2017年7期)2017-07-15 15:33:43
      微子:糾結(jié)于生死之間
      “小白臉”最初叫“粉郎”
      上海古籍出版社
      博覽群書(2013年1期)2013-06-20 09:00:08
      屯门区| 敦煌市| 县级市| 黑水县| 枣阳市| 玛多县| 永胜县| 五家渠市| 乐昌市| 容城县| 凤凰县| 霞浦县| 桑植县| 安塞县| 怀仁县| 乌什县| 黑龙江省| 孟村| 唐河县| 连云港市| 伊吾县| 航空| 黄骅市| 大英县| 德惠市| 报价| 丁青县| 东明县| 册亨县| 三原县| 保康县| 县级市| 邵东县| 海南省| 温州市| 达日县| 朔州市| 利津县| 苏尼特左旗| 涞源县| 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