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廷虎,桑巴,扎西彭措
( 青海省玉樹市畜牧獸醫(yī)工作站, 815099)
玉樹市扎西科街道甘達村牧戶巴德飼養(yǎng)一頭牦牛犢牛患臍帶疝。 在4月17日給該犢牛做了臍疝手術,取得很好的效果?,F(xiàn)將病因、臨床癥狀、手術方法、體會作一交流。
玉樹市4月份左右為牦牛產犢季節(jié), 牧戶巴德口述在4月10日飼養(yǎng)一頭牦牛在牧場圍欄草場內放牧時產下犢牛,發(fā)現(xiàn)時牦牛自行拽斷臍帶并添犢,期間犢牛日齡的增長,采食量增加,腹內壓也隨之增大,導致臍疝孔逐漸擴大,使小腸而降入破裂疝孔外而形成臍疝,產后7d發(fā)現(xiàn)犢牛腹下隆起。病牛無明顯的全身癥狀,食欲及精神均正常,體溫正常,確診為可復性、先天性犢牛臍疝。
臍部出現(xiàn)腫脹,呈球形囊狀物且逐漸增大,擠壓疝囊或改變體位時疝內容物能還納回腹腔,可摸到疝輪,約5cm×2cm,按壓有彈性柔軟,觸摸囊狀物可聽到腸蠕動音,在內容物還納后囊狀物變小,其他體征無變化,采食正常。
3.1 術前準備
患犢牛術前禁止采乳 24h,手術機械新潔爾滅煮沸15min再實施浸泡30min消毒,疝囊及周圍用刮胡刀皮膚剃毛,清水沖洗干凈,紗布擦干,涂以2%的碘酊后,再用75%酒精脫去碘酊。
3.2 手術方法
犢牛經(jīng)將畜主及助手仰臥式保定后。做為公畜為避讓生殖器官必須確定好手術位置,切口選擇在腹正中線靠左 2cm 做縱向切口,用2%利多卡因鹽水稀釋到1%沿基部和預定切開線做局部浸潤麻醉。沿疝輪縱形切開表面皮膚,分離皮膚與結締組織,切開皮下結締組織囊,摸到有2cm疝輪孔,腸管從疝囊內露出,將腸管送入腹腔內,向腹內撒 160萬國際單位的青霉素 3支,連續(xù)縫合腹膜疝孔,再對疝環(huán)做水平紐扣縫合,切除多余皮膚,以新鮮創(chuàng)面結節(jié)縫合皮膚。
術后不要過量喂乳,防止腹內壓過大,影響傷口愈合,單獨隔離圈養(yǎng)飼養(yǎng)精心照料,吸乳每日二到三次,不與牛群合群頂撞或奔跑防止拉伸傷口,每日 2次外用紅霉素藥膏促進傷口愈合。10d后病牛觀察正常,病情基本痊愈。及時閉合而引起”。[1]筆者在巴塘鄉(xiāng)和果青村兩戶牧戶治療兩頭1歲牛手術過程中,由于病畜長達幾個月的延誤,疝囊拖至地上、腹膜萎縮已無法治療,因此牧戶對該病為作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為益。
5.1 “犢牛臍疝是指臍部發(fā)生疾病,非常常見,且通常為先天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臍孔沒有
5.2做好牧戶牲畜生產環(huán)節(jié)疾病防治宣傳工作,加強飼養(yǎng)管理,在放牧過程中,分群放牧,減少牛體受外力的作用,比如其它牛只的頂傷和生產驚擾斷臍不合理,該病也存在劣性遺傳基因導致,所以加強牲畜的品種選育更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