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茹
(渤海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格局,即“三全育人”[1]。他對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具體方向?!叭恕币蟾咝K枷胝谓逃ぷ鳌叭备采w,以系統(tǒng)性思維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工作,實現(xiàn)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思政課教師是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的關鍵,因此,高校要注重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有效推進“三全育人”。
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課程。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必然涉及“時代的理論思維”,而理論思維具有歷史性,“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2]436。馬克思主義還認為,在階級社會,教育始終無法擺脫社會、階級和歷史的影響。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也必然具有歷史性和社會性。在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這是中國社會前進過程中所處的一個全新階段,黨和國家的發(fā)展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這也為新時期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在全力推進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過程中,必須不斷優(yōu)化思政課教師隊伍結構,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加強意識形態(tài)學習,重點提升思政教師思想政治理論素養(yǎng),回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訴求。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高校出現(xiàn)了辦學規(guī)模擴大化、資金籌集渠道多元化、辦學途徑國際化、辦學手段信息化等變化。一方面,高校規(guī)模越來越大,學生人數(shù)越來越多,迫切需要高校在相應的辦學條件下,科學合理地分配教學資源,滿足學生思政教育需要;另一方面,教育改革使高校辦學日益凸顯國際化、多元化特點,在中外學術交流時,大學生群體也出現(xiàn)了東西方觀念沖突、價值取向迷茫等新問題,這就對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敖處煶袚鴤鞑ブR、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是教育發(fā)展的第一資源?!保?]面對各種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如果缺乏政治敏銳性和政治甄別力,思政課教師就不能在政治立場和原則問題上做出正確的回應,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會偏離正確的方向。因此,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就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主動回應這些問題,保證思政課能夠從容面對各種思想文化的碰撞,以及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對話,從而提升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隨著后疫情時代、逆全球化浪潮的到來,以及西方對華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日益嚴峻,高校發(fā)展也必然要符合國家利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守正出新、面向未來,不斷筑牢意識形態(tài)工作主陣地。具體來說,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我黨執(zhí)政所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堅持用聯(lián)系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著力增強戰(zhàn)略思維能力和戰(zhàn)略定力;堅決做到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把教書育人與自我修養(yǎng)結合起來,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堅持不懈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p>
“三全育人”強調建構一種大學教育各環(huán)節(jié)無縫對接的整體性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即“大思政”的教育格局?!叭恕敝小叭笔顷P鍵,“全”的前提條件是配齊一支數(shù)量充足、素質過硬的思政教師隊伍。要實施“三全育人”,就必須聚合校內外各類育人資源,實現(xiàn)育人主體、時間、空間三個維度的有效協(xié)同,形成人人、時時、處處育人。因此,協(xié)同思維是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必須具備的思想觀念。
協(xié)同是一種關系范疇,強調協(xié)調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不同資源或者個體共同完成某項工作。在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中強調協(xié)同思維,就是要從聯(lián)結關系結構、新力量培育等角度進一步充實教師隊伍,提升教師隊伍素質,這是最基礎意義上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從“三全育人”的角度看,協(xié)同建設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是指教育的主體力量不應局限于思政課教師,而是要形成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shù)量充足、素質優(yōu)良的工作隊伍。因此,高校要進一步擴充傳統(tǒng)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將非思政課的一線教師,以及相關行政崗、管理崗的教師(主要是輔導員)也納入思政教師隊伍。
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中的協(xié)同就是要打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學科與課堂之間的壁壘。一方面,高校思政課教師通過課程思政建設與非思政課教師進行交流,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科研等方面為高校意識形態(tài)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人才支撐;另一方面,通過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可以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全面延伸,在基礎教育、專業(yè)教育和思政教育之間實現(xiàn)教育內容的協(xié)同。同時,教學部門、學生管理部門、黨委工作部門要重視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協(xié)同思維,學校之內、課堂之外的其他職能部門也應共同承擔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達到“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當今世界飛速發(fā)展,物質財富不斷增長,人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也發(fā)生了改變,“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的理想信念動搖,思想道德滑坡,社會誠信缺失,價值觀混亂和價值追求失衡,使許多人產生憂慮和困惑”[4]。因此,關注人自身的精神世界成為一個重要命題,人本精神也成為當下的一個重要價值追求。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從根本上說也是人的建設,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人本精神必然成為其中的一條重要價值遵循。人本精神來自現(xiàn)代西方社會人本主義思潮,但馬克思主義又對其進行了揚棄,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本精神。概括來說,馬克思主義的人本精神不僅強調對個體的關注,更是從感性的社會關系角度來關注人的自由與全面發(fā)展。同時,馬克思主義的人本精神的重要遵循是在價值論意義上強調人作為“根本”與“主體”邏輯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種人才培養(yǎng)的社會活動,又是塑造人的品質、品格的精神活動。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是對以培養(yǎng)人才為己任的教師進行社會能力與精神品格的建設。思政課教師的道德品質與學術修養(yǎng)直接關系到學生精神世界中的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的養(yǎng)成,關系到學生政治立場、政治態(tài)度和政治觀點的確立。因此,思政課教師也必然要在感性的社會關系中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并以此回應時代,在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上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建設需求??梢哉f,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不僅是要增加“人的數(shù)量”,更要加強“人的建設”。一方面,“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5]379。思政課教師應該堅定理想信念,遵循人本精神,從熱愛黨和國家、人民的角度,從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角度,充分認識到自身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認識到自身的尊嚴和價值。只有自己先堅定政治信仰,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思政課教師“政治要強”“情懷要深”的原因。另一方面,在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中,高校要在具體的制度制定、管理工作、教學活動及機構設置等方面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精神。比如,建立多元綜合評價體系,完善思政課教師評價機制,將政治素養(yǎng)、師德師風和業(yè)務能力與思政課學科特點相匹配,加大對思政課教師的激勵力度,增強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榮譽感與責任感,把優(yōu)秀的思政課教師納入各類骨干人才培養(yǎng)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