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權
(陜西省智源食品有限公司 陜西 山陽 726400)
茶葉是茶樹新梢上采收的芽葉,陜西山陽栽培茶葉樹歷史悠久,品質優(yōu)良,是山陽縣傳統(tǒng)名產。在漫川、法官等10多鄉(xiāng)鎮(zhèn)栽培廣泛,生態(tài)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
1.1 合理采摘的原則。①采摘應因時因地因樹制宜,從新梢上采下的芽葉,必須符合某一茶類加工原料的基本要求;②采茶要量質兼顧,既要數量多,又要質量好;③在采摘的同時,注意適當的留葉養(yǎng)樹。④能夠適當兼顧同一茶類,不同等級或者不同茶類的加工原料;⑤合理采摘,必須在加強撫育管理的基礎上,尤其要與科學的修剪制度相結合,把握好采與養(yǎng)的關系。
1.2 采摘的標準。采茶,是指采摘茶樹上的芽葉。標準是茶樹20%~30%新梢上的芽有2~4片葉時就可開始采收。一般第1次采收在4月中旬(低山在谷雨前后,高山在立夏前后);第2次在6月上、中旬;第3次在7月中旬。采收時要按茶樹芽葉生長情況,分批多次采摘和分批留葉采摘,即采茶時適當保留一些葉子,做到采養(yǎng)結合,有利茶樹的生長。
1.3 采摘的方法。①打頂采摘法。一種以養(yǎng)為主的采摘方法,適用于樹冠培養(yǎng)階段,一般在2~3齡茶樹或更新后1~2年的茶樹采用。通常待新梢長到1芽5~6葉時,實行采高留低,采頂留側,摘去頂端1芽1~2葉或1芽2~3葉。②留真葉采摘法:一種采養(yǎng)結合的采摘方法,適用于樹冠培養(yǎng)階段,一般待新梢長到1芽3~4葉時,采摘1芽2葉為主,兼采1芽3葉。③留余葉采摘法:一種以采為主的采摘方法,是成年投產茶園的基本采法。待新梢長至1芽1~2葉或1芽2~3葉時,以采1芽2葉或1芽2葉為主,只留下魚葉不采。
2.1 鮮葉的驗收與分級。采下的芽葉在進廠制造之前進行分級驗收,一則可依級定價;二則可按級制造,提高品質,并提高采工對采優(yōu)質茶的積極性。芽葉的定級取決于嫩度、勻度、凈度、鮮度4個因素。①嫩度:是鮮葉分級的主要依據,根據茶類對鮮葉的要求,依芽葉的大小、長短、多少,嫩梢上葉片數和開展程度,以及葉質的軟硬,葉色的深淺等評級。②勻度:指同批鮮葉的物理性狀要求基本一致。③凈度:指鮮葉中夾雜物的含量。凡鮮葉混雜有茶花茶果、老葉老梗、鱗片魚葉,以及非茶類的蟲體、蟲卵、雜草、砂石、竹片等物的,均屬不凈。④鮮度:指鮮葉的光潤程度。鮮葉不能有發(fā)熱紅變、異味以及其它劣變情況。
2.2 鮮葉的貯運與保鮮。盛裝鮮葉的器具,以竹編網眼簍筐最為理想,既通氣又輕便,一般每簍裝葉25~30 kg,盛裝時切忌擠壓過緊,嚴禁利用不透氣的布袋或塑料袋裝運鮮葉。嚴防鮮葉發(fā)酵升溫紅變或產生異味。裝運鮮葉的器具,每次用后需保持清潔,不能留有葉子。為了搞好保鮮,鮮葉應貯存在低溫高濕通風的場所,適于貯放的理想溫度為15℃以下,相對濕度90%~95%。春茶鮮葉堆放一般要求不超過25℃,夏茶不超過30℃。鮮葉在貯放過程中應經常檢查葉溫,如有發(fā)熱立即翻拌散熱,翻拌動作要輕,以免鮮葉受傷紅變。鮮葉貯放的厚度,春茶以15~20 cm為宜;夏秋茶以10~15 cm為宜。并根據氣溫高低、鮮葉老嫩、干濕程度而靈活掌握。氣溫高要薄攤,氣溫低略厚;嫩葉要薄,老葉稍厚;雨天葉宜薄,晴天葉略厚。
3.1 綠茶加工方法
3.1.1 殺青(把鮮葉放在燒熱到一定溫度的鍋里熱炒)。下鍋溫度200℃~220℃(即白天看鍋底灰白色,晚上看鍋底微紅色?;驅⑹址旁诰噱伒?0 cm左右處,感到十分烤手)。投葉量,機械殺青每鍋4 kg,手工殺青每鍋1~1.5 kg。殺青掌握的原則是嫩茶炒的時間長些,老茶炒的時間稍短些。嫩茶多揚炒,少滾炒;老茶多滾炒,少揚炒。殺青到葉面失去光澤,葉色暗綠,葉質柔軟,梗折不斷,手握殺青葉不粘手,失重30%左右為度。殺青葉攤晾,厚度不超過10 cm。
3.1.2 揉捻(使葉片變?yōu)闂l索形,為制成各種形狀的茶葉打好基礎)。手捻一般是將殺青葉用兩手握緊,在簸箕上向前推進,用力適度連續(xù)揉至葉成條索、茶汁擠出為止。揉捻質量要求是,條索緊結,葉汁稍出,應防止揉捻不均,加壓過重,葉呈扁條等現象。
3.1.3 干燥。①烘干:多采用烘籠,投葉量1.5 kg,厚度不超過2 cm。第1次干燥溫度100℃~110℃,每隔20~30 min翻拌1次,經2 h達7成干后下籠攤晾30~60 min,繼續(xù)第2次干燥,溫度70℃~80℃,每隔15~20 min翻拌1次,經1 h葉梗用手能捏起成碎末,含水量不超過7%即可。②曬干:茶葉揉捻后,立即攤曬在席上或場上,每15~20 min翻1次,直到水分減少到7%左右為止。
3.2 紅茶加工。采摘標準是1芽2~3葉。加工方法如下:
3.2.1 萎凋。將鮮葉攤在萎凋簾上,在日光下曬20~60 min,然后移至室內自然萎凋10~15 h,每50 kg鮮重減至30.5~32 kg為適度。萎凋到葉面光澤消失轉暗綠,無青草味,帶清香,梗折不斷,手握成團不易彈散,含水量60%~64%。
3.2.2 揉捻。同綠茶,但要求時間較長(約90 min),葉細碎破壞率及擠出茶汁比綠茶多。
3.2.3 發(fā)酵。將揉捻葉攤放在發(fā)酵盆內,厚度6.7~10 cm,發(fā)酵室溫度25℃~28℃,相對濕度96%以上,空氣新鮮。發(fā)酵時間約4 h,春季室溫低,用火爐加溫。發(fā)酵至葉顯紫銅色,無青草味,擠出的葉汁被吸收,含水量80%~85%。
3.2.4 干燥。同綠茶。紅茶品質要求外形緊細,色澤烏潤,具焦糖香,味醇而鮮爽,湯色紅明,葉底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