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diào),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立體、真實、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力氣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在世界正經(jīng)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在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探究跨文化傳播視域下的中國國際傳播理論構建與提升路徑正當其時。
作為人類傳播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跨文化傳播是人與人、族群與族群、國家與國家之間必不可少的活動,經(jīng)由跨文化傳播,維系了社會結構和社會系統(tǒng)的動態(tài)平衡,把不同區(qū)域、族群、國家的人聯(lián)結在一起,促進了人類文化的發(fā)展和變遷。全球傳播的平臺化引發(fā)廣泛的“超文化回聲室”效應,傳統(tǒng)的跨文化傳播存在明顯的技術盲區(qū)與認知局限,因此,需明晰跨文化傳播視域下中國國際傳播的理論構建與提升路徑。
在理論構建上,一方面,在對既往的跨文化傳播研究認知無奈與實踐沼澤進行文化批判的基礎上,探索性構建跨文化傳播的理論變遷與學科自覺,從敘事重建視角開啟跨文化傳播學建設;另一方面,探究跨文化傳播過程中主體間性背后的欲望結構,以及“他者欲望”在交往理性中的作用,為跨文化傳播中不同意義符號的縫合提供新視角,推動交往主體重構國際話語體系。
在提升路徑上,一是從中國特定的發(fā)展歷史和實踐出發(fā),重置跨文化傳播信用結構,拓展跨文化傳播視角,進行敘事重建,支撐國際傳播;二是借鑒傳播政治經(jīng)濟學,探討“超文化回聲室”與中國國際傳播理念的轉型,借助數(shù)字平臺的跨文化傳播,推動國際傳播真正轉型為全球傳播;三是在“他者欲望”的多重激發(fā)與意義縫合下,減少跨文化傳播和交往中的主體焦慮,重構國際話語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