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 要:目的? 探討耳鼻喉科手術后疼痛的護理方式及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醫(yī)院耳鼻喉科120例手術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依據(jù)術后護理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觀察組予以疼痛護理干預,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疼痛評分(VAS)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后12 h、24 h、48 h及96 h 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耳鼻喉科手術后疼痛護理干預,在改善患者術后疼痛方面作用顯著,患者滿意度高,可在臨床應用。
關鍵詞:耳鼻喉科;術后疼痛;VAS評分;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7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7-0116-02
手術是臨床治療耳鼻喉科疾病常見手段,且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鼻內(nèi)鏡、喉鏡等微創(chuàng)術式成為耳鼻喉科疾病治療首選,且療效得到了醫(yī)學界的一致認可。然而作為一種創(chuàng)傷性操作,手術也不可避免會引起應激反應,受患者身體狀況以及手術部位等因素的影響,患者術后可伴隨不同程度疼痛,一方面可影響患者呼吸、睡眠、飲食等,延緩患者術后恢復,另一方面會導致患者產(chǎn)生焦慮、煩躁等情緒[1],因此給予疼痛護理干預尤為重要。本研究引入術后疼痛護理干預模式,為探究其臨床有效性,收集了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醫(yī)院耳鼻喉科手術病例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疼痛護理在耳鼻喉科手術后患者中應用的效果,現(xiàn)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醫(yī)院耳鼻喉科手術病例12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jù)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0例。觀察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23~72歲,平均年齡(45.67±4.20)歲。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22~73歲,平均年齡(45.58±4.1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批準。研究前已向患者及家屬說明研究目的及相關注意事項,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且患者及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行耳鼻喉科手術治療。
排除標準:①患者存在心肝腎功能障礙;②合并精神異常、心理障礙或意識喪失患者;③患者存在惡性腫瘤疾病;④聽力喪失、無法進行正常語言溝通或難以配合患者;⑤處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術后給予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遵照醫(yī)囑給予鎮(zhèn)痛藥物治療,告知患者用藥方法、劑量及頻次,提高治療依從性。
觀察組患者給予術后疼痛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心理護理。受手術操作的影響或?qū)πg后恢復的擔憂,患者術后多伴隨不同程度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導致疼痛感加重。護理人員應關注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情緒變化,主動與患者溝通,并結合患者年齡特點、性格特點以及文化程度等進行心理疏導,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不適與不安,耐心解答患者存在的疑慮,建立康復信心。②環(huán)境護理。保持病房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每天早晚各消毒1次,勤通風換氣,室內(nèi)保持良好的溫度與濕度。光照強烈時可拉上窗簾遮擋,減少對患者的干擾。各項護理操作應集中在同一時間段完成,每天護理工作在晚上10:00前結束,以減少不必要的打擾。護理操作堅持無菌原則,防止感染。③健康教育。為患者發(fā)放健康手冊,普及術后疼痛相關知識,增進患者對術后疼痛的認識與了解。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疼痛。在飲食方面應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加強營養(yǎng)補充,督促患者戒煙戒酒,遵照醫(yī)囑用藥,緩解疼痛。④疼痛護理。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疼痛位置、疼痛程度等予以評估,囑咐患者避免牽拉疼痛部位,盡量不要在床上翻滾、按壓。也可以通過注意力轉(zhuǎn)移法緩解疼痛,如為患者播放輕音樂,引導患者回憶美好事物等,轉(zhuǎn)移注意力可提高疼痛閾值。必要時遵照醫(yī)囑給予鎮(zhèn)痛藥物治療。⑤局部冷敷。給予物理療法進行疼痛干預。術后用冷毛巾或冰袋敷于患者額頭部位,頸部敷冰圍巾,促進血管收縮力提升。
1.4? 觀察指標
隨訪1個月,評估疼痛評分在護理前后的變化情況。疼痛評分參照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范圍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2]。調(diào)查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問卷由臨床科室提供,按照分值的不同分為十分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個級別,評分范圍分別為>80分、60~80分、<60分。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基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3]。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在SPSS 21.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或組內(nèi)比較行χ2 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或組內(nèi)比較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VAS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12 h、24 h、48 h、96 h 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耳鼻喉部位解剖結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手術治療耳鼻喉科疾病盡管涉及范圍小,但不可避免會影響到患者術后飲食、呼吸等生理功能[4],且受手術位置、手術部位等因素的影響,患者多伴隨疼痛,受到生理活動及手術創(chuàng)傷的雙重刺激,患者疼痛感會不斷加劇,影響患者臨床康復,因此給予術后疼痛護理干預尤為重要。
本研究觀察組患者接受術后疼痛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心理護理、環(huán)境護理、健康教育等多個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以往有學者在研究中將疼痛分為期待期、感知期以及感受期3個階段,在期待期患者容易放大疼痛感,感知較為敏感,伴隨畏懼、恐懼[5]。因此,護理人員應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針對患者存在的焦慮、擔憂、煩躁等心理給予對應疏導與干預,減輕心理負擔,進而達到緩解疼痛的作用。在疼痛感知及感受期,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肌肉痙攣等,該階段患者對疼痛過度關注,護理人員應注重為患者營造溫馨、安靜病房環(huán)境,清新的空氣、整潔的環(huán)境、安靜的氛圍能夠使得患者保持良好的休息與睡眠,減輕急躁、焦慮,降低對疼痛感知的敏感度。大部分患者對術后疼痛缺乏正確的認識,行動上不配合治療。通過對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夠增進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明白術后疼痛是正常表現(xiàn),無需過于擔憂。冷敷是緩解術后疼痛的常見操作,其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降低溫度,有利于血管收縮。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后各時段VAS評分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術后疼痛護理對患者疼痛癥狀改善更為顯著。對比兩組患者滿意度發(fā)現(xiàn)觀察組達到95.00%,高于對照組的7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患者對該護理方法表示認可。
綜上所述,針對耳鼻喉科手術患者給予術后疼痛護理干預,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能夠提高患者滿意度,可予以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海玉,劉翠娥,彭玉松,等.心理護理對耳鼻喉科老年患者術后焦慮、抑郁情緒及疼痛程度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9,46(2):360-362,370.
[2]任婷婷,楊德芬,李宇,等.耳鼻喉科護士在慢性鼻竇炎術后疼痛管理中仁愛行為能力現(xiàn)狀與對策的質(zhì)性研究[J].全科護理,2018,16(13):1590-1593.
[3]夏伏雨.心理護理對耳鼻喉科手術術后疼痛程度的影響效果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20):99.
[4]鐘華飛,馬賽,丁雪,等.疼痛護理干預在耳鼻喉科病房應用后的效果研究[J].臨床研究,2019,27(1):171-172.
[5]張云.護理干預對兒童扁桃體切除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6):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