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叢慶
(古浪縣第五中學,甘肅 武威 733100)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這意味著勞動教育已經(jīng)成為新時代背景下中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際上,我國基礎教育歷來重視勞動教育,只不過在現(xiàn)有的評價機制下,勞動教育沒有智育那么受重視,長期以來被淡化甚至邊緣化。從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過渡的角度來看,筆者認為,在新時代背景下面向中學生開展勞動教育,關鍵在于知曉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然后進一步探究出符合新時代中學生發(fā)展要求的勞動教育策略。
毫無疑問,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時代背景下,中學班主任要努力樹立一個觀念,那就是協(xié)同滲透勞動教育的觀念。這里所強調的協(xié)同,是指勞動教育與其他教育的協(xié)同;這里所強調的滲透,是指在實施勞動教育的時候,勞動的過程自身是需要體驗的,而勞動教育的理念與思想則是需要滲透的。班主任要成為班級學生勞動教育資源的整合者和建設者。在這里有這樣兩點需要理解:一是從實踐的角度來看,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創(chuàng)造機會,努力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開展以“勞動”為主題的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從而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并以此強化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能力;二是從評價的角度來看,要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突出勞動教育的價值導向作用,努力讓學生成為一名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對照這樣的標準和新時代要求,可以發(fā)現(xiàn),當前中學勞動教育存在著以下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在很多人的觀念中,還存在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陳舊觀念。實際上,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本質上都是付出自己的努力,去為社會、為他人做出應有的貢獻,從而滿足自我實踐的需要。盡管勞動教育的成果無法量化,但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勞動教育與其他教育的重要程度是一樣的。立足于中學生的成長需要,在中學教育中,家長與教師應當高度重視勞動教育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讓勞動教育成為日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中學生勞動技能及素養(yǎng)的缺乏是一個現(xiàn)實問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前中學生的勞動空間較小,哪怕是農(nóng)村的中學生,絕大多數(shù)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再加上當前中學也很少對學生的勞動實踐有要求,因此相當一部分中學生哪怕是最基本的掃地、刷碗或洗衣服等勞動技能,都是嚴重缺乏的。
很多時候談到勞動教育,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讓學生去勞動,這是勞動觀念落后的一種表現(xiàn)。如果只是讓學生去勞動,而忽視了勞動過程中的技能教育,那也就失去了勞動教育的意義。
筆者認為,在開展勞動教育的時候,實施者既要認識到勞動教育作為現(xiàn)代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又要認識到在新時代背景下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找準勞動教育發(fā)展思路是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重中之重。結合上述問題,筆者總結出的新時代背景下中學勞動教育的實施策略是:準確理解和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育人要求,理解其育人價值與時代特征,然后在此基礎上堅持以勞動實踐作為勞動教育的基本實施形式,并在此過程中滲透勞動的理念與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技能與素養(yǎng)。
比如,“風箏文化”是筆者所在地區(qū)的特色之一,于是結合社團工作的推進,開展了以風箏為勞動教育載體的活動。在這樣一個教育過程中,具體包括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一是扎風箏的基本技巧;二是風箏材料的選擇;三是自己動手實踐;四是自己動手創(chuàng)新。在具體的勞動過程中,筆者注意到,在掌握扎風箏的技巧的時候,學生都能表現(xiàn)出循序漸進的學習狀態(tài),這樣授課老師在給學生傳授扎風箏技巧的時候,就是從最簡單的風箏、最簡單的技能入手,用學生的話說,“首先要追求的是讓風箏飛起來”。事實上,帶著這個目標,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所扎的風箏在操場上飛起來時,學生會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成就感。教師此時要努力將學生的成就感轉換為動力,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勞動實踐。
事實也如同筆者所預期的那樣,當學生實現(xiàn)了讓“讓風箏飛起來”的目標之后,他們所追求的就是如何讓風箏更加好看、飛得更高。于是他們會自發(fā)地去思考并判斷:用什么樣的材料制作的風箏才能面積更大?很顯然具有一定科學知識基礎的學生,自然知道應當選擇密度小、質地輕且結實的材料。帶著這樣的目的,學生會自發(fā)地向家人詢問,或者在網(wǎng)絡上搜索。這個時候教師再指導學生創(chuàng)新風箏的樣式,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生就能制作出更加漂亮、更加引人注目的風箏。
在上述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學生經(jīng)歷了動手實踐的過程,其中的教育元素也是非常豐富的——動機的激發(fā)、自主學習的實現(xiàn)、更高目標的追求,實際上都彰顯著教育的價值。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一旦學生進入了這樣的境界,教師就可以有意識地拉長時間、拓寬空間,以更好地實現(xiàn)勞動教育的目標。
反思新時代背景下中學勞動教育的開展過程,一個基本的邏輯就是一定要認清勞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在尋找勞動教育策略的時候一定要有針對性,要避免相關問題的重復出現(xiàn),同時要結合學生的需要開發(fā)勞動教育的課程。
面向中學生,要想有效地實踐勞動教育,首先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勞動動機,要對傳統(tǒng)的掃地、除草等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開拓新的勞動形式。即使是讓學生去掃地、除草,教師也有必要設計一些新穎的形式,并且輔以積極的評價方式,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參與勞動的過程,并且能夠接受勞動教育的洗禮。
總之,新時代應加強中學生的勞動教育,要遵循目標具體化、資源生活化、實施常態(tài)化的原則,既要讓學生開展家庭常規(guī)勞動,又要讓學生參與校園創(chuàng)新勞動,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讓學生體驗特色職業(yè)勞動等方面的實踐,探索可操作性的實施策略和途徑,如赴專門的勞動教育基地進行勞動等。事實證明,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觀,才能讓學生掌握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各種勞動技能,從而促進中學勞動教育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