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威縣農業(yè)農村局 河北 威縣 054700)
河北省小麥種植面積約220 萬hm2,是我省重要的糧食作物,在國民經濟和居民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小麥生產中,雜草的發(fā)生和危害面積占種植面積的50%以上,是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小麥田雜草包括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其中,闊葉雜草主要有播娘蒿、薺菜、豬殃殃、泥胡菜、苦苣菜、一年蓬、刺兒菜、蒼耳、麥瓶草等;禾本科雜草主要有看麥娘、日本看麥娘、菵草、雀麥、野燕麥、節(jié)節(jié)麥等。化學除草是小麥田雜草防除的主要措施,已登記的小麥田使用的化學除草劑主要有甲基二磺隆、啶磺草胺、炔草酯、精惡唑禾草靈、氟酮磺隆、苯磺隆、芐嘧磺隆、2 甲4 氯、麥草畏、異丙隆、氯氟吡氧乙酸、雙氟磺草胺、乙羧氟草醚、唑草酮等。針對小麥田雜草發(fā)生現狀,現總結防除技術要點如下:
冀中南冬小麥于10 月中下旬播種,麥田雜草防治最佳時期一般包括土壤處理最佳時期(播種后出苗前)、莖葉處理最佳時期(11 月5 日~12 月15 日:小麥3 葉期、雜草2~3 葉期)2 個時期,這2 個時期均是冬前施藥。若冬前噴施除草劑對雜草防效不佳,可于第二年春季冬小麥拔節(jié)前或者株高低于13 cm 時進行二次施藥補救除草。
2.1 苯磺隆。苗后莖葉處理劑,施藥條件要求環(huán)境溫度不能低于20 ℃、土壤墑情好、冬前施藥,注意不能在寒流來臨前用藥。施藥時要壓低噴霧器噴頭,防止藥液漂移到闊葉作物,避免產生藥害。常用劑型:10%可濕性粉劑、20%可濕性粉劑、75%水分散粒劑等。
2.2 芐嘧磺隆。苗后莖葉處理劑,雜草1 ~ 2 葉期、溫度10 ℃以上、土壤墑情好噴施。常用劑型:5%顆粒劑、30%可濕性粉劑、60%可濕性粉劑、10%可濕性粉劑等。
2.3 甲基二磺隆。苗后莖葉處理劑,主要應用于軟質型和半硬質型冬小麥田除草。小麥拔節(jié)前或者株高低于13 cm 時使用,要嚴格按照說明書推薦劑量使用,均勻噴霧,避免重噴、漏噴,否則易產生藥害。該藥是目前唯一對惡性雜草節(jié)節(jié)麥有特殊防除作用的藥劑。常用劑型:30 g/L 可分散油懸浮劑、1%可分散油懸浮劑。
2.4 精惡唑禾草靈(驃馬)。選擇性內吸傳導型苗后莖葉處理劑,小麥3 葉期至拔節(jié)前、雜草3~5 葉期噴施,對小麥安全性高。若使用不當,麥苗輕微發(fā)黃,而后即可恢復正常生長。常用劑型:6.9%濃乳劑、10%乳油等。
2.5 二甲四氯??捎诘诙甏杭拘←湻登嗪? 葉期至拔節(jié)期噴施,施藥溫度為10 ℃~30 ℃,氣溫過低或過高均易產生藥害。該除草劑易產生漂移藥害,噴藥時應選擇無風晴天,避開雙子葉作物田塊,一般以鹽和酯的形式存在。常用劑型:85%二甲四氯異辛酯乳油、56%二甲四氯鈉可濕性粉劑、60%二甲四氯二甲胺鹽水劑等。
2.6 麥草畏。內吸傳導型除草劑,根莖葉均可吸收,以莖葉吸收為主。小麥3 葉期前和拔節(jié)后禁止施用,安全臨界期為小麥拔節(jié)期。麥草畏對闊葉作物敏感,易產生漂移藥害,因此,施用時選擇晴朗無風、均勻噴霧。噴藥后要徹底清洗噴霧器具,洗后的水不要倒入江河、湖泊及池塘中,避免污染水源。麥草畏在正常施用后,小麥出現匍匐、傾斜或彎曲現象,一般經l 周后即可恢復正常。常用劑型:48%水劑、70%水分散粒劑等。
2.7 異丙隆。莖葉處理劑,對禾本科雜草防效較好,但是藥效易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低溫(日均溫低于4 ℃)和澇漬均影響藥效的發(fā)揮,寒流前1 周停止施藥;麥苗弱時藥害風險較高;第二年早春施用比年前用量要加倍。常用劑型:50%懸浮劑、35%可分散油懸浮劑、50%可濕性粉劑等。
2.8 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莖葉處理劑,應在氣溫較低(<28 ℃)、微風(<4 m/s)、空氣相對濕度>65%噴施該藥劑,施藥時可添加用藥量0.2%的助劑提高藥效,果園、茶園敏感,闊葉作物敏感。施藥過后應徹底清洗噴霧器,避免再次使用噴霧器時對闊葉作物田產生藥害。常用劑型:288 g/L 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乳油、20%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懸浮劑、20%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水乳劑等。
2.9 雙氟磺草胺。莖葉處理劑,藥效發(fā)揮速度慢。低溫不影響除草效果,但影響藥效發(fā)揮速度。常用劑型:50 g/L 懸浮劑、25%水分散粒劑、10%可濕性粉劑、10%水分散粒劑等。
2.10 乙羧氟草醚。觸殺型莖葉處理劑,要嚴格按照說明書推薦劑量使用,不能隨意加大用藥量,噴霧器選擇扇形噴頭,在晴朗無風時順壟定向噴藥。噴施后,遇到氣溫過高或在作物上局部觸藥過多時,作物上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灼傷斑,由于不具有內吸傳導作用,用藥10~15 d 后,作物灼傷斑癥狀消失,能恢復正常生長。常用劑型:10%乳油、20%乳油、10%微乳劑等。
2.11 唑草酮。超高效觸殺型莖葉處理劑,小麥對唑草酮具有較強的耐藥性,在小麥三葉期至拔節(jié)前(一般為11 月至次年3 月)田間雜草大部分出苗后均可使用。要嚴格按照說明書推薦劑量使用,為了保證藥液噴霧均勻,用藥前最好先將藥液配成母液,再加入噴霧器中。如果施藥不當,施藥后麥苗葉片上會產生黃色灼傷斑,灼傷斑與用藥量和藥液濃度呈正相關。噴施過唑草酮的藥械要徹底清洗,以免藥劑殘留藥效危害其它作物。常用劑型:10%可濕性粉劑、5%微乳劑等。
化學除草劑的長期大量使用加劇了雜草抗藥性的發(fā)生速度,目前,播娘蒿、薺菜、看麥娘、菵草等雜草均已對苯磺隆等除草劑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藥性。除草劑復配混用不但能夠擴大殺草譜,也是治理抗藥性雜草的重要途徑。20%氯吡·苯磺隆可濕性粉劑、35%芐嘧·苯磺隆可濕性粉劑、20%乙羧·苯磺隆可濕性粉劑、24%唑草·苯磺隆可濕性粉劑、75%氟唑·苯磺隆水分散粒劑、75%雙氟·苯磺隆水分散粒劑、50.8%2 甲·苯磺隆可濕性粉劑、9%雙氟·唑草酮懸乳劑、30%2 甲·麥草畏水劑、55%噻·噁·苯磺隆可濕性粉劑等是小麥生產上雜草防除推廣使用的主要復配劑型。但是,在復配劑型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噴施唑草酮及其與苯磺隆、二甲四氯、芐嘧磺隆等藥劑復配使用時,藥液中不能加洗衣粉、有機硅等助劑,否則容易對作物產生藥害;含唑草酮的藥劑不宜與驃馬(精惡唑禾草靈)等乳油制劑混用,否則會因唑草酮在藥液中的分散性受到影響,導致藥液在葉片上分布不均,對作物產生藥害,但可分開間隔使用。此外,苯磺隆、芐嘧磺隆、二甲四氯等藥劑會影響精惡唑禾草靈的藥效,最好相隔7 d 左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