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靖蕓
摘要:共青團的定位就在于是黨的后備軍和助手,其根本任務就是要圍繞著黨在不同時期的中心工作而付諸努力。高校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yǎng)的重要場所,要始終圍繞黨的教育政策和培養(yǎng)目標來進行教育管理。高校是由院系組成的,院系就是高校的組成部分,其黨建、團建的質量將直接關系到學生成長的質量,為此要創(chuàng)新院校黨建帶團建的方式,讓其成為高校發(fā)展的持續(xù)動力。基于此,本文從幾個方面出發(fā),探討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院系黨建帶團建的創(chuàng)新策略。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院系;黨建帶團建;創(chuàng)新策略
總書記強調(diào),在新時代背景下要加強黨的領導,黨是領導一切的。高校作為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場所,是青年成長的搖籃,高校的黨建水平直接關系到培養(yǎng)教育的水平、質量、成色,特別是面對新時代新要求、新機遇和新挑戰(zhàn)的背景下,高校更要通過黨建帶團建的方式來保證高校的培養(yǎng)方向,尤其是以院系這一高?!吧窠?jīng)末梢”的要求滿足情況。
一、高校院系黨建帶團建要突出一個“建”字
團組織作為聯(lián)系和服務青年的政治組織,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堅強堡壘,其組織、制度、作風等方面的建設是團組織健康發(fā)展、穩(wěn)固發(fā)展的基礎和保障。為此,高校院系的黨建帶團建的首要任務就是要依照黨建的系統(tǒng)方式來完善團建的各個方面,搭建起為黨組織培養(yǎng)人才、輸出人才的廣闊平臺??倳浛倳洀娬{(diào),青年在哪里,團組織就建在哪里,努力使團組織成為聯(lián)系和服務青年的堅強堡壘[1]。
為此,在“建”方面,首先要提高共青團的組織力,建立起從校級、到院級、系級、班級的團組織覆蓋路徑,不僅覆蓋全員,而且覆蓋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包括班級、專業(yè)、社團等各類學生組織,創(chuàng)新方式將團組織與學生成長進行融合,以強有力的組織力、感召力,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不斷來提升共青團的組織力。其次,要完善團組織的制度體系建設,參照黨建的制度體系,緊緊圍繞共青團的工作理念,建立起一系列的、能夠適應新時代高校發(fā)展的團組織制度體系,以制度筑牢根基,特別是要針對不同學院、不同專業(yè)分類分層制定特色制度,明確發(fā)展方向、保障措施等,全面提升高校共青團組織運行制度化科學化水平。再者就是要樹立良好的優(yōu)良作風,以服務、發(fā)展之姿密切聯(lián)系青年,做青年之友,不做青年“官”,要做到完善團干部密切聯(lián)系青年機制。在新時代高校中,團組織要堅持服務、引領的宗旨意識,和青年學生交朋友、引方向、助發(fā)展。目前高校中,一些團組織干部學生氣很少、官氣卻很重、架子很大,使得青年學生對團組織有誤解,為此要秉持交朋友、心連心的責任意識,通過主動聯(lián)系、走訪,真心誠意為大學生成長辦實事,讓大學生感受到黨的關懷、團的關心,從而形成良好的作風建設長效機制,提升新時代高校院系團建水平。
二、高校院系黨建帶團建要突出一個“帶”字
以黨的先進性來帶動團的向前發(fā)展,是黨建帶團建的關鍵所在。共青團作為黨的后備軍,要成為未來合格的接班人,需要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能力上實現(xiàn)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要求。為此,在這個“帶”字上,高校黨組織要作為共青團員的帶頭人,使得他們朝著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前發(fā)展的方向努力[2]。
在“帶”這個方面,首先,要從政治上保證共青團員的純潔性。政治性是共青團的靈魂和根本,要始終圍繞著黨的要求和中心工作來培養(yǎng)、壯大,從入團起就要讓學生在思想上、行動上始終保持和黨中央一致,新時代背景下就是要做到“兩個維護”,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大學生按照黨的要求,努力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其次,在思想上,要貫徹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系列思想,面對世界價值多元化和意識形態(tài)多元化的時代特點,高校要以院系為單位和陣地,共青團工作要在黨的領導下,將學習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必修課,創(chuàng)新思政課程的教學方式,將其貫穿到各個學科之中,讓科學的理論來武裝高校青年團員,做到入心、入腦,并且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再者,就是要抓“關鍵少數(shù)”,帶好團員骨干,以一支信念堅定、作風優(yōu)良、素質過硬的骨干隊伍,特別是院系班級的班長、團支部書記等,以此作為壯大黨的后備力量,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大學生為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
三、高校院系黨建帶團建要突出一個“育”字
高校的職責就是培育人才和建設者、接班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此,黨建帶團建要培育高校學生的理想信念、思想內(nèi)涵,幫助大學生確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具體為黨在各個時期的理論成果,特別是以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要內(nèi)容的理論精髓,引導大學生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在新時代背景下,要圍繞“立德樹人”開展育人工作,結合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和國家需求開展系列工作,促進高校共青團改革,激發(fā)共青團生機活力,也推動高校及院系教學質量的提升。
結語:
新時代高校院系黨建帶團建的創(chuàng)新策略最主要的就是要立足高校教學的根本,加強“關鍵少數(shù)”的引領作用,特別是院系共青團組織要明確自身的使命和責任,在以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打鐵自身硬”,在黨建帶團建上以高質量的人才培養(yǎng)來體現(xiàn),這也是新時代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李昌郁.新時代高校院系黨建帶團建的創(chuàng)新路徑[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021(001):17-21.
[2]吳鈴,楊芳.新時代地方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20,v.19(06):259-260.
[3]吳鈴,劉元明.新時代地方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的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研究[J].法制博覽,2020,000(003):39-40,43.
[4]秦軍,陳實.高??萍紕?chuàng)新團隊建設策略研究[J].科學與管理,2019.
[5]祝鶯鶯.新時代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模式研究[J].山西青年,2020,000(01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