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濱??h東坎街道坎南小學 周愛蓮
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成為知識的“搬運工”,課堂難有活力。教師要將學生的獨學、合學、共學、拓學等結合起來,引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調動他們的積極思維,讓他們成為探索知識的主體,使數學課堂也變得富有生機活力。
個體獨立思考的缺失,往往令學生難以產生深入的交流。教師要采用“先學后教”的策略,讓學生提前預學內容,產生自己的思考,對所學內容形成自己的見解,從而建構自己的認知體系,為后面的合學、共學打下基礎。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開展獨學,能依據自己的能力與經驗去探索所學內容的重難點內容。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指導,特別是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不僅要提出獨學的任務,還要教會他們獨學的方法,讓他們通過閱讀能標出其中的關鍵詞句,通過反復閱讀能掌握概念并形成學習的策略。教師要把握問題的難度,要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如果設計的問題難度過大,令學生難以理解,會引發(fā)他們的思維混亂,影響他們的探索熱情。如在學習蘇教版三下《24時記時法》的內容時,教者為學生呈現鐘面上時刻的寫法,讓他們用單位名稱以及“:”隔開表示時、分;用24時計時法表示5:20、上午11:30、下午4:10、晚上8:00、晚上10點;在1天的時間內時針走幾圈,共多少小時?教師要營造獨學的氛圍,讓學生靜心思考,使他們在波瀾不驚中迸發(fā)思維的火花。教師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懸念的情境,調動學生獨學的興趣,讓獨學成為他們滿足自我需求、促進自我成長的動力。
生生之間缺少平等和諧的交流,就難以產生高效的生成。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年齡特征為學生分層,在低年級教學中可以采用同桌互學,在中年級教學中可以采用四人組,在高年級教學中可以采用六人組,或組建自主學習群,讓他們在交流中相互質疑、相互提問、相互補充,能觀點的爭辯中產生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情景。為增進組間的公平競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等對學生進行異質分組。教師要對組員進行明確的分工,讓組織能力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讓工作負責、有專注力的學生或筆頭快的學生擔任記錄員,讓考慮周到、有擔當的學生擔任資料員。教師還要定期互換角色,讓學生的不同智能都獲得發(fā)展。教師要依據教學重點內容設計有思維價值的合學問題。如在學習蘇教版三下《數據的收集和分類整理》一課內容時,教者引導學生分組探索數據收集的方法,通過觀察路口10分鐘內各種機動車通過的錄像,討論各種車輛的出現有沒有規(guī)律?如何才能準確無誤地記下各種車輛通過的數據?用什么方法記錄數據較為恰當?學生用“正”字收集原始數據,統(tǒng)計各種機動車通過路口的輛數,并對所收集的數據加以整理,制作成統(tǒng)計圖。
如果離開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往往是“放羊式”的,教師要為學生“助學”,這樣才能讓學生將“點狀”連起來,形成“塊狀”“網狀”的知識。教師在共學中要知“進退”,為了讓學生有更大的“進”,不能將知識講得太全、講得太深,如果學生都能聽懂,就難有自主發(fā)展的空間。教師要退出時空,將講臺的位置讓給學生,這樣才能形成生生交流的態(tài)勢。教師要放下言語的控制權,不能讓不當的引導影響學生的表達交流。教師有時要故意示弱,讓學生去闡述、辯解。教師也不能一味地退讓,要適時跟進,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讓膚淺的理解變得深刻,讓模糊的知識變得清晰。
總結能起到畫龍點睛之效,教師要通過總結拓學給學生留有余味,要設置懸念,引導學生的思維由淺及深,要將內容由課內向課外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從多學段、多途徑去探索問題,從而增進他們對所學問題的理解。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樣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參與獨學、合學、共學、拓學活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合作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增進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