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行藏此意無人解”
      ———入金不仕宋人姚孝錫的仕進理想與人生悲哀

      2021-11-30 11:04:03孫明材
      關(guān)鍵詞:故園無人詩人

      孫明材

      (大連外國語大學(xué) 漢學(xué)院,遼寧 大連116044)

      或因使金被扣,或因城陷被俘,金朝初期有大批宋人入金。其中既有仕金者,也不乏不仕者,如姚孝錫、司馬樸、朱弁、洪皓等。但不仕不等于不想仕,其內(nèi)心多具有強烈的仕進之意,只不過不想在金朝仕。正因為本身想仕而又不想在金朝仕,入金后就極有可能表現(xiàn)為表面高蹈出塵,不問世事,實際心系宋廷,迫切求用,姚孝錫即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姚孝錫(1099—1181),字仲純,號醉軒,北宋政和四年進士。靖康二年,因雁門失守被迫入金。金人授以五臺縣主簿之職,但他很快便稱疾求退,棄官長達55年。他善謀生計,生活相對富足,“亭榭場圃,富于游觀,賓客日盈其門”;中年之后,盡“以家事付諸子,放浪山水間,詩酒自娛”[1]2574。但這種看似瀟散的生活背后,卻充斥著強烈的故園之思、深沉的遲暮之感以及嘆無賞音、迫切渴望宋廷延用的報國之志。換句話說,眼下的金地之“藏”僅為詩人的權(quán)宜之舉,他心心念念的乃是有朝一日的故國之“行”。而可悲的是,詩人的這種行藏之意,無論生前死后,均無人揭明。

      一、他國之“藏”:耕桑自適與故園之思

      姚孝錫辭官后居住的山村雖地處偏僻,土地貧瘠,賦斂卻不十分苛刻。加之他善于“治生”,村居期間生活相對富足,以至“州境歲饑”,他竟能拿出“所藏粟萬石”以“賑貧乏”[1]2574。物質(zhì)生活的相對優(yōu)裕,成為他心靈自適的重要保障,安閑自得的情感意緒屢屢流露于詩中,詩人甚至表示“生涯甘分寄耕?!保ā端稹罚?。如《村居偶成》:

      靜愛柴門野興幽,杖藜徐步到巖丘。深林有獸鳥先噪,廢圃無人泉自流。土瘠稅租隨力辦,年豐禾黍過時收??蛠聿粦]無供給,白酒黃雞亦易求。①〔金〕元好問編,張靜校注《中州集校注》,中華書局2018年版,第2602頁。以下所引姚孝錫詩歌均出自此書。

      “廢圃無人”言處境之清幽,“杖藜徐步”謂生活之安閑;“土瘠稅租隨力辦”言賦斂之不苛——可量力而繳,“年豐禾黍過時收”謂糧谷之充足——非待米下鍋。而“客來不慮無供給,白酒黃雞亦易求”,又表明不僅基本生活可以保障,還可高標準地接待來客——不吝“白酒黃雞”。生活之自足與安適,溢于言表。再如《柳溪別墅》:

      安車隨意飽甘肥,晚食徐行理亦齊。山市日高人未集,柴門客至鳥先啼。溪橋散望攜笻度,野寺牽吟信筆題。容膝易安聊自適,甕天閑看舞醯雞。

      “山市日高人未集”言周邊人口之稀少,“容膝”“甕天”謂生活空間之窄狹。而廁身其間,詩人的心態(tài)卻安閑自適——“安車隨意”“晚食徐行”“聊自適”“信筆題”。又如《題柳溪別墅》:

      雨霽風(fēng)和不動塵,柳邊攜酒賞晴春。頻來溪鳥渾相識,渡水穿花不避人。

      “雨霽風(fēng)和”,“攜酒”賞春,加之“頻來”,致使“溪鳥”相親——“渡水穿花不避人”。真可謂令人神往的詩意棲居。

      如果不考慮辭官背景,僅就舒適度而言,姚孝錫的村居生活似可與陶淵明的村居生活相媲美。但入金宋人的特定身份,決定了姚孝錫的安閑自得只能是表面的、一時的,橫亙其內(nèi)心并歷久彌增的必定是對故園的思念。故園的親人、友人,甚至一草一木都會令其夢繞魂牽。若是逢年過節(jié),或是偶遇節(jié)物的更換,思念會變得愈加強烈。如《春日書懷》:

      云散交情薄,棋翻世態(tài)新。山容猶帶臘,鳥語已回春。節(jié)物驚心遽,丘園入夢頻。東風(fēng)如解語,端笑未歸人。

      “山容猶帶臘,鳥語已回春”,表明當下還只是初春,山色尚未脫盡冬日的枯黃,只有仔細辨別禽鳥的叫聲,方可知曉春日的到來。然而就是這樣細微的節(jié)物更換,都會讓詩人為之“驚心”,甚至因此生發(fā)春歸人未歸的傷感。當身不能歸時,詩人往往寄希望于夢歸,希望借助夢境還鄉(xiāng)。姚孝錫亦是如此,其詩中多次寫到“歸夢”,如“久客夢還家”(《用峰山舊韻》二首其二)、“簾鳥喚歸夢”(《次韻李相公偶成》)、“舊事老年多記憶,故園歸夢正悠飏”(《睡起》)等。身不能歸而寄希望于夢歸,已令人倍覺傷感;若夢亦不能歸時,痛苦程度更可想而知。如《歲晚懷二弟》:

      少易成歡老易傷,壯游垂白未還鄉(xiāng)。煙塵無復(fù)音書到,魂夢猶疲道路長。爆竹又驚新薦歲,屠蘇空憶舊傳觴。年年此日遙相憶,鴻雁何時續(xù)斷行。

      年老之人本易傷感,何況爆竹迎新之時。詩人“年年此日”憶及舊日的“傳觴”,可“傳觴”只能“空憶”;詩人“年年此日”祈禱兄弟的重聚,可重聚總是無期。無奈之余,詩人只能寄希望于“魂夢”,渴望“魂夢”還鄉(xiāng),與兄弟團聚。而可悲的是,因現(xiàn)實中的音書不到、道阻且長,直接作用于詩人的潛意識,導(dǎo)致詩人的“魂夢”亦因道路之長而無法還鄉(xiāng)——“魂夢猶疲道路長”。再如《新詩》:

      愁邊日晷偏疑短,夢里江鄉(xiāng)未當歸。盤無兼味慚留客,夢厭多歧不到鄉(xiāng)。

      “夢里江鄉(xiāng)未當歸”暗示途程太遠,夢魂不便回歸;“夢厭多歧不到鄉(xiāng)”直言歸途多歧,夢魂無法回歸。個中的苦楚、無奈,不言而喻。

      總之,盡管“不仕”讓姚孝錫暫時享受了隱居生活的自得自適,“入金”卻令其恒久地陷入了滯留異地、故園難回,痛楚而無奈。

      二、故國之“行”:嘆衰待賞與報國之念

      除了故園之思,姚孝錫辭官后的詩歌還在反復(fù)感嘆老之已至、不獲賞遇、“懷抱”不得施展與初心徒然堅守。

      姚孝錫詩中多次寫到自己的心“有恨事”,懷抱郁沉。如《芭蕉》:“鳳翅搖寒碧,虛庭暑不侵。何因有恨事,常抱未舒心?!庇扇~之卷曲不舒展,聯(lián)想及芭蕉之“心”“有恨事”,典型的借物抒懷——暗示詩人因心“有恨事”,故常感“未舒”。再如《次韻李相公偶成》:“感時空有淚,卻老分無方?!薄案袝r”言辭官后的詩人仍密切關(guān)注時局,“空有淚”謂面對時局變化,只能空自流淚,不能有所作為。而在詩人看來,自己之不能有所作為,根本原因是不獲賞遇。如《溪橋早春》:

      輕黃未染柳梢勻,連日溪風(fēng)卷塞塵。乍暖乍寒花信晚,相呼相應(yīng)鳥聲頻。少勤漫挾經(jīng)綸策,老懶空余病患身。追憶故園桃李樹,年年紅紫為誰新。

      “少勤漫挾經(jīng)綸策,老懶空余病患身”,言少年時期白白苦讀了若干經(jīng)世濟民之策,而今老之已至,功業(yè)無成,只余病患之身;“追憶故園桃李樹,年年紅紫為誰新”,則借“桃李”之無人賞,喻一己之無人賞,暗示自己的“漫挾經(jīng)綸策”“空余病患身”,都是因為不獲賞遇。這一思想在《感白發(fā)》詩中表露更為直接:“彈鋏憑誰聽客歌,震雷那復(fù)化魚梭?!鄙暇溆民T諼客孟嘗君,懷才不遇,自抒憤懣,彈鋏而歌的故事;下句用《三秦記》中典故:“河津一名龍門,禹鑿山開門,闊一里余,黃河自中流下,兩岸不通車馬。每莫春之際,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過者便化為龍?!保?]謂自己之所以不能如鯉魚躍過龍門般躍居高位,建立不世之功,乃是因為不能如馮諼得遇孟嘗君般獲得賞遇。感嘆老之已至卻不獲賞遇,在其詩中可謂屢屢出現(xiàn)。如《次韻秋興》:

      老畏年光速,愁添旅夢多。西風(fēng)著梧竹,歸思入煙波。夜永憑詩遣,顏衰得酒和。故溪千樹柳,誰復(fù)曬魚蓑。

      “老畏年光速”言年華流逝之可畏,“顏衰得酒和”謂容顏已衰之愁苦;而“故溪千樹柳,誰復(fù)曬魚蓑”,又在借助溪柳之不復(fù)獲用,暗喻一己之不復(fù)獲用。再如《九日題峰山》:“無情趁暖花先老,有信迎寒雁已回。遙想故園親種菊,霜枝露蕊向誰開。”等等,都在感嘆不獲賞遇。值得指出的是,盡管詩人不獲賞遇,并因此導(dǎo)致不能有所作為,成就功業(yè),但詩人卻始終如鐵石般堅守初心,哪怕這種堅守注定徒然。如《和成冠卿見寄》:“標名不掛金銀榜,涉世空堅鐵石心?!敝^盡管不能位列顯貴,卻能做到歷經(jīng)世事變故,始終堅守原有志向,盡管這種堅守只是徒然——“空堅”。再如《次韻王無競見寄》:

      客懷重倚仲宣樓,白草黃云塞上秋。山色不隨塵世改,水聲還抱故城流。隙中畏景那堪玩,鏡里衰顏祗自羞。多愧詩人苦相憶,遠傳佳句吊清愁。

      “山色不隨塵世改,水聲還抱故城流”,又是在借助山色之不改、水向之不變,暗喻詩人本色之不改、初心之不變。盡管這種初心,注定有生之年難以實現(xiàn)——“隙中畏景那堪玩,鏡里衰顏祗自羞”。那么,詩人如鐵石般堅守的初心是什么呢?詩人又迫切地期待誰的賞遇,以成就一番功業(yè)呢?作為一名入金不仕之人,而且是絕意仕進之人,詩人迫切期待的不可能是金主的賞遇,而應(yīng)是宋主的賞遇;詩人歷經(jīng)世事變故,始終堅守的是忠于宋主、報效宋廷的初心。他迫切地期待有朝一日重回宋朝,為國效力。如《次李平子登臺有感韻》云:

      落日孤云帶遠岡,戍樓煙瘴舊邊場。疲民卒歲方懷土,遠客憑高自憶鄉(xiāng)。漢使一朝延四皓,秦詩千古吊三良。行藏此意無人解,聊借青山送酒觴。

      “漢使一朝延四皓”用張良延請商山四皓輔佐太子之事,《史記·留侯世家》載:“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諫,不聽,因疾不視事。叔孫太傅稱說引古今,以死爭太子。上佯許之,猶欲易之。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怪之,問曰:‘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曰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显唬骸疅┕易湔{(diào)護太子?!娜藶閴垡旬?,趨去?!共灰滋诱?,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保?]意謂四皓本為隱居避世之人,卻為張良所請,出山輔佐太子?!扒卦娗Ч诺跞肌庇谩对娊?jīng)·黃鳥》詩詠三良之事,《詩序》云:“黃鳥,哀三良也。國人刺穆公以人從死,而作是詩也?!泵珎鳎骸叭?,三善臣也。謂奄息、仲行、針虎也。”[4]值得思考的是,詩人為何化用上述典故?詩人是想借助這些典故說明什么呢?細嚼其義不難發(fā)現(xiàn),詩人其實是在以“四皓”與“三良”自比,“漢使一朝延四皓”言詩人迫切地期待有朝一日,宋廷也能如漢廷般派遣使者來延請自己這樣一位有如“四皓”般隱居避世之人;“秦詩千古吊三良”又謂若得宋使相“延”,自己必定如“三良”般以死效命。由是,詩人眼下的金地之“藏”實為權(quán)宜之舉,他心心念念的乃是有朝一日的故國之“行”。在詩人看來,“行”與“藏”雖表現(xiàn)形式有別,但追求目標一致。如《題佛光寺》云:“臧谷雖殊竟兩亡,倚欄終日念行藏?!薄瓣肮入m殊竟兩亡”用《莊子·駢拇》中故事:“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讀書;問谷奚事,則博塞以游。二人者,事業(yè)不同,其于亡羊均也?!保?]詩人化用這一典故的目的是想說明自己終日念念的“行”“藏”雖表現(xiàn)形式不同,最終目標卻一致——故國之“行”固然是在報效宋廷,他國之“藏”也是為了報效宋廷。

      總之,盡管姚孝錫入金后表面高蹈出塵,內(nèi)心卻懷有強烈的仕進之意,只不過不是報效金廷,而是報效宋廷。

      三、生前死后:不見知音與無人揭明

      讓棄官后的姚孝錫為之苦悶的,不僅是故國之“行”的理想難于實現(xiàn),還有他國之“藏”的用意無人解會。其詩中屢屢感嘆門庭冷落,不見知音見訪。如《閑居》:“無客訪衰殘,柴門盡日關(guān)?!薄洞雾嵗钕喙汲伞罚骸盁o人共尊酒,散發(fā)臥藜床?!薄妒窨罚骸翱諅?cè)黃金盞,誰人與對斟。”形容門庭冷落,來客絕少,一般會用“門可羅雀”,而讓詩人感到尷尬的是,自己的門庭不僅無人到來,雀似乎也不愿意來。如《次韻秋興》:“不須更問今朝客,門外元無雀可羅?!痹娙似诖锌偷皆L,但這個“客”必定是志同道合之人,若是敗人意之“俗物”,詩人寧可獨自靜處。如:

      老愧憑欄目力昏,百年懷抱向誰論。晴空雁起云邊塞,夕照人歸郭外村。因憶昔游驚迅晷,暫將離恨付清樽。誰人肯似邊居士,遠駕朱輪過雀門。(《登樓有懷》)

      別恨頻添鬢雪深,百年懷抱郁沉沉。標名不掛金銀榜,涉世空堅鐵石心。俗物何勞供一醉,殘僧正欲伴孤吟。朱弦三弄虛檐寂,唯有清風(fēng)是賞音。(《和成冠卿見寄》)

      詩人期待的是有如“邊居士”的同道見訪,一吐“百年”之郁沉“懷抱”,而不是“殘僧”般的“俗物”相伴,讓自己徒增厭煩①“俗物何勞供一醉”,化用《世說新語·排調(diào)》中故事:“嵇、阮、山、劉在竹林酣飲,王戎后往,步兵曰:‘俗物已復(fù)來敗人意!’王笑曰:‘卿輩意亦復(fù)可敗邪?’”(張萬起、劉尚慈譯注《世說新語譯注》,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782頁),但詩人的這種意愿卻難于實現(xiàn)——“唯有清風(fēng)是賞音”表明當時除了“清風(fēng)”,詩人別無知音。再如《花前獨酌二絕句》:

      老將花酒作知音,起就花前酒自斟。莫便興來先酩酊,卻妨真賞廢搜吟。

      移得名花手自栽,花知不為老人開。興來誰是尊前客,唯有提壺送酒杯。

      “老將花酒作知音,起就花前酒自斟”,“興來誰是尊前客,唯有提壺送酒杯”,都在暗示詩人沒有知音見訪,沒有同道傾訴,懷抱無人知曉。無奈之余,詩人只能與青山對酌——“行藏此意無人解,聊借青山送酒觴”(《次李平子登臺有感韻》)。

      而更為可悲的是,詩人的行藏之意、報國之志,不僅生前無人解會,死后亦無人揭明。姚孝錫去世之后,“名士大夫為詩以吊者數(shù)十人”[1]2574,包括胥持國、劉迎、李仲略、毛麾、田彥皋、王寂、黨懷英,等等。這些挽辭多保存于元好問的《中州集》中,其內(nèi)容均側(cè)重稱道姚孝錫的入金不仕、善于治生和詩酒自適,幾乎沒有一篇揭明其耿耿于懷的“行藏”之“意”。如胥持國詩云:

      山東夫子老河?xùn)|,誰與先生臭味同。早歲遽辭名宦里,百年常樂圣賢中。醉軒風(fēng)月千秋恨,蝸室樽罍一夢空。白玉樓成人不見,空余鄉(xiāng)淚托東風(fēng)。

      盡管詩中寫到了姚孝錫的孤居無儔——“山東夫子老河?xùn)|,誰與先生臭味同”,重點仍在稱道他的入金不仕,隱居自得——“早歲遽辭名宦里,百年常樂圣賢中”。再如劉迎詩:

      百年陸陸變蒼茫,晚向山林得老蒼。孤干郁生陳柏樹,故基巋立魯靈光。謀生有道田園樂,閱世無心壽命長。何日車聲過通德,拜公一炷影前香。

      “百年陸陸變蒼茫,晚向山林得老蒼”,言姚孝錫一生官職低微,碌碌無功,晚年卻因退居山林,成就“老蒼”形象,也在稱道他的拒絕仕金;而“謀生有道田園樂,閱世無心壽命長”,又在肯定姚孝錫的藏身田園。又如李仲略詩:

      早歲才猷著,崎嶇步世艱。非嫌食周粟,甘學(xué)抱吳關(guān)。高義追東漢,移文謝北山。孤風(fēng)激貪懦,凜凜莫容攀。

      “非嫌食周粟”用伯夷不食周粟典故,言姚孝錫接受金官任五臺簿事?!案蕦W(xué)抱吳關(guān)”用《孟子·萬章下》中典故:“辭尊居卑,辭富居貧,惡乎宜乎?抱關(guān)擊柝?!保?]《荀子·榮辱》又云:“故或祿天下,而不自以為多;或監(jiān)門、御旅、抱關(guān)、擊柝,而不自以為寡?!保?]謂姚孝錫甘做卑微的小吏?!案吡x追東漢”用東漢梁鴻攜妻孟光共入霸凌山中,以耕織為業(yè),詠詩書,彈琴自娛故事[8]?!耙莆闹x北山”用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中典故。四句謂盡管入金之初,姚孝錫曾接受金官,甘做卑微小吏,最終卻能追仿梁鴻徹底歸隱,而非如《北山移文》中的假隱士,偽裝隱居以求利祿,詩人看重的還是姚孝錫絕意仕進、徹底歸隱的“凜凜”“孤風(fēng)”。又如毛麾的“蓋世清芬五十年,直疑湖海水云仙”,“松菊就荒堪笑晚,莼鱸托興果誰賢”;田彥皋的“琳瑯風(fēng)月三千首,游戲塵凡八十秋。三徑尚存元亮菊,五湖空負子皮舟”;王寂的“彭澤不書宋,東陵無負秦。直從強健日,收得自由身”;黨懷英的“玄豹自媚其文兮,亦何嫌于隱霧。詩書與友兮琴尊與游,適意自安兮樂閑自休”,等等,關(guān)注點都在姚孝錫絕意仕進的“高義”和“游戲塵凡”的自適,而對其終日念念的“行藏”之“意”、報國之志,卻無人揭明。不僅金人未能揭明,今人似亦未能解會。如胡傳志《入金不仕的宋人詩歌及其文學(xué)意義》[9],李永洲《金初入金宋人詩歌中的家國書寫研究》[10],熊豐《入金宋人的文化心理與詩歌創(chuàng)作》[11],楊愛敏、姜劍云《姚孝錫詩歌情感探微》[12]等,雖然注意到了姚孝錫滯金期間的瀟散自適與思鄉(xiāng)盼歸,卻均未言及其耿耿于懷的“行藏”之“意”。

      總之,作為一名入金不仕之宋人,盡管“不仕”讓他暫時享受了“藏”于耕桑的安閑自適,“入金”卻令其恒久地陷入了滯留他國、歸期無望的故園之思;盡管他入金后高調(diào)擺出絕意仕進的姿態(tài),內(nèi)心卻懷有強烈的報國之念,只不過不是報效金廷,而是報效宋廷。換句話說,眼下的金地之“藏”僅為詩人的權(quán)宜之舉,他心心念念的乃是有朝一日的故國之“行”。而可悲的是,詩人的這種行藏之意、報國之志,不僅生前無人解會,死后亦無人揭明。

      猜你喜歡
      故園無人詩人
      和諧故園
      追憶的故園
      金秋(2023年20期)2024-01-19 02:39:26
      遙憐故園菊花開
      無人戰(zhàn)士無人車
      反擊無人機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詩到無人愛處工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43
      無人超市會流行起來嗎?
      都匀市| 资中县| 孟连| 赣州市| 五寨县| 泉州市| 靖边县| 社旗县| 灯塔市| 苍梧县| 扶风县| 杭锦后旗| 平江县| 象州县| 六盘水市| 鹿泉市| 湘乡市| 福建省| 美姑县| 武冈市| 米脂县| 玉林市| 岑溪市| 新野县| 历史| 东城区| 万盛区| 中超| 竹溪县| 满洲里市| 车致| 漳州市| 慈溪市| 修武县| 玛纳斯县| 鄂伦春自治旗| 景泰县| 南汇区| 石景山区| 阿勒泰市| 蒙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