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qū)特教中心 陳勝寶
由于智力障礙兒童的特殊性,在傳統(tǒng)的教育活動中,多以照顧為主,對其獨立意識的培養(yǎng)有限,致使其依賴性過強,獨立自主能力較差,對其未來的生活無法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這對其正常生活發(fā)展有著一定的制約。通過勞動教育這一手段可以幫助智力障礙兒童更好地認識到獨立的重要性,為其日后獨立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對勞動教育的正確認識是開展教育工作的前提。勞動是幫助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自身生活經(jīng)歷與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智力障礙兒童家庭中,由于孩子客觀存在的自身缺陷,家長往往選擇“代勞”來對其進行照顧,避免他們受到傷害。殊不知,這樣的過度保護反而成為他們身心成長道路上的絆腳石。家長的事事“代勞”,使得他們的自主能力開始退化,對家長的依賴心理不斷加重,這對其未來的正常生活十分不利。故而,必須要注意對智力障礙兒童進行勞動教育,讓他們在勞動中收獲、在勞動中成長,感受到自身所肩負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從而提升自身的自理意識,并嘗試獨立。因此,在校期間,教師可以根據(jù)同學們的實際情況為他們設定個性化的獨立目標,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注意對其動手能力進行培養(yǎng)。教師可以引導其對教室進行設計,裝飾班級、養(yǎng)育花草、日常清理桌椅、打掃地面等。讓孩子們通過相互配合與團隊合作來提升自己的獨立意識與動手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班級責任感與使命感,促進其自理能力的發(fā)展與進步。
實踐是檢驗能力的重要手段,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即可成功,需要不斷地努力實踐,在反復的訓練中使能力變得純熟、得心應手。故而教師應注意勞動活動的長期性與緩慢性,讓學生在不斷的磨煉中提升自身的能力與水平。教師可以在班級中設立值日生輪流表,讓同學們在長期的輪換與勞動中磨煉自己的意志,提升基本生活能力,還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校園清掃活動,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對校園里的垃圾進行清掃,將綠化帶中的枯枝敗葉進行簡單的修整。此外,學校還可以利用校園內(nèi)的空地種植一些果蔬,鼓勵同學們一同體驗種植的樂趣與辛勞。在植物的成長過程中,同學們還需要定期為自己栽種的植物澆水施肥,根據(jù)植物的生長狀態(tài)進行靈活的修整。這樣的實踐方式使得同學們在校期間有了良好的勞動環(huán)境與空間,為其長期勞動做足了準備。在這一長期的實踐活動中,同學們的細心、耐心等品質也得到了良好的鍛煉,使其經(jīng)歷了多種勞動活動,大大豐富了他們的體驗感和參與感,充實了他們的人生閱歷,使他們的校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此外,當對自己所種的果蔬進行收獲時,他們還能獲得成就感,感受到豐收的幸福與喜悅。
智力障礙兒童由于心理發(fā)育不完全,長期保持著孩童的天真與稚氣,對于教師的夸獎十分受用。由于自身的不足,他們對外界的肯定更加重視,十分渴望受到贊美與表揚。故而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注意對他們進行鼓勵教育,密切關注其身心發(fā)展狀態(tài),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在進行勞動教育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布置具體的勞動任務,并根據(jù)其勞動成果進行夸獎教育,幫助其樹立勞動自信,使其收獲成就感,進而使其興趣得到有效的提升與發(fā)展。如在進行整理床鋪的任務時,對于自理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樹立簡單的勞動目標,如將枕頭擺放標準或將床單展開鋪平等。當其完成任務后,教師應及時對其進行夸獎,利用飽含鼓勵和肯定的話語對其進行下一步的引導:“你的枕頭擺放得非常整齊,相信你的被子也可以擺放得這樣整齊?!蓖ㄟ^鼓勵引導來調動學生的自理興趣,使其主動對個人生活環(huán)境進行細致的整理,在一步步的引導與興趣調動中,幫助其完善自身的自理能力。
勞動活動對智力障礙兒童來說有著較大的難度,他們理解能力的不足往往會導致在進行勞動時出現(xiàn)疏漏與過失。因此,為有效提升他們的自理能力,幫助其更好地理解勞動的意義,學習勞動的技巧,教師應當采用寓教于樂的形式進行技能的講解。教師可以將勞動的技巧編撰成朗朗上口的兒歌、順口溜等,或將勞動形式融入游戲之中,通過游戲來為其進行技巧的傳授以及意義的傳達。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為同學們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進行角色扮演,通過情境模擬的過程來提升他們的自理能力。教師可以為同學們播放“小兔子吃飯”的動畫,并根據(jù)動畫情節(jié)來進行角色的演繹:教師扮演“看著兔寶寶吃飯的大兔媽媽”,同學們來扮演“要吃飯的小兔寶寶”。根據(jù)動畫的情節(jié)發(fā)展,由“大兔媽媽”帶領“小兔寶寶”在洗手池邊洗手,洗完手后將手擦干,將他們引導到餐桌旁,利用動畫故事情節(jié)來引導他們獨立用餐,學習不同餐具的使用方法,促進其自理能力的提升。通過游戲來對勞動技巧進行傳授,可以使智力障礙兒童的自理手段得到顯著提升。
由于兒童的成長環(huán)境、生活氛圍、家庭情況、個人身體情況等不同因素影響,班級中的學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異,對自理能力的需求也有所不同。這樣的情況就要求教師應注意因材施教,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實行個性化的勞動活動。教師可以根據(jù)班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細致的層級劃分,根據(jù)其需求與水平將他們分為不同的層級。對于第一層級生活能力較差、行動較為遲緩的學生,教師應注意以點滴目標的設置為主,引導他們一步一步地實現(xiàn)預設的目標,讓他們在鼓勵中不斷進行自我提升。對于自理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應在第一層級的基礎之上,提高他們的技能熟練度,幫助其將不同的勞動形式進行有效的串聯(lián),使其能夠流暢自如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對于高層級即自理能力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其向更高水平的勞動活動進行拓展,可以適當引導其對其他層級的學生提供幫助,展現(xiàn)自我價值,增強其責任感與使命感。
家校互聯(lián)是學校教學中最常應用的教學手段,通過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可以幫助二者對學生有更加全面的認識與了解。在進行勞動教育時,通過家?;ヂ?lián),教師可以為家長講解自理能力培養(yǎng)對學生未來生活與發(fā)展的重要性,幫助其改正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不足情況,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良好的發(fā)展與提升。家長對教育工作的配合也能使同學們在家中體驗簡單的家務活動,使其生活技能得到提升與發(fā)展,同時幫助其擺脫對家長的依賴意識,健全自身的人格,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家?;ヂ?lián)也能讓學生在學校中學習到的勞動技能在家庭中得到施展,使家庭成為教育的第二課堂,幫助同學們對勞動習慣進行保持與發(fā)展,促進其勞動水平的提升。此外,家庭勞動也能為學校教育中的不足之處進行彌補,為同學們提供更多的實踐場地,使其勞動能力在課外依舊能夠得到良好的鍛煉,對其習慣的養(yǎng)成十分有益,是保障其自理能力穩(wěn)步發(fā)展與提高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綜上所述,勞動教育為智力障礙兒童的生活與成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鍛煉了他們的自主性與獨立性,是幫助其發(fā)展的重要方式與手段。對勞動教育的正確認識、對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對勞動成果的展示、對勞動技巧的傳授、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以及家?;ヂ?lián),使得同學們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培養(yǎng)與發(fā)展,提升了他們對勞動的認識,強化了他們的自理能力,對其未來的生活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