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錚
一、談話導(dǎo)入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文——《伯牙鼓琴》。我想問問大家,以前你們學過很多篇文言文,要把文言文學好,有什么好方法嗎?
生:查找它自己本身的意思。
師:可以來看看它的意思,也就是了解文章的意思,對嗎?你用什么方法了解文章的意思?
生:在網(wǎng)上或者資料書上查找。
師:查閱相關(guān)的資料是個不錯的方法。
生:我覺得在了解文言文之前我們應(yīng)該先把文言文讀熟,把字音讀準,然后再通過注釋和一些翻譯來理解。
師:看來,讀準、讀好是學好文言文的第一步。還有同學想說嗎?
生:我們在讀文言文的同時還要大致理解文言文,并學會斷句。
師:讀好、讀準、讀通、讀順,還要結(jié)合資料理解它的意思,這就是你們掌握的學好文言文的好方法。
二、誦讀文本
1.第一遍讀文:讀準字音,語句讀通
師:剛才我們說到,學一篇文言文之前要先把它讀好。那我們就來一起看一看這篇文章。這次,請你先來自己讀一讀,讀的時候要注意把字音讀準確,語句讀通順。開始。
(生自讀課文)
師:誰愿意給大家讀一下?請一位同學給大家讀一下。
(生讀課文)
師:她剛才讀的時候,你們都認真聽了吧,有什么問題嗎?你來說說。
生:應(yīng)該是“湯湯(shāng shāng)乎若流水”,她讀成了“tāng tāng”。
師:那我想問問大家,這個字在我們現(xiàn)代文當中確實讀tāng,比如我們喝的熱湯,為什么在這篇文章里一定要讀“shāng ?shāng”呢?你說說。
生:我結(jié)合釋義發(fā)現(xiàn),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像流水一樣浩蕩,而“湯湯(shāng shāng) ”在字典里就是指水流十分大而急的樣子,所以在這篇文言文里應(yīng)該讀shāng。
師:聽明白了嗎?所以在這里面讀“湯湯(shāng shāng)乎若流水”。看來要確定字詞的讀音,還要結(jié)合意思來進行。那剛才在讀的時候,“少”字她是怎么讀的?
生:shǎo。
師:請剛才讀的那位同學來說說,你為什么讀“shǎo”?可以看一看書下注釋是怎么解釋這個詞的。
生:“一會兒”的意思,時間很少。
師:非常好!聽明白了嗎?時間很短就叫“一會兒”,所以在這里讀shǎo。還有一個讀音,大家看“以為世無足復(fù)為鼓琴者”中的兩個“為”,一個字在一句話當中出現(xiàn)了兩次,又該怎么讀呢?
生:我覺得應(yīng)該是“以為(wéi)世無足復(fù)為(wèi)鼓琴者”。“以為”的意思就是“認為”,所以我覺得應(yīng)該讀wéi?!盀楣那僬摺本褪恰盀榱怂麖椙佟保缘诙€地方應(yīng)該讀wèi。
師:這是你理解的,大家覺得可以嗎?
生:可以。
師:所以,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大家發(fā)現(xiàn)了沒有,我們剛才列出來的三個字都是多音字,但是要結(jié)合它們在文中不同的意思去選擇正確的讀音。通過大家的合作,我們把字音弄準確了,現(xiàn)在再來讀一讀這篇文章,這次讀的時候還是要做到把字音讀準確,語句讀通順。另外,孫老師給你們一個小建議,讀的時候文言文的語速上要慢一點兒,這樣文言文的味道才會更濃。自己再來試一試。
(生自讀課文)
師:誰愿意再來讀一讀?這次讀的時候,不僅要把字音讀準確,還要讀出文言文的節(jié)奏。
(生讀課文)
2.第二遍讀文:借助注釋,讀懂故事
師:這次讀得是不是比剛才讀得更有味道了?好,大家看,剛才我們讀準了字音,也讀出了文言文的節(jié)奏?,F(xiàn)在請你打開書,借助書下面的注釋,自己說一說故事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自讀課文)
師:自己讀完之后,可以同桌兩個人互相說一說。
(生同桌互相交流)
師:好了,大致意思都了解了嗎?誰來給大家講一下?
生: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彈到了描繪大山的樂曲,鍾子期說彈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樣高峻。一會兒又在彈描寫流水的樂曲,鍾子期又說彈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樣浩蕩。鍾子期死后,伯牙拉斷了琴弦,摔破了琴,終身不再彈琴了,因為他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人值得他為之彈琴了。
師:他解釋得怎么樣,大致意思跟你們想的一樣嗎?
生:一樣。
師:剛才這位同學已經(jīng)把文章的大意給大家串了一遍。我們來看文章的最后這一句“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以為世無足復(fù)為鼓琴者”,誰把這句話的意思單獨給大家說一說?你來說。
生:我認為是這樣的,鍾子期死后,伯牙摔碎了琴,把琴弦拉斷,終身不再彈琴,他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了。
師;我想問問這位同學,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內(nèi)容跟前面不一樣了?
生:這句話是在講鍾子期死后的事情,而前面都是在講伯牙在彈琴,鍾子期在聽,伯牙彈到一些曲子的時候,鍾子期能馬上明白伯牙的心思。
師:是這樣的,那內(nèi)容變了,再讀的時候什么也要不一樣?
生:我覺得再讀的時候,情感也發(fā)生了改變,因為前面都是鍾子期在評價伯牙的曲子,當時的意境應(yīng)該是很愉悅輕松的,而最后一句進行了轉(zhuǎn)折,寫鍾子期死后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了。伯牙感覺特別遺憾,很懷念他的知音。
3.第三遍讀文:讀出節(jié)奏,讀出變化
師:是的,所以想請同學們在這一次讀的時候,想一想內(nèi)容和情感的變化,不光要讀出文言文的節(jié)奏、韻律,還要試著讀出內(nèi)容以及情感的變化。給大家一個小小的建議:可以在前后兩部分體現(xiàn)變化,中間停頓的時間略長一些。自己試一試,開始。
(生自讀課文)
師:這一次誰再來讀一讀?
(師指名讀課文)
師:大家聽出來他讀的變化了嗎?不僅讀出了文言文的節(jié)奏,還讀出了文章里情感的變化,真好!
三、理解知音
1.讀文質(zhì)疑
師:我想問問大家,在我們一遍又一遍讀文的過程當中,對于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思考嗎?
生:我想知道伯牙和鍾子期是怎么成為知音的。
師:這個問題很多同學都特別想了解,而且伯牙和子期也是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知音”的代名詞。這個問題問得好。還有其他問題嗎?
生:我還想知道為什么伯牙彈琴彈高山和流水,鍾子期就能聽出來他彈的是什么。
師:誰跟他有相同的問題?這個問題問得更有價值。
2.解決問題
師:確實如你們所說,為什么伯牙在彈琴的時候只彈到了高山和流水呢?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高山流水》是一首古琴曲,傳說也是從伯牙這里流傳開的,被稱為我國十大古琴曲之一?,F(xiàn)在人們把這首樂曲改編成了兩首,一首叫《高山》,一首叫《流水》。想聽一聽嗎?
生:想。
師:聽的時候要認真聽。孫老師給你們播放兩段樂曲,聽完之后要來判斷哪一首是《高山》,哪一首是《流水》。我們先來聽第一首。
(師依次播放兩段樂曲)
師:誰來說一說?
生:我覺得第一首是彈高山
的,第二首是彈流水的。第二首的速度特別快,流水的聲音是連續(xù)的。
師:所以它更像是文中所描繪的“湯湯乎若流水”。還有同學想說嗎?
生:我認為第一首曲子是《高山》,因為我聽著它比較沉重。
師:用另一個詞“穩(wěn)重”,形容高山是不是更好?大家看,剛才我們并沒有用文字或者語言去交流,我們僅憑旋律,就聽出了高山和流水的區(qū)別,這就是音樂帶給我們的魅力。同學們想,你們都聽出來了,子期會聽不出來嗎?
生:聽出來了。
師:他是怎么贊美伯牙琴技的呢?直接用子期的話來贊美一下伯牙的琴技。
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師:怎樣才能更體現(xiàn)出你們聽完后跟子期有相同的感受?
生:(加強語氣和情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師:同學們,這是子期聽到伯牙鼓琴之后對他發(fā)出的一種由衷的贊美。剛才大家還問到了一個問題,為什么伯牙鼓琴的時候“志在太山”“志在流水”。我想先問問大家,“志”是什么意思?
生:我結(jié)合注釋,“志”表示心志、情志的意思。
師:我們常常說是心里的想法。老師寫一個小篆體的“志”,(板書)大家看,上面是“道”的意思,下面是一顆心。通過這個字的字形,你們知道它最初是什么意思嗎?
生:我覺得這個字應(yīng)該是心志在高山。
生:就是他心里在想什么。
師:沒錯,就是他心中向往、想去的地方。剛才我們說到了,伯牙鼓琴為什么獨獨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其實對于山水的追求,在我們古代的文學中,有很多作者都表達過。從《論語》中的這句話一起來看孔子是怎么說的。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苯柚⑨屢黄饋砜匆幌?,誰來給大家讀一讀?
生:意思是“以……為樂”。此句意思為“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另一理解為“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指的是智者之樂,就像流水一樣,閱盡世間萬物,悠然、淡泊;仁者之樂,就像大山一樣,巋然矗立,崇高、安寧。
師:同學們,當伯牙鼓琴的時候,難道在他指尖流瀉出來的這些旋律,僅僅是在描寫他眼前看到的美景嗎?結(jié)合內(nèi)容,想想伯牙還想借助琴來表達什么。
生:我覺得鍾子期在贊美伯牙的時候不僅贊美了他彈的是什么,還贊美了他的樂曲很崇高、安寧,因為在《論語》中高山流水表示崇高、悠然。
師:伯牙彈奏的背后還有什么?
生:通過上面的解釋,我覺得伯牙更多的是在贊揚朋友鍾子期的智慧和仁義。
師:除了贊美朋友之外,伯牙內(nèi)心有怎樣的追求?
生:我覺得他之所以彈高山
流水,是想表達自己內(nèi)心志在悠然、淡泊、崇高的生活,所以借高山和流水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向往的東西。
師:大家看,他借彈琴,不僅贊美美景,還寄存著他的情感和高遠的志向。那你們說,子期在聽的時候,有沒有聽出伯牙內(nèi)心高遠的追求?子期贊美他,不僅僅是在贊美他琴技高超,還贊美他的什么?
生:還贊賞伯牙的精神。
師:贊美是一種美好的精神,子期又會怎樣贊美伯牙呢?
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師:同學們,子期不僅聽出了旋律之美,還了解了伯牙內(nèi)心的志向???,在《列子·湯問》這篇文章當中,也記錄了伯牙鼓琴的故事,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大家來讀一讀。
生: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師:對于“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你又是怎樣理解的?
生:我覺得這句話是說伯牙想的,鍾子期都知道。
師:這兩個人之間的這種情感,你會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
生:“知音”。因為“知音”的意思就是指對方心里想的另一個人都知道。
師:真好!現(xiàn)在,你們理解剛才提的那個問題了嗎?知音不僅是知他的旋律,還要知他的心志、情感以及追求,這才是真正的——
生:知音。
師: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兩個人在一起的景象。我請兩位同學來給我們再現(xiàn)一下這個畫面。請你來讀關(guān)于子期的話,你來讀關(guān)于伯牙的話。
生: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生: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生: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
生: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p>
師:非常好,也就是這樣的兩個人,才成為了真正的知音。
四、感慨收獲
師:可是,“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以為世無足復(fù)為鼓琴者”,再讀這句話,有什么感受?
生:我覺得伯牙和鍾子期之所以是知音,是因為他們知道對方想什么,所以在鍾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彈琴。
師:現(xiàn)在你走進了伯牙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了他在鍾子期死后不再彈琴是因為什么了吧?
生:他失去了知音。
師:還有什么看法?
生:鍾子期死后伯牙都把琴摔破了,說明鍾子期和伯牙之間的感情很深厚,伯牙心中很難過。
師:是啊,鍾子期死后伯牙一定想的是:當我志在太山,再也沒有人會對我講——
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流水的時候,再也沒有人會說——
生: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師:此時此刻,伯牙的內(nèi)心悲痛萬分,萬念俱灰。于是他在子期的墳前唱起了這樣的悲歌。
(師播放音頻)
師:同學們,這就是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我覺得傷心、傷心、復(fù)傷心。伯牙、子期真的是一對友誼非常深厚的知音,通過伯牙所唱的可以感受到伯牙非常傷心,因為再也沒有人懂得他彈的是什么了。
師:你真正走進了伯牙的內(nèi)心,也體會到了知音真正的內(nèi)涵。文章后面的資料中,也為我們介紹了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以及他們對后人的影響。請大家默讀一遍。
(生默讀資料袋)
師:默讀完資料袋之后,再來讀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以為世無足復(fù)為鼓琴者”,你有什么感受嗎?
生:孟浩然、李白、王安石這些大詩人都寫過伯牙和子期的知音故事,看得出他們倆之間的關(guān)系是非常密切的,后人都知道他們的故事。
師:不光是知道,歷朝歷代很多文人還對他們的知音情進行了高度的贊美。還有同學想說嗎?
生:他們的故事還引出了“知音”和“高山流水”兩個詞語。
師:大家理解了“知音”的由來和內(nèi)涵。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這篇文章,我想問問大家,關(guān)于伯牙和子期的故事,現(xiàn)在你們真正讀懂了嗎?
生:讀懂了。
師: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好嗎?
(生背誦課文)
師:同學們,你們已經(jīng)把課文背下來了,也完成了我們這節(jié)課的任務(wù)。最后想問問大家,這樣的一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生:我的收獲是學會了古文應(yīng)該怎么去預(yù)習。
師:你學到了面對古文如何去學習和預(yù)習,你收獲的是學習方法,真好。其他同學呢?
生:我知道了知音的真正含義。
師:那你期不期待在你的人生當中也遇到如此的知音呢?
生:期待。
師:也祝你能夠覓得你的知音。還有其他感受嗎?
生:我知道了知音很難得,所以遇到了理解自己的人要珍惜。
師:很好。這一節(jié)課大家的感受還有很多,希望課下你們繼續(xù)去了解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以及后人對他們的贊美,希望你們在生活中也能覓得知音。下課!
(作者單位:北京市東城區(qū)板廠小學)
責任編輯 ? 楊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