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河南鹿邑方言的疑問句相關

      2021-12-07 06:41:01王戰(zhàn)領
      關鍵詞:韻尾特指陳述句

      王戰(zhàn)領

      (上海師范大學 語言研究所,上海 200234)

      鹿邑縣隸屬河南省,其地理坐標介于北緯33°43′至34°51′、東經(jīng)115°25′至115°37′之間,總面積1238平方公里,總人口118萬人。鹿邑方言屬于中原官話。河南境內的中原官話,按其內部的語音差異可以分為6個片區(qū),分別為鄭汴、洛嵩、蔡汝、信潢、陜靈、安沁等6個方言片,其中鹿邑方言屬于鄭汴片[1]。

      對漢語方言疑問句及相關結構的研究,多見于近20年。朱德熙先生討論了方言中的兩種反復問句,眼光銳利而且視野開闊,所述觀點令人信服[2]。其他學者也各據(jù)所知,用自己的方言母語來豐富疑問句的理論研究,如謝曉安、張淑敏[3]、史素芬[4]、胡利華[5]、史秀菊[6]等。除以上共時層面的描寫和論述之外,還有學者考察了某方言疑問句的歷史演變,如金桂桃、劉暢等[7]。而對疑問語氣詞的用法或發(fā)展演變的討論,更多時候則結合了歷時和共時層面,如黃國營[8]、許麗慶等[9]。

      鼻韻尾增生是一種特殊的語言音變現(xiàn)象,簡單地說就是韻母從陰聲類變?yōu)殛柭曨?。這種現(xiàn)象在漢藏語系中不算罕見,韋名應[10]、王雙成[11]等對此均有過論述。

      本文準備從以上所提及的疑問句類型,以及疑問語氣詞鼻韻尾增生現(xiàn)象兩個方面,來討論鹿邑方言在句法和語音上的某些特點。

      1 疑問句的類型

      現(xiàn)代漢語的疑問句研究,多以普通話疑問句類型為范式,即整體上可以分為4種:是非問句、特指問句、選擇問句和正反問句[12]。但就具體的疑問句類表征來看,方言與普通話又有一些細微差別。朱德熙先生指出,許多漢語方言里的疑問句都可以區(qū)分成特指問句、是非問句和選擇問句3種類型[2]。

      鹿邑方言中的疑問句,從大的方面也可以分為3類,即特指問、是非問和選擇問,但在表達方式上有著自身特點。普通話的疑問句尾調往往上升,同句末語氣詞一起構成疑問語氣;而鹿邑方言一般不使用疑問句調,多是在陳述句調的基礎上,與副詞“可”配合表達疑問語義,不過有時也會用到語氣詞。下面我們分別討論。

      1.1 特指問

      在特指問句中,問人的一般用“誰”作為疑問焦點,問事的則一般用“啥”或“咋”(讀如合口tsua)。這種問和答往往非常簡短,充分體現(xiàn)了漢語的意合性,以及口語多有省略的語用原則。相聲大師侯寶林曾經(jīng)用4個字來表現(xiàn)河南話特指問的問答模式,講的是兄弟二人有一人起夜而驚動另一人的對話:

      (1)老大問:“誰?”

      老二答:“我?!?/p>

      老大又問:“咋?”

      老二又答:“尿?!?/p>

      這也正是鹿邑方言特指問的生動表現(xiàn)。不過還有更為常見的一般句式,具體如下。

      1.1.1 “咋”+副詞+VP+陳述語調

      “咋”問句與“可”問句不同,它是一種純粹的詢問,即所問之事是一種突然事件,問話人并沒有預知背景,僅僅想得到聽話人對疑問的解答。結構中的副詞大多數(shù)是“不、沒”這樣的否定副詞,但有時也可以是“都、全”等周遍性副詞。例如:

      (2)你這孩子光知道玩,咋不回家吃飯?

      (3)這活兒咋還沒干完?

      (4)路邊上的樹咋都砍倒了?

      ——誰知道哎!

      “誰知道哎!”的意思是“我不知道?!边@里實際上用一種疑問形式來表達周遍性的否定,答復的語氣更加強烈。鹿邑方言中這種否定答復的形式使用頻率非常高。

      1.1.2 有疑問代詞“誰”“啥”的焦點問句

      這種句式跟普通話十分相似,“誰”是指稱人的,“啥”是指稱物或事的,都承擔了疑問焦點,一般要重讀。如:

      (5)夜個誰去趕集了?(昨天誰去趕集了?)

      (6)你弄啥嘞?(你干什么呢?)

      例(6)句尾帶有語氣詞“嘞”,但是“嘞”不是疑問專用語氣詞,在陳述句中也較常出現(xiàn),比如:

      (7)你先走吧,我現(xiàn)在吃飯嘞。

      1.2 是非問

      是非問是指可以用肯定(positive)或否定(negative)的詞語來回答的問句,比如“是/不是”“對/不對”等,也可以用點頭或者搖頭來表達。鹿邑方言中的是非問句,一般配合語氣詞“蒙”和“唄”使用。

      1.2.1 陳述句+疑問語氣詞“蒙”

      “蒙”實際表達的是一種詫異的疑問語氣,意思是問話人因得知某一情況而感到詫異,并向聽話人詢問以便確認。我們也可以把這種問句叫做詫異問句。而此時的“蒙”并不輕讀,它會賦予整個句子一個上升的尾調。例如:

      (8)恁閨女走罷了蒙?(你女兒已經(jīng)出嫁了嗎?暗含意思是你女兒這么小,出嫁得太早了!)

      ——是嘞,走罷了,早走早心寧!

      (9)芫荽才賣一塊蒙?(芫荽才賣一塊錢一斤嗎?暗含意思是賣的太便宜了!)

      ——沒有,兩塊一斤。

      上述兩例均表達了一種問話人對自己所了解的情況感到詫異。

      1.2.2 陳述句+疑問語氣詞“唄”

      普通話中的“唄”多表達一種祈使語氣,如“做唄、走唄、說唄”。而在鹿邑方言中,“唄”依然只是一個疑問語氣詞。即使用“唄”問句時,表示問話人對某一情況已有所猜測,向聽話人發(fā)問只是進行確認。這種問句的疑問程度最小,有時也表達一種反詰語氣。一定程度上,它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吧”或“嗎”。例如:

      (10)天天該這兒鍛煉,病好了唄?(天天在這里鍛煉,病好了吧?)

      ——對,差不多了!

      (11)你得了狗飽了唄?(你是吃飽了沒事干了嗎?)

      基本上,鹿邑方言中,是非問的肯定回答一般用“是嘞、對、嗯”來表達,否定回答用“不是、沒有”等。但有時候回話人也會省略這些是非詞語,直接用另一事件或主觀感受作答。例如:

      (12)俺爺沒在家蒙?

      ——他下地給牛割草去了。

      (13)你可都吃罷了蒙?

      ——你看你問嘞,這都啥時候了能不吃罷?

      1.3 選擇問

      朱德熙比較了3種不同方言,根據(jù)問句的回答形式,將“可VP”問句視為反復問句,并歸入選擇問句;并且指出,在某一具體方言中,“可VP”與“VP不VP”的疑問形式一般不能共存[2]。很多方言都會使用疑問副詞加VP,構成反復問句。鹿邑方言“可VP”的反復問句類型,在日??谡Z中使用頻率非常高,所以鹿邑方言是一種典型的“可VP”反復問句語言。

      1.3.1 (NP+)“可”+VP+陳述語調

      在這種表達方式中,整個句子的語調仍是陳述語調,并且不使用語氣詞,疑問的表達功能主要由副詞“可”來承擔。這種句式的使用頻率非常高,且往往帶有一種祈使意義,即表示說話人認為該做某事了,或者所說之事對話雙方之前已經(jīng)商討過,此時再次提及。例如:

      (14)你可吃飯?

      ——吃。

      (15)你今兒晌午可去他家拿東西?

      ——去,吃過飯就去。

      這種問句主語在明確的情況下一般可以省略,或者放在句子的末尾表達一定的語用功能。例如:

      (16)可下地干活?

      ——天太熱了,不去了。

      (17)明個可去買菜了你?

      ——我去啊。

      1.3.2 陳述句/祈使句+疑問獨立結構“可管、可粘、可中”

      在這種句式中,句子的主體部分完全和一般的陳述句或祈使句一樣,疑問焦點由后面的“可管、可粘、可中”來承擔,回答時可以選擇“管/不管、粘/不粘、中/不中”其中的一個方面。它們實際上相當于普通話的“行不行,好不好”,事實上是以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祈使意義,是問話人祈求或要求聽話人去做某事。句子的主體結構和獨立結構有時可以用“,”隔開。比如:

      (18)你明天白去打牌了可管?

      ——管,明天不去了。

      (19)好好寫你嘞作業(yè),可中?

      ——不中,我要玩我的新玩具。

      除“可VP”形式的反復問句外,鹿邑方言還有其他兩種形式的選擇問句,一種是句尾帶有疑問語氣詞“滿”,一種是句尾不用語氣詞,而在句中用“還是”來連接選擇項的問句。

      1.3.3 陳述句+疑問語氣詞“滿”

      用“滿”作疑問語氣詞,其實相當于普通話的“了嗎”,并且一般讀作輕聲,表示一種中性的、不帶感情色彩的疑問。例如:

      (20)恁爸回來滿?(你爸爸回來了嗎?)

      ——沒有嘞,明個回。

      (21)豬喂罷食兒滿?(豬喂過食了嗎?)

      ——喂罷了。

      值得注意的是,“滿”前面不能再加表示動作完成體的“了”,和前面提到的“蒙”有所不同。

      1.3.4 用“還是”連接選項

      (22)你是走哎,還是不走?

      ——走走走,這就走。

      (23)今年耙地用牲口還是機子?

      ——用機子吧,機子快。

      鹿邑方言話中這種“還是”選擇問句的使用頻率不高,一般是在生活勞動的過程中,真正要對兩個對象做選擇時才會使用。需要注意一點,句中的“還是”,有時為了語用簡潔的目的,可以省略,而且回答人還可以選擇問句選項之外的第三種情況作答。

      (24)你喝酒喝茶?

      ——喝酒吧,好些時沒喝了。

      (25)晚上吃饃吃面條兒?

      ——我不餓,啥都不想吃。

      鹿邑方言的疑問句有時帶一個句尾詞“哎”,它會賦予問句一種升調,且高調調域也基本由它實現(xiàn)?!鞍ァ笔且粋€語法化程度比較高的語氣詞,因為它在特指問、選擇問(反復問)中都能出現(xiàn),其最主要的是表達一種語用功能:即問話人在發(fā)問時有些無可奈何,或者對被問者稍有責備的意思。比如上述我們所舉過的例子:

      (26)這個事還有誰知道哎?(特指問)

      (27)你可吃飯哎?(反復問)

      (28)晚上吃饃還是吃面條兒哎?(選擇問)

      有時就算是問句中已經(jīng)帶有語氣詞,疑問句尾還可以再加“哎”,比如:

      (29)你吃罷滿哎?

      1.4 小結

      劉丹青認為,從句法上看,選擇問獨立成類的普遍性不強[14]。上述對鹿邑方言的分析似乎支持了這一觀點。一般認為,典型的選擇問在形式上應該有兩個選擇項,類似“X還是Y”的形式。然而鹿邑話在表達選擇問的功能時,優(yōu)先使用的卻是“可VP”結構,而不是像“X,還是Y”或“XY”這種存在兩個可選項的疑問形式,而后者在鹿邑方言中雖然存在,但使用的頻率并不高。我們可以像朱德熙先生那樣,把“可VP”問句直接歸為選擇問,但是需要清楚,其在形式上至少還與典型的選擇問有所差別。由于篇幅原因,這一問題不在此過多討論。

      總的來說,方言中的某些句式和普通話還是不盡相同的,比如疑問功能的表達方式、語氣詞的使用等。鹿邑方言的疑問句跟普通話相比,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選擇問句較多地使用“可+VP”結構而不是普通話中的“VP不VP”,這是方言的一種顯赫結構,也可以稱為顯赫范疇。所謂顯赫范疇,簡單地說就是在一種語言中既凸顯又強勢的范疇[13]。我們考察方言語法時,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這些范疇,以此來揭示本方言不同于他方言或普通話的獨特之處。

      鹿邑方言中的語氣詞,只有“蒙、滿”是專門的疑問語氣詞,而它們的實際音值分別是“m44、man42”。這就給我們提出一個疑問:普通話最典型的疑問語氣詞是“嗎”,它跟鹿邑方言中的“蒙、滿”有沒有關系呢?

      2 疑問語氣詞的鼻韻尾增生

      關于“嗎”的來源,學界早有定論。王力先生認為,“嗎”的較古形式是“麼(么)”。而“麼”應該是從“無”演變來的[15]?!盁o”的上古音是 miua,它的文言音和白話音的演變是分道揚鑣的:文言音逐漸變?yōu)檩p唇(miua→miwu→viwu→vu→wu);白話音則保留著重唇的m而喪失了韻頭。廣州的“冇”(mou),上海的“無沒”(mm),北京的“沒有”(mei iou 即“無有”)都是由上古的 miua 變來的。鹿邑方言屬于中原官話,是典型的北方方言,因此我們認為,語氣詞“蒙、滿”同樣演變自“無”,且保留了其重唇音聲母。與鹿邑相距不遠的許昌、漯河地區(qū),至今仍有“mou”的讀音,如“吃了冇?”意思是“吃過了嗎?”

      下面我們再來討論韻母的鼻韻尾增生問題。漢語方言中有一種比較特殊的音變現(xiàn)象,就是原來的陰聲類韻母增生了一個鼻音韻尾而變?yōu)殛柭曨悾⒑驮械年柭曨愴嵞负狭?。西南官話的鼻音增生比較突出,這一點侯精一在其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方言概論》中有過討論。如“某”在成都、遵義、昆明、西昌都讀作“mo”,在鐘祥和武漢讀作“mou”。同時,王雙成[11]指出,屬于晉語的青海方言也有鼻韻尾增生現(xiàn)象,比如西寧話“夠”(夠不著)讀作“kn”,“么”(這么)讀作“mn”。更進一步,作者通過研究青海的藏語方言,用口語的某些詞和藏文對比,發(fā)現(xiàn)了藏語也有同樣的情況。類似的還有仡佬語??磥?,鼻韻尾增生是漢藏語語音演變的一個共同特點。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我們可以從發(fā)音原理上找到一些解釋。

      像發(fā)“a”這樣的低元音時口腔張大,舌骨肌的一端會帶動軟腭使它下降,咽鼻通道可能會出現(xiàn)漏縫,從而引致鼻化音。鼻化之后會進一步發(fā)展成帶鼻韻尾韻母。而發(fā)高元音時,即使當軟腭已經(jīng)關閉,鼻腔中仍有相當大的聲音輻射。這表明軟腭一旦振動,就能把聲音從口腔傳送到鼻腔。同樣可以使得韻母鼻化,然后演變成鼻韻母[16]。

      有了上面的了解,我們可以提出假設,鹿邑方言的疑問語氣詞“滿”(man42)同“麼”一樣,來自上古“無(miua)”的韻頭脫落,然后鼻韻尾增生,過程大概是miua→ma→man。而這一過程的完成時期,大概在元明時代。試比較:

      (30)為他無佛法知見為礙。而今莫有無佛法為礙者麼?([宋]古尊宿語錄·卷四十三)

      (31)小和尚,你惠安長老在家麼?(全元曲雜劇 詩藏劇曲)

      (32)大漢曰:“哥哥在家麼?”太公曰:“你哥哥酒醉去睡了。” (簡本水滸傳水滸忠義志傳 集藏小說)

      (33)家里有人滿?二哥在家滿?(鹿邑方言)

      上述例中,從宋代至元明時期,“麼”和“滿”無論在句法位置還是語義功能上,都完全一致,可以說還處于同一歷時層面。再往后,“麼”就朝著現(xiàn)代漢語中的“嗎”發(fā)展了,或者成為“什么”的構詞語素;而鹿邑方言依然保留著前一時期的用法。例如:

      (34)滾出去!幸虧我不曾睡,你打算來偷這口銅磬麼?”(江湖奇?zhèn)b傳 集藏小說)

      (35)楊志曰:“你好沒來由,殺你做甚麼?(簡本水滸傳水滸忠義志傳 集藏小說)

      (36)而且建立中央,同時又須顧及地方,這不是更困難了嗎?(CCL語料庫)

      (37)你不先修好路就拉貨,這不是更難了蒙?(鹿邑方言)

      以上兩句也表現(xiàn)出了同樣的句法位置和語義功能:都在助詞“了”的后面,都表達是非疑問語氣。

      我們不禁要想,鹿邑方言既然已經(jīng)有了疑問語氣詞“滿”,為何還要分化出“蒙”來呢?仔細對比就會發(fā)現(xiàn),兩者出現(xiàn)的句法環(huán)境和語義表達有所不同。例如:

      (38)琴她娘來了蒙?你吃罷滿?(家里來客人了,主人出來打招呼。)

      “蒙”前面的動詞一般要帶助詞“了”,而“滿”絕對不行;“蒙”是對新情況或事態(tài)的詢問,而“滿”則是帶有問話人似乎已經(jīng)知道答案,只是需要進一步確認。因此,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說,兩者的疑問程度不同。使用不同的詞來表達不同的語義和語法功能,讓大腦處理更少的冗余信息,這是語言的象似性原則在起作用。鹿邑方言中“滿”和“蒙”的語音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證明了這點。

      3 結語

      3.1 本文總結

      經(jīng)上述討論可知,鹿邑方言的疑問句類型總體上可分為特指問、是非問和選擇問。其中,按照句子主體結構特征和句末語氣詞使用情況的不同,各問句又可以分出若干小類來。和普通話相比,鹿邑方言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選擇問句較多地使用“可VP”而不是“VP不VP”結構,這是一種方言句法的顯赫結構,或者稱為顯赫的疑問范疇;對于特有疑問語氣詞“蒙”和“滿”的來源問題,通過歷史材料對比,我們認為,其均演變自早期共同語的“無”或“麼”,而在方言中共存,則屬于功能分化所導致的語音變異現(xiàn)象,這也反映了語言音義對應的象似性原則。

      3.2 余論:跨語言或跨方言比較的重要性

      李如龍先生曾指出,要“把我們所知道的漢語方言語法現(xiàn)象拿出來跟別的語言作比較,看看別的語言中有沒有相同的語法現(xiàn)象。這種比較的結果,往往讓我們看到方言的語法特點其實一點也不‘特’,在別的方言中也有”[17]。文中我們在討論鹿邑方言疑問詞“蒙”和“滿”的時候,如果不去考察南方漢語方言和青海藏語的鼻韻尾增生現(xiàn)象,就想不到解釋其來源的思路,也更不會找到其演化的途徑,而只會把疑問一直留下去。

      跨語言和方言比較,可以使我們更好地探討語言演化的規(guī)律和共性,能夠為我們解釋方言難點提供參考。舉個簡單的例子,方言中的某些固有詞,或者我們所說的“土詞”,有時找不到很好的漢字來書寫,也無法解釋為何有這樣的發(fā)音。其實,如果我們考察一下親屬語言,也許問題就能夠得到解決。比如,鹿邑方言對“手”還有一種特殊叫法,左手可以叫做“o42pu0la34ts0”(因為找不到相對應的漢字,我們暫時用國際音標來表示)。從音節(jié)結構上看,除去表示“o42(左)”的第一個音節(jié),以及最后一個詞綴“(子)”,詞根部分“pu0la34”也就是表示“手”了。這里我們暫時不管聲調,因為在整個四音節(jié)詞中,第二和第四音節(jié)都讀輕聲,這是方言韻律所致。我們來看藏緬語中表示“手”的情況(一般認為,藏緬語和漢語有發(fā)生學關系)。藏語書面語的“手”讀為“l(fā)ag pa”,藏語巴塘話讀作“l(fā)a13pa53”,緬語書面語讀作“l(fā)ɑk4”,緬語仰光話讀作“l(fā)?4”,彝語喜德話讀作“l(fā)o55”,彝語武定話讀作“l(fā)ɑ_55”。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表示“手”的詞中,藏緬語和鹿邑方言都有一個“l(fā)a”的主要詞根,且有比較嚴整的語音對應關系,因此基本上可以確定它們是同源詞。原來,鹿邑方言“手”的叫法,是從漢藏原始母語中繼承而來,此時心中的疑惑也就解開了。

      猜你喜歡
      韻尾特指陳述句
      詞句練習
      滿文簡單句式之陳述句
      滿族文學(2022年1期)2022-01-21 21:19:30
      西夏語陳述句到一般疑問句的轉換方式
      西夏學(2020年2期)2020-01-24 07:43:34
      論漢藏語言高元音的類型與共性
      仡佬語-n、-?、-i韻尾的發(fā)展演變
      White Elephant
      《老殘游記》中的“何”系特指疑問句計量研究
      閩南語入聲韻尾的分布現(xiàn)狀及原因推測
      粵東閩語n尾韻文白異讀及其與?尾韻和鼻化韻的關系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特指”釋義法
      辭書研究(2011年4期)2011-08-07 03:00:32
      泸溪县| 房产| 翁源县| 浦县| 郯城县| 赣州市| 桦川县| 清原| 北票市| 万全县| 禄丰县| 康平县| 江源县| 商丘市| 阿坝县| 武城县| 和平县| 阿鲁科尔沁旗| 板桥市| 广元市| 万荣县| 东莞市| 如东县| 涟源市| 华阴市| 镇沅| 瓦房店市| 高要市| 德钦县| 都兰县| 赤壁市| 婺源县| 南召县| 阿克苏市| 盘锦市| 嘉荫县| 天等县| 平凉市| 陆良县| 台山市| 南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