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彩
摘要:伴隨著我國經(jīng)濟建設速度的逐漸增加,對于技術加工和相應的人才素質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鉗工主要負責工業(yè)生產當中對金屬部件的切削加工和機械裝配修理,由于各個崗位的工作內容較為固定,因此很多鉗工技能訓練涉及到的內容和訓練質量要求較低,對生產建設的快速發(fā)展造成不良影響。本文主要探討鉗工技能訓練存在的問題以及訓練質量提升措施,以期為鉗工技能訓練模式改革提供部分參考。
關鍵詞:技工培養(yǎng);鉗工技能;訓練質量;提升措施
鉗工這一工種伴隨工業(yè)化進程而產生,歷史悠久,是非機器加工時代的主要加工手段之一。在今天由于機械化生產的普及,材料精準度越來越高,鉗工工種的存在意義逐漸降低,且由于工作內容重復性較高,工作過程較為枯燥乏味,因此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堅持。上述原因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而學校和教師的忽視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這種風氣。為此需要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fā),對鉗工技能訓練質量進行提升。
一、鉗工技能訓練質量存在問題
(一)訓練違背培養(yǎng)目標,學校重視程度較差
由于當前我國經(jīng)濟水平快速發(fā)展,學生在學習方向和就業(yè)選擇上與以前相比有了較大提升,且由于鉗工工作具有勞動強度大,加工質量不穩(wěn)定的特點,因此導致許多學生不愿意再去從事體力勞動強度較大的工作,而學生的選擇偏向與現(xiàn)代化的知識和行業(yè),也讓學校在師資團隊建設和資金投入的過程中更加重視其他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而忽視對鉗工相關技能的訓練,導致鉗工訓練管理不嚴格,訓練效率和質量處于較低層次。且在訓練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對基礎技能的訓練,缺乏進階性的訓練內容,在訓練方式上長期保持傳統(tǒng)要求,未能在訓練過程中將鉗工技能特點凸顯出來,導致學生的參與興趣逐漸降低,難以正確看待鉗工技能[1]。
(二)訓練本身較為枯燥,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鉗工訓練本身并非單純的重復勞動,而是一項需要腦力和體力嚴格配合的工種,需要學生在加工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反復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yǎng)。而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理論知識的講授,對于實際練習過程缺乏專業(yè)而細心的指導,使訓練過程成為形式化的存在,對學生的能力提升有限。很多學生進入到技工學校本身學習技術的意愿并不強烈,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導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容易處于低迷、消極的精神狀態(tài),難以找到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二、鉗工技能訓練質量提升策略
(一)強化思想認知教學,培育工匠精神
要讓鉗工技能訓練質量得到提升,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充分認識到學生主體在訓練過程中所能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在教育過程中幫助學生認識到鉗工技能訓練的重要性,明確自身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和職業(yè)規(guī)劃,在訓練過程中主動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為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一些高級技工的成長經(jīng)歷,將他們的采訪和相關介紹視頻制作成教學課件,讓學生進行觀看,在觀看的過程中既能幫助他們了解鉗工這一工種的發(fā)展歷史和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也同樣幫助他們重新構建自身的職業(yè)規(guī)劃,清楚自己在未來想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職業(yè)水平,清楚為達到這一職業(yè)規(guī)劃所應作出的努力,為訓練高效展開做好思想建設工作[2]。
除此之外,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將工匠精神的核心思想融入到教學內容當中,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同時在學習和訓練過程中腳踏實地,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認識到基礎知識和勤奮練習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以認真的態(tài)度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能力,為今后的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
(二)嚴格制訂訓練計劃,保證訓練效果
在訓練過程中,要想源源不斷的培養(yǎng)優(yōu)勢人才,讓學生的能力扎實快速的獲得提升,首先要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制訂嚴格的訓練時間計劃安排,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訓練習慣,在訓練過程中明確紀律,保證訓練效率和參與技能培訓的及時性,讓技能訓練落到實處[3]。在學習內容上針對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率進行合理安排,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剛剛進入到技工學校學習,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應先從基本理論知識入手,參觀生產線和操作流程;二年級學生可以安排他們在實踐過程中嘗試進行一些基本操作,不斷熟悉并適應這種勞動強度和勞動形式;三年級學生可以以綜合訓練為主,在訓練的過程中加入一定的實訓內容,幫助他們接觸實際生產流程,在生產過程中打磨自己的技術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相關人才,同時在訓練過程中對于表現(xiàn)突出的人才應引入人才培養(yǎng)計劃當中,通過選修課和課外活動磨練他們的專業(yè)技能,讓他們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優(yōu)勢資源,為其今后的就業(yè)和成長打好基礎。
(三)合理安排訓練內容,引入趣味訓練
在實際訓練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訓練目標,需要對訓練內容進行合理安排,例如首先幫助他們做好基礎訓練,了解鏊、鋸、銼等工具的用法,掌握圖紙的正確看法,幫助他們熟練使用各種測量器具。之后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的基礎操作能力,在訓練過程中提升他們的尺寸精度操作控制能力,為今后的高質量零件打磨訓練提供基礎訓練。除此之外,由于訓練過程較為枯燥,因此在訓練過程中可以由教師申請組織一系列的比賽活動,各個年級的學生都能參加,在參加過程中將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技術能力融入到作品當中,同時輔以一定的物質獎勵,通過這種方式激發(fā)學生參與訓練的興趣,讓學生在比賽過程中相互促進,不斷提高,形成良好的競爭學習氛圍[4]。
(四)適時展開訓練總結,反思訓練問題
訓練的目的是為了強化學生的技術能力,而學生本身正處于學習階段,正是各方面的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在訓練過后的總結環(huán)節(jié),在技術練習的過程中幫助他們暫時停下來,審視一下自己的技術成果,整理一下自己的操作思路,對自己的加工工藝步驟重新進行分析,思考在整個加工過程中哪部分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導致零件質量出現(xiàn)問題,并重新設計加工方案來對現(xiàn)有的加工流程重新進行整理和實驗,使其技術能力在不斷反思的過程中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在訓練進行到一定階段之后應從理論上對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和總結,鼓勵他們相互交流實踐經(jīng)驗,談論自己的體會與心得,積極與各大機械加工廠的退休和在職的師傅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不斷學習和積累知識經(jīng)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做好信息收集工作,觀察學生的成長情況,為其后續(xù)的成長方向和能力提升做好相應加護,幫助他們更好的實現(xiàn)自我提升[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鉗工技能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在訓練過程中要從學生的角度上進行思考,了解他們的思想情況,幫助他們努力摘掉自己思想上的包袱,在訓練過程中不斷應用新式訓練思路和教學方法,讓教學過程更富趣味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訓練過程當中,積極總結經(jīng)驗教訓,為其今后的成長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波.解析鉗工技能訓練課四階段教學法[J].職業(yè),2020(26):64-65.
[2]黃麗萍.以學生為中心的“三五”式鉗工實訓教學改革[J].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20,25(03):28-31.
[3]馬平川.職?!般Q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課程教學探索[J].科技風,2020(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