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婦女時報》中的女性與社會變革

      2021-12-08 21:52畢苑
      讀書 2021年12期
      關鍵詞:家珍妓女時報

      畢苑

      對加拿大約克大學季家珍教授(JoanJudge)的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國學界并不陌生。近些年她尤其從理論和個案兩個層面對中國“女性”問題做了深刻分析,她的新著《共和國透鏡:中國早期出版物中的性別、可視性和經(jīng)驗》,延續(xù)了她以往女性研究的問題意識,并大有開新。

      她的“透鏡”,就是創(chuàng)刊于一九一一年五月、終刊于一九一七年四月的《婦女時報》。從清王朝的最后時刻創(chuàng)刊,到新文化運動興起時終刊,雖只短短幾年,卻歷經(jīng)中國政治、文化劇烈變化和新舊交替的關鍵時刻。更有意味的是,著名鴛鴦蝴蝶派小說家、報人包天笑一直擔任其主編,自然這是一本通俗得不能再通俗的刊物了。或許由于它太通俗,所以長期不為以精英史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史學界重視。

      “l(fā)ens”是“透鏡”,它比“鏡子”或“鏡像”(mirror)的含義更為豐富,這個用詞相當貼切。它的啟發(fā)應該來自《婦女時報》第一期封面上的兩位女性,她們手捧《婦女時報》,同時又看鏡子里的她們在閱讀《婦女時報》,這里巧妙地凸顯了一種“鏡子”或“鏡像”,觀看與被觀看。但作者不滿足于此,而是把表面的“鏡子”或“鏡像”作為一種“透鏡”,進行一種更深層次的透視?!巴哥R”成為隱喻的主題:把《婦女時報》作為一個“共和國透鏡”,透視它作為一個商業(yè)性媒體的運作手法與社會影響;透視它所展示的女性自我認同、性別認知和社會變革的關系;透視它無法擺脫的政治旨趣。

      包天笑不是思想家、啟蒙者,只是一個通俗作家。通俗,當然要以平等姿態(tài)和讀者作者對話,他撰寫的發(fā)刊詞最能體現(xiàn)編者意旨:“近世以來,歐風墨雨,震蕩吾神皋。吾女界諸姊妹,亦怵于國勢之日蹙,世道之日微,思有以扶持之。雖女學光明僅于此塵霾黑暗中開一線,顧亦雅不乏明敏通達之閨彥,與夫憂時愛國之女士,時賜偉論,蘄以喚醒同胞之迷夢。同人等于是謀為月刊,不敢謂于吾女界中發(fā)其光芒,亦紹介所得,以貢獻于國民?!睂ⅰ皢拘淹钡膯⒚芍庠⒂谄降冉涣鳎r明顯示刊物的旨意與風格,更顯示了社會對女性的態(tài)度開始變化。

      這一點從雜志的欄目設置可以充分體現(xiàn)。欄目包括實驗談、日記文、社會觀、家政說、藝術談、書簡文、風俗觀、交際說及“其他”。這“其他”,林林總總琳瑯滿目,包括愛國小說、愛情小說、家庭小說、理想小說等“小說”類和詩、詞、彈詞、散文等“文苑”類。由于雜志形式活潑,風格平等民主,因此各類欄目都有女性踴躍投稿,尤以詩歌、見聞、散文和圖片為多。第一號末尾“編輯室”按語聲明:“本報第二期擬開一欄,曰‘讀者俱樂部,當與愛讀諸君相切磋,尚望諸君不拘一格,惠我瓊瑤,為淮陰將兵,多多益善。且藉是可以交換智識、推廣見聞,誠至善之道也。”主辦者希望平等對話、交流知識的意愿呼之欲出。雖然“讀者俱樂部”欄目延宕至第三期才出現(xiàn),但這個欄目此后成為固定欄目,內(nèi)容豐富,較少中斷,發(fā)表了許多不好歸類的短篇實用文章。

      誠如季家珍所論,《婦女時報》的主要目的不是對女性進行“自上而下的啟蒙”,主辦者更看重創(chuàng)造一個平臺,女性可以分享她們的知識以喚醒其他人,從而拓展自下而上的社會改革空間。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這個平臺和空間意味著中國女性的集體意識、性別認同自十九、二十世紀之交開始萌發(fā),到此達到一個新的節(jié)點,改變了傳統(tǒng)時代各種《列女傳》《賢女傳》等男權社會對女性的身份和價值定位,標志著晚清后期社會對女性開始發(fā)生深刻的認知變化。

      《婦女時報》的主辦者強調(diào)通俗,當時的讀者和后來的研究者也認為它是通俗雜志。清末民初的流行文化,在近代史上一直得不到較高的評價。張恨水、包天笑、周瘦鵑、“鴛鴦蝴蝶派”、“禮拜六”等是這個時期流行文化、通俗文化的關鍵詞,與“五四”之后興起的“意識形態(tài)文化”迥然不同。由于中國社會正處于“新”“舊”轉折中,這個時期的流行文化后來被批判為“市井瑣屑”和“封建余孽”,這也是《婦女時報》被研究者忽視的重要原因。

      《婦女時報》集中反映了早期媒體的商業(yè)化特點,它的創(chuàng)立、編輯、印刷和發(fā)行是一系列完整的商業(yè)運作過程。它有很多廣告版面,據(jù)季家珍統(tǒng)計,大約有五百一十六個廣告出現(xiàn)在《婦女時報》中,其數(shù)量和比例超過了同時期女性雜志。商業(yè)的價值就在于“流通”而“為更多人所熟知”,流通越廣泛就越能讓這個女性平臺得到拓展。

      然而,《婦女時報》通俗卻不低俗,而是在通俗中飽含學術與思想新潮。尤其是長期設置的女性生理、生殖健康、婦產(chǎn)育兒等議題,在二十世紀初的中國不僅是新知,而且是非常敏感的社會話題。通過對諸如《產(chǎn)婦之心得及實驗談》《男女兩性自由生產(chǎn)法之實驗談》《無痛安產(chǎn)法》《調(diào)查婦女月經(jīng)啟》《女子分娩后之看護》等文章的分析,使人們看到這些通俗文章背后二十世紀初女性話語的復雜性,涉及身體、性、性別、社會等多重關系。為了宣傳、介紹關于女性身體的新知識,《婦女時報》還有一些分析介紹世界各國女性身體、生理的文章。正如季家珍所說,通過這種世界性敘事,諸如月經(jīng)史等高度個人化的、隱私性的女性身體、生理細節(jié),被建構為全球性事實的一部分,女性身體文化成為一種具有普遍性的常識。以前羞不可言的女性身體,因此進入了公共話題,具有了公共性。而女性身體的公共性,是現(xiàn)代婦幼保健、醫(yī)療制度的前提之一?!秼D女時報》的許多文章十分超前卻又自然而然地將婦幼保健等公共衛(wèi)生醫(yī)療方面的時代課題提了出來,討論頗為細致。百年后,這些新知漸成常識,漸漸脫敏,婦幼醫(yī)療保健制度已經(jīng)建立并逐漸健全,但前賢的開拓努力之功,不應忘記。

      雜志更有眾多關于婦女參政的討論,有關女性同性戀和女性社會問題的話題,觀念思想不可謂不先鋒,尤其是公開討論“女同”,觸犯了社會禁忌。正是這種“流行”“通俗”和“市井性”,才能搭建起較大規(guī)模的女性群體話語平臺,反映范圍更廣的社會性別認知,而這恰是精英文化做不到的。

      “女性期刊”一直是《婦女時報》的標簽,但季家珍提醒我們,與其把它定義為“女性雜志”,不如把它看成一種注重女性問題的“綜合性雜志”。因為它的編輯者是男性,出版商是男性,在這個意義上說,是男性規(guī)定了雜志的面貌框架和出版機制。雜志也刊發(fā)了許多男士的作品,它的很多議題超越了性別,在另一個意義上說,又可以透視男性的女性觀發(fā)生了何種變化。附提一句,讀到顧頡剛先生北上求學之前在蘇州時曾以妻子的名字向該刊投稿,頗為意外。莞爾之余,不禁感嘆此刊影響之大。

      在《透鏡》中,季家珍延續(xù)了在《歷史寶筏》中對“才女”“女德”議題的探討,進一步思考女性在私人與公共、人才與美德兩個方向的張力。畢竟是新時代,“新女性”“職業(yè)女性”成為女性的模范。相對傳統(tǒng)而言,《婦女時報》不再強調(diào)詩詞抒情的“才女”,而更加重視現(xiàn)代女性教育、職業(yè)教育,發(fā)表了一篇又一篇論女子應當、如何接受現(xiàn)代學校教育的文章。尤其難得的是,它還關注到下層婦女,強調(diào)對女性的職業(yè)教育。隨著現(xiàn)代社會學的引進,中國的社會調(diào)查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達到高潮。其實《婦女時報》早有社會學調(diào)查,這些在中國現(xiàn)代社會調(diào)查史上有重要的發(fā)端意義。雜志第三號還是宣統(tǒng)年間,就發(fā)表了嘉定、上海、寧波、紹興、南通、鎮(zhèn)平、天門等地女子生活、職業(yè)調(diào)查,關注到鄉(xiāng)鎮(zhèn)一級的社會底層女性狀況。對于女性職業(yè)教育、職業(yè)生活的高度關注,顯示了女性職業(yè)化的崛起。包括職業(yè)教育在內(nèi)的現(xiàn)代新式教育,一個重要內(nèi)容是以數(shù)理化為核心的自然科學知識。這種新知識,取代了傳統(tǒng)對“才女”以詩詞歌賦為主要內(nèi)容的教育。以自然科學知識為主,必然重視“實驗”?!秼D女時報》創(chuàng)刊號版權頁后的“本報征文例”中,“實驗談”就排在第一位。

      《婦女時報》“實驗談”的意義在于,它的“實驗”不僅是學理方面和“形而下”意義上的,從“實驗談”傳達出的“經(jīng)驗”含義,提出諸如要重視從產(chǎn)婦到產(chǎn)婆的個體經(jīng)驗,以此形成社會意義上的女性的“集體經(jīng)驗”,進一步構成知識和社會變革的基礎。在傳統(tǒng)的知識建構中,男性一直是知識建構的主體,《婦女時報》則強調(diào)女性擁有的獨特的寶貴經(jīng)驗,同樣是知識的重要來源,它的公共傳播將對社會知識的改善、建構做出重大貢獻。

      據(jù)此種種,季家珍強調(diào)后來的“意識形態(tài)文化”對《婦女時報》等民初商業(yè)期刊做出的道德化批評并不準確,不無輕率、苛刻之嫌。在她的論述脈絡中,以《婦女時報》為代表的通俗文化和對它嚴厲批評的“意識形態(tài)文化”,二者是歷史上一場“追逐公眾關注和文化權威的競賽”,表現(xiàn)出“平淡的日常生活和高層次的意識形態(tài)之間的張力,日常商業(yè)文化和英雄政治文化之間的張力”。

      關于身體性別—社會性別研究的理論來源,無疑是西方。隨著近代思想文化的西風東漸,中國學者開始關注西方社會學所涉及的性現(xiàn)象和性理論。

      近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吳若安女士也是《婦女時報》的作者,她在研究克制“力比多”(性欲)與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關系時,就使用西方性學理論而不是中國經(jīng)典的禮學來解釋,她使用了經(jīng)由日本文獻傳入的諸如驅動力、本能等歐洲醫(yī)學和心理學理論。她的文章還大量引用、介紹了“性學”這一術語的創(chuàng)立者、德國醫(yī)生愛文·布洛赫(IwanBloch)和美國性學家的性學、性社會學理論。

      身體性別—社會性別研究,季家珍引入了“性樣態(tài)閾限”(LiminalSexualities)概念?!伴撓蕖币辉~本是一個物理詞語,又稱“感覺閾限”,是一種感受性衡量標準,指感覺器官感知范圍的臨界點的刺激強度。她為這個詞語做了注釋,即觀察民國女性多重身份編碼下的女性視覺文化,妓女視覺形象與“良家婦女”甚至是女性精英視覺形象的互動,“女同”問題的探討等等,考察二十世紀初中國女性身體—社會性別系統(tǒng)翻天覆地的變化。

      “女同”一直是禁忌,但《婦女時報》發(fā)表的《婦女同性之愛情》開頭就說“夫女與女同性之相戀愛,實同于男子之好男色。其動機、其原因,不一而足。今人從醫(yī)學一方面討論此事,大都皆謂原因于情欲之顛倒,Inversign des Sexualtriebs 為一種疾病之變常現(xiàn)象”。作者引用的“情欲之顛倒”這個解釋,就出自英國性心理學家靄理士(Havelock Ellis)的名著《性心理學》?!芭钡挠懻?,開始進入學理層面。

      《婦女時報》圖片數(shù)量眾多,有諸多清末民初的達官名流的家庭照、結婚照、學塾照,女校上課照,名媛、女記者和眾多“女界先進”的照片,也不乏妓女照片。季家珍統(tǒng)計,包括封面在內(nèi)大約共有四百八十五幅圖片。圖片反映的意義、傳達的信息豐富多樣,顯示了清末民初伴隨新式教育和一九一一年革命而出現(xiàn)的女性經(jīng)典照片的“新類型”,極大地豐富了讀者對歷史概念的理解,讓讀者直觀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精神,增強了歷史在場感。因此,季家珍強調(diào)對雜志做“可視性”(Visual)研究,挖掘出圖片蘊含的豐富信息?,F(xiàn)在圖像史研究漸成熱點,季家珍將圖像安置于具體的歷史語境中解讀,以史解圖,以圖證史。她發(fā)現(xiàn),《婦女時報》在公眾對女性整體認識的推進方面、在營造一個女性自己的公共空間方面,有意無意地起到了“視覺先鋒”的作用。她試圖用圖像表達一種方法論:女性之間、讀者與刊物之間可感受的互動體驗模式。

      季家珍注意到,晚清以來有一種顯見的社會現(xiàn)象,她將其命名為“女士”和“妓女”間的“社會滑移”(Slippage)。這種“滑移”并非高低階層流動,而指諸如名字、服飾、手勢和體態(tài)之類的特征趨同或邊際模糊,“美人”已包括“名媛”與“名妓”,以各自的語義形成各自的“編碼”和“解碼”方式,這種變化堪稱中國近代史上文明、社會性別和階級身份的索引。從衣著打扮上說,妓女引領了時尚,“女士”在向“妓女”靠近,但二者仍有區(qū)別。如何辨識民國“女士”和“妓女”?季家珍做了精彩的圖文解讀。民國女士的照片經(jīng)常有冗長的標題、頭銜,最后加敬語“女士”。如“駐英使署參贊羅飴元夫人魏淑姞女士”“北洋女子師范學堂學生張鴻儀女士”“中國詞家吳門畢楊芬若女士小影”等。而妓女的名字并非固定的一人一名,較為隨意,經(jīng)常不像正式的名字,如“洪四寶”“小阿鳳”“謝鶯鶯”“雪印軒”等,或者有集體稱呼如“京城小四子小五子姊妹”等。包天笑曾與上海一位名叫“阿金”的蘇州妓女相遇,留下美好的印象。幾個月后他試圖再去尋找,卻遭到了嘲笑—在上海至少有十個以上“阿金”!女士和妓女關鍵區(qū)別還包括衣領的高度、袖子的長短松緊、衫褲的選擇和特定飾品的佩戴。就衣領來說,妓女的衣領通常高一些。妓女還佩戴著一個最為普遍的象征性飾物:珍珠做成的裝飾點綴在緊緊的包頭上,或者做成花形裝飾,綴在胸前。而女士們從不佩戴珍珠花飾,她們多裝飾以真花,倚靠在真的盆栽植物旁。妓女越來越多地穿著褲裝和短外套,上層女士依舊是裙裝長衫,以蓋住她們的骨盆。在體態(tài)上的區(qū)別是:上層女士通常單獨站立,多人一起時也幾乎少有肢體接觸。妓女有拉手等親密舉止,蹺二郎腿,而且還喜手拿書卷以躺姿拍照。就站姿排列而言,女士們(尤其女學堂合影)的照片多是對稱圖形,而妓女們的影像則是混亂、疊加,往往植入異國情調(diào)以“引起色欲”。季家珍遍查《婦女時報》中的女性照片和有正書局一九一四年出版的三冊妓女相冊《新驚鴻影》,發(fā)現(xiàn)“書”成為晚清高級妓女影像的重要標志物,正應和了“校書”“女校書”或“書寓”“書寓先生”之隱喻。妓女喜歡拿上層象征的書做擺飾,相反,此時讀書的上層女性服飾則深受妓女服飾的影響,向妓女靠近。以衣領和裝飾來說,前面提到的魏淑姞的兩張照片衣領都非常高。時人甚至抱怨上海的女學生都穿著衣領高四英寸、點綴著紐扣和花邊裝飾的衣服了,簡直和妓女的審美無甚差別,哀嘆女學生們“身著奇裝異服”,“行動毫無羞恥”。一幀《城東女學附設小學教育講習會》的相片,就證明了高衣領已經(jīng)成為時尚的事實。

      《婦女時報》刊登“女士”照片最多的,要數(shù)著名報人邵飄萍的夫人湯修慧,有單人正面照、背影照和集體學生照等。季家珍認為,湯修慧的相片最能體現(xiàn)民國女士曖昧的性狀態(tài),她面對鏡頭“有一種妓女式的放松”,比其他“女士照片”顯得更加放得開。她一九一一年進入浙江女子中學學習,一九一二年與邵結婚,一九一六年畢業(yè)。在學校時,她就發(fā)表文章,并且沖破禁忌和《婦女時報》及包天笑聯(lián)系,一畢業(yè)就投身到邵飄萍的《京報》事業(yè)中去。妓院當時是信息匯集之處,為獲得消息,邵與同人經(jīng)常到“八大胡同”叫條子、吃花酒。由于邵飄萍主張男女平等,湯修慧就聲稱,如果自己的先生真正倡導男女平等,那么她也可以深入“八大胡同”,叫條子、吃花酒,她因此也多次獲得了許多妓女生活的經(jīng)驗作為寫作材料。

      無論如何,在這段變革時期,中國的妓女文化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秼D女時報》有大量以現(xiàn)代科學、衛(wèi)生和道德對妓女的批判的文章,有如何救濟“墮落女子”的社會性討論,又有中國傳統(tǒng)對風塵女子癡情俠義的贊揚,甚至有傳統(tǒng)文人又把嫖妓作為“風流美談”。女士們追逐(妓女引領的)“時髦”風潮,作為評判重心的“道德”在失重,討論“性”的方式在發(fā)生變化,越來越多地使用社會科學語言討論政治經(jīng)濟、勞動生產(chǎn)和公共健康等新觀念。

      《婦女時報》因標榜不涉政治而被貶低,其實,清末民初政治的痕跡在其幾乎每一期雜志中都有鮮明反映,每一卷第一篇文章多是議論時事時政之文。它的發(fā)刊詞就充分傳達了對晚近國事衰頹之憂憤,第二號《漆室女》一文,以西漢劉向《魯漆室女》一文為喻,表達晚清女性對國事的關心。雜志從民國元年那一期《論女子應有選舉權》的譯文開始,以后幾乎每期都有關于婦女參政的文章,諸如《論女子應有選舉權》《女子參政同志會宣言書》《美國婦女之選舉權》《泰晤士河畔女子要求參政之怒潮》《女子參政運動之最近十五年史》……在那個年代,這些文章、討論至為難得。這是民初婦女參政浪潮的反應,并且呼應國際范圍內(nèi)的女性解放和參政運動,中國的女權運動、女性主義成為全球化女權運動中不可或缺的一章,中國婦女解放史更不能缺少這曾經(jīng)被人鄙視的“通俗”一章。

      《婦女時報》并非只從理論上、觀念上宣傳、重視女權,而且對現(xiàn)實的時事政治也異常關心。一九一三年北京女子師范學校風潮,《婦女時報》以三期連載,發(fā)表了署名為“今之傷心人述”的《北京女子師范學校最近大風潮聞見記》報道和評論。北京女子師范學校前身是建于一九0八年的京師女子師范學堂,頗負盛名。但新校長吳某制定種種不合理規(guī)范細則,讓學生難以容忍,“痛哭上書,力陳罪狀”,發(fā)動風潮,驅趕吳氏。《婦女時報》發(fā)文支持:“蓋吳所實行之政策,在于禁錮學生之言論,閉塞其智識,干涉其行動,使之腦中眼里皆含有校長之權威而后操縱愛憎惟一人所左右?!弊罱K,該風潮以滿足學生要求、吳氏去職結束。

      《婦女時報》的確不是一份明確倡導“革命”的刊物,在政治面前,頗為謹慎。它的評時議政,不是慷慨激昂,振臂高呼,而是拉家常般娓娓而談,時不時還小心翼翼瞻前顧后左顧右盼,充分展現(xiàn)了民間議政的特色。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一九0二至一九一二年間的女性報刊有三十余種,《婦女時報》并非首創(chuàng)。不過以它為分界線,此前的刊物在很大程度上呈現(xiàn)出激進的政治革命特點;自它之后,商業(yè)化和生活化面貌逐漸增多,內(nèi)在地表現(xiàn)出社會結構的變革,生動反映了二十世紀早期的社會生活,從中更可以看到女性自主要成為什么、男性要她們成為什么、社會又要她們成為什么。

      一九一二年政治革命完成,新的社會秩序尚未穩(wěn)定,此時留給文化的空間就比較大。《婦女時報》 恰逢其時地利用了這個有利條件,它的發(fā)行量達到六七千冊,閱讀量應超過十四萬人。雖然《婦女時報》在一九一七年四月無疾而終,不過其他女性雜志已經(jīng)陸續(xù)創(chuàng)辦起來,而且都延續(xù)了《婦女時報》的特點和風格。這種趨勢表明為女性而設立,乃至女性自己搭建的話語平臺越來越大,女性作為一個群體,日益強烈地要求并努力表達出自己多種多樣的話語欲望,越來越主動參與到二十世紀中國社會實踐中去?!秼D女時報》“預示了以日常經(jīng)驗為基礎的一種新認識論、一種新政治”的產(chǎn)生,對它的歷史透視,呈現(xiàn)出清末民初中國社會文化為人所忽視的姿態(tài)和活力,折射出婦女的日常生活與新國家、革命之間的復雜關系,已能看到女性主義的潛流在涌動,也促使我們重新省思在變革、革命和近代化等種種社會劇變中性、性意識、性觀念和性別關系的變化,以及大眾印刷媒體所起的重要作用。

      (Republic Lens:Gender, Visuality, and Experience in the Early Chinese PeriodicalPress . Joan Judg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5 )

      猜你喜歡
      家珍妓女時報
      余華《活著》中家珍的人物形象分析
      又見家珍
      紅裙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老飛人
      《京華時報》2017年1月1日起休刊
      潮流時報
      論度脫劇中度脫妓女的主題傳統(tǒng)
      彭家珍刺殺良弼案始末
      牧師助韓妓女赴日賣淫
      岳阳县| 边坝县| 莱西市| 锡林郭勒盟| 专栏| 灌南县| 吉木乃县| 乌兰察布市| 南陵县| 宝清县| 鄂伦春自治旗| 汝阳县| 蒙山县| 犍为县| 府谷县| 武川县| 罗山县| 凤山县| 苗栗县| 四子王旗| 远安县| 惠水县| 海口市| 宜兰县| 兰西县| 淮南市| 抚宁县| 昌图县| 安吉县| 福建省| 巨野县| 宜黄县| 石城县| 龙游县| 新余市| 新民市| 灵丘县| 吐鲁番市| 香格里拉县| 西畴县| 浏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