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軍
關鍵詞:革命文化;高校思政課;必要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1)08 — 0042 — 03
近年來,學界加強了對革命文化的研究。張城認為:“革命文化的實質是紅色文化?!薄?〕革命文化是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與改革發(fā)展中形成的先進文化,是我們國家繁榮富強和民族發(fā)展振興的重要精神動力。有學者指出:“革命文化是革命實踐的偉大創(chuàng)造,是中國革命事業(yè)的精神遺產(chǎn)和文化傳承,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品格風范的集中體現(xiàn),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薄?〕大學生思想活躍,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能力都很強,如果缺乏正確的思想引領,就很有容易受“異化”思想與理念的影響。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革命文化教育不僅是促進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有效途徑,也是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不斷提升的重要渠道。革命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能鞏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陣地”的地位,還能活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氛圍,也能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強大的精神“營養(yǎng)劑”。
在革命年代,革命文化指引著革命前進的方向;在建設時期,革命文化不僅錘煉著奮斗者們的思想品質,更是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的強大精神動力。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題中之義,也是傳承紅色基因的必然要求,更是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
(一)革命文化能激發(fā)思政課的教學活力
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先進組織和仁人志士在追求中華民族獨立與富強的實踐中形成的優(yōu)秀文化,是我們民族發(fā)展的寶貴精神財富。革命文化是對理想信念、革命意志和傳統(tǒng)文化中優(yōu)秀品質的真實體現(xiàn),而高校思政課在立德樹人方面發(fā)揮著主陣地的作用。因此,將革命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能激發(fā)思政課的教學活力。第一,革命文化能豐富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我國豐富的革命文化資源為建設鮮活的革命文化資源庫提供了諸多便利條件。將革命文化資源植入思政課教學中能豐富思政課的教學素材,進而推動革命文化進入大學校園和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思政課教學要根據(jù)具體課程進度并結合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安排相應的革命文化教學內(nèi)容,這樣不僅能有效傳承革命文化,也能真切弘揚革命精神,還能讓大學生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第二,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課能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針對性地推進思政課教學是實現(xiàn)思政課有效性教學的關鍵。思政課教師結合本校所在地區(qū)歷史上的革命英烈、英雄模范、志士仁人的光輝事跡,深度發(fā)掘事跡中發(fā)人深省的關鍵點,厘清先進事跡與當前現(xiàn)實的關聯(lián),讓鮮活的革命事跡進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促進大學生思想的升華。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能有效實現(xiàn)思政課的理論性與說服力,進而活躍思政課的教學氛圍、增強思政課的教學感染力。
(二)培育時代新人需要革命文化的引領
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承載著中國革命文化的精髓,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光輝歷史寫照。只有保護好、傳承好革命文化,才能讓廣大高校大學生深知我們今天取得的輝煌成就是艱苦奮斗出來的。革命先烈們?yōu)闋幦∶褡濯毩⒑蛯崿F(xiàn)國家富強作出了巨大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不斷保護并傳承革命文化才能讓高校大學生銘記革命的崢嶸歲月,激發(fā)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助推大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促進大學生自覺弘揚百折不撓的精神,進而使得大學生以昂揚自信的姿態(tài)面對學習與生活,成為時代發(fā)展所需要的新人。
革命文化鑄牢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當代大學生肩負著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重任,就需要他們能在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找到自身定位。在促進國家前進發(fā)展的進程中,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能促進大學生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結合。一方面,深刻理解革命文化能促進大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而堅定的理想信念能引領大學生正確定位自身的發(fā)展方向;另一方面,堅定的理想信念能鑄就“精神之魂”。我們在實現(xiàn)民族復興大業(yè)的進程中難免會遇到逆境,在挫折與困難面前,只有堅定理想信念,才能讓我們達到勝利的彼岸。
革命文化能激發(fā)大學生的擔當意識。深入學習革命文化能讓大學生深刻領悟責任擔當?shù)奶N意。革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能激發(fā)大學生面對挫折的能力,讓他們能在面對困難時主動迎擊而不退縮,面對艱難險阻而越挫越勇,有勇氣與智慧去面對任何挑戰(zhàn)。同時,革命文化能激發(fā)大學生對民族大義的責任擔當。從上海路到興業(yè)路,再到天安門,黨領導人民披荊斬棘的奮斗歷程體現(xiàn)了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國家謀富強的使命擔當,這些又最能激發(fā)大學生為社會進步、民族發(fā)展與國家崛起的責任意識。
(三)革命文化是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革命文化蘊含的艱苦奮斗、勇于奉獻、不怕犧牲、頑強執(zhí)著等精神,彰顯了共產(chǎn)黨人奮勇前進與忠于革命事業(yè)的優(yōu)秀品質。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不畏艱險的奮斗精神,奮不顧身的抗爭精神,吐故納新的創(chuàng)新精神,舍生取義的民族大義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等都在革命文化中有著光輝的寫照。在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與建設的進程中涌現(xiàn)出來的紅船精神、長征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體現(xiàn)了不同時代革命文化精神與時俱進的優(yōu)秀品質,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復興而矢志不移地奮斗。
同時,革命文化蘊含的文化自信基因是民族復興的寶貴資源。在革命文化的指引下,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僅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進而在不斷探索的基礎上開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回溯革命先烈在烽火硝煙歲月里的奮斗抗爭精神,回顧仁人志士為了民族大義而體現(xiàn)的舍生忘死的犧牲精神,回憶先輩們?yōu)閷崿F(xiàn)國家富強而體現(xiàn)出來的舍我其誰的愛國精神,不僅能促進全國人民在革命文化這一精神紐帶下緊密團結,還能有效抵御外來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革命文化蘊含的崇高愛國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助于弘揚新時代發(fā)展所需要的正能量,進而促進愛國主義精神與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匯集于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大業(yè)上來。
我國豐富的革命文化資源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提供了十分豐富的素材,也為高校思政課的有效開展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薄?〕要探究革命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的策略與途徑就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機制,通過強有力的保障機制來促進革命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
(一)建立健全教育教學保障機制
革命文化對促進高校思政課教學提供了十分豐富的課程資源,推動革命文化資源相關要素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有效銜接是促進革命文化與高校思政課有效融合的關鍵。要實現(xiàn)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教育教學目標,就需要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保障機制。首先,建立并完善革命文化課程資源庫。當前,高校都認識到了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性,然而在革命文化課程資源庫建設方面還亟需改進與完善。革命文化資源庫的建設要注重歷史性與時代性、理論性與實踐性、思想性與現(xiàn)實性、政治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并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特征和知識需求促進革命文化資源庫的資料信息不斷更新。其次,完善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課程體系。高校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開設具體課程,科學制定培養(yǎng)目標和規(guī)劃方案,不斷完善思政課的教學內(nèi)容與課程結構,以及革新具體的教學方法,進而促進課程體系在發(fā)展中不斷完善。同時,要對融入高校思政課的革命文化各相關要素進行把控,促進各相關要素的有效銜接,最大化地發(fā)揮革命文化相關要素融入高校思政課的針對性與時效性。
(二)完善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課的人員、空間與時間保障機制
第一,建立與完善針對人員要素的保障機制。一方面,嚴格按照國家的要求建立與完善思政課教師準入制度,重點引進既熟悉馬列經(jīng)典著作又對中國革命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學者。另一方面,加強對本校在崗思政課教師的培養(yǎng),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同時,建立并完善針對思政課教師的激勵保障制度。第二,就教學空間建立保障機制。高校思政課是立體的,不是單面的,需要形成立體空間才能有效促進革命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課教學。一方面,不斷探尋革新傳統(tǒng)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而這種教學方式仍然是當前“線下”教學的主要方式。不斷探索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線下合作式”教學模式。另一方面,不斷探索教師引領學生主動學習的“線上”學習模式,推動思政課革命文化的教學方式多元化。同時,不斷建立健全思政課革命文化教育教學的實踐基地保障機制,讓學生更能近距離感受革命文化的真實內(nèi)涵與價值意蘊。需要強調(diào)的是,在推進教學空間保障機制的建設中一定要遵循國家的法律和教育部門的規(guī)章制度。第三,加強時間管理的保障機制建設。一方面,高校大學生學習革命文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需要在思政課堂上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大學生在講解內(nèi)容方面有不同側重。另一方面,建立思政課的革命文化資源庫也會經(jīng)歷資料收集、材料整理、內(nèi)容展示、效果評估、信息反饋,再到教學反思的過程。同時,革命文化資源庫也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與時俱進。
(三)創(chuàng)新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載體平臺機制
只有充分發(fā)揮教育載體平臺的功能,才能將革命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首先,充分發(fā)揮思政課課堂主渠道的作用。革命文化有效融入思政課就必須充分發(fā)揮思政課課堂的重要作用。思政課課堂教學要堅持政治性與科學性、紀律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原則,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講授革命文化的形成、發(fā)展、特征與時代意蘊,無論在“顯性教學”還是在“隱性教學”中,都要融入革命文化的相關元素。同時,思政課課堂教學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nèi)容也要應時而新,不斷提高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課課堂的教學針對性與感染力。其次,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大學生除了在課堂接受教育外,也會受到學校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的學習氛圍、教育理念,以及行為方式等都會對學生構成影響。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成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在物資方面,加強教學設備、圖書館、運動場、食堂、宿舍等硬件設施的建設。在制度文化方面,加強黨團組織與學生會等機構建設,不斷完善相關規(guī)章制度。在精神文化方面,不斷營造良好的教風、學風、校風,有效開展各種文化活動,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環(huán)境。再次,充分發(fā)揮各種媒介的教學功能。在新媒體時代,思政課教學要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平臺,如網(wǎng)站、網(wǎng)頁、微信、微博、QQ以及其他各種手機APP平臺,使大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革命文化的熏陶。
(四)不斷完善考核機制
不斷完善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考核機制才能有效調(diào)動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首先,不斷完善針對思政課教師的考核機制,主要針對教師的備課、講課、學生作業(yè)等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不斷完善針對思政課教師“獎懲”機制,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老師要給予表彰和鼓勵,對表現(xiàn)不佳的教師也構建相應的懲罰機制。其次,完善學生學習的考核機制。針對學生的考核,將期末考核與平時考核相結合,將目標考核與過程考核相結合,將課堂學習考核與社會實踐考核相結合,將教師評價與學生特長展示相結合,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激情。再次,完善教學過程的考核機制。當前,高校還沒有使用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課的通用教材,但是在思政課中融入革命文化的教學又相當重要與迫切,因此,有必要針對教學目標、教材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設計、過程管理、教學反思、教學態(tài)度等方面建立健全考核機制。
革命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能激發(fā)思政課的教學活力,有助于培育新時代新人,也能為民族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因此,不斷建立健全相關保障機制,革新載體平臺機制,以及完善考核機制能促進革命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進而充分發(fā)揮革命文化的育人功能,落實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 考 文 獻〕
〔1〕張城﹒革命文化與黨內(nèi)政治文化〔N〕﹒學習時報,2017-05-03.
〔2〕朱喜坤﹒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頭〔N〕﹒光明日報,2019-01-09.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9.〔責任編輯:丁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