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文化維度理論的漢英人名比較研究

      2021-12-04 00:48:21張勝峰
      福建開放大學學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霍夫斯個體主義泰德

      張勝峰

      (福建師范大學,福建福州,350007)

      一、引言

      莎士比亞說:“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意思是說事物的名就是個符號,它和事物沒有必然聯(lián)系。但人名不一樣,人名一般由長輩擇取,取名不是隨意的是有講究的。人名不但是個人的標志,也是社會的標志,更是文化的標志。研究人名可以窺見不同國家、各個時代、各個社會文化和歷史變遷。人名文化本身沒有優(yōu)劣之分,但可以進行多維度的比較。本文運用霍爾斯泰德的理論從4 個維度對漢英人名進行跨文化層面對比研究,論述了漢英人名差異及其背后所承載的文化元素。

      文化維度理論是由荷蘭心理學家霍夫斯泰德提出的,主要用來衡量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荷蘭心理學家霍夫斯泰德對IBM 公司就職的各國員工先后進行了兩輪問卷調查。根據(jù)調查結果,1980 年他在《文化的后果》一書中提出了文化維度理論。[1]文化維度理論一提出就受到了不少海內外學者的肯定,成為研究跨文化領域主要理論依據(jù)。因為不同于某些文化研究只提出抽象的理論,缺乏實證支持,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維度理論有實證,有可靠的調查數(shù)據(jù)支撐,并且這些數(shù)據(jù)來源于72 個國家116000 多份調查問卷,有一定的代表性?;舴蛩固┑掳巡煌幕g的差異歸納為4 個基本文化價值觀維度:權利距離、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男性度和女性度、不確定性規(guī)避,本文基于這4 個維度對對漢英人名進行跨文化層面對比分析。

      二、從權力距離看英漢人名差異

      霍夫斯泰德認為“權力距離”是指特定文化中一個機構或組織中處于弱勢地位的成員對“權力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2]即對社會等級制度的接受程度,接受程度越大,權力距離越高,這樣的社會往往等級森嚴。霍氏的調查結果認定中國屬于高權力距離的國家,看重權威,尊重并服從領導,認同等級制度,對權力分配的不公不敏感。美國則被認定為低權力距離的國家,側重平等關系。

      (一)古代中國取名忌諱有三:“國諱”“家諱”和“圣諱”,簡稱“三諱”。

      一是國諱,即皇帝和皇親貴胄的名字,全國的臣民都要避忌。他們的名字在歷史上被認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一經取用,就享有專權,若違反,必責罪。二是家諱,即包含父母、祖父母等祖先的名字,全家后代都要避諱。也就是說絕不用與祖先相同的字取名,否則會被視為對祖先的不敬。三是圣諱,即古今圣賢的名字,普通百姓都要避諱,否則會被認為是對圣賢的褻瀆。

      從“三諱”可以看出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古代中國人篤信“尊卑有別”“長幼有序”,自覺接受人名用字森嚴的等級制度。按照霍氏理論,處于弱勢地位的古代中國普通民眾對人名用字方面權力分配不公現(xiàn)象接受度高。總之,中國傳統(tǒng)的“名諱”現(xiàn)象即名字的語言禁忌表明古代中國高權力距離的特征非常明顯。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在當今中國,“名諱”等語言禁忌弱化了,等級觀念淡化了,古代中國高權力距離的特征不明顯了。但為什么取名回避依舊?按照潘文國先生的說法,漢語人名是“敘志”型的,包含著中國人的志向和抱負。[3]中國文化又是一個“內斂型”而不是“張揚型”的文化,取一個太大的名字或者直接用先人、偉人、圣賢的名字會引起焦慮的:一方面擔心個體承受不起,由此可能帶來不好的運氣。另一方面擔心會褻瀆他們。現(xiàn)實生活中若這樣取名字,在人際交往中難免受到他人恥笑,而丟了面子。

      (二)英美人取名的基本手段

      與中國人不同的是英美人取名習俗是直接以別人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名字。

      直接用父輩或祖父輩的名字,在英美國家,這是一種很常見的取名方式,如美國總統(tǒng)Franklin Roosevelt的兒子叫Franklin Roosevelt,美國石油大王John D.Rockefeller 的兒子也叫John D.Rockefeller,又比如,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的全名是唐納德·約翰·特朗普,他有個兒子也叫唐納德·特朗普。

      直接用傳說中英雄或圣賢的名字,比如用《圣經》和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人物名字。

      直接用歷史上的英雄或偉人的名字。據(jù)2000 年美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全美有16 萬人叫華盛頓。

      直接用漫威超級英雄的名字?,F(xiàn)代美國取名的一種新趨勢是:直接取用漫威超級英雄的名字。據(jù)美國社會保障署公布的2017 年新生兒姓名統(tǒng)計結果,2017 年美國新生兒的名字有29910 個,其中不少都與漫威超級英雄重名了,而人氣最高的超級英雄同款名字來自蜘蛛俠Peter Parker。有4346 個男嬰,1487 個女嬰取名帕克。

      英美人沒有“名諱"這樣的語言禁忌。因為英美基督教文化比較推崇人人平等,不看重權威,等級觀念淡薄。用霍氏的話說,英美人對任何方面包括取名方面的權力分配不平等現(xiàn)象接受程度低?,F(xiàn)實生活中,很少有他們不敢用的名字,只要喜歡,沒有不能使用的名字?;蛟S在他們看來,表達對他人喜歡、崇拜等情感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就是取用他的名字。

      三、從集體主義和個體主義看英漢“姓”“名”的側重

      霍夫斯泰德在《文化與組織:思維軟件》一書中把個體主義和集體主義定義為:在個體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系松散,每個人重視自身的價值與需求,強調個人的權力與自由,行為上只照顧自己及直系家庭;集體主義指的是人們從出生起就融入到強大而緊密的內群體(in-group)當中,這個群體為人們提供終身的保護以換取人們對該群體的忠誠。[4]從霍氏的調查結果看,中國個體主義指數(shù)很低,說明中國文化是集體利益至上的集體主義文化;英美個體主義指數(shù)很高,表明英美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典型的推崇個人價值至上的個體主義文化。

      中國人“重姓輕名”就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集體主義價值取向。漢語姓名順序是姓在前,名在后,姓代表“內群體”——家族,名代表個人。這種姓名順序說明了中國文化的價值取向:“內群體”利益至上、集體利益重于個人利益。當代中國人相信個人要通過為集體、為國家服務的同時更好地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也就是“中國夢”。姓是穩(wěn)定的,不可變動的,名則是可變動的。中國人為什么不改姓呢?甚至許多去國外留學、工作、定居的華人、華僑即使起了“洋名”也絕不改姓,因為改姓就意味著背叛了“內群體”,通俗的說,就是棄宗忘祖。放棄了對“內群體”的效忠就得不到“內群體的”的庇護。

      英美人“重名輕姓”體現(xiàn)了英美文化個體主義價值取向。英語名在前,姓在后的姓名順序,表明了了英美文化的價值取向:個體權利、個體自由以及個體尊嚴要高于“內群體”利益。英語姓多名少。英語名是有限的,英美人名字一般是由牧師在洗禮時取的,叫洗禮名或教名,而教名大多源于《圣經》數(shù)量有限;英語教名是穩(wěn)定的,因為英美人深受宗教影響不輕易修改教名。姓是不穩(wěn)定的,可以改動的,比如:英美女子結婚后就隨夫姓。這說明英美人宗族觀念淡薄,家族關系松散,行為上只照顧自己及直系家庭。

      英美個體主義價值取向還體現(xiàn)在英美人取名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個人英雄主義的推崇。他們看重的是個體價值的實現(xiàn),也就是“美國夢”。英美人在取名方面有著濃厚的英雄崇拜情結。不管是宗教還是世俗的,是歷史的還是當今的,是虛擬的還是真實的,所有他們崇拜的英雄名字都是他們取名的考慮對象,可以說英雄崇拜直觀存聚于英語人名中,成為形態(tài)構建完整且常態(tài)化的英語人名命名模式,并貫穿著英語人名變化、發(fā)展的始終。

      總之,中國人“重姓輕名”和英美人“重名輕姓”,以及英美人在取名上對個人英雄主義的推崇,充分體現(xiàn)了兩種文化在集體主義和個體主義價值觀上的差異。

      四、從男性度和女性度看英漢人名的圖騰崇拜

      霍夫斯泰德認為“男性度”和“女性度”指性別間社會角色的分布。這里的“男性”和“女性”并不是指男人與女人,而是指擁有男性和女性氣質的程度。把“男性度”和“女性度”闡釋為“剛性度”和“柔性度”,筆者認為也是合適的。對于男性社會而言,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是男性氣概,如:自信、武斷、進取、好勝,注重物質成就;而女性社會則完全與之相反:柔韌、包容、平和、溫婉,注重生活質量。男性度與女性度傾向用男性度指數(shù)來衡量,這一指數(shù)的數(shù)值越大,說明該社會的男性化傾向越明顯,男性氣質越突出。數(shù)值越小則反之。中國是一個“女性度”的社會,注重人際關系和諧和道德倫理建設,崇尚禮讓謙虛;而美國則是男性度較強的國家,比較自信武斷,崇尚力量,看重成功和金錢。中國的龍鳳圖騰崇拜和英美的鷹獅圖騰崇拜充分體現(xiàn)了兩種文化在男性度上的差異。

      中國人的龍鳳圖騰崇拜體現(xiàn)了中國的“女性度”文化特征。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神異的動物,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征之一。中國龍文化內涵豐富,蘊含著中國人所重視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的道德觀、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觀。龍文化深深滲透進中華民族的血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鳳是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象征著吉祥、和諧。在中國人眼里,龍鳳都是祥瑞的象征。龍鳳呈祥,中國人喜歡以龍鳳起名,如馮夢龍、李小龍,王熙鳳、徐小鳳等,體現(xiàn)了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和諧世界的追求。龍鳳圖騰崇拜使龍鳳起名經久不衰。

      與中國“柔性”文化,“內斂”文化相比,英美文化則顯得“剛性”十足,“張揚”十足。英美人以獅子和鷹為圖騰,獅子被稱為百獸之王,代表著力量、強悍、勇敢。鷹代表著兇猛、強悍、敏銳。他們喜歡用獅子、狼、鷹來取名,如:Leonard(像獅子般勇敢),Leo(獅子),Ariel(希伯來語意為上帝的獅子),Wolfe(狼),Arnold(鷹的力量),體現(xiàn)了英美強“男性度”的文化,尊重強者,崇尚力量。

      五、從不確定性回避看英漢人名反映的生死觀

      按霍夫斯泰德的理論人們抵抗未來不確定性的途徑有三:科技、法律和宗教。死亡是人最大的不確定性。這里所說死亡的不確定性指的是人不會明確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死,死時會發(fā)生什么,死后會發(fā)生什么。這種不確定性會引起焦慮或恐懼。海德格爾認為死亡是人存在的最高界定,人的存在是朝向死亡的存在,對死亡的畏懼是人存在的基本結構。因此人是有閃避這種結構的本能。根據(jù)霍氏的看法,宗教是被人們用來閃避這種結構,化解死亡的恐懼和來世的不確定性的手段。

      英美人取一個歌頌上帝的教名如John(意思是上帝是仁慈的),Elizabeth(奉獻給上帝)Jonathan(上帝賜給的),Josiah(上帝支持的)等,[5]在西方是一種常見的情況。教名的存在不是為了識別個體,因為這些名字重名嚴重已失去了識別個體功能,它更是一種宗教宣示,表明自己和宗教的連結。本質上,這種宗教行為與其他宗教行為,如向上帝禱告等一樣,在尋求上帝庇護,以化解死亡的不確定性即死亡的恐懼和來世的不確定性?;浇陶J為,人有兩種生命:身體生命和靈性生命,生固可喜,死亦可賀?!妒ソ洝氛撌觥八馈鳖H有點“視死如歸”的味道,《圣經》說:死只是土(身體)歸土,靈歸與賜靈的上帝。信仰基督教被認為可以讓信眾在心靈上得到慰藉,坦然面對死亡。信眾日常需要做的是:向上帝懺悔,向上帝禱告,歌頌上帝,希望上帝賜福,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這么多英美人要取歌頌上帝的名字原因。英美人名折射出英美人的生死觀。

      與英美人名濃厚的宗教色彩相比,中國的漢語人名總體上宗教色彩不濃。中國人的名字傳統(tǒng)上帶有某種迷信的色彩。古代中國人相信名字與它所指稱的客體具有“交感”作用(互相感應),名字是一個與客體同一的真實存在。中國人的延年益壽的精神訴求或希望長命百歲的生死觀可以在漢語的人名用字上體現(xiàn)出來:一是根據(jù)生辰八字取名,不少人找算命先生,根據(jù)生辰八字,按照周易八卦取名字,希望生辰八字名能讓他們避兇就吉,延年益壽;二是直接取用包含延年益壽字眼。以“延年”取名不在少數(shù),被人熟知的有漢朝的音樂家李延年、北宋詩人石延年、近代革命先烈陳延年、當代著名畫家王延年。甚至還有以“千秋”“萬年”取名的,意思是代表著長生不老,如漢朝的田千秋、當代的張萬年。其他如霍去病、辛棄疾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還有以代表長壽的動植物取名,如龜、鶴、松、栢等??傊瑵h語人名反映的生死觀與英語人名是不一樣的,漢語人名反映的生死觀更強調“今生”,即通過延年益壽來規(guī)避或化解死亡的不確定性即死亡的恐懼和來世的不確定性。英語人名所折射出的生死觀側重“來生”。通過宣揚“來生”“上帝與你同在”“上帝會賜福你的”化解死亡的恐懼和來世的不確定性。

      霍氏文化維度理論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有助于引導中國人理性看待中西文化差異。在當今國際交往中,需要強化跨文化意識,一方面要樹立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要對其他文化采取兼容并包的態(tài)度。民族文化就是一個“民族的靈魂”。[6]在“文化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對外交往中,自覺維護本民族優(yōu)良的文化傳統(tǒng),彰顯中華文化的魅力,真正實現(xiàn)對外平等互利的跨文化交際與交流。[7]

      猜你喜歡
      霍夫斯個體主義泰德
      中國人的積極理想情緒:近幾十年來的變遷
      心理學報(2024年7期)2024-07-03 12:06:48
      同方泰德國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霍夫斯坦德文化心理學理論的比較法案例選擇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5:48
      破案“神速”
      泰德的拖拉機
      好孩子畫報(2020年3期)2020-05-14 13:42:44
      個體主義情境下中國傳統(tǒng)友善觀的特質及再造
      中州學刊(2018年1期)2018-02-26 21:43:27
      泰德叔叔的紙燈籠
      多一升也不給
      領導文萃(2016年1期)2016-08-20 23:19:59
      多一升也不給
      個體主義—集體主義價值觀對語言交際的影響
      岑巩县| 阿坝| 孙吴县| 喀什市| 旬邑县| 安达市| 清新县| 承德县| 鄯善县| 永安市| 梧州市| 隆尧县| 长沙县| 监利县| 宁安市| 南昌市| 南漳县| 仙桃市| 叙永县| 拉孜县| 呼和浩特市| 巨野县| 来凤县| 汕头市| 沙坪坝区| 南江县| 苍梧县| 清远市| 东丰县| 黄浦区| 蛟河市| 柏乡县| 社旗县| 绥芬河市| 潼关县| 阿城市| 贡嘎县| 达州市| 溧阳市| 修武县| 滦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