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凱琳 張向郁
摘要:在歌唱藝術中,聲情并茂是歌唱藝術最完美的境界,它需要演唱者用真情實感的藝術表現(xiàn)與高超的聲音技巧去演繹聲樂作品的藝術內涵?!奥暋笔恰扒椤钡妮d體,“情”是“聲”的內涵。本文從科學的演唱技巧、歌唱中情感的運用和聲與情的結合三部分進行闡述。只有掌握好聲與情,歌唱才富有藝術感染力。
關鍵詞:歌唱藝術;聲音;情感;運用
聲與情是表現(xiàn)聲樂作品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歌唱藝術中,聲音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聲音的靈魂。在詮釋聲樂作品時,要求演唱者要有純熟的技能和飽滿的情感,因此歌唱者在不斷完善自己歌唱技巧的同時,還要用心靈感受去呈現(xiàn)聲樂作品的思想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有藝術性的歌唱,與聽眾產生心理上的共鳴。
一、科學的演唱技巧
聲樂藝術中,我們雖然把“情”擺在前位,但決不能忽視聲音的襯托作用。歌者要想完美的表現(xiàn)音樂藝術,首先要具備的就是純熟的聲音技巧。
1.良好的歌唱呼吸。目前被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是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這是一種運用橫膈膜、兩肋、小腹聯(lián)合操作控制的一種呼吸方法。吸氣時擴張兩肋和下降橫膈膜,使胸腔擴大,因此增大了氣息的容量。而呼氣時又依靠腹肌的力量產生控制氣息的能力,使氣息又節(jié)制地呼出。歌唱呼吸訓練時,常借助自然呼吸動作來體會正確的歌唱呼吸。
2.歌唱的發(fā)聲狀態(tài)。歌唱時應具有特殊的機能狀態(tài),這不是刻意去找感覺和位置,而是在練聲、唱歌前,穩(wěn)定好情緒,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狀態(tài),有很強烈的歌唱欲望以及要充滿信心、放松自如地進入到歌唱狀態(tài)中去,否則會演唱失敗而影響身心發(fā)展等方面。
3.歌唱中的共鳴。一是頭腔共鳴,這是最能表達出聲音魅力的重要成分,它使聲音明亮、渾厚、富有極強穿透力,尤其是男高音與女高音,頭腔共鳴決定了演唱者聲音的好壞。二是口咽腔共鳴,這是聲音從喉嚨發(fā)出后第一個共鳴區(qū)域,口咽腔共鳴是歌唱非常重要的部分,包括喉嚨、咽部、口腔和舌頭??谘是还缠Q一方面對聲音的豐滿、優(yōu)美的音色的產生有決定性的作用,是胸腔共鳴和頭腔共鳴的基礎,對于歌唱的吐字咬字更是十分關鍵的部位[1]。三是胸腔共鳴,在低音區(qū)使用頻繁。一個男高音或者女高音,在唱出高音時,必須具有一定的胸腔成分,如果胸部氣息不能流暢,并充分的產生共振現(xiàn)象,那么這個高音也是比較僵硬緊張的,缺乏動感和感染力。
4.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準確做到字正腔圓是歌唱中極其重要的因素。咬字時聲母的時值很短,吐字要求準確、輕巧、短促而有力。咬字吐字的過程就是出聲,引腹、歸韻,其主要過程就是咬緊字頭,延長字腹,收準字尾,使其字正腔圓,美化音色。
二、歌唱中如何運用情感
1.深入理解歌曲內容與創(chuàng)作背景
首先,歌曲的內容和寫作背景是作品的意義靈魂,演唱者要對歌詞做到充分的理解、領悟和感受,再通過語言表達去體現(xiàn)各種人物、事物、景物展現(xiàn)的種種變化,這也正是聲樂藝術表情達意的關鍵。其次,要準確把握演唱作品的旋律,要對歌曲曲調進行反復的視唱,從中領悟旋律的起伏變換、速度的快慢變化以及和聲與伴奏的配置,從而通過反復體驗,激發(fā)演唱者內心真情的激蕩。演唱者把自己置身在其中,通過表演技巧的結合來表現(xiàn)聲樂的魅力和藝術。這樣,曲譜才會被融化,歌詞與旋律才會升華為演唱者的樂思和音樂語言,從而賦予歌聲以內涵[2]。
2.把握作品的藝術風格
作品音樂風格把握的好與壞,對于演唱效果的影響是很大的。在許多音樂會的演出中,有的人聲音很漂亮,發(fā)聲技巧也很高超,但是整場音樂會下來總是一個樣,一個味,讓人聽了過耳即忘。這是因為演唱者把各種風格的歌曲混淆在了一起,沒有引起聽眾心靈的共鳴和藝術的回味。因此,演唱者在歌唱之前要做好相關的準備與理解,要對作品的時代風格、民族風格、地域風格進行細致的分析與了解,同時要結合個人的表現(xiàn)風格,恰如其分地用自己的歌唱技巧來表達作品的藝術風格。
3.運用意境想象來體現(xiàn)情感
意境是想象來建造的,它要求演唱者要有豐富的音樂想象力,這種意境貫穿在整個歌唱過程中。演唱時對音樂作品的內容想象越豐富,聽眾從中所感受到得情感、形象與意境也就越鮮明。歌唱的時候應該根據(jù)歌曲的內容和音樂形象,使自己置身其中,以歌曲中的人物的身份去體會、理解、感悟、情景交融。作為一名好的歌唱者,通過對作品意境的想象,把作品想象成一幅彩色豐富的畫面,濃淡相宜[3]。
三、聲與情的結合
歌唱出最美妙的音樂,莫過于聲情并茂地演唱,即需要演唱者將自身傾注于歌唱之中,把外在表現(xiàn)與內在情感融為一體,完美融合的表現(xiàn)。聲情并茂既是歌唱藝術美的創(chuàng)作原則,也是審美的標準和要求。在聲樂演唱中要想達到聲情并茂,就需要從研究歌曲作品入手,要了解作品風格、歌詞所要表達的是怎樣的情感,再運用所掌握的發(fā)聲技巧貼切地去表現(xiàn)作品情感,與觀眾做到更好地情感交流。這就要學習者除了學習專業(yè)的演唱知識和技巧之外,平時要更多地了解一些描寫各種人物細膩情感的文學作品、電影、電視等,尤其是世界文學大師們的作品,盡量多體會發(fā)生的各種情感。平時可以多接觸社會,增加豐富的生活經歷,善于理解和接受別人,多學會一些感動。具有積極地心態(tài),善解人意的胸懷,能夠感受到快樂、傷心的情感等,并能夠真正地感動。一個沒有情感的人是學不好藝術的,一個對“美”無動于衷的人是不會唱出歌曲的真正情感的。
四、結論
聲樂的靈魂是情與聲,聲是技術的保證,情是表達的手段。只有把聲與情融為一體才能完整表達聲樂藝術的精髓。所以,演唱者應不斷加強自身的基本技能,強化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和文化修養(yǎng),善于融入作品的情景之中,使其真實、富有感染力,真正做到聲情并茂地詮釋歌唱藝術[4]。
參考文獻:
[1]王莉.聲音演唱技巧與情感表達的關系[J].藝術品鑒,2021(14):168-169.
[2]胡琳琳.淺析如何做到歌唱藝術中的“聲情并茂”[J].戲劇之家,2020(19):97.
[3]顏五湘.聲樂教學藝術與演唱實踐.花城出版社.2009.
[4]金鐵霖.金鐵霖聲樂教學文集.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黃凱琳、張向郁,大連藝術學院2018級音樂表演專業(yè)學生。
項目成果:該文是2021年大連藝術學院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唱響“夕陽紅”》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113599091,指導教師大連藝術學院王向輝副教授。